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外力偶矩、扭矩与扭矩图
本节首先介绍如何由轴传递的功率和转速计算外力偶矩,然后讲述如何根据平衡原理,利用截面法确定内力——扭矩。
外力偶矩计算
工程实际中,往往并不直接给出作用于轴上的外力偶矩,而是给出轴所传递的功率和轴的转速。设外力偶矩Me(单位为N⋅m)作用于轴上,输入到轴上的功率为P(单位为kW=103 N⋅m/s),轴的转速为n(单位为r/min),则由功率与力偶做功的关系:
得
作用于轴上的所有外力偶矩都确定后,即可利用截面法来研究横截面上的内力——扭矩。
截面法求内力——扭矩
以图3-2(a)所示受一对外力偶作用的圆轴AB为例,用截面法求任一截面n-n上的内力:
图3-2 截面法求任意截面的扭矩
(1) 假想将圆轴沿横截面n-n截开分成两部分I和II,如图3-2(b)所示。
(2) 取任一部分研究其受力平衡,如取图 3-2(b)所示左侧部分 I,为满足平衡条件,横截面n-n上的分布合力应合成为一力偶矩,称为扭矩(torque),用T表示,单位为N·m或kN·m。可见杆件受到外力偶作用而发生扭转变形时,在杆的横截面上产生的内力为扭矩。由平衡方程
∑Mx=0, T−MeA=0
得
T=M eA
若取右侧部分II为研究对象,仍然可以得到截面上的扭矩T=MeB=MeA,但其方向刚好与左侧部分截面上的扭矩相反,如图3-2(b)所示。
扭矩的符号规定
为了使同一截面左右两部分杆件上的扭矩不但数值相等,而且符号相同,通常将扭矩的符号进行统一规定:按右手螺旋法则将T表示为矢量,当矢量方向与截面外法线方向相同时为正,反之为负,如图3-3所示。根据这一规定,图3-3中同一截面左右两部分上的扭矩大小相等,符号一致,都是正的。
图3-3 扭矩的符号规定
扭矩图
当作用于轴上的外力偶多于两个时,不同横截面上的扭矩不尽相同,于是可将扭矩写成横截面位置的函数(称为扭矩方程)。此时往往用图线表示各横截面上扭矩沿轴线的变化情况。图中以沿轴线的横坐标x表示横截面的位置,取扭矩为纵坐标,这样绘出的图称为扭矩图(torque diagram)。下面通过例题说明扭矩图的绘制。
例题3-1
例题图3-1(a)所示传动轴的转速n=300 r/min,主动轮A的功率PA=400 kW,3个从动轮的输出功率分别为PC=120kW, PB=120kW, PD=160kW,试作该轴的扭矩图。
分析:除了轴的两端外,还在中间作用有集中力偶矩,所以整个轴的扭矩不同,应分为三段分别利用截面法求解。另外,在确定外力偶矩的转向时,应注意主动轮上外力偶矩的转向与轴的转向相同,而从动轮上外力偶矩的转向则与轴的转向相反,这是因为从动轮上的外力偶矩是阻力偶矩。
解:
(1) 利用式(3-1)计算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外力偶矩,即
(2) 应用截面法,分别用假想的任意截面1-1、2-2、3-3将轴截断,并假设所截开横截面上的扭矩符号均为正,依次取如例题图3-1(b)、(c)、(d)所示的研究对象分析。
对于如例题图3-1(b)所示的研究对象,由平衡方程
例题图3-1
ΣMx=0, T1+MeB=0
得
T1=−MeB=−3.82 kN⋅m
对如例题图3-1(c)所示的研究对象,应用平衡方程
ΣMx=0, T2+MeB+MeC=0
得
T2=−MeB−MeC=−7.64 kN⋅m
同理,由如例题图3-1(d)所示研究对象的平衡,得
(3)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以横坐标x轴表示截面位置,以纵坐标表示对应截面的扭矩,作扭矩图,如例题图3-1(e)所示。
讨论:
(1) 从例题图3-1(e)不难看出,在中间作用有集中外力偶矩处的横截面两侧,扭矩有突然的间断,间断值恰好等于集中力偶矩。该结论具有普遍意义,可以仿照杆件受轴向拉压的情况证明:凡是集中力偶矩作用的截面上,扭矩有跳跃,截面右侧与左侧扭矩的差等于集中力偶矩。
(2) 请读者计算绘制主动轮置于轴一端时的内力图,并比较主动轮置于端部和置于中间时的扭矩最大值,思考哪种布局更合理。
扭矩与外力偶矩的微分关系
当外力偶矩沿轴线以任意函数m(x)连续变化时,仍然成立与式(2-1)类似的关系:
式(3-2)表示了扭矩与分布外力偶矩之间的导数关系,它其实就是扭转杆件内力(扭矩)的平衡微分方程,其证明同轴向拉压杆件的情况。可以通过对上述关系积分,并结合前面提到的集中外力偶矩作用处的扭矩变化特征,来直接计算任一截面的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