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有一种幸福叫淡定——淡是人生最深的味(8)
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联说:“无求便是安心法。”无求便是知足,知足便会常乐,常乐了,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保持一颗知足的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
保持一颗知足的心,做到仁爱、平静、理智、乐观、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想得开,想得宽,想得远,对得失采取超然物外的态度,一切顺其自然,处之泰然。
修身莫过于少求,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说的也是知足常乐的道理。知足常乐的道理,可以说为每个中国人所熟知,但在现实中又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许多人不可谓不聪明,但却由于不知足,贪心过重,为外物所役使,终日奔波于名位场中,每日忧郁沉闷,不知人生之乐。
知足者才能常乐。“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任其膨胀,必将后患无穷。人有了贪欲,就永远不会满足;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高兴不起来。贝蒂·戴维斯在她的回忆录《孤独的生活》中曾写道:“任何目标的达成,都不会带来满足,成功必然会带来新的目标。正如吃下去的金苹果都带有种子一样,这些都是永无止境的。”除非你真正懂得知足的秘诀,否则将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有一个人,偶然在地上捡到一张百元大钞,他因这笔意外之财,以后总是低着头走路,希望还能有这样的运气。久而久之,低头走路成了他的习惯。若干年后,据他自己统计,总共拾到纽扣近四万颗,针四万多根,钱则仅有几百块。可是他却成了一个严重驼背的人,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他没有好好地去欣赏落日的绮丽、幼童的欢颜、大地的鸟语花香。
不知足,不仅在于摧毁有形的东西,而且能搅乱你的内心世界。你的自尊,你所持守的原则,都可能在贪心面前垮掉。
人的不知足,往往由比较而来。同样,人要知足,也可以由比较得到。人的欲望如同黑洞一样,没有填满的时候,如果任由其膨胀,则会为此生出许多烦恼。如果能多看一下不如自己的人,和他们比一下,而不是一味地和比自己强的人比较,那么一切不平之心也许就会安宁。我们不妨抱一种“比下有余”的人生态度。
有个故事说有个青年人常为自己的贫穷而牢骚满腹。
“你拥有如此宝贵的财富,为什么还发牢骚?”一位智者问他说。
“它到底在哪里?”青年人急切地问。
“你的一双眼睛,只要能给我你的一双眼睛,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东西都给你。”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人回答。
“好,那么,让我要你的一双手吧!对此,我用一袋黄金作补偿。”智者又说。
“不,我也不能失去双手。”
“既然有一双眼睛,那你就可以学习;既然有一双手,那你就可以劳动。现在,你自己看到了吧,你有多么宝贵的财富啊!”智者微笑着说道。
生活中如能降低一些标准,退一步想一想,就能常乐。人如果能体会到自己本来就是无所欠缺的,这就是最大的富有了。
清心寡欲,人生处处是鸟语花香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内心和谐”就是古人说的“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知足常乐”。对已经得到的很满足,又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努力工作。干应该干的,不干不应该干的;要应该得的,不要不应该得的。季羡林先生在《我的人生感悟》中有一段话,令人回味无穷。“至于知不足,在汉文中虽然字面相同,其含义则有差别。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的地方’。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有为有不为,“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如此,才能快乐和幸福。
知足者常乐,心悦者和谐。内心不和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足。内心充斥着太多的欲望和杂念,心里填塞了太多的沉重和负担,就无法享受到心灵的快乐。不知足的人经常陷入苦恼,内心难以和谐。有一首《知足歌》这样写道:“思量疾厄苦,无病便是福。思量悲难昔,平安便是福。思量死来苦,活着便是福。也不必高官厚禄,也不必堆金积玉。一日三餐,有许多自然之福,我劝世人,不可不知足。”知足,就要学会平衡自己的心理,如清澈的小溪安于生命的源流,在恬淡自然中实现内心的安宁。
荣启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有名隐士。在动乱的年代里,这位老庄的信徒相信无为而治,在自然中寻求自己的安宁和满足。他隐居山林,自给自足。当儒士策士们为了自己的观念和名位积极进取入世、穿梭在各国之间时,荣启期安守清寒,自得其乐。
一天,荣启期刚做完自己田地的工作后就开心地在郊野中行走。他穿着粗糙的皮衣,腰里系着一根绳子,邋里邋遢的,他面目清瘦,肤色黝黑,一看就是终年辛苦劳作的人。可是他却愉快地一面弹琴,一面唱歌,无忧无虑。
荣启期在路上遇见了这时一直在游历各国的孔子。孔子看着他的行状,有些不理解,问道:“您这样贫穷却又如此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荣启期回答说:“我快乐的原因太多啦,大自然孕育各种飞禽走兽、昆虫鱼虾,只有人最尊贵,我能够做人,这是第一快乐;人有男女之分,男的尊贵,女的卑贱,我生为男人,这是第二快乐;人生下来,有的没有看到日月便夭殇,有的还没有脱离母亲的怀抱便短命而亡,我却活到九十岁了,这是第三种快乐。贫穷是人的一般情况,死亡是人的必然结果,人们害怕恐惧的不过是人生的一般情况和最终的结果罢啦。我之所以可以如此安然地面对,也不过是安于一般情况,等待必然结果,那还有什么忧虑呢?”
孔子说:“好呀,你真是一个能够宽解自己的人。”
其实自得其乐并不容易,它是寻找生活乐趣的必要条件。做到自得其乐,我们必须学会知足,懂得知足者常乐的道理。此外,还要善于比较,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不能终日这山望着那山高。只有这样才能尽享生活的乐趣,不至于终日陷在没有止境的烦恼中,悲伤自怜,难以见到生命的阳光。
人间万般味,平淡是生活最深的味
徐缓是一位成功人士,当他的同学还在为饭碗苦苦奋斗时,他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一切他似乎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牺牲健康和情趣孜孜以求,而是在从容淡定中将一切尽收囊中。有人欲探得其中奥秘,徐缓说,“其实挺简单,换来这份从容的,也就是半小时”。他刚参加工作时,和许多人一样,总觉得手头的事情做不完,业余爱好也丢了,人疲乏得要命,到头来还没落得个好结果。后来有一天,父亲对他说:“你能不能试一试,每天早出门半个小时?”他看了父亲一眼,对父亲的话并未完全理解,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从第二天起,他开始比平常早半个小时出门。当他走到公共汽车站时,发现等车的人不多,上车后又发现有许多空位,比平时惬意多了。而且,由于还没到上班高峰期,路上的交通也不堵塞,很快就到达目的地。坐在车上时,他就把一天的工作大致计划一下。进入办公室后,同事们还没来,他在空旷的办公室里伸展了一下手脚,而后开始听一段音乐。当同事们匆匆忙忙地打卡、手忙脚乱地开抽屉时,他的面前已放好了需整理的材料,并泡好了一杯热茶,接下来的工作是有条不紊的。
这里讲的或许是时间管理,每天半小时的短暂时间换来一世从容。其实,这是一种定理,兵荒马乱中永远都是一团乱麻,从容之中才能气定神闲,决胜于千里之外。
许多人一世“劳生”,从来不知“徐生”的从容,其实是他们陷入了人生的误区,无法自拔。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说一个人在涉世之初纯洁无瑕,目光所及之处一切都新鲜有趣,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渐丰,就会发现世事的繁杂,不愿再轻易相信什么,山不再是单纯的山,水也不再是单纯的水。如果一个人长期停留在人生的第二重境界,便会这山望着那山高,斤斤计较,与人攀比,欲望的沟壑越来越深,就在此境界中到达了人生的终点。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俗世中迷失了自己,在疲于奔命的路上终结了自己的一生。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第三重境界并非人人能达到。这是一种拨云见日的豁然开朗,是本性与自然的回归,心无旁骛,只做自己该做的。面对纷杂世俗之事,一笑而过,笑看世间风云变幻,只求从从容容、平平淡淡,因此,看到的又是山水的本来面貌。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之道便在其中: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简单也是福,拥有一份简单的生活
知足,就是要简单地生活,以简单作为生活的境界。简单是一种美,是一种朴实且散发着灵魂香味的美。
简单不是粗陋,不是做作,而是一种真正的大彻大悟之后的升华。
现代人的生活过得太复杂了,到处都充斥着功名、利欲的角逐,到处都充斥着新奇和时髦的事物。被这样复杂的生活所牵扯,我们能不疲惫吗?
梭罗有句名言感人至深:“简单点儿,再简单点儿!奢侈与舒适的生活,实际上妨碍了人类的进步。”他发现,当他生活上的需要简化到最低限度时,生活反而更加充实,因为他已经无须为了满足那些不必要的欲望而使心神分散。
简单地做人,简单地生活,想想也没什么不好。功名利禄当然是一种人生,但能在灯红酒绿、推杯换盏、斤斤计较、欲望和诱惑之外,不依附权势,不贪求金钱,心静如水,无怨无争,拥有一份简单的生活,不也是一种很惬意的人生吗?毕竟,你用不着挖空心思去追逐名位,用不着留意别人看你的眼神。没有锁链的心灵,快乐而自由,随心所欲,该哭就哭,想笑就笑,既使不能活得风风光光,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活在简单中自有简单的美好,这是生活在喧嚣中的人所渴求不到的。晋代的陶渊明似乎早已明了其中的真意,所以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简单的生活其实是很迷人的:窗外云淡风轻,屋内香茶萦绕,一束插在牛奶瓶里的漂亮水仙穿透洁净的耀眼阳光美丽地开放着;在阳光灿烂的午后,你终于又来到了那些年记忆里的山坡,放飞着童年时的风筝;落日的余晖之中,你静静地享受着夕阳下清心寡欲的快乐……
简单是美,是一种高品位的美。
刘心武说:“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在这个世界上,唯有简单才会快乐,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最富有的人往往是少欲知足的人
以前,有一对兄弟,他们自幼失去了父母,俩人相依为命,终日以打柴为生,生活十分艰苦。即便这样,兄弟俩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起早贪黑,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而且,哥哥照顾弟弟,弟弟心疼哥哥,生活虽然艰苦点,但过得还算舒心。
观世音菩萨得知了他们两个人的情况,被他们的亲情所感动,决定下界去帮他们一把。清晨时分,菩萨来到兄弟俩的梦中,对他们说:“远方有一座太阳山,山上撒满了金光灿灿的金子,你们可以前去拾取。不过路途非常艰险,你们可要小心!并且,太阳山温度很高,你们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下山,否则,就会被烧死在上边。”说完,菩萨就不见了。
兄弟俩人从睡梦中醒来,非常兴奋。他们商量了一下,便起程去了太阳山。一路上,他们不但遇到了毒蛇猛兽、豺狼虎豹,而且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兄弟俩咬紧牙关,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来到太阳山。
兄弟俩一看,漫山遍野都是黄金,金光灿灿的,照得人睁不开眼。弟弟一脸的兴奋,望着这些黄金不住地笑,而哥哥却只是淡淡地笑。
哥哥从山上捡了一块黄金,装在口袋里,下山去了。弟弟捡了一块又一块,就是不肯罢手,不一会儿整个袋子都装满了,弟弟还是不肯住手。此时,太阳快出来了,可是弟弟却仍在不住地捡。
不一会儿,太阳真的出来了,山上的温度也在渐渐地升高。这时,弟弟才慌了神,急忙背着黄金往回跑,无奈金子太重,他根本就跑不快。太阳越升越高,弟弟终于倒了下去,被烧死在太阳山上。
哥哥回家后,用捡到的那块金子当本钱,做起了生意,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可弟弟却永远留在了太阳山。
哥哥因为不贪而享受了富有的恩赐,弟弟因贪得无厌而命丧黄泉。物欲过度的危害可见一斑。
多贪多欲的人,纵然富甲天下,还是无法满足,等于是个穷人,他们拥有的是痛苦的根源而非幸福的靠山。而少欲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