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口相传的北京旅游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最值得品尝的北京小吃

游人到了北京,自然不能错过北京小吃,像驴打滚、豌豆黄、炸年糕、艾窝窝、面茶……这些都是在全国出了名的。如今,北京的小吃店已不再是分散经营的小摊小贩,像护国寺、锦芳这样的地方集中了老北京所有的小吃,让你一次吃个够。

爆肚

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先把鲜牛肚(指牛百叶和肚领)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或葱花等拌制的调料吃,质地鲜嫩,口味香脆。爆肚的吃法在过去很讲究,老北京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说法。爆肚最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有记载,多为回族同胞经营。北京比较有名的有天桥的爆肚石、东安市场的爆肚王和后门的爆肚张,其他还有爆肚杨、爆肚冯和爆肚满等。

茶汤

茶汤是北京的传统风味小吃,色泽杏黄,味甜香醇,细腻耐品。清朝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的佳句,可见老北京人对茶汤是多么喜爱。当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如今,你若想喝正宗的茶汤,那就去天桥吧,那里的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于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豆汁

豆汁是北京具有独特风味的冬、春季流食小吃,具有色泽灰绿,豆汁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喝豆汁儿是有讲究的,首先得烫,正咕嘟着偶尔冒几个泡的热度最好,再者,必须配上切得极细的芥菜疙瘩丝儿,淋上辣油,同时还得搭上两个“焦圈儿”,吃起来主味酸、回味甜、芥菜咸、红油辣,五味中占了四味,再加上焦圈儿的脆和香,简直是绝配!

灌肠

灌肠是北京独特的风味小吃,最初用猪小肠灌绿豆粉芡和红曲制成,色泽粉红,鲜润可口,咸辣酥香,别有风味。后来由于猪小肠与淀粉不相合,就把淀粉搓成肠子形,上锅蒸,但保持了灌肠的名称。老北京的灌肠以长安街聚仙居的最好。清朝光绪福兴居的灌肠很有名气,人称普掌柜的为“灌肠普”,传说其制作的灌肠为西太后所喜爱。如今,北京各大庙会所卖的灌肠都是用淀粉加红曲制成的。

焦圈

焦圈是北京风味小吃,色泽深黄,形如手镯,焦香酥脆,风味独特,老北京人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吃。老北京吃烧饼爱夹焦圈,喝豆汁的时候也爱就着焦圈。南来顺饭庄里曾有个“焦圈俊王”,他的技艺无人能及,炸出来的焦圈个个棕黄,大小一样,稍碰即碎,绝无硬艮的感觉。如今要吃正宗的焦圈,得去北京护国寺小吃店和群芳小吃店,那里制作的焦圈曾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烧麦

烧麦最早出现于元大都,是地道的北京小吃。据说,烧麦起源于包子,它与包子的区别在于顶部不封口,呈石榴状。明朝称烧麦为纱帽,清朝称之为鬼蓬头。清朝乾隆年间的竹枝词有“烧麦馄钝列满盘”的说法。烧麦有多种,春以青韭为主,夏以羊肉西葫芦为优,秋以蟹肉馅最为应时,冬季以三鲜为当令。三鲜烧麦皮薄剔透,色泽光洁,入口香醇鲜美。北京经营烧麦的餐馆有很多,以都一处最有名。而都一处的烧麦则以三鲜和蟹肉烧麦最为人喜爱。

炒肝

炒肝也是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的特色。北京炒肝历史悠久,是由宋朝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清朝同治年间,会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当时京城曾流传“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后语。要吃正宗的炒肝,最好去北京天兴居,那里制作的炒肝也曾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的称号。吃炒肝时,应就着小包子沿碗周围抿食。

豌豆黄

豌豆黄本来是北京传统的民间小吃,后来被传入清宫。宫里吃的时候通常装在精致的盒子里,还点缀以金糕,红黄相间,据说为慈禧喜食。而沿街叫卖的通常加小枣,整块出售。吆喝“豌豆黄儿哎——大块的!”豌豆黄颜色浅黄,细腻凉甜,入口即化,是夏季的消暑佳品。到了北京,建议去北京听鹂馆饭庄吃豌豆黄,这可是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华名小吃。

姜酥排岔

姜酥排岔又称姜汁排岔或蜜排岔,是北京茶菜的一种。它是将鲜姜末、明码粉和面粉用少许花生油拌匀,再用凉水和成面团,按揉至光润时折叠成长方形面块,然后经过多种工序制作而成。其色泽浅黄,光亮而不黏,精巧别致,酥脆香甜,回味悠长。如今,要品尝这种小吃,可以去北京南来顺饭庄,那里制作的姜酥排岔曾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口味绝对棒。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古名为“环饼”,据说远在战国时期就有。此外,馓子麻花还被称为“寒具”,其味香甜可口,质地酥脆,颇受人们的喜爱。它的制作比较麻烦,事先将矾、碱、红糖和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挫成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如今,北京人吃馓子麻花都会去地安门小吃店,因为那里制作的馓子麻花曾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