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后闯社会,你必须懂点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闯社会先定位,你的青春不迷茫(2)

我们常听人说:性格决定命运。生活中的诸多矛盾和冲突皆源于我们的性格。性格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等众多方面,因而我们在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和怎样去做的时候,首先要去认识自己的性格。然而,什么是性格?

翻翻心理学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定义: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拿一个男人来说,他对信仰忠诚、热爱,对学习工作认真踏实,对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蔼可亲,对自己始终谦虚谨慎。像这种对事业、对学习、对朋友和对自己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如果经常贯穿在他的行为的全部过程中,这些态度和行为方式就构成了这个男人的性格特征。至于那些偶尔表现出来对某种事物的态度和一时一事的举动,就不能构成他的行为特征。仍以此人为例,他本是一个勇敢的人,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一丝犹豫和震惊,但不能因此就说他是个性懦弱者。

反过来说,一个总是畏首畏尾的人,在被激怒的情况下,也可能做出冒失的举动,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说他是个勇敢的人。

性格与其个性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等方面,是相互影响的,而性格在其中起着核心作用。性格左右着兴趣的发展方向,也制约着能力的发展方向,也制约着能力的发展水准。

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它是在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身的实践逐渐发展起来的。性格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实际上,一个人的性格总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自我调整而发展改造的。因此,性格具有可塑性。

晓晶,22岁的漂亮女孩,正在读大三。晓晶最近很苦恼,绝大部分苦恼来自人际关系。

准确地说,晓晶的人际关系问题,恰恰在于几乎没有人际关系。例如,她的宿舍里一共有六个女生,刚来的时候大家互不相识,个个奉行“等距离外交”政策。时过不久,另外的五个女生就扎成了堆儿,晓晶成为孤家寡人。常见的情形是,那五个女生一起去上自习、逛街、看电影,晓晶则一个人待在宿舍里。那五个女生不是有意拒绝晓晶,而是忘记了她、忽略了她,仿佛她是寝室里可有可无的人。

韦老师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决定与晓晶进行一次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晓晶眼睛不看韦老师,就那样一字一句地说着,仿佛是对着墙壁说话,也好像她的心理咨询老师如空气似的。由此,韦老师就断定:这个女孩正处在严重的心理危机之中。

韦老师根据掌握的情况,决定对晓晶进行心理引导,以期达到性格塑造的目的。

韦老师给自己定的对晓晶的咨询原则是:不要忽略她、忘记她,而要重视她、记住她。在咨询的过程中尽可能认真地听晓晶说话;在手机上设置闹钟,闹钟在晓晶咨询前一小时响;长假期间保持一周两次电话联系;等等。总之,要让晓晶从骨子里感觉到,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重视她、记得她,她也有一个人可以记住和想念。

在最后一次咨询中,晓晶告诉韦老师,她暗恋一个男孩。韦老师听了很高兴,因为,一个人心里能够装着另一个人和已经装了另一个人,那以后的路就会好走多了。她默默地祝福晓晶。

韦老师针对晓晶性格的治疗,也是改变晓晶命运的措施。童年时期家庭关系对人的影响就像是在白纸上描画的底色,要修改真的不容易。好在晓晶、韦老师都做得很好,至少晓晶变得快乐了,而且开始有了一些人际

交往。

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影响终身。因此,请相信性格的力量:相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生活和命运的,相信我们的性格决定着我们的事业前程与生活质量,相信培养一个良好的性格将使我们终身受益,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相信改变性格就能改变命运。

心理学家提醒你

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性格,百分之十五取决于知识。”人的性格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可以说性格是人与人存在差异的重要标志。心理学家认为,性格会影响人的一生;只有培养优良的性格,才能成就自己,因为没有人能以孤傲的性格获得成功。消除了性格中的缺陷,就改变了自己不顺的命运,同时也就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心理“自尊”:你对自己满意吗

有一次,斯大林牙齿坏了,于是想让克里姆林宫医院的医生给他镶牙。

斯大林对牙医说:“我想镶颗牙齿,你看镶金牙好呢,还是镶玉牙好呢?”

牙医脱口而出:“镶玉牙好。金牙只是显得高贵与好看,而玉牙让人在感觉上舒服,适用。”

斯大林笑了笑说:“我如果想镶颗金牙呢?”

牙医说:“还是玉牙用起来方便。”

斯大林严肃了,沉下脸来对牙医强调说:“斯大林同志想镶一颗金牙,而不是一颗玉牙!”

牙医有点害怕,嗫嚅着说:“那好,那好。”

尽管如此,牙医还是给斯大林准备了两颗牙。牙医先让斯大林戴上金牙,让他体会一下金牙给他的感觉。然后又让他戴上玉牙,让他感觉一下到底两种牙齿哪一种更好。

斯大林试戴之后,笑了笑说:“还是玉牙的感觉好,不过我想要的还是金牙而不是玉牙。”

牙医说:“金牙与玉牙都放在这里,你试着多戴几次,一周后我再来给你固定下来。”

斯大林回办公室的时候,心情坏到了极点,他怒气冲冲地拨响了电话,让克里姆林宫医院的院长亲自听他的电话。

斯大林说:“让那个牙医马上离开克里姆林宫,今天晚上就走,走得越远越好,我永远不想再看到他!”

这是一个关于自尊心的故事。斯大林的自尊心,使他不顾及科学事实的客观存在;而牙医的自尊心,使他在坚持科学事实时忽略了“一国之君”拥有对所有人生杀予夺的权力。结果,牙医就落了个被扫地出门的下场。

自尊,是自我评价的一部分。

心理学上的自尊与平时我们所说的自尊心不同,心理学上的自尊是个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情感体验。自尊涉及个人对自己是否有积极的态度,是否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或是有价值的。我们经常说某人自尊心很强,但不代表他有高水平的自尊。

当我们体验成功或者受到表扬时,自尊水平就会上升。高自尊的人总是很自信、自豪和自重,他们的行为动机主要来自对自己的高度关注,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欣赏和尊重。与他们相反,低自尊的人则常常感到不安,缺乏自信并且不停地自我批评,因此产生焦虑和不快乐。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会因做不好事而丢脸,常常使自己变得孤立。

故事中的斯大林,他的自尊中还包含着要求别人服从自己的权威的意愿;牙医的自尊则是希望医学中的科学道理能够被斯大林所认可。

心理学家詹姆士提出了一个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意思是说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一个人的意义。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我们要提高自尊水平,可以通过增大成功或是减小抱负来实现。

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要是一个人过去的每一次努力,几乎都能获得成功,这样他就会对自己形成一种认识——“只要我做事,一定能够成功”,所以他变得很自信,自尊水平就会提高。又或是,他在生活中降低自己的成功标准,将目标放低一些,也能达到提高自尊的目的。

当朋友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时,彼得决定要成为最优秀的赛车手。因为他从小就喜欢车,从小就比其他的孩子更懂车。

彼得的目标是冠军。从一开始他就准备造一辆惊人的赛车。他花了数月时间寻找摩擦最小的、最轻便的、空气动力性能最好的车身。他花了一部分钱在发动机、驾驶培训和轮胎上。然后他开始跟最好的赛车手教练学习驾驶课程。但是,尽管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赛场上却从来没有赢过一次比赛。彼得很丧气,渐渐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这个行业。

彼得的训练师注意到了他的情况,语重心长地对彼得说道:“什么在阻止你进步?最大的障碍,就是你的目标给你太大压力。其实,你现在需要定的目标是能够站在领奖台上。”

彼得听从了训练师的建议。这次,他给自己定了进入前八名的目标。结果呢,他完成得相当漂亮。彼得很高兴,认为自己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潜力。这也使他相信,自己能够在这一行干出点儿成绩。

不在于目标定得多高,而关键在于这个目标能起到激励作用。当彼得将目标定位在冠军的时候,因为总达不到目标,而变得不安、灰心丧气;当目标为前八时,彼得不仅顺利实现了目标,同时也恢复了自信。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投环实验:投掷距离由被试者自己确定,距离越远,投中的得分越高。实验结果表明,凡是抱负水平高的人,多选择在中等距离投掷;而抱负水平较低的人,则多选择很近或很远的距离投掷,即他们或者要求很低,或者孤注一掷。由此可见,真正具有高抱负水平的人,他自己定的目标总是适度的,既要做到有足够的把握,又得是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够达到目标;他既不会选择毫无把握的冒险,也不会选择不用付出努力就可以轻易达到的目标。

很多时候的半途而废,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目标设置不当导致倦怠而失败。

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把远目标分解成近目标,把模糊的目标变成具体的目标。提高自尊心的工作就像赛车,学会分解目标、将目标具体化的人,更容易激发出进取心,增强自己的信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尊心的

提高。

美国积极心理学大师阿兰·科尔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自尊:

(1)技能训练。个人可以通过学习和培养问题的解决、社交、自信心、学业、工作等提高自尊;

(2)环境改变。可以通过居住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环境等的改变来提高自尊。例如,工作培训、变换工作、搬迁地点等;

(3)认知治疗。认知治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利用心理咨询方法;第二是利用积极心理学中的一种自我心理、思维和心态调整的自我身心保健方法,例如目前在世界各地风行的简快心理疗法:NLP,通过自我调适帮助个体提高自尊;

(4)学会从可以提高自尊的生活转折点中获利。只有当个体掌握了可以应对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和关注积极反馈这些技能后,个体才会接受积极的自我反馈,才可以认可由新掌握的问题解决技能和社会技能产生的成就

价值。

提高个人的心理自尊,最关键的还在于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和情绪,以及对幸福的认知和体验。一个对幸福没有理解的人,不可能有积极的情绪和正常的自尊评价。

心理学家提醒你

适度的目标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假如一个人的抱负水平低,他固然容易达到目标,但是那种成就并不能给他带来满足感,对于增强他的自信心,提高他的自尊几乎没有什么作用,他的身心潜能没有得到发挥,处于被埋没状态,就会空虚、苦闷;如果抱负过高,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虽然他会全力以赴,但仍感力不从心,如果最终未能实现目标,挫败感就会产生,使得他的自尊水平降低。

社会角色:演好自己的角色

陈明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他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与外商谈判中,表现一直都非常出色。相比之下,陈明的主管就显得很逊色,不仅个头比陈明矮,其学历、水准和能力也没有陈明高。

有一次,在与外商谈完业务后的宴会上,陈明得意地跟外商频频碰杯,潇洒倜傥,用英语跟外商海阔天空地聊天,把自己的主管冷落到了一旁。在跟外商告别时,陈明竟然抢在主管前面跟对方握手告别,使得主管心里很不高兴。没过几天,陈明就被调到另外一个不重要的部门。

后来,陈明才听说是这个主管向经理打了自己的小报告,说陈明太浮躁,不适合做业务员。经过朋友提醒陈明才知道自己犯了个重大错误——越位,即没有找对在职场上适合自己的角色。

在社会上,人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对我们的社会地位、责任和义务等有着规范作用。

“角色”一词最先是戏剧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戏剧舞台上剧中人物及其行为模式。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演员,他们各有自己的入口与出口,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

社会学家们在分析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发现,社会舞台与戏剧舞台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把戏剧中的“角色”概念借用到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中来,产生了“社会角色”概念。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当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我们是婴儿,是个受呵护的角色;

我们上学后,扮演着学生的角色,需要做的事情是学习;

当我们工作了,我们扮演着员工的角色,需要做的事情是努力工作,创造社会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

当我们结婚,我们扮演着爱人的角色,需要做的事情是享受爱情,呵护爱人与家庭;

当我们有了孩子,我们扮演着父母的角色,需要做的事情是培育好下一代……

每一个角色都赋予了我们特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