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服务外包:基于客户和供应商的双重视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近年来,中国的IT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分迅猛,中国已经成为IT服务外包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同时也是IT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07年中国的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达到了102.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9%,占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12.46%[1]。其中海关统计显示2007年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出口额达11亿美元。2008年中国服务外包出口额更是达到了15.9亿美元(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同比增长了54.3%。

和印度相比,中国的IT服务外包产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IT服务外包产业对中国来说蕴藏着大量的机会。根据Patni计算机公司和Forrester(福里斯特研究公司)在Patni Connect 2006中对全球100多位CIO和商界领袖的一次联合调研显示,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发包到印度的企业比例将从2006年的88%下降到2009年的58%,与此同时发包到中国的企业比例则将从2006年的7%上升到2009年的14%。

中国对IT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尤其是国务院相继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和《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2005年)》(国办发〔2002〕47号)两个重要文件,科技部出台了“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China Offshore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gram,COSEP),以及商务部在2006年10月19日下发的《关于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方向。目前,国家认定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已达到16个,示范基地达到了4个。2009年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进一步明确批准北京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新的经济增长点放在了IT服务外包产业上,开始沿用制造业的成功经验来发展IT服务外包产业。但是,中国在制造业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并不能简单克隆到IT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上。在发展IT服务外包产业时,廉价的土地和厂房、便捷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物流能力已经不再是客户选择基地城市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因为IT服务外包并不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也就不需要大量的厂房和土地;另外,越来越多的IT服务外包的交付是通过网络进行的,也就不存在实物的物流;这也使得沿海城市在发展服务外包上并不比内陆城市占据更大的优势。而充足低廉的人才资源(不仅是低端的劳动力资源)、良好的技术能力、优良的通信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和航空设施和城市的国际化水平等则成了客户选择基地城市的重要指标。

随着中国IT服务外包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化、复杂化和国际化。在欧美服务外包市场上,面对着来自印度、爱尔兰、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等国家企业的激烈竞争;而在中国企业占优的日本市场上,印度等国家的企业也在积极介入。特别是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给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目前,中国的IT服务外包产业还存在着总体规模较小、总体竞争力较低、以中低端服务外包为主、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以及恶性竞争等问题。美国和欧洲等大型发包商更倾向于将整个项目外包,这就需要外包企业拥有大量的服务外包人员,因此规模较小的中国公司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日本外包商发包到中国的通常都是规模较小、价值较低的分包合同,现阶段中国的企业比较符合他们的要求,但是较低的利润率又制约了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如何针对我国国情特征来发展IT服务外包产业,如何提升我国外包企业的核心能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书从这些问题出发,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客户和供应商的双重视角对中国的IT服务外包产业进行了研究。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IT服务外包的概述,主要介绍了IT服务外包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以及IT服务外包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第二部分是IT服务外包的发包模式和管理机制——基于客户端视角。这一部分主要是从客户的视角对日美不同的发包模式、IT服务外包供应商的选择机制、IT服务外包的控制和管理机制以及IT服务外包伙伴关系进行了研究.

第三部分是中国IT服务外包竞争力研究——基于供应商视角。这一部分主要是从供应商的角度分析了中国IT外包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比较了中国和印度、爱尔兰等国家IT外包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分析了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竞争能力,提出了IT服务外包企业的能力模型,并依据此模型对中国的IT服务外包企业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最后,提出了中国IT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书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基于客户和供应商的双重视角,在充分考虑中国情境因素的基础上,依托于中国IT服务外包企业的实践,解决中国IT服务外包的实际问题。

本书既可为政府和服务外包基地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又可为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学者以及IT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同时,本书的研究内容还可以为国外的发包方了解中国的IT外包服务产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本书的完成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

首先,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远方教授,是他带我进入了服务外包的研究领域。还有我的两位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的方美琪教授和陈禹教授,如果没有他们两位的悉心指导,也没有本书的顺利完成。也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杜晓勇教授和经济信息管理系系主任左美云教授,为我提供的宽松的研究环境和一直以来的提携和帮助。同时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副院长毛基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的副院长杨小平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系主任李东教授、美国俄亥俄大学商学院黄伟教授和伦敦经济学院的郑颖勤博士对本书研究所提供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殷国鹏博士为本书写作所提供的真知灼见,同时感谢姚贤涛博士,中关村软件园的副总经理胡万进博士,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的胡青华主任、曹岗博士、陈蓉、关荣荣、张冬敏、韩冰、李菲、江云琴和兰嘉,一直以来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调研过的所有服务外包企业的朋友们真诚的帮助和支持,这本书的完成有你们很大的功劳。

感谢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肖晓波书记、林颐副书记、学院的各位领导以及经济信息管理系各位同仁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我的学生张玉莹和陈姗姗同学,在本书校对中提供的帮助。

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编辑赵娜女士,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付出的劳动。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本书的错误和遗漏在所难免,还请各位学者、专家和读者指正。

杨波

2009年3月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Yangbo_ru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