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paper money)
铸币跟以前的货币形式有本质的区别。无论是原始的实物货币,还是金属块,它们都是实打实的。人们接受它们作为交换的媒介,是因为它们自己就是实实在在的商品。
但是,铸币把这一切给打破了。铸币的成色不足,最奇妙和有趣之处是,它提醒人们: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的货币,不一定非得那么实在。只要大家都接受,管它成色是足还是不足,哪怕是毫无成色,又何妨?
按照这个思路往下推,推到极端就是,作为货币的东西,本身可以毫无价值。纸币就是这个思路的结果。于是,一张纸也成了货币。纸币完全是“思想解放”的产物。
交子
据考证,最早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出现在四川地区的“交子”。交子是四川富商们的发明。他们生意做得很大,经常需要携带、搬运大量的钱币,很不方便。据说当时在四川买一匹马,就要用20000枚铁钱。携带过多的钱也非常不安全。于是,他们想到一个办法,把钱存放在专门做保管钱的生意的钱铺里,钱铺开一张纸质的保管票证,上面记载着商人保管钱的数额,这就是“交子”。互相熟络的商人之间,也有用这些“交子”支付货款的。后来,北宋政府也在四川地区发行了类似的纸币。一般认为,交子只在四川地区使用,没有出川,流通了80多年。
“交子”名字的来历,一种说法是,这是四川方言,意思是交合、券证,类似交易的意思。这样,四川的这些商人们不期然地开创了人类使用货币的新天地。
“交子”是中国人了不起的发明,比欧洲发行纸币早了几百年。
但是交子,只有文献记载,并无实物留存下来,因为纸质的交子难以保藏。今天见不到这些宝贝,真是很大的遗憾。
政府的作用
纸币也叫“钞票”(paper money)。按照现在的情况,纸币有两类。一类是银行发行的,叫“银行券”(bank note),如香港的中国银行以及汇丰银行,都发行港币钞票。银行券也不过是一张纸,人们接受银行券,是因为银行是这些纸片的担保人。如果有人拒绝接受你的银行券,你可以去找银行,银行会给你解决问题。理论上来讲,极端情况下,你要什么,银行可以给你什么。
另一类更普遍的钞票,是政府发行的,比如美元。每张美元钞票后面,都印有“IN GOD WE TRUST”(我们信仰上帝)、“FEDERAL RESERVE NOTE”(联邦储备券)、“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利坚合众国)以及“TREASURE OF THE UNITED STATES”(美国国库长)。美联储代表美国政府发行纸币,为自己发行的每一张美元负责。如果有人不接受美元钞票,理论上,也可以找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帮忙。
但是,一般不用这么麻烦。有更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法律形式,强迫所有人接受钞票。比如美钞上一律印有“This note is legal tender for all debts,public and private”(该券是偿付私人和公共债务的合法手段)的字样。
纸币的缺点是容易被仿冒,所以有了验钞机。钞票多了,清点也费事,所以有了点钞机。
纸币并非一张纸那么简单。太简单了,就方便仿冒。钞票的防伪技术就发展起来了。印一张钞票是技术活,得动用诸多科技手段。钞票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图像、文字、数字,以及难以用肉眼识别的水印、安全线、隐性数字等等。这都是为了保证纸币的可靠和信誉。
纸币的本质
如果你借了别人的东西,你会写一张借条给对方,对方拿着这张借条,可以向你索要出借物。这个字条表示你的“负债”(liabilities)情况。
纸币的本质与之类似。纸币不只是一张纸,纸本身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货币的纸和纯粹的纸,是两回事。纸币作为货币的关键是其发行者。政府作为发行者,纸币代表的是政府的欠债或者负债。
一张100元的钞票,表示政府欠你相当于100元的东西。当然,政府一般不会偿还,而是用强迫所有人接受这张纸币的办法,摆脱自己的“债务”负担。
货币也代表了信任。只有人们相信持有这些纸片能买到所需要的东西,或者支付时不会被拒绝,才会保留它们。如果人们不相信政府了,就不会再持有它发行的纸币。
因此,纸币的本质是政府的信誉和负债。
辅币(token coins)
我小时候听大人们说,1975年的1分钱的硬币,在铸造的时候出了差错,里面混进了黄金。一枚1分钱的硬币可以卖2毛钱。好多人都拼命去搜罗1分钱的硬币,想借此发财。这当然是愚昧的传言。
硬币就是货币中的辅币,是由贱金属(银、铜、镍、铅)铸造的金属币,中国人俗称其为“钢镚儿”。辅币面值(face value)比较小,一般小于1元,用于零星支付或找零。
所有的辅币都是不足值的。钢镚儿本身的价值(intrinsic value)没有它的面值那么大。比如1毛钱的钢镚儿,如果熔化了去卖,卖不了1毛钱,如果足值,或者超值,就麻烦了。假如一枚1毛钱面值的钢镚儿,熔化了能卖2毛钱,那人们就会纷纷兑换、熔化1毛钱的硬币,然后卖出去,每枚可赚1毛钱,再用卖得的钱,继续兑换1毛钱的钢镚儿,再熔化、出售、兑换,如此反复,所有1毛钱的辅币都会被熔化,继而消失。果真如此,辅币体系就要崩溃了。所以,辅币必须是不足值的,乃至非常不足值。不能让“有心人”靠累积辅币赚钱,不论短期还是长期。
现金(cash)
纸币加上辅币,就叫“现金”,也叫“通货”(currency)。
现金本身并没有价值,或者没有名义上那么大的价值。人们接受现金,是因为它们有购买力,能够交换到所需要的商品。它们的价值来源于政府做了偿还的保证,而且做了法律上的规定。所以,现金又叫“信用货币”(credit money)或者“法偿货币”(fiat money)。
金本位(gold coin standard system)
本位,就是中枢、基准的意思。比如常常说中国人有官本位意识,就是把对人的价值的评判标准都统一成某种官位,比如工程师相当于县长,教授相当于局长,所以教授的地位比工程师高。这说明,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做官是最高的价值体现,做官是中枢价值。
先要明白货币本位(monetary standard)的概念。本位(standard)就是一个国家要发行货币需要准备的币材(发行准备),比如黄金或者白银,或者别的金属。只有预备好了这些币材,才能发行货币。
本位币(standard money)也叫主币,是法律上规定的一个国家的基本货币(也许是多个国家,如1999年开始发行的欧元)。比如美元($,dollar)和英镑(£,pound)就分别是美国和英国的本位币。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标准货币,起着度量尺度的作用。所以货币本位和本位币是两回事。
注意,辅币,顾名思义,就不是本位币,而是辅助性质的货币。
本位币具有无限的法偿性(unlimited legal tender),也就是不论买东西、还账(属于支付),还是缴税,不论拿着多少本位币,对方都不能拒收,否则即是违法。
货币本位制(monetary standard system),就是规定什么是发行货币需要准备的币材以及本位币是什么的制度。
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 system)是最出名的本位制度,此外还有银本位制(silver standard system,银是货币单位)和复本位制(bimetallic standard system,黄金和白银都是货币本位)等。只了解金本位制就够了。
金本位制又分不同种类,最有名是两种。一是“金币本位制”(gold coin exchange standard system,这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金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政府发行的每单位货币,都先要准备一定的黄金,或者说货币是有黄金含量的。货币和黄金可以自由兑换,货币只是黄金的代表和符号,两者是一码事。这种制度由英国在19世纪创设,1934年金币本位制终结。
二是“国际金汇兑本位制”(international gold exchange standard system),也叫美元-黄金本位制(dollar-gold standard system)。这是1944年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Bretton Woods Conference)的重大成果。按照这个制度,美元和黄金都是国际货币本位。黄金和美元之间保持固定的比率:1盎司黄金=35美元,而各国货币与美元也保持固定的比价即汇率(exchange rate)关系,还可以按照这个固定的汇率,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须无条件地给予兑换。
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跟黄金之间的自由兑换,这一体制随之崩溃。这个问题,我们在有关汇率和黄金的内容中会进一步说明。
纸币本位制(paper currency standard system)
我记得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学金融学课本有两本,一本叫《社会主义金融学》,一本叫《资本主义金融》或者《资产阶级金融学说》。在讲到社会主义国家的货币时,都特别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货币,包括人民币,都是有含金量的,发行有计划、有节制,而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没有含金量,都是滥发。
其实,在金币本位制崩溃之后,世界各国的本位货币都是纸币,本位都是纸,跟黄金、白银以及其他金属没有任何关系。发行货币,不需要预先准备金银,而是各国政府或者中央银行根据需要发行,说得难听点,准备好纸和印刷机就行了。这就是当今世界的货币本位制度:纸币本位制(paper money standard system)。
纸币本位制下,人民币也好,美元、英镑、欧元、日元也罢,都跟黄金没有任何关系。
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
纸币虽然是最典型意义上的货币,但今天的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银行卡进行交易,用现金的场合越来越少,银行卡就是电子货币的载体。
电子货币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准确的定义。大体上说,电子货币是以电子信息的方式储存在电脑的磁介质中,以电子化方式交易的一种货币。
电子货币是一串数字,这与纸币不同。纸币有纸这个载体,电子货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物理形式,是虚拟的电子脉冲信息。
使用电子货币交易的时候,得借助于计算机或者网络(internet)来进行。比如,你给人家一笔钱,不必把钞票送过去,也不用拿着钱去邮局汇款,而是通过银行的ATM机(Automatic Teller Machine,自动柜员机),输入指令,你的户头数字减少,几乎同时,别人户头的数字增加,就可以了。
电子货币的一大好处是,交易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即使你交易的对象在国外,也一样方便。
对于消费者来说,使用电子货币,就不用随身携带大量现金,一卡可走遍天下。对于商家、银行来说,也免除了清点的麻烦,纸币上有大量的病菌,用手数钱很不卫生。
货币一般是通过中央银行发行的,而电子货币的发行者不是中央银行,而是商业银行(如借记卡和信用卡)、电信公司(如电话卡)、企业(如公交IC卡)等。这也是电子货币与传统货币的一大区别。
电子货币没有主币和辅币之分,反正都是一串数字信息。那为什么一串信息也可以被称作货币呢?
因为货币的含义,或者实质内容,就是交易媒介或者支付手段。电子货币,如银行卡,可以作为交换媒介买东西,和纸币没区别,尤其是作为支付手段的时候,比纸币更方便、快捷。所以,一种“东西”是不是货币,不是取决于它的物理形式,而是人们是不是认可它们作为交易媒介或者支付工具。在这个意义上,电子货币就是货币。
同样地,在2009年突然冒出来的比特币(Bit Coin),第三方支付平台(the third party payment platform,如中国著名电商阿里巴巴公司推出的支付宝),以及电子钱包(electronic wallet),也是电子货币。电子货币还在发展当中,以后还会出现更多种类的电子货币。这是未来科技发展和人们需求变化的必然。
纸币到电子货币的演进非常有趣。其实早在铸币时期,就种下了电子货币的种子。反正作为交易媒介,只要大家认可就行。既然成色不足的铸币可以,纸片可以,那再进一步,观念上的东西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应该也没问题。电子货币就是观念上的货币。
当然,也有经济学家认为,电子货币不是货币,只是银行存款的某种替代物或者表现形式,真正的货币还是银行里的存款。
是否会有电子货币完全替代纸币的那一天,彻底实现货币的无纸化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