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移动互联,驱动指数型数据大爆发
早在10年前,手机还只能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但今时今日,智能手机已经颠覆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性引爆了数据的指数级增长。移动性有4大驱动力,分别为普遍性、连通性、数据启用以及场景。在这些力量的驱动下,可穿戴技术、App和物联网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 400亿次,苹果应用商店的惊人下载量
- iGlasses上的坚宝果汁App
- 物联网:桥头堡应用
仅仅10年之前,这一切都还是闻所未闻,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事实也正是如此,前几年,手机的作用还局限于打电话或发短信。而如今,手机已经给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事实上,根据谷歌出具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约有14%的线上搜索是通过智能手机实现的,更有72%的智能手机用户会用手机进行网上购物。
智能手机使移动计算成为可能,而移动计算堪称人类历史上发展最迅速、成果最喜人的技术。从应用角度来考量的话,移动设备的重要性堪与火和电的发明相媲美。2010年,全球有45亿人拥有手机,而同年拥有牙刷的人却只有42亿。2012年,全球共售出了15亿~17亿部手机——这意味着当年全球20%的人口购买了新手机。而到2013年,手机用户更是达到了68亿,占全人类人口数的90%。手机已不再是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奢侈品,它已经成了个人与社会进行互动的主要工具——它对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愿为之抛弃其他诸多需求。
手机已经彻底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几乎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手机的世界。因为手机的广泛应用,移动通信市场的市值已经达到了1.3万亿美元,差不多占全球GDP的2%,并且其增长速度远超GDP的整体增长速度。
当然,目前全球范围内,约有70%人用的还是传统手机(或者你可以称之为“傻瓜机”),不过智能手机正在席卷移动市场。虽然由于市场已经饱和,手机年总销量的增长并不明显,但是每年还是会有非常多手机用户将手中的“傻瓜机”更新换代成智能手机。事实上,智能手机市场已经颠覆了移动行业——“新生代”的公司苹果和谷歌已经彻底摧毁了老牌手机生产商,诸如诺基亚和RIM公司(黑莓手机生产商)。
如今,很多人都不记得仅仅在10年之前,移动行业还是诺基亚和RIM的天下。2000年时,我也是数以百万计的诺基亚手机迷中的一员,当时,我对有着银色镀铬外壳的诺基亚8810这款机型非常狂热——我认为它是终极时尚的代表。虽然当时这款“傻瓜机”的零售价高达1000美元,但还是经常断货,甚至社交名媛帕丽斯·希尔顿也是这款手机的早期使用者。当然,诺基亚7110也非常经典——基努·里维斯在电影《黑客帝国》中用的就是这款手机。
当手机变得越来越智能,当用户在关心手机外观的同时也越来越关心手机的功能时,诺基亚的命运就此被改写。诺基亚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开发手机的功能,但是它似乎试图实现的巨大飞跃只是创建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Symbian。可是,虽然用户确实希望手机的功能变得更强大(像黑莓手机一样,能够收发电子邮件),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为此学习使用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因此,Symbian一直默默无闻,而且鲜有人购买装载这一系统的机体笨重、操作复杂的手机。
至于RIM公司的黑莓手机,则是智能手机的技术先驱。黑莓手机不仅可以打电话、发短信,还可以收发邮件。于是,黑莓手机成了新一代时尚机型的代言——帕丽斯·希尔顿也很快换成了这款新手机。人们对黑莓手机的新功能是如此迷恋,以至于它很快就获得了“古柯碱莓”(CrackBerry)的称号——古柯碱是一种极易让人上瘾、内含可卡因的毒品。直到2008年,黑莓手机依然是人们的首选,当时还是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使用的就是这款手机。虽然特勤局担心他的隐私和安全,但他还是拒绝交出自己的黑莓手机。一开始,黑莓手机让人沉迷上瘾,当时我有一个共事的经理,当你和他讨论事情时,他根本没时间看你一眼,因为他的眼睛一刻也不会离开他的黑莓手机——他一直都在手机上看邮件!
然而到2012年,诺基亚和RIM都陷入了经营困境。RIM执意在自己生产的手机上推行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虽然2012年,该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08年的44.5%下降到了大约4.6%的近期新低。诺基亚则几乎被迫放弃了自己的Symbian,转而采用微软公司的Windows Phone 8操作系统。然而,仅仅10年间,诺基亚的全球市场份额就暴跌25%以上,而同期,全球移动市场的规模却扩大了3倍。过去10年间,这两家公司合计蒸发了约20亿美元的市值,而它们的净值大幅亏损的原因正是因为它们没有预见到智能手机汹涌发展的浪潮。
造成移动产业大规模动荡的原因是显而易见而又引人注目的。智能手机丰富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只要我们关注一下移动数据业务、移动应用和定位服务的发展,这一转变也就不言而喻了。
新常态
移动技术已经迅速在全球普及开来,目前有近90%的全球人口都在使用某种形式的移动设备。
移动性与数据增长
那么,移动性的哪些方面导致了数据的爆炸式增长?答案是,移动性引发了数据增长的4大驱动力:普遍性、连通性、数据启用以及场景。接下来,就让我们依次来具体了解这4大驱动力。
普遍性,也被称为网络效应。现在,全球有超过60亿的手机用户,那么,总会有那么一个人,你能和他说上话,而且总是会有话可说。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一直都在利用这种普遍性。比如,2012年,美国34%的家庭不再安装座机,他们仅靠移动电话和世界保持联系。2012年,美国的总话务量超过2.3万亿分钟,而且以相比于2011年同期增长3%的速度持续增长。
普遍性会与第二个驱动力——连通性相结合,这就意味着不论何时何地,只要你有任何话想说,都有可能会有人愿意而且能够聆听——不管那对话会有多愚蠢。毕竟,这60亿人不仅连接到了网络上,而且基本上一直有联络——只要你愿意,就能全天24小时随时与任何人交流。也许,你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也感受到了连通性带来的影响——过去那种朝九晚五的工作日似乎被无休止的工作替代了。反正,在我的工作中,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也就是说,我早上6点钟就要开始开电话会议(因为我要和在欧洲的工作人员谈事情),并且会一直持续到晚上(因为我还要和在亚洲的工作人员谈事情,而他们这时候才刚开始新的一天)。因为连通性,我拥有了更多产生越来越多数据的机会。
2012年,美国手机用户的通话时长是2.3万亿分钟,相当于每人每月打了差不多10个小时的电话。这样看来,手机仍主要用于语音通信,但是,数据通信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2012年,美国手机用户发送了超过2.27万亿条短信,表明数据通信的重要性在不断增长。文字信息和语音流量都在以每年大约3%的速度增长,这表明起码从目前来看,它们已经达到了饱和。这些形式的流量预计将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会比较缓慢,因为越来越多用户开始通过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平台来进行互动。
新常态
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次数剧增。通过语音通话分钟数、短信量和移动设备上消费数据的增长趋势就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络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数据支持与App时代
2012年3月2日,苹果公司宣布其应用商店的下载量已经达到250亿次,这一数字非常惊人,毕竟苹果应用商店可是2008年7月才建立起来的。到2013年年初,其下载量已经超过400亿次——增长速率惊人。在苹果应用商店成立的5年来,它为用户提供了超过77.5万个App,而且每周都会增加几千个。为了不被淘汰,谷歌搭载在安卓系统上的应用商店也差不多发布了这么多可供下载的App,这为它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颠覆了全世界数十亿智能手机用户的生活。事实上,据Gartner公司估计,2013年,因App带来的全球营业收入会大幅增长62%,达到250亿美元。
现在我们对App已经不再陌生。不过对新手来说,一个App或者一个移动App,通常会被定义为一个旨在搭载于移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软件App,诸如搭载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苹果、谷歌和其他平台提供商给出的定义也很模糊,因此我想通过一些大受欢迎的App的某些重要特征来定义一下App:
◎使用成本很低。App成功的一个关键就是门槛低,虽然并非所有App都是免费的,但是很多App的售价都不超过10美元,甚至大部分都低于5美元。
◎充分利用移动平台的优势。App是专为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使用而设计的,因此,它们会充分利用这些平台的独特优势。也就是说,它们应能随时随地为任何有特定需要的人所使用。此外,有些事情用户只能通过App完成,而不能通过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实现,这也就意味着App利用了平台的优势。
◎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大多数成功的App都是迎合了一个集中的、特定的用户需求。不管用户是想通过一个游戏App来玩5分钟,还是想找最近的加油站或者一个在附近可以共进午餐的人,相关App都必须能在这项需求产生的当下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了解用户。真正成功的App会跟踪用户的需求:它可以是简单的——就像《愤怒的小鸟》这款游戏会记录你的个人最高得分一样;当然,它也可以是复杂的——就像了解你最喜欢的购物场所和吃饭场所的App一样。一个特定的App对你的了解越深,你使用它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大大深化了用户和App之间的关系,甚至有的App还会让用户上瘾。
当然App可能会有另外一些特征,但是以上这4个特征是App成功的关键。显然,很多App不具备这些特征,就像苹果应用商店里有超过75万个App,但是其中超过40万个却从未有用户下载一样。但是,既然苹果App商店里已经有400亿次下载,那么显然,成功的App经常会让人疯狂。只要想想2012年当苹果下架谷歌地图,引入其自主开发的iMaps时,人们所表现出的抗拒情绪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人们对自己选择的App是有感情的。
App之所以会和数据增长这一话题密切相关,是因为它们既是海量数据的消费者,也是海量数据的创造者。例如,只要用户使用清除用户位置信息的App,就会生成关于该位置的数据。2010年,这些原本用户未删除且程序员没有及时清除的用户个人位置信息引发了很多轰动一时的丑闻。虽然,人们最初对苹果和谷歌存储并利用这些个人记录进行未知用途的做法存在反感,但是他们很快就忘记了自己最初的顾虑,转而开始下载新版的、更复杂的,也对其行为跟踪得更为彻底的App。随着App复杂度和功能的增强,它们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因此,它们也将生成一个不断增长的信息洪流。我们将在第10章中回到App这个问题上来,并分析在接下来的10年里,它们将如何改变企业与用户建立联系的方式。
定位服务与语境计算
移动数据增长的最后一个驱动因素是场景。在移动设备上,场景指的是用户某时某地所处的位置,而大量App则是借助用户的位置信息来推送内容的。从图1-1中可以看出,定位服务或者语境运算进一步提升了智能手机的价值。自世纪之交开始,大部分智能手机都具备了接收GPS信号的能力。移动电话可以利用GPS信息告知其用户所处的时间和地点,即定位服务。当你将定位服务与智能手机结合使用时,语境运算就产生了。
语境运算会将用户的空间和时间信息与和智能手机连接的其他相关数据相结合,然后得出与该用户所处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相关的结果。
当你在智能手机中的地图App上搜索“加油站”时,除非你同时还输入了另一个特定的地址,否则搜索结果就会显示离你目前所在位置最近的加油站。只要你没有设定某个区域的加油站,那么App就会默认你是要搜索离你目前所处位置或者说所处场景最近的加油站。
图1-1 基于位置的服务量的增长
资料来源:Market Information Group.
你所在的位置、当时的时间和你的个人身份信息这3者的结合,为全天候向你兜售产品的商家提供了无限可能性。正因如此,语境运算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创造和使用不同的大量数据。场景服务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它已经成了移动App和数据增长的关键驱动力。未来10年,场景服务肯定会实现两位数的年增长速度,并且到那时,它的网络数据通信量可能会超越其他任何形式。
行动数据服务
手机的数据支持是移动数据服务的重要内容。智能手机之所以“智能”,原因之一就是它能兼容多种形式的数据。移动数据服务,包括短信、网页浏览、访问App和流媒体服务,如Netflix和YouTube所提供的服务。随着智能手机取代普通手机,蜂窝数据网络将遍布中国、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地区,数据服务已经迅速取代语音服务,成为移动通信的主要形式。
场景化达人新玩法,哪家强?
扫码获取“场景化成熟度模型”,立享一手纯干货!
注意:一大波场景化新贵正在靠近!!!
2012年,相较于语音和短信通信,数据通信的增长翻了一番多,达到了11亿吉字节。这个数据量非常大,而且成倍增长的速度不但没有丝毫放缓的迹象,而且预计还会加快,因为更多的用户会换用智能手机,更多的设备会开始连接到蜂窝数据网络上。智能手机使得传统计算机作为互联网接入点这一角色变得黯然失色,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我们会随时携带这些移动设备,因而能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随着非人用户或者“物”与我们的交流开始增加,这一增长趋势必将会持续下去。
新常态
移动设备的数据启用正迅速在全球蔓延开来,事实上,到2015年,手机网络用户数将超过通过其他任何设备上网的用户数。
可穿戴技术
不久的将来,新型可穿戴计算机将会问世。2013年,谷歌发布了一款计算机眼镜——谷歌眼镜。不久,苹果公司也有推出了iGlasses。这些可穿戴技术可以让用户体验到“增强现实”——数字信息被投射到用户的视野内,呈现出与用户正在寻找的事物相关的场景数据。举例来说,如果这些智能眼镜佩戴者正在寻找一家特定的商店,那么去往这家店的路线就会被直接投射到眼镜上,这样用户就不用总低头看手机了。
此外,这些智能眼镜将会配备摄像机,用户可以利用它拍摄一手体验视频(first-person videos),即从智能眼镜佩戴者的角度拍摄的视频。随后,用户可以将这些视频直接分享给他人,或通过YouTube等社交网站分享。你可能会质疑到底有多少人想体验别人的生活,那么你只需看看如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这样成功的网站,就会有答案——智能眼镜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就像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互联网上的数据量增加了一个或两个数量级一样,智能眼镜也会使数据量激增。而且,智能眼镜的视频功能还会使图像上添加用于语境运算的数据源。
在不久的未来,你下载安装在iGlasses上的坚宝果汁App便可以通过面部识别软件分析你上传到Facebook上的视频文件,得知你最近曾和好朋友汤姆外出购物;它通过将汤姆当次的购买行为和以前的购买行为进行对比,得知他喜欢喝坚宝果汁店的蓝莓奶昔;通过iGlasses上的位置数据,它得知你们都在当地的坚宝果汁店附近。因此,如果你们两人15分钟后会经过该店铺,那么坚宝果汁App就可以通过整合这些信息,为你们其中任意一个人提供一张该店的“买一送一”折扣券。
智能眼镜将进一步引发数据增长。试想一下,如果每个智能眼镜用户全天24小时每小时都会用智能眼镜记录5分钟,那就相当于他每天都在拍摄一部动画长片电影。假设智能眼镜的普及速度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速度相当,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到2020年,智能眼镜的用户将数以千万计。因此,显而易见,YouTube很快就需要扩大其存储空间。
在不久的将来,移动性不仅会产生海量数据,同时也会对计算能力和网络带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要想在未来取得成功,企业应该意识到并满足这种需求——为了生存,这些投资必不可少。
新常态
假设智能眼镜的普及速度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速度相当,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到2020年,智能眼镜的用户将数以千万计。
物联网
当移动手机市场迅速接近饱和时,另一个市场的崛起开始让移动手机市场变得微乎其微起来——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一市场将包括自我感知设备、用户感知设备、环境感知设备以及最重要的互联设备。与这些互联事物将催生的数据流相比,我们的网络目前支持的信息量变得相形见绌起来。随着这些事物变得越来越智能、越来越了解它们的用户,即使没有人工干预的存在,它们彼此间也会开始越来越频繁地互联互通。一些分析师预测:到2020年,互通互联事物间相互传递的信息将会超过它们单独传递给其用户的信息。
其实,这一实例已经存在,比如配备了安吉星(OnStar)安全系统的汽车或配备有Wi-Fi连接的电视。而包括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在内的互联设备,甚至服装都会迅速追随这些“桥头堡”应用。事实上,如果我们将射频识别(RFID)设备这个新兴领域考虑进来,那么几乎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能实现与其他事物的互联互通。
虽然移动数据量的增长速度看似惊人,但是我们事实上还未开始体验真正的海量数据流——即使我们很快就会到达移动手机市场的饱和点,也就是说,每个需要手机的人手上都会有一部手机。这是否意味着移动数据流量的高峰很快就会出现?我们很难给出肯定的答复。相反,移动数据流量的来源很快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转变——从人类转向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在不久的将来,大部分移动流量将来自物,而不是人。智能汽车、智能家电、智能电表等等,都将通过移动技术实现连接。一旦连接成功,它们将会源源不断地各自创建信息,并向世界展示它们的状态和可用性。随着这些智能设备的数量开始超越手机,我们将见证远超今时今日流量水平的数据通信和信息传递。我将这种市场转变称为“物联网化”(thingification)——我们将在第12章中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讨论。
移动性的4大特征,即普遍性、连通性、数据启用和场景将会持续扩大海量信息的可用性,并催生海量信息的消费。这些特征使得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成了人们的必需品。因此,我们对小型便携式计算机的依赖程度在短时期内是不会消退的。
新常态
移动数据流量的来源很快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转变——从人类转向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在不久的将来,大部分移动流量将来自物,而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