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增加认同感,话要互动地说
我们都知道,只有单方面发言的称为命令,那是以上对下,以主对仆的关系。其实,只要是沟通,一定是双向的,甲提出了他的看法,乙也有发表他意见的空间。如果只有尊敬而彼此都互不了解,那么,这种尊敬往往只是建立在容忍之上的。可是,感情若要长相久,又岂能一味容忍?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常把单向的通知当成了沟通。你在与别人沟通的过程中是否是一方说而另一方听呢?其实,这样的效果非常不好,换句话说,只有双向的才叫做沟通,任何单向的都不叫沟通。因此有效沟通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沟通一定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
事实上,人们的观念常常影响和支配人们的心理需求。当别人在交际活动中表现出某些观念时,如果我们能适当认同这种观念,表示出自己的理解、欣赏和赞扬,这样,不但会大大强化对方的观念与选择,而且会同时增强对方对我们的认同感和彼此间的默契,从而拉近我们的距离,增进我们的友谊。
那么如何让这种认同感增加呢?我认为与对方互动式的沟通才是最有效的方式,不光要耐心听对方说,更要积极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如果只是让对方说自己听,对方会认为你是一个懂尊重的人,但并不会感觉到你对他(或她)的认同。
说到这,我想起美国电影《丛林历险记》里有这么一段情节:
彼此陌生的男女主人公坐在火车上,看得出,这位仁兄对坐在对面的女士颇有好感,于是他开始没话找话:“小姐,请问你去哪里?你没带行李,估计不是出来旅行的吧。”
女士回答:“我去菲尔德镇,没必要带行李。”
“哦,菲尔德镇,那可是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不是吗?”
女士笑着点了点头。
那位先生又说:“对了,车站边的那个咖啡馆还在吗?一年前我去过一次,那儿的咖啡味道真是棒极了!”
女士:“是的,我周末也常去那里,气氛挺不错,布置得也很有情趣。”
……
就这样,双方从一个小镇谈到咖啡、共同的爱好、对方的姓名、生活经历等等,共同点不断扩大。结果,等女士下车时,彼此成了一对依依不舍的朋友。
陌生的男女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沟通,消磨了在火车上的无聊时间,还成为了朋友,可见这种互动的方式是多么容易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凡是喜欢打球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切磋”。对手水平差,打过去他打不回来,没劲;对手水平高,打过来你接不住,对方也会感到没劲。
人和人说话有的时候就像打乒乓球,想要把话聊得“有劲”,就要互动起来。这样,对方会认为和你很有共同语言,从而愿意和你交往。
德国一位女企业家想向银行贷一笔款开发公寓,为此,她去拜访银行经理。
女企业家说:“经理,您好啊!今天温布尔登网球停赛,我就估计在办公室准能找到您。”
经理一听,马上来了兴趣,他说:“哈哈,对,网球停赛了。女士也有兴趣?”
女企业家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年轻时我还参加过温网赛呢,可惜第一个回合就被淘汰了。”
经理:“哦,原来如此,你还是当年的温网英雄呢……”
接着俩人自然扯到许多网球明星,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聊到投机之处,女企业家顺便提了一下贷款的事,经理这时心情愉快,自然很乐意地听完了她的计划。
最后女企业家终于如愿以偿,顺利地和银行达成了利率优惠的贷款协议。
如果一见面女企业家就大谈生意,让人家听着就头大,肯定不会这么快就搞定银行贷款。
我认识不少推销员、客户经理她们都是拉家常、攀关系的高手,就是因为她们抓住了“认同感”这一心理,找到了能够让彼此打开“话匣子”的话题,才在短时间内就由陌生混到熟悉,提高了交往的效率。
而且,这些人还因为找到了彼此的认同感,一下子从简单的工作关系转而成为生活中的挚友。
所谓认同,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兴趣、观点、见解一致的基础上,是彼此互动沟通的结果。所以,积极而配合的互动,是让彼此找到认同感的关键。
如果你想取得人生的成功的话,那么在与人沟通时,一方面要及时肯定对方的观点,对对方说的事情做出反应;另一方面,也要试着去表达自己的看法,说一些自己的事,适度迎合对方的感觉,这样就比较容易形成“棋逢对手”的互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