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电容电路
电容电路具有与电阻电路不一样的特性,它与电阻电路一样,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3.1 电场与静电屏蔽
电场就像空气一样充满在人们周围,看不见也摸不着。它既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有时也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不利的影响。只有深入地了解电场的特性,才能更好地利用它,免受它的干扰。
1. 电场
自然界中电荷无处不在,且具有异性相互吸引,同性相互排斥的特点。电荷的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产生的。电场是一种存在于电荷的周围,并对处在其中的其他电荷产生吸引力或者排斥力的物质。
电场中处在不同位置的相同电荷,或者处在相同位置的不同电荷,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相同的,由此可见电场是有大小,有方向的。电场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受力的方向。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作用力越大,说明此处的电场越大。
电场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可以用电力线形象地描述它的大小和方向。图1-17为正、负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电力线的箭头表示了电场的方向,电力线的疏密程度表示了电场的大小。
图1-17 正、负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 静电屏蔽
电场的存在有时会对电路产生不良影响,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开电场的影响呢?先来看两个实验现象。如图1-18所示在电场中放一个金属空壳,发现金属空壳内并没有电场,这说明电场被金属空壳屏蔽,而不能进入金属空壳内。如图1-19所示在一个接地的金属空壳内放一个正电荷,在金属空壳外却没有发现正电荷的电场,这说明电场同样被金属空壳屏蔽,而不能逸出金属空壳外。这种金属空壳对电场有屏蔽作用的现象,称为静电屏蔽。
图1-18 屏蔽外电场
图1-19 屏蔽内电场
顺便指出:在电子技术中,常常需要把电子元件,有时甚至是整个电路,用接地的金属空壳封装起来,其目的之一就是利用接地金属空壳的静电屏蔽作用,使它们与外电路隔离,以免通过电场相互干扰。例如电视机中的高频电路、中频变压器等都是用接地的金属空壳封装起来的。
1.3.2 电容电路
在电子技术中,电容器应用十分广泛,有滤波、积分、微分、移相、传输信号、储存能量等作用。
1. 电容器
1)电容器的结构
电容器由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互靠近的导体构成。如图1-20所示是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0 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2)电容器的容量
电容器与电源连接后,在电场的作用下,电源会使A极板带上正电荷,B极板带上负电荷,如图1-21所示。
图1-21 电容器的带电情况
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电荷的电量是相等的,称为电容器所带电量,用Q表示。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压越高,电容器所带电量也就越多。电容器两极板加上单位电压时,电容器所带的电量称为电容器的电容量,简称电容或容量,用C表示,即
式中,容量的单位为法拉第(F),电量的单位为库仑(C),电压的单位为伏特(V)。
常用的容量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1F=106 μF,1μF=103 nF,1nF=103 pF,1μF=106 pF
电容器的容量C与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成正比,与两极板的距离d成反比,并且还与两极板之间的绝缘材料(介质)的介电常数ε有关,它们的关系式为:
式中,容量的单位为法拉第(F),介电常数的单位为(F/m),面积的单位为平方米(m2),距离的单位为米(m)。
3)电容器的额定直流工作电压
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升高到一定值时,两极板之间的绝缘介质会被击穿而导电,这个电压值称为电容器的击穿电压。
电容器能够长时间正常工作所加的最高直流电压,称为电容器的额定直流工作电压,它比击穿电压小。
电容器用在交流电路中时,加在它两端的交流电压的最大值应小于等于额定直流工作电压。
2.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1)电容器的充电
如图1-22所示,不带电荷的电容器与电源连接后,在电场的作用下,一方面电源正极的正电荷会移向A极板,另一方面电源负极的负电荷会移向B极板,这样在电路中就形成了一个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电容器回到电源负极。这个电流使电容器所带电量逐渐增加,所以称它为充电电流。随着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电量增加,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也随着升高,当升高到等于电源电动势时,电量不再增加,充电电流为零,充电过程结束。
图1-22 电容器的充电
充电后的电容器,其内部存在电场,方向是从带正电荷的极板指向带负电荷的极板。电源提供给电容器的能量就是以电场能的形式存储在电容器上。
2)电容器的放电
如图1-23所示,已经充电的电容器两端用电阻连接后,B极板所带的负电荷通过电阻向A极板移动,与A极板所带的正电荷相互中和形成电流,方向是从电容器的A极板通过电阻流到电容器的B极板。
图1-23 电容器的放电
这个电流使电容器所带电量逐渐减少,所以称它为放电电流。随着两极板所带电量减少,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也随着降低,电容器内部电场逐渐减弱。当两极板正、负电荷中和完毕后,电容器两端电压降低为零,内部电场也减弱至零,放电结束。电容器在放电过程中,其存储的电场能逐渐转化为热能而被电阻消耗。
3)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的充、放电
在直流电路中,只有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才有电流,充、放电结束后,电流变为零,所以称电容器有“隔直流”的作用。当电容器两端接交流电源时,由于交流电源的电动势的大小、方向都随时间不断改变,导致电容器不停的进行正、反向充、放电,电路中始终会存在充、放电电流。
例如,当交流电源的极性为左正右负时,如图1-24(a)所示,交流电源会对电容器充电,使A极板带上正电荷,B极板带上负电荷;当交流电源的极性变为右正左负时,如图1-24(b)所示,电源会对电容器反充电,反充电的结果必使B极板带上正电荷,A极板带上负电荷。这样,随着交流电源极性的反复变化,电路中总有电流流过,这说明交流电能够通过电容。所以形象地称电容器有“通交流”的作用。
图1-24 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的充、放电
4)RC电路的时间常数
电容器充、放电的快慢与电路中电阻的阻值及电容器的容量有关。当电源电动势和电容器的容量不变时,电阻越大,充、放电电流越小,充、放电结束所需的时间越长;反之所需的时间越短;当电源电动势和电阻不变时,电容器的容量越大,电容器两端达到同样电压所需电量就越多,充、放电所需的时间越长;反之所需的时间越短。
为了衡量电容器充、放电的快慢,常引入时间常数的概念,它等于电阻与电容的乘积,用τ表示,即
式中,时间常数的单位为(s),电阻的单位为(Ω),电容的单位为(F)。时间常数越大,充、放电越慢,时间常数越小,充、放电越快。
3. 电容器的连接
电容器和电阻一样,在电路中也有串、并联连接方式。
1)电容器的串联
图1-25为三个电容器串联的电路,电容器串联电路有如下一些特点:
图1-25 电容器的串联
(1)电路中每个电容所带电量都相等,且等于总等效电容所带电量,即
(2)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容器两端电压之和,即
(3)电路总电容的倒数等于各电容的倒数之和,即
(4)电路中,各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与电容器的容量成反比,即容量大的,两端的电压小,容量小的,两端的电压大,这种关系称为电容器的分压关系。设电容器串联后,总等效电容所带的电量为Q,则各电容器的分压关系为:
应用技巧:由电容器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在使用电容器时,如果电容器的额定直流工作电压小于实际工作电压,可以在满足容量要求的情况下,用串联的方法,提高总等效电容器的额定直流工作电压。当多个容量不同的电容器串联时,各电容器上所加的电压不一样,应该保证每一个电容器的额定直流工作电压都大于实际所加的电压。
2)电容器的并联
图1-26为三个电容器并联的电路,电容器并联电路有如下一些特点:
图1-26 电容器的并联
(1)电路中所有电容器所带的总电量,等于各电容器所带电量之和,即
(2)电路中各电容器两端电压都相等,且等于电路的总电压,即
(3)电路的总电容等于各电容之和,即
(4)电路中,电容器所带电量与电容器的容量成正比,即容量大的,所带电量多,容量小的,所带电量少。设电容器并联后,两端电压为U,则
Q1 =C1 U Q2 =C2 U Q3 =C3 U
应用技巧:由电容器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在使用电容器时,如果电容器的容量小于实际要求的容量时,可以在满足耐压的前提下,采用并联的方法,来提高总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