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典标识与导视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工业化发展导致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分工,城市开始发挥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交通运输中心、消费中心等作用,同时城市中不同功能分区不断增多,交通日益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交通从原始的步行、马、马车,发展成为汽车、飞机、轮船的多方位立体交通,使城市距离缩短,让信息沟通加速,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交通的发展是推动现代交通导视系统不断完善的原动力。

从人对环境的认知度来分析,城市环境在市民的印象中往往通过几个层面来产生。首先是城市形态,依次分别是建筑、马路、路标、功能分区等。在缺乏城市标识的条件下,就是靠方位印象、形状印象、色彩印象、尺度印象等把握环境的。在城市的不断扩大中,人们开始赋予一些参照物以特殊符号,或者通过某种能够共同识别的文字、图像,来实现对于环境的认识。

20世纪中叶,城市迅速发展,标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成为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依索体系(ISOTYPE)”是世界上建立最早的、体系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所谓的“依索体系(ISOTYPE)”就是“国际图形教育平面设计系统(International System of Typo-graphic Picture Education)”的简称,是现代意义上产生较早的导视设计,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社会学家奥图·纽拉特(Otto Neurath),他想创造一套符号和图表以超越文字。他宣称 “文字分裂,图形团结”,该图形符号系统可以提供一套图形符号,后来这套图形符号还被称为 "世界语图形(Picture Esperanto)"。因为不相信文字的表达效果,所以他主张使用图形。他认为平面设计应该是让全人类都能认识、了解,促进人类思想和观念沟通、交流的方式。

1934年,荷兰设计研究组延续并改进了依索体系,让这个设计方法形成了更为理想的视觉识别体系。

1940年,英国将这种经过改进的视觉元素制作成了印刷铅字体,依索体系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日后的导视设计广泛运用在交通、建筑和商业等方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逐渐复苏,交通运输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97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交通部委托AIGA(美国专业设计协会),这个美国最权威的平面设计研究机构组织设计供交通枢纽使用的具有通用、准确、国际认同的新交通标志,他们一共设计了34种不同的标志符号,应用在各种与公共交通有关的场所,以方便行人对具体设备、设施、方向、交通工具等内容的了解。这个标准化的视觉传达系统经过反复审查之后,得到批准使用,立即给全世界的航空港的标志设计带来很大的影响。于是各个国家开始采纳这个体系,因而使国际航空港的视觉标志逐渐统一,极大地方便了乘客。标准化的视觉体系给全世界带来巨大的影响,各个国家开始采纳这个导向体系,世界交通的导向符号趋于统一,这也为各类导视系统设计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