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最神奇的幸福、情商、财商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简单才能从容

做喜欢做的事,爱喜欢爱的人

人生最快乐、最容易取得成功的,莫过于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如果你问那些正当事业得意的人:“为什么你认为你目前的事业颇为成功?”很多人都会回答:“因为我现在从事的是我真正想做的事。”

孙虹的成功就表明了“兴趣与自决”的重要性。孙虹有两个公共卫生行政高等学位,父亲是内科医生,父母希望她往这方面追求成就,并帮助她付教育费用。

依所有的外在条件衡量,孙虹相当成功,她目前在公共卫生行政方面担任重要的主管职位,可是内心很不满足。工作上不断与别人发生冲突,更为重要的是,选择医学界本非其所愿,而是不愿违逆父母的意志的一种选择。

于是她想换工作,但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了。她想改变,可是怎么改?为此,她去找专家咨询。专家针对她已四十岁,内心对从一个基础稳固的行业转换至未知的行业非常害怕的情况,向她保证,虽然她可能需要花上一段时间去改变,可是一定做得到。针对她果断、独立自主、外向、有冒险精神、意志坚定、自信、想象力丰富、智慧高超、独当一面的特性,目前的职位显然和她的个性不合。专家对她说:“我想,做生意很适合你,私人企业很喜欢独立自主的人,个性合适最重要,你对服务人群很有兴趣,不过可以换另一种方式。”

孙虹也认为如此,所以她先找到一家政府跟民间基金支持的机构,专门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家庭保健和育护的服务,后来孙虹觉得她的上司有问题,因而工作兴致全无。同时,她发现自己对清洁方面的事十分感兴趣,因而决定投身于清洁工作,尽管她父亲极力反对。

她先是选了十家大小不同的清洁公司,有些是大型的,专做办公大楼的生意,有些是中型的,大小客户都有。她还选了她住的小城里几家独资经营的公司,其中一家老板是位年纪稍大,声誉颇佳的男士。

与这位年老老板的谈话改变了孙虹的一生。这位年老老板——独资经营清洁公司的老板对孙虹的经历和兴趣印象深刻,他告诉她一直找不到肯苦干有毅力的助手,提到自己很快就要退休,也许该把清洁公司当一个兼职,而他的清洁公司好到顾客多得应接不暇。这位年老的老板要跟孙虹再见一次面,同时介绍她看几篇文章。

一年以后,她辞掉了原来的工作,从这位先生手上买下清洁公司,这位先生一直担任顾问,等到整个公司完全移交成功才离开。6个月后,她又下买下另外两家。第二年,她的个人净收入已经高达四万美金,更重要的是她主宰了自己的生活,大小决定一手包办。她学着度过经营小企业必须克服的波折困难和冒险时必须体验的焦虑恐惧。

孙虹的经历,无疑对所谓的“成功”给予了一个诠释,那就是她所追寻的,是一份可以应用自身的才能、可以给予自己刺激和报偿的工作。

像孙虹这样的人,就是全凭自己寻找机会,自己“掷下骰子”去寻求目标。用术语来形容,此种人是属于“掌握”自己生涯的人。在他们看来,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感兴趣的事就是在浪费生命。

汉德·泰莱是纽约曼哈顿区的一位神父。一天,教区医院里一位病人生命垂危,他被请去主持临终前的忏悔。

他到医院后听到了这样一段话:“仁慈的上帝!我喜欢唱歌,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作为一名黑人,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现在我只想说,感谢您,您让我愉快地度过了一生,并让我用歌声养活了我的6个孩子。现在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死而无憾。仁慈的神父,现在我只想请您转告我的孩子,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他们的父亲会为他们骄傲的。”

一个流浪歌手临终时能说出这样的话,让泰莱神父感到非常吃惊,因为这名黑人歌手的所有家当就是一把吉他。他的工作是每到一处,把头上的帽子放在地上,然后开始唱歌。40年来,他如痴如醉,用他苍凉的西部歌曲感染了他的听众,从而换取那份他应得的报酬。黑人的话让神父想起5年前曾主持过的一次临终忏悔。那是位富翁,他的忏悔竟然和这位黑人流浪汉差不多。

他对神父说:“我喜欢赛车,我从小研究它们、改进它们、经营它们,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它们。这种爱好与工作难分、闲暇与兴趣结合的生活,让我非常满意,并且从中还赚了大笔的钱,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

白天的经历和对那位富翁的回忆,让泰莱神父陷入思索。当晚,他给报社去了一封信。信里写道:“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才不会留下悔恨呢?我想也许做到两条就够了。第一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第二条,想办法从中赚到钱。”后来,泰莱神父的这两条准则,被许多美国人信奉为生活的信条。由此可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生活才会开心快乐;如果又能想办法从中赚到钱,获得一定的经济保障,用来维持生活,养家糊口,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能实现这两条的话,可谓物质和精神双丰收了。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尽一切可能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吧!做喜欢做的事,爱喜欢爱的人。

虚荣是一时之艳,不要做无果之花

四月的洛阳城,开满了雍容华贵的牡丹,四面八方的人们纷至沓来,只可惜,花开花落,终究摆脱不了一岁枯荣的命运。人们的虚荣正如那一时的争艳,忘我地享受着众人的目光,过后将是无尽的冷遇。

花开到荼靡,就会影响之后果实的生长,甚至成为无果之花。虚荣岂不同样如此?在花开之后却没有果实作为回报,繁华过后却没有留住幸福。

还记得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那篇《项链》吗?

玛蒂尔德为了在舞会上让自我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于是向富贵的朋友借了一条“价值不菲”的项链作为装饰。她成功了,在舞会上她成为全场的焦点,大放异彩。然而大喜之后的大悲却让她始料未及,项链在舞会过后丢失了。玛蒂尔德用尽了余生的精力,她只是为了偿还朋友的这条项链。谁知命运弄人,原来这“价值不菲”的项链居然是假的。在弄清事实之后,玛蒂尔德也已年老沧桑。

莫泊桑用他那短小精悍的文章告诫人们虚荣心的可怕,它就像蛀虫一样侵蚀着人们的身心。很多年轻貌美的女性,让自己的青春败落在衣着的鲜亮之中。她们没有身心的修养,没有文化的充实,没有灵魂的洗涤……有的只是光鲜亮丽的外表,就像那开放的牡丹,在没落之后却没有任何收获。这样的女性在容颜渐失之后又有什么收获呢,能收获到想要的幸福吗?虚荣的心态带给自己一时的光彩,却让自我丧失了一世的幸福。

在一个由鸟儿建立起的王国里,每只小鸟都认为自己比其他鸟儿漂亮,它们也常常因此而争吵不休。一天,上帝由于受不了这样的吵闹,于是就宣布:“我要在你们中间选出一只最美丽的作为鸟王!在此之后不得有任何一只鸟儿再为美丽而喋喋不休!”

小鸟们为了争夺王冠而修整着自己的羽毛,直到打扮得漂亮为止。这时候,在河边徘徊的乌鸦也想要坐上鸟王的宝座。于是它捡起了其他鸟儿落下的羽毛,然后插在了自己身上。等到美丽的羽毛插满了全身之后,乌鸦探着头往河里一看:“天哪!我居然也变成一只美丽的小鸟啦!”

选举的日子终于来临。在诸种鸟儿之中,乌鸦显然格外引人注目。上帝问乌鸦:“你是什么鸟类啊?竟然如此之漂亮,我决定封你为王。”乌鸦听到这句话后兴奋不已。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鸟群中发出了异议。一只鸟发现乌鸦的身上插着自己的羽毛,于是就上前将其拔下。之后又有其他的鸟儿接连地从乌鸦身上拔下了自己的羽毛。到最后,乌鸦全身又是一片漆黑。乌鸦羞愧无比,匆忙地躲进树丛中去了。

本来想要炫耀自我,结果却失了身份。乌鸦在无趣之中现了原形,最终成了整个鸟王国的笑柄。就像乌鸦身上的彩色羽毛一样,虚荣也是其他人的骄傲,一旦被暴露,丢失的不仅是外表,而且是自我的尊严。

与其为了虚荣而注重于外表的修饰,还不如潜下心来充实自我的心态。让阳光的心态把虚荣心赶走。

伟大的寓言家伊索就说过:“向往虚构的利益,往往是丧失现存的幸福。”在企望不可能的尽善尽美的同时,人们反而会失去本可得到的美好的东西。花开是美丽的,但是过于盛艳很可能就会一无所有。生活中的我们当然也不能为了博得他人一时的赞美而丢失了精神中最可贵的真挚,不能让虚荣占了上风,丢掉了阳光般温暖的幸福。

跟自己赛跑,少和别人比较

生活中有些人羡慕那些明星、名人,日日淹没在鲜花和掌声中,名利双收,以为世间苦痛都与他们无缘。这是羡慕别人的盲区,也是一些人老是羡慕别人光鲜处的原因。事实上,走进明星、名人的生活,他们同样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名导谢晋的儿子是弱智,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几度风光,晚年却备受不孝逆子的敲诈、虐待,戴安娜如果没有魂断天涯,几乎无人知道她与查尔斯王子那场“经典爱情”竟是那般糟糕……

俗话说:“人生失意无南北。”宫殿里也会有悲恸,茅屋里同样也会有笑声。

只是,平时生活中无论是别人展示的,还是我们关注的,总是风光的一面、得意的一面,这就像女人的脸,出门的时候个个都描眉画眼,涂脂抹粉,光艳亮丽,这全都是给别人看的。回到家后,一个个都素面朝天,这就难怪男人们感叹:“老婆还是别人的好。”于是,站在城里,向往城外,而一旦走出围城,就会发现生活其实都是一样的,有许多我们一直很在意的东西,较之别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有位哲人说过:“与他人比是懦夫的行为,与自己比是英雄。”这句话乍一听不好理解,但细细品味,却也有它的道理。所以,不要把你的生命浪费在和别人对比上,应该跟自己的心灵赛跑。那些老与别人攀比的人,他们心灵的空间挤满了太多的负累,从而无法欣赏自己真正拥有的东西。

其实,我们不必对自己太苛求,我们又怎么知道别人一定比自己好?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令人羡慕的东西,也有自己缺憾的东西,没有一个人能拥有世界的全部。重要的在于自己的内心感觉。那些持有平常心态的人也许在生活中物质的享受并不比任何人好,只是他能接受自己,觉得自己好而已。

所以,要懂得欣赏自己的生活,要用“跟自己的心灵赛跑,少和别人比较”的平常心态来面对生活。如果我们愿意放下身段,观摩别人表现杰出的地方,从对方的表现看出成功的端倪,收获最多的,其实还是自己。

自性是第四个妻子,为自己而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性,也就是自己的本心。南怀瑾大师说,真正的这个自性是不生不灭的,这个自性是空性,空性必须要无我才能达到。当你修正到一个无我的境界,就得到一个智慧,就是唯识中所讲的平等性智。无我就无人,无人就无他,无众生相,无烦恼,无一切,等等。一切皆空,即无众生之相。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富商娶了四个妻子:第一个妻子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妻子是抢来的,长得如花似玉,很美丽;第三个妻子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妻子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天,商人就要去世了,为了测验一下哪位妻子是真心对自己的,他决定考验一下四位妻子,于是商人把四位妻子叫到面前,对她们说:“我就要死了,你们平常都说对我好,如今谁愿意和我一起去阴间远行呢?”

第一个妻子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呢。”

第二个妻子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情愿,我才不去呢!”

第三个妻子说:尽管我是你的妻子,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妻子说:“既然我是你的妻子,无论你到哪里去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欣慰地点点头,与世长辞了。

佛祖接着解释说:“各位,这位商人就是你们自己。第一位妻子是指肉体,死后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位妻子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位妻子就是指你自己的妻子,活着时两人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妻子是指你的自性。人们时常忘记她的存在,但她却永远陪伴着你。”

是的,世间众生总是智慧颠倒,珍爱前三个妻子,而冷落第四个妻子,其实,真正能和你永远在一起的,只有第四个妻子——你的自性。一个人要想真正看清自己,就有必要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那第四个妻子才是你需要真正去看清的呀。

有一次,石屋禅师和一个偶遇的青年男子结伴同行,天黑了,那个男子邀请禅师去他家过夜,对禅师说道:“天色已晚,不如在我家过夜,明日一早再行赶路?”

禅师向他道谢,与他一同来到了他家。半夜的时候,禅师听见有人蹑手蹑脚地来到了他的屋子里,禅师大喝一声:“谁?”

那人被吓得跪在地上,禅师揭去他脸上蒙着的黑布一看,原来是白天和他同行的青年男子。

“怎么是你?哦,我知道了,原来你留我过夜是为了钱财!我一个和尚能有多少钱!你要干就去干大买卖!”

那男子说道:“原来是同道中人!你能教我怎么干大买卖吗?”他的态度是那么恳切、那么虔诚。

禅师看他这样,慢腾腾地说道:“可惜呀!你放着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不去学,却来做这样的小买卖。这种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你想要吗?”

“这种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在哪里?”

禅师突然紧紧抓住男子的衣襟,厉声喝道:“它就在你的怀里,你却不知道,身怀宝藏却自甘堕落,枉费了父母给你的身子!”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这个人从此改邪归正,拜石屋禅师为师,后来成为一名著名的禅僧。

每一个人在他的生命之中,总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是那个始终伴随你的,就是你的自性,所以,生活中的我们不应该忘记自性的存在,而应该好好保存自己的自性,充分发挥自性的作用,为自己而活,这样才能拥有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生。

放下“身份”,让自己有路走

人的“身份”是一种“自我认同”,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也就是说:“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而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也越厉害。千金小姐不愿意和她的贫穷女同桌吃饭,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不用知识”的工作……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损他的身份和面子。

其实这种“身份”只会让人路越走越窄,不是说有“身份”的人就不能有得意的人生,但我们相信,在非常时刻,如果还放不下身份,那么只会让自己无路可走。像博士如果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当业务员,那只有挨饿;如果能放下身份,那么路就越走越宽。

有一位研究生,在校时成绩很好,大家都很看好他,认为他必将有一番了不起的成就。后来,他是有了成就,但既不是高官也不是老总,而是卖米线卖出了成就。

原来他是在毕业后不久,得知家乡附近的夜市有一个过桥米线的小摊要转让,他那时还没找到工作,就向家人借钱,把它买了下来。因为他对烹饪很有兴趣,便自己当老板,卖起米线来。他的研究生身份曾招来很多不以为然的眼光,但却也为他招来不少生意。他自己倒从未对自己学非所用及高学低用产生过怀疑。

现在,他还在卖米线,但也搞投资,钱赚得比一般人不知多多少倍。“要放下身份,不要被面子所左右。”这是那位同学的口头禅和座右铭:“放下身份,路会越走越宽。”

那位同学如果不去卖米线或许也会很有成就,但无论如何,他能放下研究生的身份,还是很令人佩服的。你不必学他非得去做类似的事情不可,但在必要的时候,实在也要有他的勇气。

你如果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身份,也就是: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和面子,让自己回归到一个普通人,甚至要比普通人更为谦虚。同时,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

“放下身份”比放不下身份的人在竞争上多了几个优势:

能放下身份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而能吸收各种资讯,形成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资讯库,这将是他的本钱。

能放下身份的人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也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因为他没有身份的顾虑。

做自己的伯乐,你才能取得成功

这个世界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所以不要总是指望被别人发现,关键是你要自己发现自己!做自己的伯乐,你才能取得成功。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看过报告后非常气愤。

据说他在报告上批了这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那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收入名列全亚洲第三位。

造物主给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东西,确实都不是太多。就拿我们身边知道的来说,它仅给杭州一个西湖,仅给曲阜一个孔子。就个人而言,它给每个人的东西同样也少之又少,它只给了牛顿一只苹果,并且还是掷过去的;它只给了迪斯尼一只老鼠,这只老鼠并且是在迪斯尼自己连一块面包都吃不上的时候到达的。

造物主的馈赠虽然少得可怜,但它是酵母。只要你是位有心人,你会惊喜地发现上帝的馈赠是多么丰厚。聪明的江南人利用西湖把杭州变成了天堂;智慧的北方人则利用孔子把曲阜变成了圣城。

你虽然没有别人英俊潇洒,但你可能身强体壮;你虽然不会琴棋书画,但你可能思维敏捷、逻辑清晰……上帝不会给人全部,但他绝对不会亏待你,所以你一定要做自己的伯乐,发掘自己的潜能。

有一个探险家,他走进了非洲的荒野中。他随身带了一些不怎么值钱的小装饰品,打算送给当地的土著人。在这些东西当中,有两面真人大小的镜子。他把这两面镜子靠着两棵树放好,然后就坐下来和他的手下人谈论有关探险的情况。这时候探险家注意到有个土著人手里拿着长矛正在向镜子走过来,当他向镜子里望去的时候,他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于是开始向镜子里的对手刺去,好像它真的是个土著人一样,假装要杀了他。当然,他打碎了这面镜子。这时候,探险家向这个土著人走去,问他为什么要打碎镜子。这个土著人回答说:“他要杀我,我就先杀了他。”探险家向土著人解释说,镜子不是用来干这个的,并领他走到第二面镜子那边去。他对土著人解释说:“看,镜子是这样一个东西:通过它,你可以看到你的头发有没有梳直,你脸上的油彩涂得是否合适,你的胸部多么健壮,你的肌肉多么发达。”土著人回答说:“噢,我不知道。”

成千上万的人都这样,他们的情形和这个土著人差不多。他们穷其一生和生活作战。在生命的每个转折点上,他们都以为会有一场战斗,而情况最终也确实是这样。他们预计会有敌人,而他们确实遇到了敌人。他们预计困难会接踵而至,而事情也恰好就是这样。“如果事情不是这样,那么它就是那样……总会发生点什么。”对于成千上万的没有能够认识到这种巨大的力量的人来说,事情过去是这样,将来也还会是这样。成千上万的人继续过着平淡、普通、痛苦的生活,因为这种巨大的力量从他们身边悄悄溜走了,他们就再也抓不住它了。生活中的你绝对不要像土著人那样,穷其一生都不能发现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