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艺术:如何学习和学什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活到老,学到老(2)

只要具有某种最低程度的天赋,你往往就会发现,凭借这点天赋,任何时候都能做到某些事情,只要最后一颗牙齿还没有掉,只要老到还没有嚷嚷着要坐轮椅。如果完成这些事有某种相关的习性为基础,那这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因此,一位50岁的拉丁文学者如果第一次尝试学西班牙语,就不能吹牛说自己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能力过人,因为西班牙语和拉丁语源于同宗,因此,这位学者在读一行西班牙文之前,便已经对它掌握了一半。但是,如果这位学者在对物理学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于50岁时向化学领域进军,那他便能凭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而引人注目。

成熟有助于学习

在22—40岁之间,学习某一门逻辑缜密、系统性强的学科如外语、数学或某门自然科学的能力,会以每年不超过1%的速度下降。42岁的中年人与20岁的年轻人相比,这方面的能力仅落后20%。桑代克及其同事得出的这一结论,是他们向成年人传授世界语进行长期实验得出的结果。

但是,他们还发现,年纪大的人可以通过自己更加成熟的背景,来弥补这一能力下降的缺陷。这种成熟背景帮助他们具备更严密的领悟能力。

从某种无法量化的角度讲,他们也会感到难为情,而且也相信自己的能力低人一等。适当考虑这些因素以及另外几种次要影响因素时,便能最终得出以下观点:

从我们所有实验中体现出的普遍倾向是:从22岁开始,人的学习能力在20年后会下降15%左右。学习能体现有关完全可塑性(过去的知识对这种可塑性毫无帮助)的一个近似值,这一近似值所体现的劣势要比这种下降明显得多。实际上,如果学习成年人一般情况下必须学习的知识,则体现不出这么大劣势。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如果某个不到45岁的成年人想学一门新自然科学、一门新语言或者经济学、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他可以认为自己将能掌握这门学科,不过比22岁的年轻人掌握速度稍慢而已。他完成这项任务所花的时间,将比后者长10%—15%。

能力欠缺的拦路虎

第二个拦路虎现在正在咆哮。

“我没有能力学习。”

这是一头猛兽,比第一只老虎更大胆、更野蛮。我们无法确定在它垂头丧气的话语里是否存有部分真实性。因为人的天赋确实有天壤之别,其程度不亚于他们培养这些能力时存在的差别。自以为所有人的智力天生一样,甚至认为我们的体力和主动性都在同一水平线上,那是愚蠢的。不是每个年轻美国人仅通过刻苦学习就能掌握微积分,也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像俄罗斯芭蕾舞演员巴甫洛娃那样跳舞,像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那样唱歌。那么,何必在这个问题上自欺欺人呢?

但我坚持认为,十分之九的人仍然无法在长期试验之前,确定自己的能力欠缺是否由于天赋有限;由于小时候在某些相关领域培训不够、某些学科缺少训练(这些学科必定是高于你坚信自己无力学习的学科);由于很久前(甚至已经忘却)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的情感偏激;或者由于眼下潜意识里对提出学习的知识存有惰性或逆反心理。人们称为“能力欠缺”的东西是千变万化的。

让我们再次像蹒跚的老人那样,为我们打上怀旧的个人色彩。上中学时,我有充分理由相信自己根本没办法学好几何,并经常长吁短叹。我很高兴地上了第一节教学课。这门学科吸引了我,我的代数成绩很好;因此,将来的道路似乎很平稳、很有希望。但是,结果让我很震惊!不到一个月,我便排名全班最末。一切都不顺心。每条定理都在我体内的某个部位卡了壳,等我背出来的时候,已经残缺不全了。

现在回忆起来,我有三次考试不及格。后来,那位对我充满阳光的脸蛋看腻了的老师总算让我及格了。学习更深奥的知识时,我已经坚信自己不想学几何或任何一门高等数学。我在大学时的成绩恰恰很好地证明了这些想法。从那时起,我了解了自身的局限性,并小心地在这一局限范围内行动。

可是,大约10年之后,我开始对逻辑学感兴趣;此后又学起了数学,但并不是靠中学课程的老底子,而是通过自学,并且特别关注真正伟大的数学家的作品,这些数学家如狄德金、怀特海德、罗素以及其他人,直到爱因斯坦。在数学领域两位杰出数学家的指引下,我在普通百姓听说相对论很久以前,便已经学完了一半。所有这些成就,使我开始怀疑中学几何课堂上体现出的“能力欠缺”是否真的存在。

我不能完全解开这个谜,但是部分谜底已经很清晰。老师一开始就将我引上了错误道路:他坚持认为,一切科学假设都是《福音》中的真理。实际上,它们是自然界的事实,通过宇宙和上帝灌输到福音书之中。此外,正如我现在痛苦而快乐地回想起的那样,我曾冒昧地提出:无论如何我也搞不懂为什么地球上的平行线不能在银河西边某个地方交汇,从而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骚乱。我由于提出如此无知的观点而受到了严厉训斥,我闭上了嘴,同时也关闭了心扉。10年后,读到亨利.波因凯尔的论文时,我突然发现产生昔日缺点和挫折的一个根源。所谓的平行线定理并不是大自然的事实;而不过是一条定义,用于描述几何学家假定的某个命题,根本没有任何证据。我之所以中学几何不及格,是由于老师向我误导了这一情况;而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恰恰很荒唐,而称不上不合理。

我听说有些音乐系学生成绩很糟,主要是由于老师纯粹地逼迫他们掌握他们不感兴趣的乐曲。数年前,我的哥伦比亚班有位年轻学生,其成绩远远落后于其他同学。也许每位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都能举出像这位学生那样成绩惨不忍睹的例子。他学习非常努力,经常加班加点,但无济于事。由于家里穷,他不但身体有病无钱治,并且掏不出钱花10年时间完成大学课程;因此,当医生告诉他患的主要是生理疾病后,他便辍学了。几年后,他给我写信,说自己得了脑炎,但已治愈,现在正在快乐地加紧学习。当时,由于他始终搞不清精神懒散的原因,因此就恨自己能力欠缺。

但是,为什么要继续把这种成就不多、水平欠佳归因于天生低人一等呢?不妨从刚才给出的例子中得到警示。且慢强调你学不好某门课程。要分析过去受过的教训、你的健康状况、感情上对这门学科的态度,以及可能破坏你才思敏捷的所有其他因素。在相信这些因素都无法解释你为什么能力欠缺之前,一定不要引来第二只拦路虎将你蚕食。学习成绩不佳的多数理由,都可以被排除掉。

时光老人是只拦路虎

现在,第三只拦路虎吼起来:“我没时间学想学的东西。我太忙了!”这个令人讨厌的四脚兽是我最重视的敌人。如果某个脾气暴躁的玄学家发几分钟火,那就原谅他吧。

真正没有时间的人是死人:死去之后被埋葬的人。其他声称没时间的人无非以下常见的几类,即白痴、无业游民、偷懒者和浪荡子。即便平躺在病床上的病人也有时间——实际上,他的时间太多了!

我要给这一随处可以听到的牢骚话加上一点限制。你经常会遇到这种人:他矢口否认有时间学习某门晦涩难懂的课程,说具体一点,就是觉得没必要连续多年每天花数小时去学习。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而本书的责任就是永远消除这种误解。如果懂得怎样学习,你就会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前进。

每天半小时的回报

如果时间选择得好,每天半小时能使你在一年内掌握任意一门科学或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哪怕学习最难懂的知识,每天所需的时间也不用一小时以上,无论学这些知识需要一年还是五年。

如果某个18岁便必须上班能力一般的年轻人希望继续学习,从而在与知书达理的人进行商业或社会交往时立于不败,那会怎么样呢?假设他先掌握了学习的艺术,以每天一小时的速度潜心学6个月。他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他要科学筹划,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每天安排整整一小时用于学习。这样,一年便能学上365个小时,有规律地学习5年,他便能彻底掌握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和近代史的基本要点。他对这些学科的见解,将像哈佛大学或哥伦比亚大学普通毕业生的见解一样精辟。

这并不是说,如果他花5年时间专门集中精力钻研这些学科的某一门,也能取得同样快的进步。因为正如我后面还要论证的那样,我们学习一门新学科,一开始取得的进步最快,在经过某个阶段之后,速度必然会慢下来;到最后,就算你点灯熬夜、加班加点,也无法取得明显进步。每位专家在经过几年潜心学习后都会发现这一点。这只不过意味着你对一门学科了解得越多,尚待了解的知识也就越少。因此,年轻人,大家不必绝望!进步幅度减小并不能体现智力不如人。

如果此人以我们描述的速度连续学10年,那会怎么样呢?首先,他的学习习惯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改进,当然,这要在学习到第4年结束;此后,他对新学科的掌握会越来越快。他将发现,在10年内掌握20门左右重要学科的所有基础知识根本不费力。这10年学习生涯将极大提高他的知识修养,使他进入一小群精英分子的行列(这些精英分子的生活水平远远优越于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他将成为“博学多才”者之一。和他相比,名牌大学的哲学博士也会显得可怜兮兮。

而这一切都源于每天一小时的学习!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多数年轻人虚度在扑克、桥牌或吹笛子上的宝贵光阴!

中学教育体制的弊端

遗憾地说,我们中学教育体制的几种最强烈的倾向,使年轻学生很快脱离了刻苦学习的生活环境。在这个问题上,请允许我举个例子,看看一位美国学生家长是怎样诉苦的。

为了这件事,一位算不上怒气冲冲但可以说不知所措的父亲这样给《纽约时报》写道:

我有个儿子今年15岁,现学完高中第二学年。据我了解,他不仅没有学会任何有现实意义的知识,甚至高中阶段的学习还退步了。

上初中时,他虽然不算聪慧过人,至少还能平均分保持在95分左右,一年通过两次考试没有问题。但到了高中,他整个人非常茫然,平均分跌到80分以下,有些课程甚至更低。我非常担忧,尤其是我发现:我的感受在众多高中学生家长当中并不少见。

高中两年里,我的儿子对拉丁语算是一知半解,对法语、公民学、历史之类的课程简直学得一团糟。他写的字十分潦草,拼写也回到了大约4年级的水平。实际上,他小学时学到的知识已经忘掉了许多,仅由于高中时它们“派不上用场”。也就是说,他的唯一目标就是尽量少学一点提不起兴趣但又不得不学的学科,勉强过关就算完事。他对自己的学业毫无自豪感,对未来也没什么期望。在“毕业”之前,他还要再熬上两年——而毕业时,他将不得不满怀热情地真正开始自我学习。

如果美国负责人口普查的人员对今年(指1931年——译注)的中学教育情况作一调查,将会发现好几十万父母的体会和看法与写这封信的学生家长颇为相似。那么,这些抱怨应该将责任归到哪里呢?

要归咎于老师、体育运动、男女同校、对教学方式的纵容,归咎于低年级学生、“爵士乐时代”、禁酒令、移民,甚至归咎于100桩其他事情也未可知。但是,在一切具体的理由之下,你将发现一个共同的万恶之源,这便是:在培养高中生掌握“不虚度每一分钟、最大限度利用分分秒秒”的高超技巧上,教育体制完全没有成功,而这种失败是灾难性的。小女孩受的教育是举止优雅、从容大方,小男孩长大成人后,则游手好闲、虚度光阴。不只在课程中,甚至在教师的心里,都没有真正强调奋发向上、有所作为的学习生涯。

美国年轻人并没有掌握学习的艺术。正在成长的一代因此注定要度过一个艰难时期。几只拦路虎要把这代人活生生吃掉(会引起极大的消化不良)。人们成天忙忙碌碌地做着一些毫无意义的事,却没有人花一点点时间来完成某些有意义的事。

该怪谁

然而,这些青少年只能怪他们的父母导致了当前的局面。因为父母始终都是学校教育的纳税人,是他们默许、冷漠、容忍这种贻误下一代的愚蠢教育体制的存在。看看成千上万名母亲吧。她们每天忙得值吗?

母亲

达蒙.多德尔夫人早晨7点起床,半夜才上床睡觉,早上8点为丈夫和3个孩子准备早餐。接着,一家人出门上班或上学,而多德尔夫人也收拾桌子,为家中女佣分配家务活。盘子要涮、床要铺、几件东西要洗,还要为孩子准备午餐,到商店买日用品,把地毯清理干净、把地板擦亮——这些事大多都干完了。多德尔夫人的女帮手很能干,还有一手好厨艺,因此,女主人就可以从家务活的重负下解脱出来,去做更美好更高级的事。

花几分钟读读晨报。然后看看有无邮件或包裹。在电话旁边要花一小时左右时间——给杂货店打电话,和迪芬夫人聊聊女子俱乐部全委会的事,问问史密森夫人西部卫星中心负责人和秘书之间的口角是否化干戈为玉帛,以及此类内容,通过5次或更多电话聊天而加以解决。间或会被女佣内莉打断。接着,孩子们该回家吃午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