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物流系统的目标与构成要素

1.3.1 物流系统的目标

物流系统是社会经济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或组成部分,其目标是获得最大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

物流的宏观经济效益是指物流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对整个社会流通及国民经济效益的影响。如果一个物流系统的建立,破坏了母系统的功能及效益,那么这一物流系统尽管功能理想,但也是失败的。物流系统不但会对宏观的经济效益产生作用,而且还会对社会其他方面发生影响,如物流设施的建设还会给周边的环境带来影响等。

物流系统的微观经济效益是指该系统本身在运行活动中所获得的企业效益,其直接表现形式是这一物流系统通过组织“物”的流动,实现本身所消耗与所获得效益之合理的比例。在物流系统运行基本稳定后,物流系统的微观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企业通过物流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或为其他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上。

在设计与运行物流系统时,要以宏观和微观两个效益为目的。具体来讲,物流系统要实现以下五个目标,简称为“5S”。

1.服务(service)

物流系统的本质要以用户为中心,树立用户第一的观念。在物流活动中要做到无缺货、无货物损伤和丢失等现象出现,并且费用要低,这些都要求物流系统对生产与消费者有很强的服务性。物流系统的这种服务性表现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从属性。物流系统采取的送货、配送等形式,就是其服务性的体现。近年来,在物流管理上出现的“准时供应”、“柔性供货”等方法,也是其服务性的表现。

2.快速、及时(speed)

物流系统的快速、及时是其服务性的延伸。快速、及时既是用户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对物流快速、及时的要求也更加强烈。在物流领域采用的诸如直达物流、多式联运、时间表系统等管理和技术,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3.低成本(saving)

在物流领域中除了流通时间节约之外,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但又基本上不增加或不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依靠节约来降低投入,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在物流领域里,可以通过推行集约化经营方式,提高物流作业的能力,以及采取各种节约、省力、降耗措施等,来实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

4.规模优化(scale optimization)

以物流规模作为物流系统的目标,是依此来追求“规模效益”。生产领域的规模生产是早已为社会所承认的。实际上,规模效益问题在流通领域也异常突出,只是由于物流系统比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差,因此难以形成标准的规模化模式,也难以获得规模效益。在物流领域是以分散或集中等不同方式建立物流系统,研究物流的集约化、机械化、自动化以及信息系统的利用等,这都是规模优化这一目标的体现。

5.库存控制(stock control)

库存控制是及时性的延伸,也是物流系统本身的要求,涉及物流系统的效益。物流系统通过本身的库存,起到对众多生产企业与消费者的需求保证作用,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库存过多则需要更多的保管场所,而且会产生库存资金积压,造成浪费。因此,必须按照生产与流通的需求变化对库存进行控制。同时物流系统又是国家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环,系统的建立必须考虑到国家资源配置及宏观调控的需要。在物流领域中正确确定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库存分布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要发挥物流系统的效果,就要把从生产到消费过程的货物量作为一贯流动的物流量看待,依靠缩短物流路线、物流时间,使物流作业合理化、现代化,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目标。

1.3.2 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

与一般的管理系统一样,物流系统是由人、财、物、设备、信息和任务目标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由于物流系统的特点,物流系统的要素还可具体分为功能要素、支撑要素、物质基础要素、流动要素、网络要素等。

1.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

①人是物流活动的关键要素,是物流系统的主体。它是保障物流系统得以顺利运行和提高管理水平的最重要的要素。提高人的素质,是构建一个合理化的物流系统并使它有效运转的根本。

②财是物流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资金。资金是交换的基础和媒介,实现交换的物流过程实际上也是资金运动的过程。物流系统的建设也是资金大投入的领域,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

③物是物流系统的运作对象,包括各种货物、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也是物流活动中的物质条件,如能源、动力等,以及劳动工具、工作手段,如各种物流设施、工具、运输设备、各种消耗材料等。

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构成了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的“输入”,从而对物流系统发生作用与影响。

2.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指的是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功能有效组合、联合在一起,以便能合理地、有效地达到物流系统的目标。

通常,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可包括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

如果从物流活动的实际工作环节来看,物流工作就是由上述七个具体功能要素组成。也就是说,物流活动能实现以上七项功能。

上述功能要素中,运输及储存保管分别解决了供给者及需要者之间空间和时间的分离问题,分别是物流创造“空间效用”及“时间效用”的主要功能,因而在物流系统中处于主要功能要素的地位。

3.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

物流系统处于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中,物流系统的建立需要有许多支撑手段。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主要包括体制、制度、法律、规章、行政命令和标准化系统等。

要确定物流系统的地位,以及要协调与其他系统的关系,这些支撑要素必不可少。

(1)体制、制度

物流系统的体制、制度决定了物流系统的结构、组织、领导、管理方式,决定了国家对其的控制与指挥。管理方式及系统的地位、范畴是物流系统的重要保障。有了这个支撑条件,物流系统才能确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法律、规章

物流系统的运行,不可避免地涉及企业或人的权益问题。法律、规章一方面限制和规范物流系统的活动,使之与更大系统协调;另一方面对物流系统的活动提供保障,如合同的执行、权益的划分、责任的确定等都需要靠相应的法律和规章来维系。

(3)行政命令

物流系统一般关系到国家军事、经济命脉,特别是社会物流系统,所以行政命令等手段也常常是支持物流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持要素。

(4)标准化系统

实施标准化能保证物流各环节顺畅地协调运行,标准化系统是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在技术上实现无缝连接的重要支撑条件。

4.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

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大量技术装备手段,这些手段有机联系,构成了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这些要素对实现物流系统的运行具有决定性意义。

①物流设施,包括物流站、货场、物流中心、仓库、公路、铁路、港口等。

②物流装备,包括仓库货架、流通加工设备、运输设备、装卸搬运机械、分拣设备等。

③物流工具,包括包装工具、维护保养工具、办公设备等。

④信息技术及网络,根据所需信息水平的不同,包括通信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

⑤组织及管理,组织是物流系统中的“软件”,它对规范和协调物流业务活动及相关参与主体利益冲突的重要规制安排,起着连接、协调、指挥物流系统各要素的作用,从而保障物流系统目标的实现。一个有效果和有效率的物流组织是物流系统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5.物流系统的流动要素

如果抽象掉物流对象的具体特征,从“流”的角度来分析物流系统的要素,那么,任何一个具体的物流业务可以分解为七个要素的结合,即流体、载体、流量、流向、流程、流速与流效。

①流体,物流的对象,即物流中的“物”;

②载体,即承载“物”的设备,如运输设备和这些设备据以运作的设施,如道路、仓库、港口等;

③流向,即“物”转移的方向;

④流量,即物流的数量表现,或物流的数量、重量、体积;

⑤流程,即物流路径的数量表现,或物流经过的里程;

⑥流速,即流体流动的速度;

⑦流效,即流体流动的效率和效益、成本与服务等。

物流的七个要素中的每一个要素都需要进行以物流系统为一个整体的总体集成和优化,即任何一个要素的目标由物流系统整体来确定。

6.物流系统的网络要素

从本质上讲,任何物流系统都是一个开放的网络,而网络要素是由节点与节点间的连线组成。物流网络中的节点是指物流过程中供流动的商品储存、停留以便进行相关后续作业的场所,如工厂、商店、仓库、配送中心、车站、码头等。这些节点有的功能较单一,其物流业务也比较单一,比较适合进行专业化经营;有的节点具有两种以上的物流功能,是复合功能的节点,如周转型仓库、港口、车站、集装箱堆场等,具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一般处于物流过程的中间;而有的物流节点物流功能齐全,具备庞大、配套的基础设施及附属设施,具有庞大的吞吐能力,对整个物流网络起着决定性和战略性控制作用,成为枢纽节点。

枢纽节点一般处于物流过程的中间。从系统的角度来说,同样的节点与连线,因其连接方式不同,物流系统的功能也将有很大的差异。用系统的方法将节点、连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物流网络,此网络是联系的、动态的。节点与连线之间的联系也是物流网络的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