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下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国家级重点学科引领的经济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欧国立欧国立(1961—),男,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0044,glou@bjtu.edu.cn。,荣朝和,赵坚,佟琼,谭克虎

摘 要:本文介绍了经济学专业的历史沿革和学科背景,制定了经济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阐述了经济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突出成果,定位了经济学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运输经济;特色专业;转型

Abstract: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subject background of economics, sets the grow-up goal of economical specialists, interpre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economical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and forms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economical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Key words: Economic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Transportation Economy;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Transformation

1 经济学专业的背景和现状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专业,其前身是铁路商务管理专业,有百年的历史积淀。本专业于1981年获得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起开始接收国外博士后,2001年正式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它是我国理工科大学中最早设立的经济学博士点,是1987年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中唯一以运输经济为主要方向的学科点,是“九五”、“十五”、“十一五”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2002年本专业再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通过教育部重点学科评估。多年来,本专业保持着鲜明的运输经济特色,为国家特别是为交通运输行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为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运输经济的学科带头人,为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上享有盛誉。

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2000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直属后,本专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如学科方向进一步拓展,实现了从过去主要研究铁路行业,到逐步覆盖各种运输方式及网络型基础产业的转变;学科理论建设与国际主流接轨,成为具有雄厚研究实力和先进实验条件的综合性学术群体;在运输经济领域始终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研究和解决国家有关重大政策的基地。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专业具有浓厚的学术传统,教学梯队充满活力。整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而且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这些都使该学科在我国运输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体系的创新与完善方面处于主导地位。

2 经济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进入21世纪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高等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国家确定的未来几十年内重点发展的战略领域。交通运输在我国目前还是瓶颈产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培养相关方面的经济学人才是当前国家、地方和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专业紧紧抓住我国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及其他基础产业的良好机遇,更好地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经济学专业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创立了“以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引领的、具有鲜明运输经济特色的经济学专业建设模式”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本、硕、博一体化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了“具有理工基础,以运输经济为特色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3 经济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特点

3.1 传承国家重点学科优良传统,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专业具有百年历史和深厚积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要求,也给具有百年历史的老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专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些年的发展中,高度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变化,强调“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重质量”,从过去只注重铁路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转变为强调经济学理论的掌握和运用,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而服务于社会各个行业。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用国家重点学科引领经济学特色专业的建设,成为了具有宽厚理工基础、扎实经济学理论、以产业经济为特色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了人才培养的转型。目前,经济学专业培养的学生除了服务于交通运输行业外,还广泛分布在能源、通信、城市基础设施、金融及咨询业等各个领域,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3.2 突出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专业团队成员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结合学科优势,找准专业定位,更新本科生培养计划,构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遵循“专业基础扎实、适应面宽、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突出学科特色”的思想,构建了包括通识教育、学科门类教育、自主教育三个层面的课程体系。其中,通识教育层包括综合基础和基本技能两个模块,是按照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和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要求而设置的,并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学科门类教育层包括学科门类基础、大类专业基础和专业主修三个模块。学科门类基础模块的课程重视学生掌握全面而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大类专业基础模块的课程强调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重点专业知识;专业主修模块的课程的目标为夯实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自主教育层是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而设计的,学生可以在社会实践类、技能类、竞赛类、实验类和创新类中获取学分,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和个性化培养方案。

我专业建立了本科、硕士和博士一体化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设立了本、硕、博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分层次并逐步深化的系列课程方案,系列课程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打基础、重应用、促创新等各方面的要求上分出了层次,各层次间的教学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满足了特色专业多层次学位教育的需要。

3.3 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全面推进研究性教学,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变化,我专业团队成员编写并出版了高水平的系列教材和论著,并以此为载体不断更新了教学内容;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上,恪守北京交通大学的“知行”校训,领悟“知难行易”的深刻内涵,重视培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自主能动的教学机制,并建立了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和自主学习的机制,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学生可以做到“专业自主、课程自主、学习自主”。学生在进入大学一年后可转专业,两年后可选择专业方向。培养计划中为学生设置了自主选择的课程,在学习上也更多依靠其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我专业建立与完善了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改革了学生的成绩评定方式。教师要对考试试卷和学生成绩进行量化分析,教师之间要相互听课,学生要按期完成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要采用匿名评审制度。教学质量考核都采用量化指标可使评价结果更科学。

教学团队成员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省部级和其他类别课题,并带领本科生参与相关课题研究,使他们接触到学科的前沿,开阔了他们的学术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研究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鼓励他们发表对学术问题的独立看法。教师应突出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国家级精品课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上采用问题导向、学生自主型的研究性教学,引导学生“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知行统一,以知促行”。

我专业突出“科研四进”的研究性的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学团队成员将最新科研和其他学术成果带入教材、课堂、实验和毕业设计,使得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学生能够触摸到相关学术领域的前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关心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启迪,注重培养学生对学术的兴趣,注重在教学中对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引导。

我专业依托北京市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省部级实验室),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了教学资源。一大批鲜活的实验素材和案例极大地充实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学生也自发组成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4 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我专业继承和发扬“知行统一贵在行,实践教学求创新”的理念,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教学,多数理论课程均配有了相应的实验、实践环节或课件;依托北京市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性学习;通过各种制度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一大批鲜活的实验素材和案例极大地充实了实验教学的内容。

为了使学生学习更加严谨,也更加自主能动,团队教师建立了经济模型资源平台,便于学生学习和牢固掌握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模型(见图1)。

图1 经济模型资源平台

Fig.1 Resources Platform of Economic Mode

其中,经济模型模块包括100多个经济模型,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找到需要学习的模型,了解模型的背景、知识点及应用实例,并通过完成一个具体的实验项目掌握模型的使用。

多门课程都建立了课程网站,内含大量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渠道,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如仅2005级、2006级学生就在“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得48项奖励。2004年以来,经济学专业学生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学生读研和出国留学的比例不断提高,就业率接近100%。

4 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成果

4.1 人才培养实现了从以往单纯面向铁路到服务全社会的成功转型

在人才培养方面,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校根据培养“具有宽厚数理基础及学术应用背景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总目标,积极探索经济学专业的办学定位、培养思路和模式,成功完成了从只注重铁路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到强调经济学理论的掌握和运用,使学生能够全面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而服务全社会的转交。

本校经济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已过万人。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经济学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造就了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政府高级管理人员、企业高层管理者及大量成功的自主创业企业家,他们在各自领域特别是交通运输行业、能源、信息与通信等相关基础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发挥着重要影响。

4.2 形成了重视理论基础、熟悉典型行业、突出研究性教学的应用经济学特色专业定位

在专业建设上,我们保持并发扬优良传统特色,恪守北京交通大学的“知行”校训,重视理论基础的培养,坚持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结合包括交通运输在内的典型行业进行问题导向的研究性教学,突出运输经济特色,建立了本、硕、博不同层次的系列化培养机制,突出了研究性教学的应用经济学特色专业定位。

4.3 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等资源优势,搭建了高水平的教学平台

产业经济国家重点学科、运输经济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等为本专业的教学和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优质资源。我校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合理,有多人被评为省部级青年骨干教师或学校优秀主讲教师。我校专业还搭建了高水平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平台。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科研及学术成果不断转化为我校专业的特色教学资源。如我校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在科研和学术领域十分活跃,他们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委托的研究课题。他们基于学术研究和科研成果,出版了“网络型基础产业经济学丛书”、“现代运输经济学丛书”等高水平系列丛书和相关论著,其中《运输经济学导论》获得第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运输市场变迁与中国铁路市场化改革》获得第八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4.4 建立了学生自主能动学习、注重批判性思维训练、追求创新的培养模式

在教学计划中为学生设置了自主选择课程,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介绍和比较不同的理论学派;鼓励老师在研究中有自己的理论观点;提倡教师间对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对不同学术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个性鲜明、视野宽阔、治学严谨、富有创新和创业精神。

4.5 国际学术交流与教学联系广泛,特色教学模式正逐步扩大辐射范围

我校专业团队成员与国外多所高校建立了定期的教学与学术联系,这种学术交流和联系还在不断扩大。团队成员还为国外学生授课,并承担了包括亚洲开发银行在内的国外的科研课题。国际交流加深了团队成员对国外著名大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认识,使得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能够与国际接轨。

运输经济学的教材、教学内容已经被国内一些高校学习和借鉴,其教学网站已经成为相关院校与课程的主要参考,其在国内的地位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引领了运输经济学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团队成员受教育部委托,起草了《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专业规范(试行)》。我校经济学专业的某些建设思想、理念和做法将成为重要的经验被推广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