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茶文化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国内很快兴起了“茶文化热”。茶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现简要介绍如下。
1.各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1985年在杭州成立的“茶人之家”,经常举办茶会。1989年在北京举办了“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展示了大量中国茶的历史文化图片和名优茶产品,吸引了33个国家和地区的茶文化人士参加。1990 年在杭州举办了“茶文化节”,同时举行茶文化展示、研讨与表演,内容丰富。此后,各地纷纷效仿,举办形式多样的茶叶节和茶文化节。通过这些茶文化活动,既普及了茶文化,也展示了各地的名优茶,促进了茶叶消费,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茶文化的研讨与交流顺利开展
自1990年在杭州举办第一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之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茶文化专家、学者踊跃参加,对茶文化的方方面面深入研讨,这对促进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十分有利。
3.茶文化出版物不断涌现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国各地的茶文化专家,在对茶文化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著书立说,茶文化出版物不断涌现。诸如《中国茶经》、《中国——茶的故乡》、《中华茶文化(光盘)》、《中国茶文化经典》、《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名茶志》、《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中华茶叶五千年》等大型茶文化著作纷纷出版。此外,茶文化的普及性读物和系列丛书也大量涌现。
4.茶文化社团纷纷建立
从1985年开始,杭州、厦门、福州、上海、成都、济南等地纷纷建立了“茶人之家”等茶文化团体。1991年,杭州建立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随后在北京、上海、山东、四川、江西、广东、湖北、辽宁、新疆、宁夏、云南等地,也纷纷建立了茶文化研究会、促进会之类的社团。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也先后建立了相应的茶文化团体。这些茶文化社团的建立,为弘扬茶文化、普及茶文化知识、开展国内外茶文化交流、推动茶文化事业的发展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茶馆业蓬勃兴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休闲气息浓郁的现代茶馆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开办起来。数万家现代茶馆的出现,已成为现代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休闲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城市将这些茶馆业的发展纳入了建设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
6.茶文化历史文物和古迹不断被挖掘、整理与考证
近些年来,各地调查发现、挖掘出土的有关茶的文物、古迹不断有报道。如云南的古茶树、陕西法门寺的唐代宫廷御用金银茶具、浙江长兴顾渚山的唐代贡茶院遗址、福建建瓯的宋代“北苑贡茶”摩崖石刻、河北宣化古墓中挖掘出的辽代古茶具和煮茶、奉茶、饮茶壁画、福建武夷山的宋代斗茶遗址——“竞台”等非常珍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7.推陈出新,名茶不断涌现
各地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名茶和新创名茶,在这十多年来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一批批“文化名茶”在各级评比中纷纷亮相。有些历史文化名茶获得“金冠”后,市场拍卖十分火暴,有些拍卖价十分惊人。这对促进名优茶生产,繁荣茶叶经济十分有利。
8.创新与发展茶具艺术
这十多年来,紫砂茶具、瓷器茶具的造型和艺术装饰都在不断创新,随着茶艺、茶道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整套性茶具。另外,一些纯粹为观赏和收藏的各种精雕细刻的石茶具、紫砂茶具、瓷茶具、漆器茶具等五花八门,很有观赏价值。还有为各类纪念活动特制的茶具更是多种多样。
9.涌现出大量茶文化艺术品
近几年来,随着茶文化活动的频繁开展,有关茶内容的书画作品层出不穷。前些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一些著名书画家,成立了“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很多作品颇有气势。茶文化艺术品除书画作品外,还有以茶为内容的根雕、泥塑、金石、绣品等。
10.重视培养茶文化人才
全国已有几家高等院校设立了茶文化专业,不少大学里的茶文化选修课很受欢迎。近几年来,随着茶馆业的开办,泡茶已成为一门技艺。国家劳动部门已将“茶艺师”列为职业技能培训的范畴。全国各地的高职、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专业普遍开设了茶艺教学课,培养专业茶艺人才。同时,各地开办的初级、中级、高级茶艺师培训班,也很受欢迎。有趣的是,日本、韩国和不少西方国家的茶文化人士,也纷纷来中国学习中国泡茶技艺。
11.泡茶技艺得到发展,茶艺表演精彩纷呈
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泡茶技艺,在很多茶事活动中形成了“茶艺表演”。这种茶艺表演,把泡茶的实用技术进行艺术加工后,形成了一种表演艺术。各民族、各种茶类的茶艺表演十分精彩,它已成为现代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各地开始兴起茶旅游事业
中国不少旅游胜地也是名茶产地,有些历史名茶产地就有着茶文化的历史遗留。如浙江长兴顾渚山的唐代贡茶院遗址、杭州龙井的十八棵御茶、四川蒙山的汉代仙茶园、浙江余杭的径山寺、天台的国清寺、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等。这些地方都已开展与茶文化内容相结合的旅游活动,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
阅读欣赏
好茶
我每天为自己煮上一壶好茶。尽管没有同饮人,但我依然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尽管连婴儿都知道冲着麦当劳大叔和肯德基爷爷开怀大笑,但这不会妨碍青碧的茶叶在云蒸霞蔚间、雨露甘霖中静静地生长,不是吗?
何为“好茶”?按照古人的标准,“好茶”必与好水、好火、好茶具甚至好环境环环相扣。
“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霄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泉白石,绿鲜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
如今要想达到古人对一壶“好茶”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研习完中国茶艺后,日本人在本土成功培育出茶树,并把茶道凝练为“品茶心”三个字。
“品茶心”,便是“和、静、清、寂。”只要有了这样的心境,无论在幽静清雅的山林间,还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你都能品到一壶好茶。而有了这样的心境,即便品不到茶,也拥有一颗像茶一样清雅的心。
曾经在大雪纷飞的深夜里,我邂逅一道终生难忘的茶。
许多年前了,那场雪下得真大,鹅毛般漫天飞舞。夜色中赶路的我不得不缩着脑袋钻进一家亮着灯的小店避雪。进去一看,小店竟然是一家典雅、干净的茶铺。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寂寞地坐在一个斑驳的花梨木茶墩前候着一壶开水。看到我进来,老人很高兴,招呼我过去喝茶。我欣然答应。
茶是普通的铁观音,茶具也是普通的紫砂,就连水,也不过是从水管中接出的自来水,但是老人却用一双苍老的手将茶冲泡得如同行云流水。看着团团的茶叶在茶壶中尽情地翻滚、舒展,闻着袅袅升腾起来的氤氲茶香,听着老人缓缓地回忆故乡茶场的风貌,我深感一种难得的默契。
待到茶端上来时,说实话,味道已经被整个氛围冲散了。这雪、这人、这缘,茶不醉人人自醉。
前些天在束河旅游,我无意中闯入一家幽静的茶室。贴了壁纸的墙上挂满了经文、经图;几条中国刺绣的榻沿着房间四面排开;茶室中央是一个古董般的大肚子黑瓮,一把菖蒲,斜插在粗犷的水罐中。
这时,一位颇有风度的男人走来,向我介绍,茶室是喇嘛们开过光的;经文是他请活佛撰写的;瓮里是他从玉龙雪山脚下的黑龙潭取来的雪水,专门用来冲泡极品普洱。
“极品?”我问。
“是的,要上千元才能品尝到。”他尽量语气淡淡地说。
我笑笑走开。其实我很想告诉他,极品,在品茶人的心中,无关乎水、无关乎器、无关乎钱。
煮一壶好茶,需要用的,莫过于一颗纯净的心。
(作者:王莹莹 摘自“中国小说网”)
【想一想】
为什么说“煮一壶好茶,需要用的,莫过于一颗纯净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