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不曾养育过我的“妈妈”,我拿什么来爱你(2)
李怡和老公在县城工作,公公婆婆在乡下生活。李怡的宝宝快要上幼儿园了,李怡希望宝宝在县城里上幼儿园,可婆婆老主张让宝宝在老家的村里上,说她能看见宝宝才放心。为这事,李怡郁闷极了。老公为了安慰母亲,也站在的母亲的一边,并且还说:“以前不都这样过来的,在哪不是上。”而李怡觉得,以前没条件是逼不得已,现在条件好了,一方面是不想让宝宝受委屈,另外也不想耽误宝宝的成长,毕竟县城要比农村的教育条件好。
可是婆婆却总是不依,李怡也打定主意不让步,于是,两人因为这事就一直僵在那里。于是,李怡非常委屈的和老公讲:“难道我做母亲的,连替孩子做主的权利都没有吗?我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考虑,如果把孩子放到农村,生活条件不好不说了,就连孩子的启蒙教育都耽误了。”
说起孩子上学的问题,李怡觉得将来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想带宝宝回娘家那去上学。因为李怡的娘家在市里,比起他们现在所在的县城,那里的生活环境、教育条件都会相对好些,并且,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李怡说想要到娘家所在市区自己创业,一边也方便带孩子,另外也能改善一下生活条件。
李怡只是这么说了一句,婆婆就不高兴了,说孩子是她从小看大的,离开一天也受不了,那意思就是李怡别想带着宝宝回娘家去。李怡听了,非常生气,她觉得婆婆为了她自己的感受不顾及别人的未来。
子女长大后,都忙于各自的生活,很少顾及老人的孤独和寂寞,有了孩子的相伴,老人有事情做了,照看孩子几乎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再者,作为婆婆也养过子女,自有自己的一套经验,由于接受的文化教育、观念意识的不同,或许他们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有所欠缺,但她爱孩子的心肯定是实实在在的。
如果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导致婆媳关系不和,这确实是最不应该的。因为,不管是婆婆还是儿媳,都希望家里这唯一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岁岁今年马上就4岁了,每次吃饭还要王梅的婆婆喂,王梅想锻炼一下岁岁独立做事的能力,让女儿自己吃饭。可到吃饭的时候,婆婆却像往常一样,拿起小勺盛上食物就让岁岁张大嘴巴吃。王梅一看,就忙说:“妈,不是说了,让她自己吃?不能养成她依赖人的性格。”婆婆就把勺放在碗里,可张大嘴巴等着吃的岁岁不干了,摇头说:“奶奶喂,奶奶喂。”婆婆就又拿起勺来,要喂她吃。王梅忙说:“让她自己吃。”王梅想到不能惯她,就严厉地跟岁岁说:“妈妈说了你要自己吃就自己吃,不能让奶奶喂!”岁岁愿望没得到满足,“哇”的一声哭了。
岁岁一哭,奶奶慌了,忙说:“咱不听妈妈的,就奶奶喂。”王梅一看生气了,对岁岁喊:“不许哭,饭必须自己吃,不吃拉倒!”岁岁当然是哭得更凶了,婆婆急了,埋怨王梅:“孩子才几岁,用得着这样吗?喂她吃个饭,能浪费个什么事!好好一顿饭,看让孩子哭得怎么吃,吃了饭能舒服!”王梅也生气了:“孩子从小就这么宠,看她大了怎么办!”婆婆更生气了,抱着哭着的岁岁就站起来了:“我养,拼了老命我也养,你看看你一个大人跟小孩子吼什么!”
见婆婆生气,王梅便开始从自身找原因,婆婆也是心疼孩子,干吗要朝老人家吼呢。事后,王梅主动给婆婆赔不是,并对婆婆说:“作为父母,看到孩子哭,心里的痛苦绝不亚于爷爷奶奶,但是,从小如果不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长大了就没法自己照顾自己。我们总不能一直陪着她,现在让她多哭一会,以后她就能少吃点亏。”婆婆说:“是啊,你们教育孩子是对的,可是我就是看不下去她哭啊。以后你们要管孩子,我就出去,看不到也就不觉得心疼了。”
作为老人,心疼孩子这是一种正常心理。虽然做父母的教育孩子心切,但是,我们可适当的和老人沟通一下,毕竟,老人比我们有经验,在教育孩子方面大可以商量着来。
并且,作为孩子的妈妈,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是耐心不太够,有些操之过急了呢?如果教育孩子不讲究策略,孩子很难接受,老人也当然会看不下去。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还是要冷静,不能吓着孩子也不要太情绪化,不然很难服人,更不能凭一时之气来否定婆婆对孩子的爱,既然大家都爱孩子,那么就不如从爱出发,找到共同的切入点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团结婆婆,讲究策略。可以拿一些儿童教育的书籍给婆婆看,并向婆婆特别强调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让婆婆明白只有统一家庭内的教育力量,才能实现家庭教育的目标,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仅如此,平时也要多跟婆婆沟通育子心理,让婆婆及时理解你的心理,从而引起共鸣。也许婆婆原先就明白这些道理,只是太爱孩子,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有了科学知识的帮忙,加上你的心理攻势,相信婆婆会比较容易接受。
5,儿媳不满5:婆婆太挑剔
婆婆太挑剔,让儿媳不满,因为不能逃避,就只好硬着头皮相处。但是,一个家庭总是蒙了一层怨气并不有利于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如果还想继续这个家庭,就只有儿媳主动站出来调整这种气氛。
佳丽和文强相处了两年感情一直很好,于是就决定结婚了。婚后,他们同文强的父母住在一起。最初还过的相安无事,因为佳丽每天要早九晚五的上班,与婆婆见面也少,但是后来文强坚持让佳丽辞职,做起了全职太太。也因此,和婆婆见面的时间多了,矛盾也就产生了。
佳丽虽然长的也不错,家庭条件还行,但是她家是农村的而文强是城里人,婆婆自己在开公司,属于女强人的那种。婆婆总是借着佳丽是农村来的,就说佳丽不会打扮、皮肤不好、气质也没有城里姑娘的高贵,等等,这让佳丽听了心里很是反感。
这些都算了,佳丽只是敷衍的笑笑,也不会太放在心上。但最主要的是,佳丽做了事她会嫌弃;不做说她不积极,就连文强犯了错,她也会怪佳丽管不住他而一再唠叨。佳丽无聊玩手机游戏,婆婆说她没品位;吃饭前佳丽看书,婆婆说她装样子;佳丽主动给她盛饭她又说多了少了,佳丽出去旅游回来给她带东西她说她已经有了,反正没有不挑剔的时候。
每一次面对婆婆的数落,佳丽都忍了,有时候还好言好语承认错误,因为她不想闹僵了,毕竟婆婆是老公的母亲。但是,佳丽越是这样宽容的对待婆婆,婆婆就越来越过分,除了当面挑剔,还在儿子面前说佳丽整天摆着一副苦瓜脸;对她也总是爱答不理;做什么事都不积极;说佳丽从农村出来,家教也跟不上……面对这样的婆婆,佳丽很是伤心,但是,刚刚结婚她又不便太过张扬,所有的委屈都只好自己忍下来。
或许这一代的女性因为没吃过什么苦、缺乏锻炼,养成一种养尊处优的习惯,面对婆婆,现代年轻人在生活能力上总是有许多不足。但是,很多婆婆的挑剔是超出了生活能力的范围。然而,就算新型女性有很多他们自己的苦衷,但是,如果他们不站出来主动和婆婆沟通,矛盾总会越积越深。
姚兰没有结婚就和魏平同居了,当她发现自己有了身孕以后就草草在魏平家举办了婚礼。当时,魏平的母亲并不同意,但是因为儿子的一再坚持,母亲没有办法,只好让步。
结了婚的姚兰原本以为,看在她怀孕的份上,婆婆能多关心她一些,可是没想到,从她进了那个门,婆婆就没有给过她一个好脸色。虽然带着身孕,她还经常收拾家,做饭。但婆婆还总是挑剔她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好。
有一次姚兰实在忍受不了了,当婆婆说她:“你要不情愿洗衣服就不要洗,衣服让你洗的皱皱巴巴,我都不知道怎么穿出去见人。”姚兰便直接反击:“那我不洗了,你愿意洗以后自己洗。我也不想听你天天唠叨。”听姚兰这么一说,婆婆也大吃了一惊,放大声音和姚兰嚷嚷:“不想听你就走,我们又没求你到我家,是你自己愿意嫁过来的。”听了这些话,姚兰当时眼泪就流出来了,婆婆是那种思想极其陈旧的人,只是因为她未婚先孕,才招致婆婆这样的凌辱。
任何一个母亲对于自己的儿子选择妻子都是非常上心的,即便有些母亲口头上说儿子愿意就行,但是心里还是放不下。母亲不期望自己的儿子跟一个不自重的女人在一起,虽然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有可能做过这样的事情,但是当她做了母亲,这一点是绝对可以理解的。
表面看来,婆婆对儿媳的无理取闹,实际是一个母亲的一种不满的反抗。因为儿子的爱被自己不喜欢的女人分享了,原来对母亲很依赖的儿子找到了精神寄托,有了心爱的女人,母亲就被放到了容易忽略的位置。自己养育了二十几年的儿子,突然之间置自己于不顾,跟别人亲密起来,心理上的落差一下无法调整,对儿媳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敌意,于是就把这种心理表现到对儿媳的无限挑剔上。
再者,毕竟媳妇和婆婆是两代人,无论是生活经历,还是思想认识上都有太多的差异,作为媳妇应该从她们的内心去体谅而不是抵触。可能婆婆的一些观念放在今天不一定能好用,你可以不接受,但也不必因为抵触而全面否定,要用心去衡量,对的就听,不对的无关原则性的问题,退让一两步以争取更大的空间比较明智。
另外,如果你做事情婆婆总是挑来挑去,你不妨拉着婆婆和你一起做,一方面你抱着一种谦虚学习的态度,这会给婆婆一种成就感,另外,这样可以无限的拉近你们之间的感情,虽然婆婆不是妈,有些话你要奉承着说,但是毕竟她是你丈夫的妈,以后你们都要生活在一起,你越是表现的亲近,并且让对方觉得你会说话,婆婆自然愿意接受你,甚至会像对待儿子一样对待你。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以上案例中出现的比较强势的婆婆,这很大一部分也是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系的,“女强人”本身就有一种比较自我的心理,当她在心理否定你的时候,那么你无论如何表现都不能入了她的眼。遇到这样的婆婆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开来住。你也可以让自己的老公帮自己争取一些位置,因为这样的人,一般都非常溺爱孩子。你要让她知道,她的儿子没有你不行,当然,这种事情,你不能直接反应给她,否则会使她对你更加刁难。要让她通过儿子的态度自己意识到,发现了这点,她便会爱屋及乌。
6,婆婆怨言1:从来没有叫过一声“妈”
婆媳相处,不仅媳妇常常怨声载道,就算经历了世间百态的婆婆也因为无法处理婆媳关系而怨声连连。娶进门的媳妇,婆婆就希望像女儿一样叫自己一声“妈”,当然这种叫不仅仅表现在口头上,婆婆不求回报的付出,就是想收获一份贴心的感情,可是,就是有很多婆婆对儿媳付出了很多,却俘获不到儿媳的心。
赵大妈最近心情不是太好,究其原因,是因为儿媳的事情。
儿子刚领萍来家的时候,说是自己的女朋友。萍不仅漂亮,而且嘴巴甜,左一个“阿姨”又一个“阿姨”地叫着,干家务也很积极,吃饭的时候一个劲地给赵大妈夹菜,吃完饭后又抢着去洗碗。以后萍每次来家里,都给赵大妈带礼物,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还热情地帮赵大妈干这干那,让赵大妈感觉就像平白无故地捡了一个亲闺女一样。
萍叫得赵大妈那个心花儿开得呀,到处炫耀她未来的儿媳嘴巴甜,懂礼貌,眼里有老人。
婚后,儿子跟萍平时上班,中午晚上就来家里吃饭,有时在家住,有时去新家住。这时赵大妈跟自己丈夫也退休了,就专心伺候儿子儿媳吃饭。萍在结婚后,还是叫她“阿姨”,赵大妈心里虽然觉得有些别扭,但想到刚结婚,肯定会不适应,应该给她一个适应过程。赵大妈从儿子娶了这个媳妇后,从心里把萍当女儿来看待,认为她上班辛苦,每次吃完饭都不让儿媳洗碗,家务活更不会让她干了。
时间久了,儿子儿媳来家就只是吃饭,然后抹抹嘴巴去上班。但赵大妈还是蛮高兴的,因为虽然退休了,有事情干着,人也不无聊。每天早上起来就琢磨着做什么饭,去菜市场看什么菜新鲜,买来怎么做好吃,就这样一天下来了,人也很精神,过得很知足。
有一次周末,儿子跟萍在家休息,上午的时候,赵大妈刚想出去问问儿子儿媳想吃什么,她好买来中午做。听到客厅里看电视的儿子跟儿媳说,中午咱们吃排骨吧,我去买,你来做吧。谁知,儿媳立马说:“你在家好好看你的电视吧!让你妈做吧,她做得好吃。”
赵大妈推门出来,儿子看到妈妈显得有些尴尬,儿媳却一本正经地在看电视。赵大妈说:“你们想吃什么呀中午,妈去买。”儿子说:“妈,我去买点排骨咱们吃吧。”说着儿子要起身,儿媳悄悄在儿子后面捏了一把说:“你看电视吧,你不会买,妈知道哪的排骨好。”
儿媳的行为像一根刺一样刺进了老人的心,在去市场的路上,赵大妈第一次觉得自己有些老了,走了一点路就有些累。她想起来,儿媳过门快两年了,从来没叫过一声“妈”,现在连“阿姨”也很少叫了。有时称呼也没有,饭从来没做过,碗也没再洗过,家务更是不用说了,结婚后再也没给自己买过东西。这些事情自己竟然从来没有想过,一直把儿媳当亲闺女宠着的,现在一对比,儿媳竟然跟结婚前是两个人一样。唉,是自己越老越讨人嫌了吗,难道真像人家常说的那样,儿媳就是跟亲闺女不一样?
人都是有一个心理惰性的,长时间习惯了一种生活方式,特别是这种生活方式对自己非常有利的情况下,就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婆婆一直以来如同亲生女儿一样对待儿媳,儿媳很容易就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
所以,作为婆婆要明白一点,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把儿媳当闺女待”的婆婆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儿媳毕竟不是女儿,她不是你亲自养大的,在先天上就没有血缘关系。儿媳很难将婆婆当做自己的亲妈来看待,婆婆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也就不至因为觉得儿媳不如女儿而在心理产生落差感。
当然,儿媳是可以把你当一个婆婆来尊重的。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一个好儿媳。首先作为一个婆婆,即使疼爱儿媳,也不要在心理上过分的强求儿媳会给你太多的情感回报,她能给你的最多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而不是心与心之间的体贴。因此,婆婆要给对方和自己一个适当的心理空间,不可要求过高。
那么儿媳也应该明白一点,婆婆毕竟不是妈,从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最好还是改一下,婆婆即使把你当亲女儿一样看待,但是时间长了,总会生出一些别的想法。比如:如果是女儿一定会怎样怎样之类。其实,只需你给婆婆多一些关心,她会把更多的爱送给你。
另外,婆婆不妨先忍让一下儿媳,儿媳虽然是当做大人嫁到婆家,但在娘家依旧还是个孩子,有些小事情想不到或做不到也属于正常情况,婆婆不必太过计较她的行为和反应。当然,儿媳也应该多和婆婆交交心,婆婆给了自己母爱,我们就应该回报以真情。
7,婆婆怨言2:儿媳看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