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泰勒与劳动生产效率《科学管理原理》
了解管理的人,一定认识泰勒,因为泰勒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科学管理,因为泰勒让我们知道工业化的依据,因为泰勒让我们了解到劳动效率的核心影响要素,同样因为泰勒,我们发现管理其实是一种分工。
1911年,管理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科学管理原理》出版发行,它标志着一个新的管理时代的到来。泰勒的影响日渐广泛,遍及全球。1914年,泰勒在纽约的演讲吸引了6.9万听众。1915年,泰勒病逝于费城,终年59岁。在他的墓碑上,刻着“科学管理之父”。多年前,我被泰勒打动,并不是因为他在管理学领域的盛名,而是在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我第一次明确地理解了管理的真实作用。在泰勒之前,管理就一直存在着,只是并没有人去理解每人所做的努力是否有效,也没有人去分析习惯的做法是否可以改变,泰勒却关注到了这些问题。
回顾一下泰勒的生命历程:22岁的泰勒加入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并一路从机械工提升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工长、总工程师。1883年,泰勒在新泽西州斯蒂文斯技术学院获得机械工程学位(次年,甘特图的发明人亨利·甘特也从该学院毕业)。在米德维尔期间,泰勒开始奠定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1889年,泰勒离开米德维尔,继而担任了不少管理工作。1895年,他的《计件工资》发表。1898年,泰勒来到伯利恒钢铁公司,开始他著名的改革。他同怀特一起革新的工艺流程,对金属切割技术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从而使批量生产的出现成为可能。可惜的是,这些工作并没有完全得到世人的认可。1901年,他被解雇了。自此,泰勒开始了无偿的咨询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演讲,撰写了很多管理文章。1903年,他的《工厂管理》发表。1906年,泰勒出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席。1911年,管理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科学管理原理》问世。
在这本书里,泰勒开宗明义,他明确地说:
没人会否认,在单个人工作的情况下,只有其劳动生产率达到最高,也即只有在其实现了日产出最大时,才可实现其财富最大化。对于两个人一起工作的情况,上述事实也十分清楚。为说明这一道理,假设你和你的帮手工作技能熟练到每天可制作两双鞋,而你的竞争者和他的帮手每天却只能生产一双鞋。显然,与每天只能制作一双鞋的你的竞争对手相比,在卖掉两双鞋以后,你可以支付你的帮手更多的工资,而且你可以比你的竞争对手赢得更多的利润。
在更复杂的制造企业中,事实也非常清楚,只有以最低的全部支出(包括人力、自然资源和以机器、建筑物形式存在的资本费用)完成企业的工作,才能为工人和雇主带来永久的最大化财富。或者,用另一种方式来说明这个道理:只有在企业的工人和机器的生产率达到了最大,也即,只有当工人和机器的产出达到了最大,才可实现财富的最大化。道理很简单,除非你的工人和机器比其他企业的工人和机器制造出更多的产品,与你的竞争对手相比,否则,你便不能向你的工人支付更多的工资。道理是,你可以比较两家彼此直接竞争的公司哪家公司可以支付更多的工资,用同样的方法,你可以比较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甚至相互竞争的两个国家哪个可支付更多的薪酬。总之,财富最大化只能是生产率最大化的结果。
泰勒用一生的时间所要探讨的问题,恰恰是管理的本质问题:管理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大程度的产出,也就是如何使生产率最大化。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清晰地阐述了获得劳动生产率最大化的四条原理:●科学划分工作元素
●员工选择、培训和开发
●与员工经常沟通
●管理者与员工应有平等的工作和责任范围
这四条原理,明确地让我们了解,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说,最好的手段就是分工。如果以上推理正确,那么工人和管理者双方最重要的目标是培训和发掘企业中每个人的技能,以便每个人都能尽其天赋之所能,以最快的速度、用最高的劳动生产率从事适合他的等级最高的工作。科学地划分工作元素作为第一条,是告诉我们工作分工需要基于科学的角度,而不是凭借经验。但是做好了划分工作元素的工作还不够,还需要对承担分工的员工进行选择、培训和开发,这是第二条,泰勒第一次把员工摆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也是第一次告诉大家劳动效率取决于员工的素质和训练的结果,所以管理者必须和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必须明确两者之间有着清晰的分工和相应的职责。保持了这四条原则,劳动生产率就可以实现最大化。
在我自己学习管理理论的时候,给我深深影响的就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我们都知道泰勒在1911年发布本书的时候,在此之前管理都是凭经验,只有到了泰勒的时候管理才成为科学。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开始学习管理,但是在那个时候,我们还是把理论归为理论、经验归为经验,我们实际上没有把管理变成科学。泰勒的贡献不仅仅是把管理变为科学,而且让我们知道,管理之所以可以变为科学在于它可以复制,而经验是没有办法复制的,这一点是我认为的泰勒的第一个贡献。泰勒的第二个贡献,是明确提出管理的本质意义就是要解决劳动生产率最大化的问题。
我常常听一些企业家讲企业的效率不够了,应该调整工资,大家会认为涨工资可以改变劳动效率,可是涨工资与效率没有关系。效率跟什么有关系?泰勒在他的著述中已经告诉大家,我们因为没有学习泰勒的理论,所以没有理解到根本的原因从而做错。又有些企业家说公司效率不够,应该是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不够,所以他们会对我说:“陈老师你来给员工洗一下脑吧!”可能在这些企业家看来我比较会洗脑。洗完了员工的脑之后还是没用。因为员工的脑袋被洗清楚时,他们会发现真正的原因不在他们,是老板分工不明确。如果我们理解泰勒就会知道,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于管理没有产出,分工不明确、不科学。
这几十年来我们在管理上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也学习了很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同时也不断地寻找可以参照的管理模式,但是我们的效果仍然不好。请看这样一个数据:2013年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共95家(内地企业89家),第一次逼近美国企业数,但是从已经上榜的中国公司看,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首先,上榜公司主要分布在钢铁、汽车、资源、化工、金融等领域,而来自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则较少——这是中国经济重投资而轻消费的必然结果;其次,上榜公司的主体是国有控股企业,其中的多数处于受管制的行业,而完全市场化经营的民营企业则较少——这说明中国经济通过改革开放提升效率的空间仍然很大;最后,利润在行业分布中失衡,上榜的9家商业银行占据了所有89家公司利润总额的55.2%。
与中国内地相比,美国有8家商业银行上榜,利润仅为其所有上榜公司利润的11.9%。我们可以对比中美上榜的金融企业利润占上榜所有公司利润的情况:中国内地金融业共有13家公司上榜——9家商业银行、4家保险公司,其利润占比为56.5%;美国金融业共有27家公司上榜——8家商业银行、4家多元化金融公司及15家保险企业,其利润占比仅为25.9%。这一现象说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还远远不够。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在管理中做了很多很多的投入,但是我们并没有关心它的产出,所以我们的竞争力不够。
当面对这些事实的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回归到管理的本质含义上,才可以保证我们的管理行动是有效的,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很认真地学习和理解泰勒对管理的界定,如果劳动效率不能真正提升起来,我们的GDP规模再大,发展也会停滞,因为发展依赖于投资,而投资产出不足的话,当没有那么多的钱投入时,发展就没有机会了。
也许我说得还不够,借用德鲁克先生的话:“《科学管理原理》的理论无论在哪里都很适用。生产力成倍地增长,工人的实际收入急剧上升,工作时间减少,工人的体力、精神压力减小。同时,销售收入和利润提高,而产品价格降低了。”这就是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魅力,正如泰勒本人在书中所说的那样,对那些开始关注科学管理的人们,必须搞清楚三个关键问题:第一,科学管理与通常的管理的区别在哪里?
第二,为什么科学管理会比其他类型的管理带来更好的结果?
第三,把合适的人选派到领导岗位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如果你已经物色到合适的人选,你敢于授权他去选择管理制度吗?
泰勒此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对上述问题给予满意的答复。而这些答案虽然早在100年前就已经给出,但即便是今天,这些答案依然能够清晰明了地帮助到我们的管理实践。我只是很惊讶于,为什么在100年后的今天,泰勒已经告诉我们的规律性认识,我们没有体认到而是相信自己的经验,让管理无法发挥作用并消耗了很多很多员工的付出。
德鲁克先生在自己的著作中曾经这样描述过泰勒,他说,泰勒的研究动机不仅仅是为了效率,也不是为资方创造利润。在德鲁克先生看来,泰勒直到去世还坚持认为:生产力的提高,最大受益方必然是劳方,而不是资方。他的主要动机是要创立这样一个社会,即通过将管理知识应用于工作过程,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劳资双方都可以从中受益,从而停止对抗,构建和谐的关系。德鲁克先生进一步说明,迄今为止,最能够领略其中真义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企业。我引用德鲁克先生的观点,只是想表达,泰勒的著作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才会发现今天组织管理面对的很多问题,可以在其作品中找到理解的视角。
当我潜心去学习这本经典著作的时候,一再感受到这些洞见对今天管理的价值与意义,所以请大家安静下来,好好学习和体认本书,你一定会收获甚丰。
科学管理原理(珍藏版)
出版时间:2013-04-0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1732-3
定价:30.00元
【内容简介】
与企业界的朋友们在一起讨论管理的问题,常常感受到一些认知的困难,这些困难使我不得不检讨和重新审视:是不是对于规律性的认识不足够?是不是没有把握最基本的内涵?是不是没有了“初心”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回答这些问题的一个途径,在我看来是回归经典著作,通过对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去寻找发展中规律性的认识,来生成我们的心智与能力。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的唯一功能是自知,促进个人在智力、道德和精神层面的成长。而对禅宗和道家而言,知识也意味着自知,并视其为获取智慧达到顿悟之途。对于知识的意义,东西方先哲不约而同地阐述相同的认知,这也是支持我不断阅读和理解经典著作的驱动力。
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勒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科学管理的具体方法。在基本思想方面,泰勒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一些管理思想。在基本内容方面,泰勒对企业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其中包括对工人的挑选和培训、标准作业条件、明确规定作业量、建立激励性的差别工资报酬制度。在具体方法方面,泰勒提出了定额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制、挑选并合理使用第一流工人以及如何进行标准管理的一系列具体的步骤与方法。
泰勒在本书中立足于美国当时资源浪费严重、劳动生产率低下的事实,着眼于企业的基层管理,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他认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劳资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只能是高的劳动生产率,即每个工人都下定决心每天努力做出尽可能多的工作。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工人却有意识地反其道而行之。
泰勒认为,劳动生产率不仅受工人的劳动态度、工作定额、作业方法和工资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管理人员组织、指挥的影响。为此,泰勒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在旧的体制下,所有的计划工作都是凭工人的个人经验来决定的,但在新体制下,这种计划工作必须由管理人员依据科学规律来制定。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因此,泰勒认为只有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才是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泰勒于1856年出生在美国费城。年轻时,他先在液压机厂做学徒,之后加入一家钢铁公司,在那里开始奠定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1898年,泰勒来到伯利恒钢铁公司,开始他著名的改革。1901年,他离开公司,进行无偿的咨询工作。在此期间,他的《工厂管理》与《科学管理原理》相继发表,泰勒的影响日渐广泛,遍及全球。1915年,泰勒病逝,终年59岁。
泰勒被全世界的管理学界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是第一个认真研究劳动的人,第一个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的人,一个被社会主义伟大导师列宁推崇备至的人,一个影响了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人。
《科学管理原理》出版于1911年,标志着一个管理新时代的到来。至今,这本书仍然带给管理人无穷的启示,是不可不读的管理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