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家庭常见病(1)
第一节感冒
感冒是一种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常见疾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感冒属于自愈性疾病,即使不治疗,通常5~1 0天也会痊愈。中医一般将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4种类型。
肩井、风池、印堂、太阳、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等穴,及眉弓、脊柱两侧。
选穴取穴
按摩方法步骤1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1~3分并用推、揉、擦等法按摩四肢肌肉5分钟。
步骤2
双手揉风池穴,指推印堂穴及眉弓,揉太阳穴3~5分钟,再用拇指推揉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等穴1~3分钟。
步骤3
用掌根沿脊柱两侧膀胱经推3~5分钟。以上方法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止。
温馨提示:感冒患者应充分休息,多饮开水,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可用热水浸泡足部以发汗,达到疏风解表、驱邪散寒的目的。如病情不见好转,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第二节头痛
头痛是自我感觉到的一种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中医认为头部是“诸阳之会”“清阳之府”,脏腑经络气血皆上会于头,故无论外感或内伤都可通过经络气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头部,所以头痛一症,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并发于其他疾病之中。选穴取穴太阳、风池、鱼腰、合谷等穴。
按摩方法步骤
1拇指
点按鱼腰、太阳穴,持续用1~3分钟。
步骤2
用拇指或示指按揉风池穴,持续3分钟。
步骤3
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揉合谷穴。以上方法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止。
温馨提示:在手法按摩操作中,可仅用单一法点穴、揉穴,也可点按并用、捏结合,不必拘泥不变。
选穴取穴
太阳、百会、头维、后颈(自风池至大椎穴)、肩井、肝俞、心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
第三节偏头痛
偏头痛是由于脑血管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剧烈性头痛。其痛多在一侧,多呈周期性发作。本病多见于女性,男性亦可发生,而以中老年人为多见。本病多为慢性,病程可迁延数年或十数年之久。一般发作可持续数小时且多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按摩方法
步骤1
按压百会穴、头维穴约1分钟。按揉风池穴、太阳穴均5分钟。提示:本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偏头痛,特别是神经性偏头痛有特效
步骤2
捏、揉颈(风池穴至大椎穴)3遍。捏揉肩井穴3遍。
步骤3
推后背膀胱经,重点按揉肝俞、心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共约10分钟。以上方法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止。
第四节眩晕
眩晕指头晕眼花、起则晕倒的一种常见多发病或继发宿疾。中医多认为此病因肝风内动、气虚挟痰上扰,或肾水不足、虚火上炎,或命门火衰、虚阳上浮所致。
选穴取穴
桥弓、风池、风府、大椎、曲池、内关、肺俞、心俞、膈俞、肩井、中脘、梁门、气海、关元、肝俞、肾俞、命门、气海俞、关元俞、涌泉等穴及分推前额和摩腹。
按摩方法
步骤1
推双侧桥弓穴2 0~3 0次,拿肩井、风池等穴5~6次,按揉双侧曲池穴、内关穴各1分钟,再分推前额8次。
步骤2
拇指推法或以大鱼际揉法于中脘、梁门、气海、关元等穴各1分钟。用手掌沿顺时针方向摩腹部3~5分钟。
步骤3
从风府穴沿督脉推向大椎穴,推脊椎两侧膀胱经3~5遍。按揉肝俞、肺俞、心俞、膈俞、肾俞、命门、气海俞、关元俞、涌泉等穴各1分钟。
提示: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室内宜安空气要通畅,光线尽量暗些。避食刺激性食物及烟酒,饮食宜少发作间歇期不宜单独外出,以防出现危险。
第五节贫血
贫血是血液携氧功能不足为共同表现的一类血液系统疾病的总称。中医认为,血液的生成与心、脾、肾三脏功能正常与否有关。主要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心、脾、肾三脏虚弱或功能失调所致。选穴取穴俞、肾俞、大肠俞、神阙、天枢、足三里等穴及腹部。
按摩方法
步骤1
由尾椎两旁开始沿脊椎向上捏至大椎穴两旁,重复1 0遍。
步骤2
按揉脾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等穴各1分钟。
步骤3
以神阙穴为中心,顺时针摩腹5分钟,按揉天枢穴1分钟。
温馨提示:平时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海带、发菜、紫菜、木耳豆类等。要注意饮食的合理配合,如餐后适当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能促进铁的吸收,而餐后饮用浓茶,则因铁与茶中的鞣酸结合生成沉淀,影响铁的吸收。
第六节失眠
中医又称其为“不寐”,以经常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或睡后多梦为主要特征。认为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或体虚、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选穴取穴会、风池、天柱、太阳、睛明、瞳子髎、印堂、神庭、攒竹等穴。
按摩方法
步骤1
按压头部百会、风池、太阳、天柱等穴50~100次,以有胀痛感觉为佳。
步骤2
按揉睛明、瞳子髎等穴,以有酸胀感为佳。
步骤3
推印堂穴到神庭穴30~50次,攒竹穴到太阳穴30~50次。
提示:预防或者缓解失眠症状要消除心压力,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加强体锻炼,消除噪声干扰。可睡前用热泡脚15~30分钟以缓解疲劳。
第七节脱发
脱发病为皮肤附件疾病之一,以斑秃、早秃较常见。斑秃多发于青壮年,无自觉症状,头部局限性斑状脱发,边界明显。少数病人可发展至全秃,可痊愈。早秃为生理脱发,由额颞部开始至头顶部头发逐渐稀少或全部脱落,无自觉症状,不需治疗。
选穴取穴
百会、头维、风池、风府、肝俞、肾俞、合谷等穴及脱发区。
按摩方法
步骤1
按揉背部肝俞、肾俞等穴,每穴5~6分钟。
步骤2
按揉头部百会、头维、风池、风府等穴及脱发区,每穴3~5分钟。
步骤3
用拇指按揉合谷穴3~5分钟。每日1次,每次25~30分钟。
提示:本法适用于斑秃的治疗,治疗的同时多食大枣、黑芝麻、核桃等养血生发之品,忌食辛辣及肥甘油腻的食物,宜戒烟酒。
第八节牙 痛
牙痛是由牙龈、牙周和牙质等牙病引起的一个共同症状,中医认为其多因风火、胃火、肝火、虚火、虫蛀或过敏等导致。痛甚而伴牙龈红肿,多属实火;微痛微肿,多属虚火;有龋齿的,多属虫牙;因遇冷、热、酸、甜等物而牙痛,多属过敏性牙痛。
选穴取穴
合谷、下关、颊车、耳门、听会、太阳等穴。
按摩方法
步骤1
捏揉患侧下关、颊车、耳门、听会、太阳等穴各2~3分钟。
步骤2
揉捏合谷穴1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至愈为止。温馨提示:预防牙痛应该养成口腔卫生习惯,学会正确刷牙方法,减少饮食中糖的摄取量,睡前不吃糖和喝饮料,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钙、磷、维生素等多的食物,要尽可能吃些粗粮。
第九节肥胖症
肥胖症多因暴饮暴食、挑食、生活无规律性,睡前进餐、食后就睡,过食油腻食物、甜食等因素所致;或因用药不当从而影响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引起内分泌及新陈代谢失调,导致脂肪积蓄过多过快;亦与长期不运动有关。
脾俞、肝俞、大肠俞、肾俞、中脘、神阙、三阴交等穴。
选穴取穴
按摩方法
步骤1
推脊椎两侧膀胱经,以皮肤微红为度,重点按揉脾俞、肝俞、大肠俞、肾俞等穴。
步骤2
横擦背部、肩胛骨之间、腰骶部,以热感为度。
步骤3
在足内踝上方三阴交穴用拇指按压刺激5次,每次1 0~3 0秒。并从上至下推擦足内侧2~3分钟。步骤4摩全腹,以中脘、神阙等穴为中自上而下地做顺时针方向急速不停地摩动。时间为5~10分钟,每日1次,以有肠鸣、矢气、胀气为佳。
第十节酒糟鼻
中医认为饮酒过度、嗜食辛辣、肠胃积热、热气上蒸、客于鼻窍,复被风寒外郁、血热瘀阻;或肺受风热、邪热熏蒸肺窍、伏留不撤、上客鼻窍,均可致“热瘀凝于内,鼻赤见于外也”。
选穴取穴
巨髎、素髎、迎香、肺俞、膈俞、胃俞、大肠俞、大椎、身柱等穴。
按摩方法
步骤1
以示指指腹揉按巨 、素 、迎香等穴各5分钟。步骤2以双手
拇指按揉双侧肺俞、膈俞、胃俞等穴
及大椎穴和身柱穴3分钟。每日1次。
温馨提示:酒糟鼻患者平时应忌饮酒、辛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畅通,避免部过冷或过热刺激,保持心态平和如果有医嘱外用药,可和本方法进配合治疗效果更佳。
选穴取穴
百会、攒竹、风池、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丰隆、三阴交、阴陵泉、历兑、内庭等穴。
第十一节痤疮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系毛囊及皮质腺的慢性炎症,本病好发于头面部、前胸、肩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多见于男女青春期,男性略多于女性。表现为局部皮表出现疙瘩或与毛孔一致的小丘疹或黑头丘疹,反复发作,一般在28~30岁后可自然消失。
按摩方法
步骤1
以双手拇指按揉背部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穴,每穴3~5分钟。
步骤2
按揉头颈部的百会、攒竹、风池等穴,每穴2~3分钟。
步骤3
按揉下肢的足三里、丰隆、三阴交、阴陵泉、厉兑、内庭等穴,每穴1~2分钟。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止。
提示:预防或患病期间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睡早起、生活规律、保持患部清洁,滥用化妆品和药物,不吃辛辣刺激性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抠、挑患处以造成其他感染。
第十二节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三种。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形性皮疹,倾向湿润、对称分布、易于复发,自觉剧烈瘙痒,甚则疱破溃烂。
选穴取穴
大椎、肺俞、脾俞、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按摩方法
步骤1
按揉背部大椎、肺俞、脾俞等穴,每穴5~6分钟。
步骤2
用拇指按揉上肢的曲池、内关、合谷等穴各2~3分钟。
步骤3
点按下肢的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各3~5分钟。
提示:湿疹患者或易发者应尽可能避免外不良刺激,如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不剧烈搔抓患处,尽量不穿化纤贴身内、皮毛制品;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食物,如海鲜、辣椒、酒、咖啡等;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劳、保持乐观稳
第十三节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患者一般在局部皮肤出现绿豆或黄豆样大小的水疱,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形成索状、刺痛灼热。本病好发于腰胁、胸部和头面部,以夏秋季节发病较多。
选穴取穴
肝俞、胆俞、大椎、风门、足三里等穴。
按摩方法
步骤1
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双侧肝俞、胆俞、风门等穴各3分钟。
步骤3
按擦足三里穴5分钟。每日1次,至愈为止。
步骤2
按揉大椎穴3~5分钟,手法由轻到重,逐渐加力。
温馨提示:症状严重者可在医师指导下点刺大椎穴并拔罐。带状疱疹患者在饮食上应忌食油腻、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忌吃燥热和滋补性的食物,最好给予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绿豆汤、小麦汤、粥、面片汤等。
第十四节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是指眼睛在不用调节的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过屈光系统屈折后,聚焦于视网膜之前的,但应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屈光度数消失,呈现远视或正视者。本病多见于青少年,以学生人群居多。如不重视,容易转变为真性近视。
选穴取穴
睛明、承泣、四白、球后、太阳、风池、攒竹、翳风、鱼腰、合谷等穴。
按摩方法
步骤1
揉、按睛明、承泣、四白、球后等穴,用示指指端操作,手法应轻柔,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穴2~3分钟。
步骤2
用双手示指轮刮眼眶,由内向外刮2~3 分钟。
步骤3
揉太阳、风池、攒竹、翳风、鱼腰、合谷等穴,应先揉一侧,再揉另一侧,每穴2~3分钟。步骤4
第十五节
眼睑痉挛(眼皮跳)
眼睑痉挛,中医称“眼睑瞤动”,俗称“眼皮跳”。多因眼神经反射作用,或因素体虚弱、情志不畅、感受风邪刺激所致。表现为一眼或双眼眼睑跳动不止。
选穴取穴
太阳、鱼腰、四白、巨髎、合谷等穴。
按摩方法
步骤1
用手指(拇指或示指)叩击患侧太阳、鱼腰、四白、攒竹、巨 等穴,每穴2 0~3 0下。
提示: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出现紧张情,劳逸结合,不过度劳累也可避免本病的发生。
步骤2
再掐压双侧合谷穴1分钟。
第十六节耳鸣、耳聋
耳鸣、耳聋是听觉异常的两种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并见,是常见病症。中医认为其多因肝胆风火上逆以致少阳经气闭阻,或因震伤,或因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或其他疾病的并发症等引起。
选穴取穴
肺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大肠俞、三焦俞、膻中、侠溪、阳陵泉、丰隆、太溪等穴。
按摩方法
步骤1
以双手拇指点按肺俞、肝俞、胆俞、大肠俞、三焦俞、肾俞等穴各50~100次。在背部施以捏脊法。
步骤2
点按膻中穴15~30次,摩腹5分钟。
步骤3
点按侠溪、阳陵泉、丰隆、太溪等穴各50次。每日按摩1次,每次20~30分钟。
提示:耳鸣、耳聋的预防要戒除乱掏耳的习惯,远离噪音环境,游泳、洗、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少吸、少喝酒、生活作息有规律,避免打耳部、过劳和使用耳毒性药物。吃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平和心态。
第十七节鼻出血
鼻出血中医称其为鼻衄,是一种较为常见病症,表现为偶尔出血,或如注不已,或时作时止。中医认为其多因肺有伏热、外感风热、饮酒过度、过食辛辣之物、阴虚火旺、外伤鼻部所致。
选穴取穴
太阳、上星、印堂、天梁、肩井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