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脑术2: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影响力是怎么形成的?(3)

他所招募的士兵都是些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平民百姓,军事力量根本不堪一击;而安禄山阴谋蓄志,将近10年,此时发动叛乱,必然都是千里挑一的精兵猛将,双方作战实力如此悬殊,封常清不惨败而归,那可真是怪事了。

他屯兵武牢守御安禄山的来犯,安禄山派出铁骑蹂躏践踏,官军大败。封常清聚集其残余部队,在葵园又与安禄山正面交锋,结果又是惨败。转眼之间,安禄山已经打到东京洛阳了,封常清与安禄山在洛阳城内的上东门交火,一如往常地惨败。

安禄山最终如愿以偿地攻陷了东京。安军从四面城门杀入,纵兵烧杀抢掠。封常清在都亭驿与敌人展开交火,铩羽而归;退守宣仁门,又是大败。最后没办法,只好从苑西环墙仓皇逃跑。

玄宗本就为安禄山的造反忧心不已,眼见安禄山无往不利,京师长安朝不保夕,而封常清又屡战屡败,连一次战捷的消息都没有,内心的惶恐使他一怒之下将封常清的脑瓜砍了下来。

封常清看不清战事形势,一听皇帝要重用自己,首先想到的是自己马上就要飞黄腾达了,可是他没有理智地想一想,这是块烫手的山芋啊!若是轻而易举地就能将战乱摆平,还用得着你吗?肯定早有其他人将此事揽入怀中了,这样既能立下大功,又可以取得皇帝的信任和奖赏。可是安史之乱是一场非比寻常的祸乱啊!在还没有掌握情势的前提下,信誓旦旦地向皇帝保证一定能完成任务,结果不仅没完成,反而一败涂地。接二连三的惨败,皇帝看了能舒服吗?而且事关大唐命运,在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龙颜自然是要大怒了。

清代有一个大字不识的人,他不学无术,整天就是遛狗斗鸡,好吃懒做。忽然有一天,这家伙来了官瘾,想弄个官当当。在那时候,想当官是要考科举的。一开始,他靠老父亲的钱买通了下面的考官,弄了一个秀才的名号。这是第一步。秀才的帽子一戴,他就觉得自己了不得了,走在乡里,昂首阔步,比真正的知识分子还牛。别人在街上遇到他,问他今天都干了啥,他脑袋一扬:“读了几本古书!”一点也不脸红,好像自己能读多少书似的,大家也不计较,偷笑几声走开。

没人给他难看,他就越发得意了,心想:混当官这事不难嘛!当秀才算什么,这只是我的第一步。于是他又开始花钱买路,捐了几千两银子,买了个官,当上了县令。全县的大小事务,全归他管。他把官服一穿,就开始乱审案,两个月不到,冤案堆了六七件,他还觉得自己判得很对,一点问题没有,而且还求老爸接着使银子,他不满足只做个县令。

凑巧,皇帝的钦差大臣南下,路过此县,看这小子一见自己就吹牛,很不顺眼,就说自己心情很好,想题几个字。字一写完,钦差问县令:“我写的什么意思啊?”他伸头一瞧,说不出来了,不认字啊,连毛笔都不会拿。钦差气坏了,登时就摘了他的乌纱帽查办,全家都被株连。

没有金刚钻,非揽瓷器活,结果就是这样,给他高官厚禄,他也无福消受。但现实中,许多人乐此不疲,虚荣心主宰了灵魂,在名利之路上越陷越深,被权欲迷住了头脑,走上不归路。比如以前曝光的一个女贪官,她做到了市委这一级别的位置上,不过才是初中学历,字都写不好,发言稿都要靠秘书加工,据说她还认定自己前途一片大好,还能往上升。到出事被双规了,她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做过的很多事,都是瞎胡闹,自己根本就没那个能力。

所以有些人,级别升了,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就想折腾一下,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某地有个市长,新官上任要烧三把火,大兴土木,建了一座古代风格的旅游园区,耗资十几亿,结果成了一堆豪华的无用建筑,因为交通不发达,地处偏僻,根本没人来。他连基本的考察规划都没做,一拍脑门就瞎决策,这就是自我膨胀的典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社会生存能力定律的根源,除了自我欲望的膨胀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恐怕那些巴结上级、对领导唯命是从的人也有责任。做领导的因为自己缺乏有效的监督,也没人跟他说实话,每天听到的都是马屁,活在掌声和鲜花之中,何况还有美酒和推不掉的应酬,再清醒的人,也难免头脑发晕,失去自知之明。大家都对他竖大拇指,他慢慢就觉得自己真的很了不起了。

于是,这些人盲目乐观,欲望更加浓厚,想得到更多,拼命地向上爬,最终被自己不达标的本领拉下马来。

领导的心理很简单,他怕你会超越他,然后抢走他的位置,更害怕你成为他的上级,鄙视他的能力。所以,当一个能力很强的人碰到一个能力很差的领导时,结局就很尴尬了。他一定不会让你获得很好的地位,而是会趁你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就处处打压你,排挤你,施加冷暴力,让你“知难而退”,到别处混日子,离开他的“一亩三分地”。

更正确地来说,只有财富,才可以很直接地提升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而不是能力。当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以后,人们贪图于他的财富,就会来巴结他,他的人际网络就越发达。人际关系好,办事就容易,做事的时候轻松,赚钱也就更加容易了。

这是一个循环。因此,人际关系能力强,也不见得他的社会地位就会高,却能证明这人有本事,他有机会去创造更多的财富,那么就有机会提升他的社会地位。这一切,其实与一个人真正的工作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成功是以结果论英雄

小人又贪心又奸恶,唯利是图,完全没有道德感。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所以反过来我们想,既然一个小人这么奸,不择手段,无孔不入,那么如果君子不懂得不熟悉他们的伎俩,又怎么能战胜他们呢?

进了社会,我们就会不可避免地碰到小人。全世界哪个地方都有小人,而且他们一般都是吃硬不吃软的,如果你一味地迁就姑息,他们往往就对你得寸进尺,认为你这个人好欺负。如果采取宽容和对待君子的态度,你就会吃大亏。所以,对付小人要想收到效果,在必要时就一定要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针对各种小人,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位两袖清风、坐怀不乱的君子,或者一位名誉乡里、道德高尚的好人,他就一定能当个好领导吗?未必,因为在人心叵测的名利场、钩心斗角的职场,表里如一而又不会使一点手段的人,往往就会好心办坏事,不但做不成好领导,还会被那些阳奉阴违的阴谋者利用,轻松地玩弄于股掌之间。

情商很高却没点手段的人,不但办不成好事,阻止不了小人,反而会无意中助纣为虐,最后他还是一只无处可逃的替罪羊。在职场,这类的结局毫无悬念。好人通常会成为坏人的工具,上演一幕幕“好心办坏事”的悲剧。

阴暗高手的对决

许多历史爱好者都会知道明朝的名相徐阶,他在任时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你知道他是怎么得到内阁首辅这个位置的吗?为了斗倒自己的前任奸臣严嵩,他委曲求全,曲意逢迎,把孙女嫁给他当小妾,一天三请安,见了面背弯着、头低着,礼数周全,低声下气,就差趴地上给他擦鞋了,极尽巴结之能事!

他身边的人都看不下去,像高拱、张居正这些徐阶的学生,平素恨极了严氏,做梦都想扑上去咬这老贼几口肉下来,当然都对徐阶的行为很不理解。有一次,他们就略带讥讽地问他:“老师,你这么做,就不怕让天下正直的读书人寒心吗?”

言外之意:老师,您的年纪也不小了,对严氏那种奸人如此的卑躬屈膝,也太不要脸了吧!

徐阶微微一笑说:“那些正直的御史们倒没让天下读书人寒心,他们秉笔直书,天天向皇上揭发严嵩的罪行,跟老贼誓不两立,确实值得人们敬佩,但又能怎么样?脑袋搬了家不说,事办成了没有?最后还得靠我扳倒严嵩,不信就走着瞧好了。”

高、张等人侧目而视,可也无话可说。的确,当朝的言官御史,不乏正直之士,好人如云。挺身而上,与严氏贴身肉搏者每年都不下数十人,甭说伤严氏一根寒毛,能保住自己小命的都屈指可数。

就是说,目标是一回事,手段又是另一回事,现实就是如此。老狐狸徐阶就很懂得“逆势不取,顺势为之”的道理,当严嵩权高位重并深受皇帝倚赖时,他不做鸡蛋碰石头的傻事,而是保存实力,麻痹对手。虽然严嵩几次想找借口干掉他,却都没抓到什么有力的把柄,因为他简直就是严家这边的人,从不跟严氏作对,反而事事顺从,严嵩根本找不到理由下手。

老家伙靠着一颗坚忍的心,挥舞着善变的身姿、谄媚的手腕,一直等到了严嵩失势,也就是嘉靖皇帝终于露出要清除严家势力的迹象时。老谋深算的徐阶见时机到了,果断地出手,把东南通倭的罪名安到了严嵩父子的头上。

这招虽然说有一点阴损,但结果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蕃脑袋搬家,严嵩后来也慢慢地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丢官回家,流落街头,活活地被饿死。徐阶替天下除了一害,结果是好的,手段自然也就具备了一定的甚至是基本的正义性。

击败小人,就得比小人更小人

周星驰主演的电影《九品芝麻官》里,包龙星的父亲临终前对他说了一番肺腑之言,大意就是:坏人很奸,好人则要更奸。

运用到职场上,这是至理。学不会身死留名,学会了明哲保身,学精了弘扬正义。

这是做君子的三重境界。纯粹的君子,不屑于玩弄手段、隐藏自己,昂首挺胸进职场,大义凛然树正气,结果就是一副薄板抬出来,荒郊野外埋下去;那些二流境界的,学了奸术,却污了自己的道德品质,不敢出头,只求自保,就成了明哲保身的伪君子、墙头草,这类人为数最众,身居企业权力中心的十有八九都是此类;只有那些既心怀天下,又通奸道的厚黑高手,才可以在鱼龙混杂的职场中游刃有余,先保身,壮大实力,再求良机,铲除奸邪,为公司的发展和机构的纯净做番大事。

电影中的包龙星刚开始发展事业的时候,也立志要做一个正直不阿的君子,处处特立独行,着实的一身正气,但最终他发现不但君子做不成,连一个小小的好人也没机会做了。因为你脸上写着“我是好人”,可你又办不成好事,大家都不相信你,而所有的“墙头草”们都跟你作对,拿你当仇敌,两边你都不讨好。

按照牌路出牌,行正道,做正事,只会防不胜防,处处被动,明枪输给暗箭,落一个满盘皆输。像那些不怕死的御史们,精神可嘉,效果却未必好。最后能斗倒权臣和坏人的,往往还是比权臣和坏人更加“狡猾”的人。

对小人,人们当然不能纵容,也不可同流合污。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讲斗争的智慧,非得黑白分明,势若水火,哇呀叫着冲上阵前,拼个你死我活。

君子在小人的面前,首先不能对他们的坏事视若不见。睁眼瞎是做不得的,纵容和包庇,只会让自己助纣为虐,和小人没什么两样。

其次,适当学会一点韬光养晦,掌握小人的那套手法和思路,知己知彼,方可以百战不殆。一句话,你得比他还要阴险毒辣,先保证自己不趴下,才能把对手踩在脚下。就算突遭暗算给斗趴下了,也能够瞅准机会咸鱼翻身,重新爬起来,把失去的东西给抢回来。

理想主义的悲惨现状

再正义的君子,也得认真地想一想做事的手段。理想主义看起来总是美好的,但结局也许是悲惨的。今天你放过了一个小人,明天小人就会把你连肉带骨头吞进肚里。只有理想和魄力的人,百无一用,必要的手段才是你影响和控制局势的翅膀。

心机和手段使你的魄力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心机就是城府,而城府就是深刻地明白这个社会十分现实,理想必须埋在心底而不是挂在脸上,才有实现的可能;手段就是工具,也是方法,仅凭一腔热血,你不可能做成任何事,必须拿出实际的计划和有效的方法才能达成目标。

为了活得更好,去使用一些手段和心计,并不是让人们去采取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而是为达到成功而采取的正当的方法,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技巧,也可以说是一种智慧。就像爬树一样,如果有些枝杈挡住你的方向,它们又不能对这棵树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何不把它们砍掉呢?如果一堵墙竖在前面,特别坚固,暂时爬不上去,为何不绕开它呢?

像上面这些,就是手段,也是方法。同时,亦是古今成大事者无不深谙的“为人之智”和“做事之道”。

举一个例子,比如“见义勇为”。家长和老师常教育孩子和学生:“做人要见义勇为。”没错,这是很好的理想,但怎样去实现它呢?就需要明智的方法,而不是呆板僵化地一股脑地往前冲。见到坏人就搏斗,的确属于见义勇为,可是你被坏人杀死了,也没能救出那个受害者,这样的结果又是你期望的吗?显然,手段不对,理想再闪耀也没用。

一个11岁的男孩跟同学在一个大沙坑旁边玩耍,很不幸,他的小伙伴掉进了沙坑旁边的水池中,11岁的孩子马上施以援手,没承想自己被淹死了,小伙伴也没救出来。于是,做父母的就非常懊丧,后悔自己当初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

这就是一个很常见的例子。教育孩子助人为乐并不错,可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确保自己安全无忧,然后再去拯救他人。也就是说,必须保证手段的有效,再去追求理想,才能如鱼得水,取得收效。司马光就比较聪明,他道德高尚,同时也有实用的手段,当他的同伴跌落到水缸之内时,他没有跟着往里跳,而是开动脑筋,用石头砸漏了水缸,排除了伙伴眼前最紧迫的危险,用最安全的方法救人,还让自己留下了千古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