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工作 拒绝抱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积极进取,抱怨不如改变(2)

当然,你完全不必转回去讨好这个人,也没必要和他达成一致意见,甚至你继续厌烦他也无妨。但你一定要清楚,不能让他制造的麻烦转变成你的烦恼。无论你为此多么愤怒,他也不会为你而失眠的。如果因为他的过错而使你陷入无尽的烦闷、悲伤之中,你就成了唯一受到伤害的人,而且是你自己在强化这种伤害的深度和长度。

美国成功哲学演说家金·洛恩说:“成功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被改变后的自己主动吸引而来的。”的确,在工作中,总有很多的“别人”让我们很郁闷。这种郁闷可能是因为他们和你融不到一起,可能是他们不欣赏你,可能是他们不喜欢你,可能是他们不重视你,但是,与其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新闻圈里的真实故事:

麦克是一家电视台的记者,颇有才华,白天采访财经路线,晚上播报7点半的黄金档,一切似乎都很圆满,偶然的一次,不小心得罪了他的顶头上司--新闻部主管。之后,他就被以不适合播报黄金档为由,改播深夜11点的新闻。

麦克知道这是新闻部主管给自己小鞋穿,但他没有反驳,更没有抱怨,而是欣然接受,他说:“谢谢主管,因为我早盼望运用6点钟下班后的时间进修,却一直不敢提。”

从此麦克果然每天一下班就跑去进修,并在10点多赶回公司,预备夜间新闻的播报工作。他把每一篇新闻稿都先详细过目,充分消化,丝毫没有因为夜间新闻不那么重要,而有任何松懈。

由于麦克的认真和努力,他主持的夜间新闻受到了大家的好评,收视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后,就有观众不断写信问,为什么麦克只播深夜,不播晚间?消息终于传到了台长那里,台长找来了新闻部主管,责令他立刻将麦克调回7点半的黄金档。

麦克又回到了黄金档,但是很快新闻部主管让学财经出身的麦克改跑其他路线,这对跑财经已颇有名气的麦克,简直是一种侮辱。麦克不禁怒火中烧,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依然毫无怨言地接受了。

后来有一天,台长打电话给新闻主管说:“明天有财经首长来公司晚宴,请麦克作陪。”

新闻部主管说:“报告总经理,麦克已经不跑财经路线了。”

“他怎么能不跑财经路线呢?他不是学财经的吗?不跑也得来参加,他是专家,饭后由他作个专访。”

从此,每有财经界的重要人物来电视台,都由麦克作陪,并顺便专访。渐渐地同事们都议论说:“看见没?麦克现在是大牌了,只有来了重要人物,才由他出面采访呢。”而接受麦克采访的人也都以此为荣,那些不是由麦克采访的人,则有了怨言。

“不能厚此薄彼,以后财经一律由麦克跑,别人不要碰。”台长又发话了。于是,新闻主管部不得不把麦克“请”回财经记者的位子。

整治麦克都不成功,让新闻主管很恼火。不久,他又拒绝了麦克提出的做益智节目的要求,让他去制作一个新闻评论性的节目。大家都知道这类节目,通常是吃力不讨好,收入又不多,再加上新闻性节目要赶时间,非常麻烦。

但麦克仍然没有抱怨地接受了,别人都说他傻,他也不辩解,慢慢地节目上了轨道,有了名声,参加者都是一时的要人。台长见参加者常常都是重要官员,于是就要求亲自审核麦克制作的脚本。之后,麦克与台长当面讨论节目的机会多了,他也渐渐成了台里的热门人物。一年后,原来新闻部的主管调走了,麦克理所当然地接任了这个职位。

面对新闻部主管一次又一次地给自己小鞋穿,麦克都没有抱怨,而是更加的努力,终于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了最后的赢家。如果麦克只是抱怨,那么他也许早就被新闻部主管整走了,哪里还有后来的成绩?

当然,面对别人的刁难,尤其是领导故意和你过不去,那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的,有所怨言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是,那也注定难成大事。不如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进而赢得脱颖而出的机会。

身处社会,就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我们期望的那样,甚至他们会为了某个目的而不择手段,我们奈何不了。抱怨更是无济于事,不如学会忍耐,改变自己,去赢得最后取胜的机会。

别抱怨怀才不遇,是金子也要发光才行

几乎每个公司都会有这样的员工,他们牢骚满腹,他们怀才不遇,他们懒懒散散却喜欢成天抱怨,他们总觉得自己的真正价值没有被老板发现,没有得到重用。于是他们日复一日在抱怨中蹉跎岁月,到头来一事无成。

不可否认,有的人确实会因为环境或者其他的原因,暂时不能得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但这并不是大发牢骚、怨天尤人、感叹怀才不遇的理由。我们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何不把这当做努力的动力,积极地做好准备,一旦机会降临,你就可以马上施展才华。

怀才不遇只是一种消极的工作态度,这种态度对工作有百害而无一利;怀才不遇感觉越强烈的人,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子里,无法进入其他人的圈子。

那些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人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着真才实学,目前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的人;另一种是自以为自己有才的人。而所谓的“不遇”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没有遇到提供施展才华舞台的人,也就是伯乐;另一种是没有遇到机会。

那些有着“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表现得恃才傲物,对那些平凡的工作根本不屑一顾,一心只想着一鸣惊人,一夜之间干出一番大事业;而那些自以为有才的人在遇到困境时,往往长嘘短叹、感叹命运不济。由此,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其实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怀才不遇,你就是自己的伯乐。

那些感叹怀才不遇者,并不是真的怀才不遇,而是因为自己的不良习惯和心态导致了他们错失机会,甚至逃避困难和问题,致使与那些有着相同境遇的人拉开巨大的差距。所以说,要说有怀才不遇,那真正让你怀才不遇的人就是你自己。

曾有一个怀才不遇的年轻人,慕名拜访清莲寺高僧普济,请高僧指点迷津。普济问年轻人:“你在工作上对自己如何定位?”“我父亲经常告诉我,做人不能太露锋芒,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认为很有道理。”年轻人回答说。

于是,普济领着年轻人坐上一艘快艇,发动引擎慢慢前行。和他们同时启动的一艘快艇加大马力,在水面划下一道飞溅的水波扬长而去。后来,晚于他们启动的一艘大游船也很快把他们甩在后面,就连双人小扁舟也超越了他们。

这时候一艘小船跟了上来,划船者对普济说:“师傅,你的快艇连个小木舟都不如呢,报废了吧。”回到清莲寺,普济笑问年轻人:“你说我的快艇究竟如何?”“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你没开足马力,才说你的快艇是废品。”

年轻人说。

“是啊,其实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你再有才华,但你不显露出来,别人不知道,怎么会看重你呢?即使有一天你的能力被别人知道了,但见你藏藏掩掩,人家又怎会承认、重用你呢?你又怎能快速抵达理想的彼岸呢?”年轻人听了,豁然开朗,从此在工作中积极表现,把自己的过人之处充分展现出来,不久便得到了提升。

一块埋在沙土中的金子,消极等待别人将你挖掘,将你淘出,将你拭亮,让你闪光,那会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也许,还要在沙土中沉睡百年,甚至永远。恰似快艇不加大油门,就会被当成报废品。同理,金子长久埋没,充其量也还是沙子。如果你是一块金子,那就努力将自己拭亮。只有适当的时候,恰如其分地展现自己,才有可能博得与自己的能力相当的机遇与认可。

当然,你要被伯乐发现一定得先有千里马的才能才行,也就是说要想发光必须先变成金子,如果你只是一粒沙子,光想着发光简直是痴人说梦。金子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只有经过无数次锤炼才能有发光的那天。

香港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是香港有名的“船王”。在董建华大学毕业后,舆论认为董浩云肯定会安排儿子去美国继续深造,或回香港在董家的海运王国执掌要职,为自己分担经营管理上的压力。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董浩云却让董建华去美国打工--到通用汽车公司最基层去当一名普通的职员。

董浩云问:“儿子,你能明白我为什么要让你进‘通用’吗?”

董建华回答:“我明白,因为‘通用’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其总裁阿尔弗德雷·斯隆创立的现代企业管理原则,我想也肯定适用于我们这个国际型的航运企业。我相信,我在‘通用’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董浩云虽然点头同意儿子的回答,但仍然觉得他理解不深。董浩云说:

“我并不怀疑你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但我担心你的刻苦精神不够。你不要觉得自己有依靠,你必须去找苦吃,磨练自己的意志,接受生活的挑战,所以你必须全面锻炼自己,从最底层做起。只有先当好一名普通的职员,今后才能明白应该怎么样对待你的下属。在这以后,你才能充分学习到别人的经验,为将来开创新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董建华听从父亲的安排,在美国勤勤恳恳干了4年。回到香港,大展宏图,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

由此可见,要想发光,首先要成为一个可以发光的金子;要想使自己的才华能够得以施展,就要让别人知道你的才华。这两者缺一不可。

脚踏实地,把压力转换成工作动力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充满压力。学生有课业升学的压力;工人有下岗再就业的压力;公务员有优胜劣汰的压力;商家有市场竞争的压力;就连退了休的人也有压力,有孤独的压力,有疾病的压力。而之所以会产生这些压力,是由于一个人的某些需要、欲求、愿望遇到障碍和干扰引发出心理和精神的不良反应。“压力可载舟,也可覆舟”,它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如果我们能把压力变成动力,那么压力成了蜜糖;如果我们把压力憋在心里,让它无休止地折磨我们,那么压力就会变成砒霜。

其实,人有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憋在心里,让它变成心灵的枷锁,如此,我们就会失去理智的判断能力,失去激发潜能的自由。西方有句谚语:“最后一棵草会压垮骆驼背。”同样,工作生活中的烦心琐事,也会给人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和生命。一个50岁刚刚出头的教师,他体检时,发现肝上有点问题,从此心情沉重,精神不振,不到半年竟形如枯槁。没过多久,便猝然离世了。医生说他的生命不是因为肝病而结束,而是被自我心理压力夺去的。

压力不仅仅只有破坏性力量,还有积极的促进力量。压力能够变成动力,这是物理学上的一条定理。

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上仅存十几只,其中秘鲁动物园里有一只。秘鲁人为了保护这只美洲虎,不仅专门为它建造了虎园,里面有山有水,而且还有成群结队的牛羊兔子供它享用。奇怪的是,它只吃管理员送来的肉食,经常卧在虎房里,吃了睡,睡了吃。

有人说:“失去爱情的老虎,怎么能有精神?”为此,动物园又定期从国外租来雌虎陪伴它。然而,美洲虎最多陪“女友”出去走走,不久又回到虎房,还是打不起精神。

一位动物学家建议说:“虎是林中之王,园里只放一群吃草的小动物,怎么能引起它的兴趣。”动物园里的管理人员采纳了专家的意见,放进了三只豺狗,从此,美洲虎不再睡懒觉了。它时而站在山顶引颈长啸;时而冲下山来,雄赳赳地满园巡逻;时而追逐豺狗挑衅。

美洲虎有了攻击的对手,也就有了压力,有了压力使它精神倍增,与以前大不一样。

其实,我们的生活也是同一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饭后散步时可以背起手来,闲情漫步,如果让他挑上百斤重担,便会立马小跑起来。这是为什么?答案是压力产生了动力。

法国的维克多·格林尼亚,就是凭借压力,激发出动力,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格林尼亚生于富有之家,他从小生活奢侈,不务正业,人们都说他是个没有出息的花花公子。在一次宴会上,他有意接近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然而这位姑娘却毫不留情地对他说:“请站远点,我最讨厌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视线。”骄傲的格林尼亚有生以来,第一次遭遇这样的羞辱。这令人无地自容的羞辱,像重重的一拳,把昏睡不醒的格林尼亚打醒了。从宴会上回来后,他给家人留下一封书信:“请不要探询我的下落,容我去刻苦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创造出一番成就的。”果然,他在8年后,成了一位着名的化学家,时隔不久,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后来格林尼亚收到一封信,信中只有一句话:“我永远敬爱那些敢于战胜自己的人。”写信者正是宴会上那位美丽的姑娘。

格林尼亚当众受辱,他把能洗刷掉羞辱作为压力促使自己去战胜自我,后来终于换得荣誉,实现了由纨绔子弟向伟大化学家的转化。这就是物极必反,压力变动力的结果。从格林尼亚的转变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战胜压力的力量就越大。

在日本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古时候日本渔民出海捕鳗鱼,因为船小,回到岸边时鳗鱼几乎死光了。但有一个渔民每次捕回的鱼都是活蹦乱跳的,也因此,卖的价钱也非常高,一时搞得大家都很迷惑。渔民在临死前才将其中的秘密告诉了他的儿子。原来,他在盛鳗鱼的船舱里放进了一些鲶鱼。鲶鱼生性好斗,为了防止鲶鱼攻击,鳗鱼也被迫攻击对方。在战斗的状态中,鳗鱼忽略了被捕捉后面临的死亡威胁,所有的潜能都被激发出来,投入战争。这样,尽管它们伤痕累累,但绝大部分鳗鱼还是能够生存下来。

不要让自己在压力的“牢笼”中待着太久,适当的给自己压力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总将自己围困在“牢笼”中,把自己释放出来,去接受一切本该面对的挑战,且要愈战愈勇。

你若无法摆脱压力的控制,就应该反复地对自己说:“这是对我的挑战和考验。”“这是催促我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奋发向上的动力。”我们只要换个角度去想,态度一改变,压力很快就能减轻。一个人不但要学会“卸压”,有时还要善于“增压”。因为压力是孕育成功的土壤,只有在沉重的现实面前,压力才能将潜能激发出来。当然,我们说一个人需要有压力,并不是说可以“沉睡”在压力中,而是要变压力为促使自己加快脚步的动力。

当然,压力也不能过大,如果压力过大的话,就会把意志不坚的人给压怕了,压趴下了。适度的压力,不仅是行动的最好保障,而且常常能把潜能发挥到极点,创造出令人震惊的奇迹。

压力既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责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每个人都有压力,所不同的是,只有把压力变为动力的人,才算是一个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