变废为宝李振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序

1.令人鼓舞的文集

吴振这是李畅兴的又一本令人鼓舞的文集。

作者以满腔热情,歌颂了他接触到的一大批散射着光彩的人和事。

书名凝炼明快,雅而不俗,雄健昂扬,催人奋进!作者连续创著了十二册书,系统地讴歌了农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业绩。现在的这一本,是第十三册。书中以农村优秀党员企业家李振东的感人业绩为主线,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新鲜事物、生动故事。

饶有趣味的是,作者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骨干人物,以军用语言作了形象、生动的“三部曲”式的得体剖析、描述和譬喻:把起步阶段所写文章的书名称为《异军骁将》;把大发展阶段的结集叫作《劲旅英豪》;把现时阶段的新著名为《雄师谋帅》等——令人耳目一新,读来感到恰切而有气势!

我觉得这个“谋”字,用得很妙,很贴切,也很有意义。

大家都知道,发展乡镇企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农业的重要内容。早从50年代起,毛主席就曾相继指出:农业要“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农村要“亦工亦农”;还预见到这是农村“光辉1灿烂的希望”所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又明确地指出:农村“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并赞誉乡镇企业的发展,是经济建设中的“异军突起”。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庄严、盛大的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上,更向全党响亮地提出要“继续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得到大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它改变了农村面貌,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培养、锻炼、造就了一大批有勇有谋、富有才干的农民企业家。为今后继续攀登新高峰,或者说二次创业,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当然,在看到光明的时候,同时也要想到困难。纵观当前形势,应当说,乡镇企业继续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现在国内外竞争日益加剧,乡镇企业的大量产品势必要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物美价廉”的竞争力,已成为生存发展的关键,谁也超脱不出优胜劣汰的铁的规律。由此而论,要办好乡镇企业,“谋”字就成了决定性因素——这正是作品中引用《孙子兵法》的“上兵伐谋”之意。

李畅兴的著作,正好可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善于谋划、正确决策提供参考和启迪。书中颂扬的那些加强市场观念、增强预见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严格企业管理、勤俭办事、科学发展、循环经济、干部带头和关心职工生活、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等等闪光点,可以说都有借鉴意义。

在已出版的十二册书中,还介绍了作者耳闻目睹的人、事和风情,又收入了作者一些有感而发的散文、短评、诗歌,也颇有见地。

我对这本书总的印象是:有着可贵的诚信品格和人格魅力的主人公李振东,业绩感人,可于平凡中见伟大;这是作者充满热情之作,是加倍辛勤之作,也是颇富文采之作,很值得一读。

(吴振,原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党的全国十五大代表)

2.豪唱大风歌

苏杭读李畅兴的报告文学集《异军骁将》、《劲旅英豪》、《雄师谋帅》、《跃马扬鞭》、《鼙鼓声声》、《战旗猎猎》、《捷报连连》、《凯歌阵阵》、《变废为宝李振东》等十三本著作,其实也是读李畅兴。

读者面前呈现出一片鲜亮的浮雕式景观。

在锦绣无限的津南大地,在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活跃着那些富有韬略、善打硬仗的劲旅英豪,他们正以攻无不克、无坚不摧的勃勃英姿,率领着数以万千训练有素的精兵,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坦荡征程中,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地冲锋、冲锋……啊!父老乡亲!新时代赋予他们新的使命,造就了他们的丰功伟业,更润泽了李畅兴的笔。这个农民的儿子,我党培养的大学生,这个身负津南区政府外事办主任兼书记繁务的李畅兴,一门心思要用文字为父老乡亲们建立一座事业、人格、品性的丰碑!

不被读者所见的几组镜头,更能道出其追求与艰辛。

吱吱呀呀的旧自行车常年颠簸在乡间小路上,猎猎冬日里逆风顶骑几十里,炎炎烈日下徒步走访数十家。手提包里干馒头和水瓶子在碰撞,素材和心得在欢唱。每当节假日和班后业余时间,乡亲们翘首盼望知心人,在田埂、厂房与幽暗的仓库,伴着铁腥气、牛粪臭和泥土香,他们将喜怒哀乐,悲欢得失,希望与掘进,困惑与失败,一古脑地宣泄在李畅兴的采访笔记上……春去秋来,二百多万字的报告文学、纪实散文、诗歌、短评等作品,发表与播出在中央和各地三十多家报刊与电台上。

李畅兴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企业家们的生活有宏观的审视与把握,这类审视与把握决定了作品在境界上所显示的高度,他往往从细微平凡处去发现、开掘出天津津南这样一个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出现的一代农村新人群体,从这些人物心灵的揭示中,你不难悟出改革正是为摆脱历史的重负与纠缠,你不难读出新、旧的历史文化观念的碰撞与融合,你不难品出闪烁着五光十色的农村历史流变图。

李畅兴笔下的成功者够气派!他们当中有雄才大略的全国劳模杜宝山,有“生当作人杰”的全国乡镇企业家王孝杰,有津沽英豪、天津市优秀党支书标兵龚义成,有“捷报连连越雄关”的全国乡镇企业家马海泉,有燕赵儒将、天津市乡镇企业家赵燕祥,有以“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民族自豪感而在机械制造业创出辉煌的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王树林,有津南奇才柴宝成,有确保交通安全畅通的王东民,有口碑载道的梁福来,有变废为宝的李振东,有利为民谋的王仲礼,有踔厉风发的天津市劳模孙凤安,有“勇拓市场建奇功”的天津市劳模李树祥,还有军企英才陶运昌、武清干将周宗海和勇谋兼备的铁城公安局长武程远……李畅兴没有加大这些人物身上诱人的“大款”光圈和“职权”之力,并不因财、因官论人,他用浓墨重彩讴歌他们的志气、骨气和美德,用精笔细描他们的廉洁、勇气、勤俭、公正,使你感慨万千,这才是一代农民英杰的大气派,这种追求,使《异军骁将》、《战旗猎猎》、《捷报连连》、《凯歌阵阵》和《变废为宝李振东》等十三本专集充满了时代精神、战斗激情和人格魅力!

近年来,颇有些写乡镇企业大款们的报告文学,草率为文、急就成章,其粗糙低劣,在钱与文交易蔓延环境下,掩饰不住受孔方兄驱使的匆忙与应付,破坏了人们对这类作品的阅读兴趣。而李畅兴这十三本报告文学集,却以他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农村经验,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读而又极其凝炼的语言形式,营造了与天津民俗协调一致的语境,处处可见慢工磨巧匠的推敲与雕琢,尽管是写最细小的事物也精雕细刻,如写小站稻米:“那长圆淡绿的稻粒,晶莹剔透,状若珠玑,饭熟喷香,诱人流涎。难怪清朝诗人周楚良,在他脍炙人口的《津门竹枝词》中赞誉道:作粥葛沽稻粒长,汁摅晶碧类琼浆……”这些描写,使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作品多处引用古训,观照了企业家们率先垂范、严以律己、借古策今的博大胸怀。如用: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但立直标,终无曲影;胆劲心方,不畏强御;民不畏我严畏我廉,吏不畏我能畏我公;自奉要约,待人要丰;上下同欲者胜……等等。这些农民公仆的自律精神,体现了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透析了历代用稻秫养育华夏子孙的泥腿子,战时叱咤疆场的主力军,今天又能在经济大潮中咏唱大风歌的精神底蕴!

作品时以评论性的思辩与缜密的写实相结合。写仪表堂堂、处变不惊的燕赵好汉王孝杰领导的大站集团公司,像指挥演奏着步步高的威武雄壮进行曲的大乐队,“他像卡拉扬、小泽征尔那样,以其整个身心,用多彩的旋律,给人以温馨、欢悦、昂扬和斗志……”“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对那些体现公德的高明管理方法大加赞誉:“宁让你明得一万元,不让你暗挣一分钱。”无情嘲弄光为钱而不值钱的卑劣小人。作品写实人,录实景,说实话,却不平实呆板,将真升华为美!

细读这些集子中的纪实散文,常常感到一种浓烈而纤细的人间亲情和崇高的美学情绪。他以一个国家级金奖党员作家特有的敏感情怀,去捕捉人间真善美。他陶醉于歌唱家于淑珍等深入饭店演唱的融融深情;对拜金狂潮猛袭歌坛的现象深恶痛绝;对王仲礼等人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可贵精神放歌高颂;用壮心不已、雄姿赫然来称颂离休老干部杨健民、胡显芝等,他们常年在晨曦中挥帚扫街的身影濡湿了李畅兴的眼眶。同样,对那有损社会公德的现象激愤难抑,悲从中来:看到生态平衡被破坏,自然美景遭践踏,发出悲哉痛哉的呼号;在《但愿蛙声总如潮》中,从河畔广袤的稻田里,听蛙声低吟浅唱的沉醉,到蛙声沉寂空旷的失落,痛彻肝肠地发出“切莫图财再伤农,但愿蛙声总如潮”的规劝。对个别人“脸如冰样冷,话似寒风袭”的服务态度表示遗憾,热情呼唤:“让温馨的微笑遍津城!”

李畅兴在纪实文学的河床中浸透了自己的血脉,吞吐着自己的呼吸,在他二百余万言作品的字里行间,宣泄着他的为文、为人的追求。

如今,李畅兴的为文已走入灯火阑珊处,从1993年以来,他荣获农业部“好公仆”征文一等奖,“来自改革开放第一线的报告”全国征文一等奖,“当代改革英才”全国征文特等奖,庆祝建党80周年全国大型报告文学征文一等奖第一名等。其中报告文学《上下同欲者胜》收入《异军骁将》中,《津南奇才柴宝成》、《雄才大略杜宝山》收入《劲旅英豪》里,《捷报连连越雄关》、《品高德馨育英才》、《文韬武略写春秋》等收入《捷报连连》中;如今这部《变废为宝李振东》的大作,更是他倾尽心血的结晶,相信定会好评如潮!

当庄严和崇高、奉献和牺牲这类字眼好象已变得遥远空洞,物欲和功利倾向日渐鲜明的时候,全国乡镇企业家、天津市特模王孝杰却这样谈李畅兴的为人:“李畅兴给我们写了那么多稿,但没有吃过我们一顿饭,没花过我们一分钱,来来往往都是骑自行车,三十多里,寒暑雪雨,真叫我们看不下眼去,村上有汽车上百辆,他一个电话不就行了,可是他不……”

从1982年后,共产党员李畅兴将业余时间勤奋笔耕的稿酬两万多元,全部捐献给社会公益事业和缴纳党费,他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广为传颂。《天津日报》、《今晚报》、《支部生活》和电视台、电台等全国31家新闻单位先后刊发和播发了李畅兴的先进事迹,特别是1994年1月25日《人民日报》以《好党员李畅兴》为题,专门刊发了介绍李畅兴业绩的长篇文章,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

(苏杭,著名评论家。本文曾刊登于天津的《今晚报》。)

3.缘何关注李振东

神州历来多英雄,大都源自百姓中:千难勇跨激壮志,万险化夷增豪情……津门贫窭农家子,脱颖而出势如虹——独辟蹊径创伟业,变废为宝李振东!

华夏北方收获的金秋,望长空,天高云淡,清风送爽;看大地,沃野无垠,稻菽滚浪……在钟灵毓秀、物阜民丰的天津市津南区继泰村,每当曙光初照之时,总有一个头戴鲜红安全帽,上穿猩红工作褂,下着藏蓝劳动裤,脚蹬黢黑牛鼻子布鞋的身材偏高、胖瘦适度的中年壮汉,挺胸昂首、雄姿英发、大步流星地行进于村边河畔那岸柳成行、绿树掩映的沥青路上。及至近前端详:他白里透红圆脸上的炯炯双眸,形象地彰显着他农民淳朴中的睿智和果敢;那开口即带坦诚微笑的风趣言谈,生动地诠释着他谦和秉性赢来的旺盛人气,以及由此营造所处环境的和谐氛围!他每天迎着晨曦自市内家中驱车而来,先是到他创办的院洁葳蕤、花果满枝的花园式锻造厂新盖的办公楼里,手脚麻利地迅即换上同所有员工别无二致的工作服,再奔厂西三百米、废钢堆积数层楼高的物回公司料场巡视、检查。在提前及时而准确地掌握了生产进展实况后,待各部门员工一上班,他就和颜悦色地具体指出上日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和对当天工作的要求。然后,他才开始按计划进行新一天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他这孜孜矻矻、身先士卒的敬业精神和深入一线、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年年月月、风霜雨雪,从不间断,常见他的路人艳羡,熟谙他的乡亲赞叹!

您道此君何人?他就是高中毕业回村,曾种玉米、插稻秧、赶大车、当队长、跑业务、任厂长,最后,从世人鄙夷的“喝破烂儿”起家的本书主人公李振东——他怀着一颗如唐朝哲人李欣所说“男儿立身须自强”的勃勃雄心,以百折不挠的顽强斗志,筚路蓝缕、餐风饮露地外出闯荡,广交朋友,经过漫漫23年的艰苦历练,在改革开放的惠风春雨中,独辟蹊径,终获成功:他创建的天津市继泰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因求真务实地合法经营、坚持不渝地恪守诚信而声名鹊起,其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也日渐发展壮大、年上层楼,如今,有员工近200人,占地160多亩;2006年,销售废钢11.3万吨,销售额高达2.4亿元,预计2007年,还可各增长30%以上;尤应一提的是,该公司还被跻身世界同行四强、单规模雄踞全球之冠的国营大企业天津钢管集团公司,连续四年授予全市最大的“废钢供应基地”,而作为“继泰物回”董事长兼总经理的雄师谋帅李振东,也屡屡受到“钢管公司”的表扬并让其在有关会上介绍经验,同时,他还荣膺津南区优秀党员佳称和“五一”劳动奖章!

那么,李振东创建和统领的“继泰物回”经营废钢这个行业,究竟有何理论根据、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呢?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须了解我国的国情。在我们上初中时,地理课上讲,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不对了,实际情况是:我国是一个“幅员广、人口多,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度。正鑑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才一直强调和坚持“增产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而将废物收集起来,有效地利用和再生,即变废为宝,则既节约、又增产,是利国、利民又利己的“善莫大焉”之举!早在49年前的1958年7月7日,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在题词中高瞻远瞩地明确要求:“全国商业部门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应该向社会学习,抓紧废物利用这一环节,实行收购废品,变无用为有用,扩大加工,变一用为多用,勤俭节约,变破旧为崭新,把工农商学兵联成一片,密切协作,为全面地发展生产服务,以便更好地实现勤俭建国、改造社会的任务。”跨入21世纪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与时俱进的党中央和国务院,又适时地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的观点,还把它提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的高度去认识和施实。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3月5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代会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品”。

何谓循环经济?科学的表述是“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上一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料,变为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料(生产要素),使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实现环状式的有机组合,变成几乎无废料的生产。这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利用率的经济增长模式。”而长期从事“物回业”的佼佼者、党员农民李振东,就恰是具体落实中央“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的一个先进典型,因此,他的举动,理应大力提倡;这个典型,值得广为宣传!

有人可能不解地问:“书名中‘废’和‘宝’的内涵是什么?李振东又是如何使其发生巨变的?”本书中所说的“废”,特指废旧钢铁。各地区、各部门,乃至各单位、各家庭等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废旧钢铁,这些占地闲置的废品,经风吹雨打,日渐锈蚀,不但污染环境,更重要的是造成再生资源的浪费。李振东“继泰物回”的业务,就是把散置于各处的这些“废”收购进来,经过挑选、加工、整理后,再集中销售给中国石油套管生产基地——简称“大无缝”的现代化大型冶金企业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做生产原料。这里的“宝”,是专指用上述废钢铁生产出国际一流的各种优质钢管。投产于20世纪90年代的天津钢管集团公司,属于资金、资源和科技密集型企业,拥有当今世界上优良的工艺技术装备,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油管材生产基地。该公司历经十余年的不懈奋斗,已由当初生产单一无缝钢管产品的专业厂,发展壮大为如今集无缝钢管、不锈钢管、钛合金、海绵铁、铜线杆、彩板、铝线等多种冶金产品为一体的集团公司。在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规划的第一步“三个一百”的奋斗目标后,又挺胸昂首地奋然驶上快车道,年年都有突破、创佳绩。在2007年,为促进更好更快发展,钢管集团延长产业链,在相关领域内适度多元发展;大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加快新产品研发步伐,以科技优势支撑企业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搞好新项目建设。到2008年,要实现第二步“三个三百”,即300万吨钢、300万吨材、300亿元销售收入的发展目标。天津钢管公司的建成、投产、达产,加速了我国石油套管生产的进程,产品覆盖全国24个陆地油田及部分海上油田,石油套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而且,其主要产品,已出口到美国、中东、欧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废钢再生的这种俏销的高科技优质产品,难道还不是“宝”么!

行文至此,读者朋友也许会问:“你一个外地来的区政府公务员,同生长于斯的李振东素昧平生,又无任何工作联系,那你是缘何结识、关注并采写他的呢?”

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两年前说起。2005年8月29日午饭后,当我精读完当日的《人民日报》后,又把一同送来的津南区委的机关报《津南时讯》浏览一下,就随手放在了客厅的茶几儿上。当我在书房伏案写作时,我那党员人事干部的爱人吴秀莉,蹑着脚走进屋,悄声对我讲:“今天的《津南时讯》报你看了吗?”

“简单看了看。”

“报上有条新闻:一个私营企业的农民厂长,主动拿出一万元钱,资助考上大学的特困生——很感人!”

我惊喜地“啊”了一声,说:“没注意呀!你拿报来我细看看。”

当我捧读了《民营企业援手相助,贫门学子走进大学》为题的消息后,心潮起伏,思绪翩翩:“这来自普通农民的致富惠及老乡亲的义举,生动而具体地表明了现代农民企业家的高尚情怀,也彰显了利为民谋、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而作为以采写先进典型、弘扬浩然正气为己任的党员作家,理应抓住线索,顺藤摸瓜,通过实地考察,剖析其思想内涵,归纳其闪光言行,顺理成章,公诸于世,催人奋进!”

于是,在国庆56周年长假期间,我按预约走访了继泰村党支部书记李振华、支委谢金智和高相发,又同报上指名表扬的继泰锻造厂厂长李振轩倾心访谈。他们众口一词地讲:“报上所登,完全属实。需要说明的是:这义举背后的策划、指挥和出资的无名英雄是李振东,他争做好事,从不张扬,所以,最应该也最值得表扬的是他!”

平时憨厚寡言的李振轩,此刻却话语滔滔:“振东是我四哥,是我们整个大家庭的顶梁柱,也是我们企业的一把手。我厂帮贫助学之举,虽是由我出面办的,但全是我四哥的主意。”接着他就详细地说明了事情的原委:继泰锻造厂的本村职工的儿子考上大学后,因家人长期有病、生活窘迫而难以入学,振东获悉后,就慨然拿出一万元现金,以厂的名义,让我送去;为在全村树起尊师重教之风,他还指令写了两张同样内容的大字《喜报》,分别贴在厂内和村的显眼处:“我厂职工韩同志之子,是今年全村唯一考取大学本科者,特奖励10000元,以示祝贺!为倡导和鼓励青少年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今后,凡是我厂员工子女考上大学本科的,一律奖励10000元;考上区、市重点高中的,奖励5000元。”落款是“天津市继泰锻造厂”。

这非同寻常的《喜报》一贴出,在仅有600多人的偏僻小村里,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水,訇然激起倏地扩散开去的潋滟波花——村民们先睹为快,喜语声声……李振轩说得生动感人,在场的村官儿们也都心折首肯地讲述着李振东那一个个帮村解难、为民谋利的典型事例。当谈到他人心所向的雄厚群众基础时,组织委员高相发说:“在支部大会讨论李振东预备党员转正时,不但全体一致通过,而且大家不约而同地三次长时间鼓掌,对他入党表示由衷地欢迎和热烈地祝贺!”

我暗忖:“这样坚持多年做好事的先进人物,怎么从未见人报道过?”

能写会算又善于察颜观色的支委谢金智,显然是看出了我的不解,就说:“振东不愿出头露面,一直保持低调,所以,他的事迹,外人从来不知!今天我们拜托您:敬请深入详实采访、重点宣传宣传李振东的业绩?”

我心驰神往地聆听着、思考着我尚未谋面的那个李振东——此时的我,就像个长年跋涉在多彩生活原野的“探矿者”,现在突然发现了李振东这个优质的“富矿”,其异乎寻常的欣慰和振奋,简直难以言表!

为了进一步了解李振东,在我深入广大村民和企业员工中座谈时,又得到了很多世人知者甚少的鲜活材料。他们都畅所欲言地各抒己见:“我们谁有困难找到李总,他都有求必应,他为俺们做的好事啊,就像天上的星星,看得见,数不清!”

“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全村215户中,绝大多数都得到过振东这样或那样的帮助!”

听了群众对李振东的由衷评价,我禁不住想起了“对同志像春天般温暖”、专门做好事的雷锋,并进而使我联想起20世纪的伟人毛泽东,1940年1月15日于延安,在中共中央为我党元老吴玉章举办60华诞庆祝会上讲的一段世人耳熟能详之语:“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毛主席同时指出:“我们的吴玉章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人。”67年来,这段曾经且仍在继续教育和激励着亿万国人的经典名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作为对在23年艰苦创业中,一直坚持为村集体和广大群众做好事的本书主人公李振东的评价,应当也是名副其实、恰如其分的!

班固在《汉书》中写道:“百闻不如一见。”随着我对李振东了解的增多和加深,我就心慕手追地愈加想见到他,看他给我的直觉究竟是怎样的。

人和人之间,由于性格、知识、追求等诸多方面的接近或相同,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亲近的情感或叫缘分,这是事实。这正如以擅长律绝、构思精密、极富文采著称的唐朝诗人李商隐在《无题》中所写:“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果然,我刚同李振东一握手,就倏然眼睛一亮:他因日夜操劳而早生华发的平头,衬着那发自内心的融融笑意,给我以朴素、自然、真诚、大方之感;他闪动着智慧灵光的慈眉善目,加之那清朗动听的句句言谈,令我心怡神悦、顿感亲切——社会阅历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个秀外慧中、勇谋兼备的农村英才!

当我同他进行多次倾心畅叙之后,才日渐洞悉了他的打拼人生经历和丰富内心世界,从而对他敬佩有加,也自然而然地与之成了心照神交、无话不说的知己。当谈到人生的看法时,李振东卓有见解地说:“我总以为:人生的意义,不在索取而在奉献!奉献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崇高的境界,奉献是党性强且成熟的表现,奉献也是美的释放、爱的渲染,奉献是把理想和信念一起点燃,以其光和热,去照耀与温暖他人——奉献是展示时代风采、构建可敬可歌的时代精神的可贵之举!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我尽己所能,努力去做!”

听,这个新时代的农民党员,讲得是何等精彩啊!

从大量访谈内容中,我归纳出李振东说的五个方面:“勤学覃思,性情豁达,心理和谐,总有目标,不懈攀登”。我请他用他认为最简洁的语言,阐述一下他对这五句话的主要观点——这对一般企业家来说,实在是不好应答的难题,可他却颔首浅笑地稍加思索,就说了他根据平时学习书报、独立思考,并结合自身实际而得出的一些准确有深度的看法:“我是最喜欢上学的,但因客观原因,我未能迈进大学门槛,一直引为今生憾事,因此我在工作后,经常坚持读书、看报和向社会学习,以补己‘先天’之不足;我坚信多想出智慧,思路出成果——当然这‘思’不是凭空瞎想,而是有理有据、结合实际、科学地去想。我记得北大著名教授林语堂说过:‘思维即是财富’,我好多成功的思路和举措,都是通过深思熟虑而取得的。说到性情,我崇尚‘性格决定命运’这句格言。过去人们总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是因为其智商较高;如今,科学家的结论是:成功的优势在情商出众,而性格则是构成情商框架的主体。我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人与人之间,只有互讲诚信、彼此合作,方可安身立命、成就功业。而要做到这样,性格则起着决定作用。积极的性格,诸如认真、勤奋、拼干、乐观、沉着、刚毅、果敢、大度、慷慨、坦诚、谦虚和热情,无疑会使人更有关爱心和进取心,更具人格魅力和竞争实力,在人际关系上,也是上佳的连心桥、强磁铁、黏合剂。有了上述认识,我就比较随和、宽容和豁达,我尊重别人,大家也都愿同我打交道。说到和谐,我特别重视心理和谐,这是因为和谐社会从心开始,心平才能气和,内和才能外顺。我怀着博爱之心、友善之心对人,多看别人的优点,多学别人的长处,从不争名夺利。我把金钱和个人荣誉看得很淡,一直处于‘知足长乐’也就是心理和谐之中——这样,自己轻松,他人高兴,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关于‘目标’和‘攀登’我是这样看:目标是催人奋进的动力!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无目标者,就像无舵的船,永远达不到胜利的彼岸。只有在为实现已定目标而奋力登攀的过程中,才能调动沉睡在心中的那些优异、独特的品质,也才能锻炼和造就自己。对这一点,我的体会是很深的。23年前,我两手空空地独自在西青区收废品时,我就想:‘一定要态度和蔼、薄利多收,尽快站住脚跟!’一年兑现后,我又给自己提出‘要开辟新收购点’的目标;当在几个区陆续增建新点并取得可观经济效益后,我又对各点进行调整,主要集中到现在的地方来,购置了设备,规范了管理,成立了公司;今年我又提出更高目标,并决定购进一台2000多万元、目前天津尚无的大型废钢剪切设备——正是在实现一个个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我平添了动力,得到了磨练,增长了才干!”

听了李振东这源于学习、思考和实践的高论,我深受启迪,获益匪浅,不禁对他肃然起敬;同时,他有种无形而又金贵的魅力在悄然吸引着我。一个人的魅力来自哪里?笔者认为:人格是魅力的前提,知识是魅力的根基,感情是魅力的血脉,思想是魅力的精髓,形象是魅力的光环,业绩是魅力的主体。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其魅力,主要是由党性修养、道德情操、知识水平、工作艺术、真情实感、群众观点、表率作用等构成的。多年来,李振东以有口皆碑的嘉言懿行,印证了他正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优秀党员企业家!

英国有句名言:“人格的魅力在于心灵,心灵之美在于善行”;古巴的这句警句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行善累积功德的人,就是伟人”——诚哉斯言,李振东不就是眼前的事例么!他那寓伟大于平凡的真善美的心灵、言谈及其敬业和奉献的亮闪闪、铁铮铮的功绩,都早已铭刻于广大员工和村民心中!

现在应该水到渠成地概括回答《缘何关注李振东》这个问题了。我之所以特别关注李振东,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他半个世纪的风雨人生,尤其近20多年的创业征程,正是中国大有作为农民的一个典型缩影和优秀代表。他既有着一般农民朴质无华的诚信品格和老黄牛般地埋头实干作风,又有他走向成功的独特胆识、战略和战术。

二是,在李振东身上,充分体现了一种中国农民的可贵精神,这就是艰苦奋斗、永不服输、开创伟业、与时俱进的奋发向上精神。试想,他从当初两手空空、只身满处收破烂儿,一步一步地发展到而今名闻遐迩的“继泰物回”,需要经受多少磨难和艰辛啊!

三是,李振东用自己始终如一的言行,继承和弘扬着“知恩感恩,滴水涌泉”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孝父母、敬兄姐、爱弟弟、忠朋友、睦乡邻,对所有曾经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帮助过他的人,他都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真诚回报。倘若人人都有了这种知恩感恩的美德,那么人和人之间的互帮会更普遍,感情会更融洽,社会也会更和谐!

四是,作为新时代农民党员的李振东,由于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长期教育和熏陶,他自觉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他的一贯言行,是同孔夫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三国时期的贤达之士王肃“独贵独富,君子耻之”以及我们的胡锦涛总书记“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的观点完全吻合、一脉相承的。在党的强国富民政策的滋养中,当他靠智慧和拼干,日渐取得越来越好的经济效益之后,他既没有鸣锣收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更不是鼠目寸光、小富即安、坐享清福,而是在精心谋划下步更快发展的同时,心里始终装着全体员工和父老乡亲,只要他得知谁家有急难之事,就立马前往,直至帮其渡过难关——他这长期的义举,正是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躬身实践!

群众的眼是尺子心是秤,对人的评价最公正;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当李振东每每听到大家的由衷赞语时,他总是习以为常地坦然一笑,说:“这实在是不值一提的!如果没有全体员工的积极劳动、工作和老少爷儿们的大力支持,哪有我们今天的‘继泰物回’?因此,我力所能及地去帮助身边暂时困难者,是我理所应当的份内之事!我常寻思:干企业固然是为合法赚钱,但应把所赚的钱,用到最该用的地方,除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和不断增加员工收入外,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即尽最大努力主动援助弱势群体——只有这样,才是尽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微薄之力,我也才感到心安理得!在我们心齐气盛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每个人都应乐于帮助他人、关爱他人——少索取、多奉献!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就是:一滴露珠可以滋润一片花瓣,一缕阳光可以照亮一个角落,一抹微笑可以温暖一颗心灵。那么,我助人的那几百、数千乃至上万元资金或实用的物质,一定能排解那迫在眉睫的危难,摈除那全家人忧愁的眼神,拨开笼罩在颗颗心上的阴霾,从而使他们轻松、快乐起来——我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才有了理应去做、持之以恒的那一桩桩小小的义举!”

就这样,我在深受教育和感动之中,日夜兼程地一气写成了万字报告文学《变废为宝李振东》,很快即在天津市唯一的官方农村刊物、由中共天津市农工委和天津市农委主办的《天津市农村》2006年第11期上发表;当年12月,又在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报告文学汇编《凯歌阵阵》书上刊登,社会影响好且广!此后,我不断接到津、京编辑和良友的电话,他们在鼓励我的同时,还都不谋而合地郑重建议:请把“行业典型,性格鲜明,内涵丰富,嘉言懿行”的现代农民企业家李振东的业绩,单独成书出版,这不但完全符合我们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大策和敬业、奉献的时代精神,而且对推动循环经济广泛、深入地发展,特别是对倡导诚信之风、密切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最初我以为朋友们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并未在意;后来,建议的人多了,有的挚友甚至三次对我谈及此事,这才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于是在2007年春节后,我特意深入“继泰”,集中50多天时间,同60多人畅谈,在掌握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材料后,经缜密分析、归纳、写出详细内容提纲,先后三次专程赴京,同有关同志商谈、研究,取得了一直意见,就开始独在书房整理笔记,历览书报,寂然凝虑,聚精会神地撰写书稿,脱稿后,又反复修改,精心打造——岁月有情,春华秋实:从3月初至9月中旬,在振东伉俪等全家人和诸多好友的大力支持下,在我爱人的具体帮助中,历经200多个昼夜的连续奋战,这就有了本书的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