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政府:大数据治国时代的来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前言(2)

我们常把以人为本作为公共管理应遵循的重要原则,把可及性作为评价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而这些原则与标准究竟应当如何落地,实实在在地使老百姓受益?“一张表”工程可以给我们答案。

所谓大数据管理,其实就是“一张表”工程[1]。管理者通过一个号码(居民身份证号、组织机构代码等)把不同来源的信息聚合成一张表,再根据需要把不同的表组合到一起,形成一项新的服务。未来,所有无须面对面就能办理的业务都将转化为这样的应用,而发布一个新的应用就像拼装乐高玩具一样容易。通过“一张表”工程,原本条块分割造成的信息孤岛将连成一片充满活力的数据大陆。在这片大陆上,酝酿着无限的机遇与可能,千千万万个创新性应用将生长出来,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生活和世界。

我们应当按照“一张表”的思路重新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传统工作流程,看看究竟有哪些数据可以更加智慧地采集,哪些数据可以在部门之间、地域之间共享,哪些重复填报的环节可以简化,哪些以政府部门为中心的工作方式可以更加以用户为中心。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样的变化正在你我身边发生。如果你是北京居民,只要用手机登录“市民主页”,就能享受59项民生服务:查询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和交通违章信息,查看实时路况和航班列车信息,在部分医院预约挂号,缴纳水电费、燃气费……然而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一座座虚拟办事大厅将出现在我们的计算机里、手机里。我们不再需要以恳求的姿态到一个又一个的政府部门办理审批,政府将像一个贴心的管家为我们推送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为社会运行奠定更加智能、高效的基础。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本书倡导建立的“智慧政府”,希望能为落实该目标提供一种现实路径。

智慧政府首先要求智慧决策。近年来兴起的“城市计算”就是利用大数据解决城市所面临的挑战。比如,利用已获悉的交通流量指导人们出行,从车流和人流中发现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减少能源消耗,等等。再比如,中国海关的“电子口岸”整合了工商、税务、海关、外贸、外汇、银行、公安、交通、铁路、民航、国检等十几家部门的数据,在加快报关速度、高效打击不法分子的同时,更成为中国经济的“气象预报台”,能够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非常精细、全面的决策支持。

智慧政府的落脚点是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日前,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集成条线信息系统,打破部门职能界限,实现综合服务“一口清”;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扩大交互认证范围,实现身份证办事“一证通”;开发智能终端产品,丰富信息服务内容,实现网络、呼叫、窗口服务“一体化”;拓展平台服务功能,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实现公共、志愿、商业服务衔接“一条龙”等多项服务功能和政策措施。这一平台其实就是一个大数据平台,它是智慧政府的雏形,将深刻改变政府的办事风格,优化公众与政府打交道的体验。一开始,大家可能会感到不习惯,但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人们都将享受这种全新的关系。

其实,归根结底,智慧政府的“智慧”来自广大人民群众。这个“智慧”是群体智慧,它把人作为一个重要的感知和计算单元参与数据计算的过程,最大限度对接社区居民需求、激发公共服务的活力。政府要维护庞大的社会良性运行,不能仅仅依靠公务人员的智慧,还应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例如,公众可以通过手机拍照报修市政设施,肯定比相关维修人员巡查更加及时;政府可以根据公众提交的出行需求打造“定制公交”,人们可以用实惠的价格享受一人一座、点对点直达的班车服务。有了政府、公众、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的共同参与,大数据将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公共治理结构与公共服务体系。在这个开放的体系中,公众能够参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全过程,参与公共服务产品的设计、生产、供给等各环节;而政府也能打开更为深入和广泛了解民情民意的政策窗口,疏通促进社会和谐的民意渠道,找到不断优化公共决策的新机遇。从这个角度来讲,大数据的精神与群众路线的内涵是相互呼应的。有了这样的基础,未来大数据必将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现在,对于全社会而言,“智慧政府”也许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的内涵还有待我们进一步认识、进一步阐释。但是变化正在发生,你我置身其中,建设智慧政府的时机已经来临。

这本书希望传递出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这种紧迫感有助于我们看清世界的发展趋势,帮助中国的政府管理者们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

在近现代的历次技术变革中,中国都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发达国家就先后开始了向信息化社会转型的过程。而中国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进入工业化、现代化的快车道,并且在工业化进程的中期就迎来了信息化浪潮的快速冲击。

落后不只意味着挨打,也许还意味着后发优势,即直接使用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建设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在信息技术上的后发优势,已经可以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中看到端倪。在这一轮信息技术和大数据革命中,由于技术的全球化和开放性,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的积累,使得我们和西方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还拥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在很多方面甚至具备了创新和超越的可能。

其一,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隐藏着无穷的数据宝藏。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是数据的“生产——消费者”。中国有13亿人口,每个人背后都是一串数据: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情况、房屋贷款情况、婚姻状况、工作状况等。这些特性乘以13亿,规模将在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

其二,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政府在社会体系中的地位、能力和影响力要大得多,因而它所拥有的公共数据资源也多得多。目前中国政府对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一旦政府下决心实施开放数据战略,推进力度和综合社会经济效益会更加显著。

其三,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知识群体。2013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近700万,其中包括大量统计、信息、管理等专业的高端人才。在培养下一代的数据科学家方面,中国拥有全世界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

其四,中国有足够大的需求和市场。未来5~1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技术市场,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

近现代经济发展史提醒我们,一国连续增长10年、20年的不少,30年的不多,40年的就屈指可数了。中国靠什么保持第4个10年的持续、稳定增长?蓝图、梦想、决心、信心、共识、干劲都要有,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开创第二季中国奇迹的驱动力。

正如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让美国在互联网时代的近30年内保持了全球的领先霸主地位,此轮大数据布局也将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它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影响的程度和广度将更为深刻。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大数据是“变道超车”的重要机遇,就看政府领导者、公众和企业家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想象力,去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

纵观现有的大数据文献,我们注意到,目前国内尚没有一本专门把大数据应用于政府治理领域的出版物。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抱有高度的期待,对大数据在概念层面、商业层面、技术层面的介绍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知识需求——这就是我们撰写这本书的动力。

本书第一章畅想了大数据治理给普通公民工作、生活带来的便利,其中所写的很多应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变成现实。第二章主要揭示了探讨这一命题的时代意义,尤其是对于中国而言的现实意义。第三章概述了大数据的关键概念、基本特征和重要定律,是一个入门式的介绍。尽管大家都在谈论大数据,但是我们仍然认为这些核心问题应当予以厘清。第四章主张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把数据负担变成数据红利。第五章按照数据搜集、存储、分析、呈现的顺序介绍了大数据相关的技术和方法。第六章以案例的形式呈现了大数据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交通、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情况。第七章从综合应用的视角,为管理者提供应对现代城市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第八章呼吁政府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主张政府调整自身的运作机制,创新政府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和再造政府流程。第九章则强调要对数据的局限性保有清醒的认识,及时预防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

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跳脱出来,思考自己与大数据时代之间的关系,思考自己能用大数据做什么,思考大数据能给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组织创造哪些价值(无论是个人价值、社会价值,还是商业价值)。

[1] “一张表”工程,是中国人民大学自2013年起开始实施的一个项目。在项目实施的第一个阶段,人大信息技术中心从校内各部门搜集了大量常用的表格,从入学登记到职称申报,从经费审批到车证办理,几乎涵盖了学校运行的方方面面。人大正以此为基础打造一个全新的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将集成各种数据和业务。服务平台建成后,每个部门,甚至每位师生,都可以在自己的数据使用权限下,办理各项业务。服务平台甚至还整合了微信(手机版)、微博、邮箱、网盘等功能,师生只需登录一个账号,就能同步更新所有的社交网络,这也是“一张表”精神的体现。之所以说大数据管理的实质就是“一张表”工程,是因为它能够生动地告诉我们大数据是如何落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