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区分善恶美丑的能力——辨别力
年轻的你,还在混混沌沌地过日子吗?如果你尚未走入社会,还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除了学习再没有别的事情,单纯也不失美好。但如果你已经毕业,甚至已经工作了有一段时间,仍保持着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看不出来,别人说什么都点头的状态,听我一句劝:社会很危险,还是回学校多上几堂课吧!
你并不需要拥有堪比爱因斯坦的豪华大脑,只要具备“五力”:辨别力、洞察力、注意力、推断力和创造力,就能在人情社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刚进入社会,不要求你一下子就变得特复杂、特城府、特能施展你的才华,但起码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这样才能保护自己,不会受人欺负,不会成为职场斗争的牺牲品。
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首先你必须要具有能明辨是非的辨别力。
有个女孩子叫小苗,也受过高等教育,人很机灵也很聪明,成绩也相当不错。但有一天,一个路人走在她前面表示自己捡到了一个钱包,要跟她平分钱包里的钱。按道理,这是一个简单地不能再简单的骗局,而且非常老套,别说她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就连上了年纪的老大妈都不至于上这个当。但结果却是,小苗乖乖拿出了自己的钱包,那个人当着她的面掏走了所有人民币,还“顺”走了手机。事后,小苗回忆当时的心态,觉得自己一霎那脑子像断了电,完全不能思考,都是贪图那点眼前的利益,偷鸡不成蚀把米,懊悔不已。
上面的例子,看似可笑,其实不然。小苗之所以在这么简单的陷阱里栽了跟头,归根到底是被眼前的好处蒙住了眼睛,失去了辨别力。
辨别力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素质,在一个人的辨别力得以成熟之前,面对外界各种善与恶、美与丑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可以想象在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之前,如果遇到各种与自己的行为准则或处事标准背道而驰的事情,将会陷入怎样的精神冲突?在这个时候,能分辨是非、真伪的辨别力就变得非常重要。看到这里很多人会就此担心,如果自己的辨别力不够,分不清好坏真伪,会不会保持不住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呢?
大可不必担心,有实验证明婴儿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具备了辨别力,未来几十年的成长过程,也是辨别力完善和成熟的过程。美国耶鲁大学的专家曾对婴儿做过实验。专家们用3个不同形状的木偶扮演3个角色:攀登者、代表好人的帮助者以及代表坏人的阻碍者。帮助者帮攀登者爬山,阻碍者则推登山者下山。随后,专家们将木偶们放在一起,婴儿们选择的全是“好人”,这说明人们天生对乐于助人的人更有好感。婴儿对善恶的辨别力超乎你的想象,通过科学家多年来对婴儿的研究表明,这些嗷嗷待哺的婴儿完全能够判断成人的脸部表情。如果将毕加索画像中人物的眼睛和鼻子交换位置后放到他们面前,他们就会把脸转过去,但如果把毕加索真正的画像放到他们面前,他们马上就会被迷住。所以,你真的不必担心自己生来“邪恶”。
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判断它的意义所在,无法瞬间透过现象看到背后真实的本质,你所看到的、听到的,也许都是表象。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碰到一些事情来挑战你的世界观,这个时候,就是辨别力大派用场的时候。辨别力就像头脑一样,只要有心开发,就会得到增强。人们可以通过不懈地将他人的观点、意见进行对比、分析,使自己的辨别力不断加强和成熟。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辨别力?
首先,你需要辩证分析他人的行为,再辩证分析自己的观点、意见、行为和方法。你不该一味地接受别人灌输给你的意志,而要时刻准备好去质疑他人的观点和行为,严格而合理地验证。这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告诉我们抛弃以往非此即彼、非真即假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对待他人的观点和行为。
其次,你还需要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基于事实和理性,进行理性评估和客观评价。不要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突破常规,超越传统。尽信书不如无书,你得训练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你在训练辨别力的时候,必须准备好随时去质疑他人的每一个意见、每一种观点、每一个行为,你还得相信自己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以及怀疑自己的勇气。如果你时刻带着“自己肯定是正确”的眼光,来评判别人的行为,永远疯狂而偏执地相信自己,那你的辨别力其实毫无意义。如果你时刻保有谦虚的心态,通过认真思考来判断,那获得有效的辨别力指日可待。
年轻人除了容易刚愎自用外,优柔寡断和人云亦云,也是影响辨别力的阻碍。很多时候,与其说是上了别人的当,不如说是由自己不爱动脑造成的。培养你的辨别力,凡事都要学会“留一个心眼儿”,比如,当网上到处都是高价兼职信息的时候,不妨问下自己:只要会打字,就能拿到高薪,这难道是天上掉馅饼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