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宽带无线接入的光载无线系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通信终端设备,电话也好,电脑也好,如果是通过导线来连接的,那么该设备只属于一个房间、一张书桌或一个电话亭、一个网吧桌。只有剪断通信终端的这根“辫子”,采用无线/移动接入的手段,才能使此终端设备“真正”属于个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电信技术的进步历程就是一部不断剪“辫子”的历史,是一部地址通信向个人通信进化的历史。昨天的非对称数字用户环技术(ADSL)提供下行10 Mbps、20 Mbps接入速率,今天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也已经能做到;今天的光纤到户(FTTH)技术能够提供100 Mbps,200 Mbps接入速率,明天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一定也要实现这一目标。

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用无线电波传载信息,电波频率越高,可传信息带宽就越大。第一代的模拟移动通信多采用800 MHz电磁波作为载波,提供9.6 kbps通信带宽;第二代的数字移动通信采用900 MHz/1800 MHz/1900 MHz的射频载波传载信息,可以提供9.6~28.8 kbps的传输速率;第三代移动通信,占用2GHz频段,可以对不同应用环境提供9.6 kbps、2 Mbps直到10 Mbps以上的峰值速率;而处于标准制定阶段的第四代移动通信,已经初步承诺将在3GHz的频段上提供100 Mbps的通信速率。

问题是,当明天的FTTH技术向用户提供1 Gbps以上的接入带宽时,无线通信技术怎样才能剪断这根“辫子”?很显然,频率在3GHz的载波无线电很难担此重任。一种实用且有效的思路便是提高射频载波频率以提高通信带宽。光载无线(Radio over Fiber)概念的提出为这一思路提供了一种成本有效的解决方案,也是实现下一代超宽带无线接入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范围内,光载无线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徐坤博士以及李建强等博士生及时地整理完成了这一本系统介绍光载无线技术的书籍。我相信,它的出版发行必定有利于推动光载无线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我希望有更多的工程师、博士生、硕士生在光载无线技术尚未形成产业市场之前,就能够深入了解这一技术,洞察这一技术的光明前景。

北京邮电大学 教授

中国通信学会 副理事长

2008年12月11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