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材料:演讲的骨和肉
先确定一个主题
演讲找材料前先要确定一个主题。主题是演讲的灵魂,它决定演讲思想性的强弱,制约材料的取舍和组织。没有明确的主题,演讲就如同没有灵魂的木偶,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会让人不知所云,不得要领。
◎适合听众要求,内容有的放矢
选题要有针对性,要能深刻影响听众,极大地感染听众。由于民族不同,性格各异,职业有别,年龄存在差异,以及生活环境和文化修养不同,演讲的听众存在着很大的心理差异、风格差异、感情差异等。选题时应考虑不同类型听众的需要,根据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听众的知识水准、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等来确定。
只有选题适合听众的心理、愿望,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唤起听众听讲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对青年人谈男女恋情,谈如何看待流行歌曲等问题很合他们的口味,但对中老年人就未必合适。显然,如果对山区老农大谈高能物理,谈得再好恐怕也不会受欢迎;倘若换成水土改良,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为了适应不同类型听众的需要,选题要考虑适应度。选题的适应度较大,适应的听众面就较宽;反之,适应度较小,适应的听众面就较窄。一般来说,议题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其适应度就越小。
◎从你的经验、专长和兴趣中挑选主题
你是在既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演讲的。或许你被邀请发表演讲的原因正是:“你能够对我们谈谈你对当前低迷经济的看法吗?”在另外一些场合,你的个人背景就是演讲题目很好的灵感源泉,完全可能发展成一篇引人注目且内容翔实的演讲。
其中个人的经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非同寻常的经历
想一下你旅行过的地方、从事过的工作或令你陷入困境的事情。如果真实可靠,这些都是值得一说的故事。不过,不要忽视那些在你自己看来平淡无奇的经历,它们在别人的眼中或许十分生动有趣。
2.专业知识或专长
人们都希望了解事情是如何运作的。人们通常在聆听过程和步骤时兴致盎然,即使在从业者本人看来这些过程和步骤毫无出奇之处。
你也可以围绕你生活中所遇到的人来构建一篇演讲。还有诸如此类的话题——你可以对人类的天性或者我们文化中的某些方面提出独特的见解。
你会发现,对某一个主题知道得越多,你就会觉得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就越多。不要让这一点蒙蔽了你的双眼而看不到这一事实:和潜在听众相比,你在这一特殊兴趣领域所了解的知识仍然要远远多于他们。
3.强烈的看法和信念
想一想,还有哪些话题能够令你热情高涨?这些话题或许触动了你的核心价值,它们通常能够成为很好的演讲主题。当你基于内心确信不疑的信念发表演讲时,你会更加放松自如,听众也会更加善解人意——即使他们持相反的看法,当他们看到你的演讲发自肺腑时,也不会心生抵触了。
同时要注意,在演讲中你立场不客观或失去理智,或是进行不适当的自我披露,将使你的听众尴尬不安,这都会影响演讲的效果。
◎选择跟听众和场合相适宜的主题
为了选定一个你将要发表演讲的主题,你下面所需要做的是考虑听众和演讲的场合。在这一点上,你可以向自己发问的两个问题如下。
听众的期望是什么?
这些人现在的期望是什么?
知晓这些听众的构成以及他们为什么聚集到一起,可以帮助你排除许多主题。
演讲内容要与演讲场合气氛相协调,也就是要考虑演讲的时间和空间环境。时空环境不仅指演讲现场的布置,也包括时间、背景、组织和听众等因素。显然,在喜庆的场合大谈悲凉,在悲哀的氛围中大讲欢愉都是荒唐的。
选题还应考虑可供演讲的时间。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一般人的大脑在1小时以内,只能解说或接收一两个重要问题。因此,选择演讲议题必须集中凝练,富有特色,时间要掌握得恰如其分。如果参加演讲比赛,更有必要了解限定的时间;否则到临场时修改内容,增添删汰,就会手忙脚乱,甚至无所适从。此外,参加有多人演讲的会议,还要考虑自己演讲的顺序是在会议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并且还要了解在自己演讲之前的演讲者和在自己演讲之后的演讲者的情况。这些都与听众的心理定势和情绪有密切的关系,不可忽视。
◎选择既适时又永恒的主题
在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最佳的主题是那些既适时又永恒的主题。某些话题一直以来并且永远将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
当你把一个发生在当代的事件和某个人类经久不衰的话题联系到一起时,你就联结了适时和永恒这两个要素。但并不是说只要具备了这些要素,这个主题就一定是好的主题。先来考虑一下适时的标准。如果某一事件一连两周都占据了报纸的头版专栏,以该事件为主题的演讲或许可以称为适时的。但是,除非你能够在更为广阔的意义上向听众阐发你对此的见解,否则你只能向他们提供相当有限的有用信息。你浪费了他们的宝贵时间。
反之,同样正确:如果你不把你的主题和某个当前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你的听众极有可能对你晦涩艰深的阐述毫无兴趣或不胜其烦。一个深奥的、永恒的主题应当和它的现实反映挂钩,而一篇适时的演讲应当指出该主题的永恒含义。
有计划地查阅资料
只有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演讲者才真正具有站在公众面前的勇气。演讲是向听众传达信息,如果你不能满足听众的需要,不能提供足够多的信息,那么你的演讲一定不是好演讲。根据演讲题目查阅相关资料,找他人求教都是很好的办法。
◎根据演讲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好好规划一下资料的查找工作,使你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一点要求你在匆匆忙忙地开始查找之前必须认真考虑自己的演讲题目和场合。你有多少时间?就你演讲的性质而言必须查阅哪些事实?哪些题目要调查?你查阅资料的目的是什么?
1.从演讲题目入手
先从了解“总体情况”入手。你不应该先入为主地在一个方面的资料上花费大量时间,这样做也许会遗漏与演讲题目相关的其他重要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你会得到更加具体、更加确凿的材料,你知道哪些内容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如果其他方面的有关内容突然冒出,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你完全能够把握这些提示,并顺藤摸瓜进一步深入下去。
演讲者在查阅资料之前的准备或探索性研究是由一系列活动所构成的。面对一个对其知之甚少的题目,在分析题目之前,你必须先在某个地方查阅一些概括性的知识。即使你对演讲题目很熟悉,你也得在准备查找资料之前在脑海里理清自己的思路。
2.规定完成时间
根据你可以支配的准备时间和演讲题目的不同,你要进行的查阅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建议你为你的准备工作制定一份可行的时间表。如果演讲前一天才接到通知,你不可能详尽地查阅所有相关文献,但是可以从如百科全书之类的书中查找概括性比较强的资料。如果时间较为充裕,你的准备活动就可以更加深入,先从概括性的书籍当中收集线索,以它们为指导再寻找其他更加细致、更加具体的资料。
跳读是从头开始查找资料时最有用的技巧之一。在从图书馆查阅书籍(或为此购买图书)之前,先迅速浏览一遍书目。因为你没有时间把所有的书都看完,一定要掌握最重要的方法和理论。要掌握要领,先要查看书籍目录,跳过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或者阅读某一章或一篇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记下书中频繁引用的重要学者和公众人物的姓名,留意反复出现的概念和研究项目。不要认为自己必须一字不落地把整个句子读完。
开始浏览时,翻找一些综述或有关该问题现状的文章和书籍,这些文章和书籍能概括地指出该问题目前的思潮。追溯该问题来龙去脉的文章段落也非常有用。这些文章和书籍往往很容易从题目中加以识别。
跳过一些资料,阅读一些概括性的书籍可以使你对自己的题目有大致的把握。然后你就可以进一步缩小范围,把查阅内容集中到某些问题上。
3.带着分析性问题查阅资料
当你已经完成背景资料的查阅,还没有开始主要的研究活动之时,要回头分析自己的演讲题目,想一想是否要把题目缩小为某个问题,调整自己的演讲目的,或者修改主题句的遣词造句使之适应演讲场合。
4.熟悉相关的专业用语
为新题目查找资料就像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一样。随着你逐步展开对题目的研究,你就能够列出这个过程中所出现的关键词。比如,在研究职业女性时,你会发现自己必须搞清楚“机会均等”、“果断行动”和“相对价值”等之间的区别。你会注意到如“玻璃天花板”、“女强人综合症”和“粉领工人”等都是关键性的名词,在谈论你所面对的问题时这些词已被广泛采用。熟悉与演讲题目有关的语言随着研究的展开而变得不可或缺,因为你在浏览文献时要查找这些关键词。
当然,如果你熟悉的人中有人对你要演讲的项目非常了解,那么请教他们就再好不过了。
◎直接向他人请教
直接向他人请教相关问题是非常便捷的一个方法。如果没有特别合适的人选,你也可以请教一下周围的人对你要演讲的题目的看法。
1.向身边的人请教
你的朋友、家人、同事都可以成为信息渠道。
在你根据演讲题目组织整理自己的思路时,可以先和那些自己每天接触的人们谈一谈。你可能会喜出望外地发现有人对你要讲的题目非常在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人告诉你的情况是他们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在书本中是无法找到的。随便和几位朋友交谈一番,你就会惊喜地发现懂了很多自己原来不知道的知识。在向他人请教的过程中,有几种人你要主要考虑。
(1)教师
任何水平的教育者往往都是平易近人的专家。传播知识和信息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如果你不知道应该向哪位专家咨询,可以打电话询问适当的院系或学校。他们会推荐你请教某位取得本领域研究成果的专家。
(2)政府相关部门
因为政府拥有的资源非常丰富,如果找到合适的部门询问,相信他们会认真地帮助你。
(3)独立机构和特殊利益集团
一些专业性协会和团体也是最佳信息渠道。要注意这些团体看问题的角度往往是有局限性的。可以向一些独立性的机构、协会、特殊利益集团请教,但是要根据你所了解的客观标准权衡自己得到的答复。可能的话,采访与你的立场不同的专家,尤其是当演讲题目有争议时,更应该这样做。
另外要注意的是,法官、运动员、商业人士、警官、医生、会计师等都是专家。如果你不认识某个特定领域的任何人,看看是否可以通过同事或朋友介绍结识一位相关人士。如果无法建立这种联系,随时留意报纸上提到的人物。如果他们曾经接受过采访,那么可能也愿意再回答一些其他问题。
除了请教身边的人以外,还可以采访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
2.采访的技巧
采访是获得材料的重要手段。不要慌慌张张、毫无准备地采访别人。分析一下你的采访对象,想一想他或她该如何最大限度地为你的研究提供帮助。如果面谈的对象曾经就你所要谈论的问题写过文章或有专著出版,先把这些资料读一读。你应该事先设计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问题,这样就不会浪费宝贵的面谈时间,否则只能得到一些在百科全书中也可以查到的内容。你要准备一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而不是做肯定或否定判断的问题,或者只需简单地进行事实确认。另外,不要含糊其辞,让对方不知该从何说起。
采访时先用几分钟时间融洽气氛,建立进行采访的背景。介绍自己的身份,解释你为什么需要了解这些情况,以及你已经得到了哪些信息。同时,再次说明你预计采访将占用多长时间。这些内容也许是再次提起你打过的电话或写过的信。如果你希望把采访过程录下来,首先应该征求被采访者同意,但是要准备记录纸和笔,以防录音失败。不管怎么说,即使你确实把采访过程录了下来也应该记录采访内容。笔记可以帮助你让采访始终沿着所设计好的、有待澄清的问题前进。在重新听录音内容时,书面记录还可以帮助你把握重点。
开始提问时,一定要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专家发言。不要打断、表示异议或鲁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用话语和身体语言鼓励专家继续说下去:点头、微笑、表示兴趣。要留意自己的姿势和面部表情,用谦和的评价鼓励对方,比如“我明白了”、“非常有趣”、“那么后来怎么样?”
为采访结束留出一定的空余时间。尊重接受采访者的时间,如果时间快到了,要主动停止发问——即使你只得到了一半问题的答复。总结自己的采访角度:通常请被采访者进行总结性发言会获益颇多。有些情况下你可以这样问,“您希望我提出哪些问题而我没有提到?”当然,最后要对他或她表示感谢。
准备属于自己的素材
这里强调一个“自己的”,虽然念一本书也是一种准备,但并不是最好的方法。从书上找材料,是会有帮助的,但假如一个人仅想从书本上得到一大堆现成的材料,立刻据为己有而讲给别人听,难以获得听众热烈的掌声。
下面是演讲大师卡耐基讲述的一个故事。
多年以前我为银行界开办了一个公开演讲班。这个班是在每星期五晚上五点至七点上课。某星期五下午某银行的罗先生一看表发觉已经四点半了,可是他还没准备好要讲什么。他走出了办公室,就在报摊上买了一本杂志,在去演讲班的途中,他挑选了一篇题目为《你只有十年的成功时间》的文章阅读。他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在班上轮到他讲时,他能说点什么,而不至于冷场。
上课一小时后,他站起来试着很有兴趣、很有说服力地叙说那篇文章的内容。然而他并未消化融会掉那些内容,因而那些内容并未真正成为他自己的东西,只是肤浅的记忆而已,讲出来也就缺乏激情,听众当然难以有较深印象。他提到的只是那篇文章的作者说这说那,但很少有罗先生自己的看法。于是我对他说:“罗先生,我们真正感兴趣的不是这篇文章作者怎么说,而是你和你的意见,告诉我们你本人有什么可说的,如果现在没有,就将这同样的题目留作下星期讲。你可将这篇文章再读一遍,并问自己是否和这位作者意见相同,相同的话就用你自己的经验证明他的见解。假如不同,就讲出何处不同与为何不同,这样讲出来才能吸引人,才能使人印象深刻。”
罗先生接受此建议,重读那篇文章之后,发觉他与原作者的意见完全不相同,于是他反复思考、发挥、整理自己的意见。在下一个星期罗先生站起来又讲这个题目时,讲的就是他自己的材料,是从他自己“矿源”里挖掘出来的“矿石”,因而真实感人,使这次演讲非常成功。
这就是准备,只有自己真实的经验并加上深思的演讲才会成功。
选择精炼的演讲材料
演讲材料选择的大致范围确定以后,还要注意选择精炼的演讲材料。除了选材要真实、准确,一般来讲,选择精练材料还要遵循一定的标准:选材要紧紧围绕主题,选择新颖的、典型的材料,所选材料最好还要有针对性。
◎选材要紧紧围绕主题
主题是选材的依据。选择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主题,选择材料时必须考虑它能否有力地支持主题或为主题服务,否则,再生动的材料也不能用。即坚持这样一条原则:凡是能突出、烘托主题的材料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能够有力支持主题的材料一般包括:演讲者自己受感动的材料,演讲者亲身实践证明了的材料,听众感兴趣的材料等。
在公元前44年,古罗马的布鲁图斯等人说恺撒大帝是暴君、有野心。恺撒的重臣安东尼为了驳斥他们的诡辩,在恺撒的葬礼上为恺撒做了辩护,在辩护词中,选择了这样三个材料。
“他从前曾获胜边疆,所得的财帛都归入国库……”(这不是私心,而是公心)“他听到穷人的呼唤,也曾经流下泪来。”(这不是暴君,而是富有同情心的好君主)“那天过节时,你们眼睁睁地看着,我三次劝他登基,他三次拒绝。”(这不是野心,而是虚心)这些材料都紧扣主题,直接支持和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从而产生了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选择典型的材料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鲜明、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体现演讲主题的材料。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以一当十、以小见大。
陈毅的《代军长就职演说词》中所要阐明的主题是“人民的军队是任何反动派也消灭不了的”。他只选择了两个材料:一是“在大革命失败时,朱德总司令只带了800多人上井冈山,就发展成今天的50万大军”;二是“新四军的前身是南方各省的游击队……只有200多人,3年后,新四军发展到9万人”。由此推论出:“800人没有被消灭,50万大军能被消灭吗?200人没有被消灭,今天9万人还能被消灭吗?”充分证明了主题。
◎选择有针对性的材料
演讲者在服从主题的前提下,选材还要有针对性。演讲者应从听众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在组织和选取材料时,“因地制宜,因人施讲”,这样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效果,才能唤起听众的热情和兴趣。这种针对性包括:
(1)要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听众的具体特点、兴趣和爱好选择使用不同的材料。
(2)要针对听众的文化程度,把材料具体化、形象化,多选择听众能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材料。
(3)要选择符合听众心理和要求的材料,尽量使这些材料和听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
(4)要选择那些能给听众指明方向、能够教给听众行动的手段和方法的材料。
(5)要选择那些正确、准确、科学性强的材料,使听众相信和服从。
(6)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取那些自己熟悉的、适合自己身份的材料,这样才能将主题表达得充分而深刻,具有说服力,在演讲时才能胸有成竹。
演讲材料的收集和选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虽有先后之分,却无轻重之说。对此,演讲者应该切实地重视起来。
筛选材料要点的步骤
收集到足够的材料以后,把所有的想法根据演讲题目进行筛选,保留自己满意的部分,然后对它们进行综合,最后做到前后连贯。这个过程涉及很多步骤,主要包括:产生想法,把想法归类,把每类综合起来,然后重新考虑、调整并且理顺各种想法的关系,最终确定各个要点。
◎广泛收集想法
在准备演讲时,不要限制自己的思路。把你觉得演讲中可能提到的内容随手记下来,不管这些内容是在收集资料时还是在整理准备放弃的资料时碰到的。采用头脑风暴法,此时注重数量而不是质量。不要对任何想法心存偏见或轻易抛弃,把它写下来。现在不必为你记录的内容排列顺序。加快工作速度,即使其中有些只是另一种想法的不同表达或者与另外一些想法截然对立也不要在意。除非已经积累了充足的原材料,否则无法着手进行整理。
◎整理归类想法
你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办法进行组织整理。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方式,加以组合,起决定作用的可以是视觉效果或者演讲内容。
1.基础的、可行的提纲
组织演讲内容最传统的办法是采用阶梯形的、缩格提纲的格式。但是在确定提纲的时候不要自我局限,认为只能用正式的、完整的句子列出提纲。用完整的句子列出提纲对你清楚表达要点和分要点很关键,但是运用主题提纲这种比较灵活的形式会更有好处。
因为你可能会尝试采用不同的办法整理思路,因此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措辞或格式上。以不同的方式对各项内容加以整理,使得它们能够和谐地组织起来,直到发现一种紧凑而清晰明了的结构为止。
2.概念图
概念图是一种理清思路的方式,通过它可以直观地表示某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你可以按照其基本形式很快绘制出简单的图表,用中间标有说明的圆圈或方框表示,再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从你的核心想法、你的主题入手,在一张纸的中间画圆圈或方框。然后利用整理的想法对其加以扩展,围绕主题写出几个要点,留出足够的空白以备将来补充要点。围绕你最初的想法会出现若干新想法,把脑海中产生的新想法写下来,用线将相关的要点连起来。
3.调整可移动的想法
把内容分布在纸上各个部分。它也可以类似于列提纲,用线性方式连接内容。比如,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在记事贴上记下,把它们粘在墙上或桌上。你可以根据主题把它们集中起来,把某一组的某些部分移到另外一组,直到你对整体结构感到满意为止。或者,如果你更喜欢以线性方式考虑问题,则可以根据记事贴上的内容制定原始提纲,提纲可以写在任何地方,包括缩格记录的分要点。
另一种可行的方式是从收集资料的笔记卡片入手,在卡片上添加你自己的想法。我们建议在查阅资料时使用笔记卡片,在上面注明标题。你可以从这里着手写下自己的看法、过渡句并再用一些卡片进行综合,把它们插在你认为适当的地方。像记事贴一样,你可以随意改变顺序和模式,变换尝试多种处理主题的方式。
充分展示每种组合方式的优点,不要急于下结论作出选择。让自己享有充分的自由,能够随意调换各个部分,直到你认为满意为止。
经过这个过程,你已为自己的演讲准备了好几个可能的要点。下一步是选择最能满足你的演讲目的、效果最佳的要点。
◎要点应独立且符合主题
一看你的论点陈述句,就应该想到你的演讲中应该包括哪些要点,哪些是明确必须作出回答的核心问题。一旦明白主题涉及的内容,你就能用论点陈述句检验提纲中的要点了。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挑选彼此独立的要点。
要点之所以被称为要点不是偶然的,要点是扩展主题的有限几项核心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为了尽可能明确清晰地说明问题,要点应该彼此独立。每项都应该排除隶属于另一项的可能性。用简单的话来说,这条法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格言“任何东西都有其所归和所属”。演讲者面临的挑战在于找出一种可以恰到好处地把所有内容加以安排的条理。
有时当你尝试把各项内容归为几个要点时,发现有些内容既可以属于一个要点也可以属于另一个要点。出现这种重叠现象时,你就会明白自己还没有理清思路,还没有为所有内容找到一个有效的分类系统。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某项内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听众当然也不会明白。
给要点分类的时候要遵循单一的原则,使得所有内容可以归入某个要点,并且只能归入这个要点,这一点最重要。
往往会碰到这种情况,即某项内容在两个要点之间,很难决定把它归入哪一类。对普通听众来说,最好的办法是把问题的范围缩小,排除某些模棱两可的要素,必要时可以把这些问题留到听众提问时解答。
如果一项内容可以放在两个地方,说明你的要点不能彼此独立。如果一项内容不能放在任何地方,则说明你离题了。
◎确定要点的数量
虽然这条规则听起来过于武断,但是并不像你认为的那样束缚手脚。作为演讲者,你应该围绕几个要点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演讲内容。如果把每条思路都作为要点,就会导致没有机会扩展其中任何一条。如果分要点过于庞杂,你就无法从中抽象出适合你演讲主题的东西。此外,如果你只有一个要点,那么你基本上就只有主题,谈不上所谓的整理和组织演讲。
还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就是要点如果超过五条,听众就记不住了。
重要性相同或逻辑作用平行的要点称为并列要点。用于解释、支持或服务于其他要点展开的逻辑推理过程,重要性较小的要点称为分要点。
你必须明白各种要点之间的关系只是相对的。演讲的每条内容都既是并列要点,又是分要点,这也是对其他内容的综括。
逻辑推理类似于说明内容之间从属和并列关系,例如,汽车是一种有效的货物运输方式,因为汽车运输的目的地覆盖范围相当广阔;因为汽车的设计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因为汽车相对易于操作。
显然,原因从属于它们所支持的要点。
安排演讲内容时用于证明要点的论据不能与要点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或与要点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