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要数据红利,还是数据鸿沟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
大数据给中国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正当我们在翘首期望、焦虑和憧憬的时候,李德伟、顾煜、王海平、徐立合著的《大数据改变世界》问世了,令人豁然开朗!
凡世人皆有畏惧,俗话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国家也有一怕,怕算错账。中国未来发展的红利,就是一笔巨大的账。人口红利、资源红利,不过是来自第一次浪潮的账上红利;改革红利,则是属于第二次浪潮;逝者如斯夫,俱往矣!更重要的是第三笔账,这就是信息化带来的数字红利。
《大数据改变世界》为中国算的,正是第三笔账。算对了账,大数据改变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将是“正能量”,数据红利;应了李德伟先生的预言:“信息化是上帝给中国崛起准备的礼物”。但算错账的危险并非没有,近代中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落伍的能量就是负的;从大数据改变世界而言,就是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数据鸿沟,中国将在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竞争中,被打回1840年的原点。
大数据是当代现代化的最新装备
奥巴马政府2012年3月29日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这不仅是一个推动美国继续在高技术领域领先世界的战略计划,而且是一个推动美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宏远蓝图。在自由主义经济的美国,政府顶层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直接推动美国驾驭大数据浪潮,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进军!
1980年,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高瞻远瞩地预告:“如果说IBM的主机拉开了信息化革命的大幕,那么‘大数据’则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现在,大数据的“英雄交响曲”已经奏响,新一代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方式正如东方喷薄而出的太阳冉冉升起!
在世界历史的赛场上,新的竞赛已经不依人们的意志而开始,“落后就要挨打”的悲剧再次在中东、北非上演,曾几何时,那些不可一世的枭雄酋首——萨达姆、穆巴拉克、卡扎菲,一个一个,相继倒台,美国的无人机就像电子游戏机一样,定点摧毁了那些用传统的油彩装饰起来的偶像。
对于处在第二次浪潮与第三次浪潮之间的大国中国而言,大数据发展既有催人向上的力量,也包含鞭笞懈怠的警示: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咬咬牙,迎着第三次浪潮而上,将是东方日出,大国崛起;一松懈怠惰,就不进则退,滑到第二次浪潮之下,与美国的代差,将会迅速达到比GDP占世界第一时的清王朝与英国的代差还大。毋庸置疑,美国鼎力发展大数据,其最大的历史意义,就是让第三次浪潮把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的号角声淹没在历史的沙滩上。
实物的积累、货币的积累,曾经成为过去时代国力的标志。而在信息时代,数据的积累、加工和利用能力将成为综合国力的新徽章。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发展方式转变只有跟上生产方式转变的时代步伐,才能保证在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竞争中不落伍、不挨打。
抓住大数据的大机遇,中国将在现代化的制高点上,而不仅是GDP的量的积累上,提高信息时代的国际竞争力。《大数据改变世界》给我们的第一个启发是:当代中国的决策水平,一定要超越历代王朝的决策水平。
大数据是新型现代化的直接动力
中国新四化建设正处在从“工业化不断加快”到“工业化基本实现”的历史转折点上,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需要大数据这样的先进生产力来引领。
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未来不可避免地要同时完成发展工业时代的生产力与信息时代生产力的双重任务。认识大数据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方式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20世纪50年代,中国曾面对同样的形势,要同时发展农业和工业两种生产力,那时提出“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的正确方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历史经验具有启示借鉴意义。
中国的和平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低水平社会生产力体系之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生产力的紧迫形势,抓紧从顶层建立大数据的国家战略,使我国社会生产力状况适应世界各国丛林竞争所要求的新的现代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才能充分保证中国下一代的国际竞争力。
60年前中国农业基础还很薄弱时,中国就毅然提出了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如今工业化已接近完成,决不能让以信息化为主导的举措步履维艰!《大数据改变世界》给我们的第二个启发是:当代中国的决策水平,一定不能低于50年代的决策水平。
大数据是推动新四化转型的必然选择
《大数据改变世界》指出,“大数据将改变人类生活生产方式”。这个判断非常重要。我国关于发展方式转变提了多年,但转变起来如此艰难,其深层次原因在于,生产方式没有成为撬动转变的杠杆。而当传统生产方式与旧时代还在依依不舍的时候,新的发展方式就不可能昂首阔步地登堂入室。
中国未来发展需要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新四化,只有抓住生产方式转变这一关键,才能解决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次矛盾。信息化不等于信息化生产方式。信息化生产方式是分布式的,如果我们用集中模式搞信息化,就等于在用工业化生产方式从事信息化,搞出的就会是表面文章,就像一个穿着华丽时装的小脚老太太,一个怪胎。
大数据将改变人类生活生产方式,可以为新四化提供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动力,对新四化带来意想不到的增量:
第一,大数据可以强力启动内需。我们用旧的方式启动内需,效果平平。但生产方式一转,就会出现转机。2012年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交易额全年预计达到1.25万亿元,其中三分之一是新启动的内需。预计到2018年,这一数字会达到7万亿元,相当于每天一个“双十一”网购的191亿元。大数据可以深入发掘消费者需求,电子商务在启动内需方面的潜力,不亚于一个到几个大省的内需总量。
第二,大数据可以推动城镇化以智慧城市的新方式发展。旧的方式是向大城市集中,大数据将使城镇建设走上以数据流动的方式配置资源的新型发展道路,新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三,大数据有利于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官方微博与民众建立起7 天乘以24小时的密切联系,比周期性的四年一次的旧式选举更有利于响应民意,为民办实事,走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新路。
第四,大数据产业将形成新的增长点,包括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技术产业、数据采集业、数据加工业的发展。根据维基(Wikibon)最近发布的报告,大数据市场正处在井喷式增长的前夕,未来五年全球大数据市场价值将达500亿美元。
大数据还将对微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IBM的CEO罗睿兰说:“数据将是下一个大的自然资源,将会区分每个行业的胜者与输家。”IBM的全球调查显示:表现优秀的企业使用分析技术的数量比表现较差的企业高五倍。
首先,未来以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石油石化和电力等行业为重点的大数据应用,将直接拉动整个社会的的应用规模。
其次,数据业务将成为各行各业的主营业务,围绕大数据,企业将向分析即服务(AaaS)升级转型,从而改变各行各业的业态。
再次,广义的分析即服务得到大发展,包含一切以大数据为基础的高附加值的创新型服务,例如面向制造的创客服务(DIY+3D打印)、基于咨询数据平台的生活方式设计师服务、基于统计数据挖掘的商业分析服务、基于设计平台的创意服务,还有基于大数据的设计服务、管理服务、教育服务、市场服务、咨询服务,以及基于行业或价值模块细分的服务,等等。
从民间的大数据热可以看出,大数据正得到有识之士的广泛认同,激发民众自下而上的创造热情。《大数据改变世界》给我们的第三个启发是:当代中国政府的决策水平,一定不能低于民间的决策水平,一定要领先于老百姓的认识水平。
大数据改变世界,要先改变我们的世界观。不光要改造我们的文化历史观,而且要改造我们的技术历史观。要真相信(而不是假相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方式,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大数据,已经是一张唯物主义的考卷,呈现在我们面前:是奋勇前进,还是停滞不前?是迎难而上,还是畏葸不前?是生存,还是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