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因效应
心理小故事
李夫人至死不见汉武帝
在汉朝,汉武帝的妃子李夫人病重,汉武帝亲自去看望,李夫人却用被子蒙住头不让汉武帝见。李夫人的姐妹都责怪她不该这样对待皇帝,她说:“以容貌侍奉人的女人,一旦没有了姿色,别人对她的爱恋也会随之消退,没了爱恋,往日的恩义也就忘了。现在我病着,容颜憔悴,皇帝见了一定嫌弃,就不再回想当初的恩爱。我死之后,他就不会再任用我们的弟弟,之所以不想见皇帝,就是因为想将自己的弟弟长远地托付给他。”李夫人直到死,也没有让皇帝见到。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想着最后一次见到李夫人的样子,果然对她思念不已,因为那时候的李夫人容貌美丽。后来,汉武帝一直重用她的弟弟。
心理学解释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比较重视“最新”的信息,而相对忽略“旧”的信息。有关研究表明,最后一次所形成的印象往往具有对先前印象的覆盖和对总体印象的定格作用,具有长久的、定型的影响力。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近因效应。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往往起优势作用,换句话说,最近的信息对认知的影响相对比较大,所留下的印象也相对比较深刻。李夫人很好地避免了近因效应带来的影响,给汉武帝留下的是之前的姣好形象。
近因效应的消极作用似乎有点不近情理,往往因为新近的一点否定印象就把以往的感觉全部推翻,但是事实的确如此。老刘是一个有着十几年工龄的骨干工人,表现一直很好,工作勤恳、勇于创新,在车工班内威信很高。厂里原本要把他提拔为干部,但由于近期老刘出过一次废品,车间就觉得老刘工作技术有问题,决定不再提拔他。事实上,废品的出现也许只是因为太过疲劳偶尔的失误而已。
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交往的初期,即在延续期还生疏阶段,首因效应的影响重要;而在交往的后期,就是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的时期,近因效应的影响也同样重要。第一印象使人们产生首因效应,而在交往的后期,这一过程已经掺杂了各种信息在里面,在双方已经彼此熟悉的情况下,又有另一种心理效应——近因效应发挥作用。
利用近因效应可以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避免消极的后果。一场晚会,或许前面的节目并不精彩,但最后时若亮出“压台戏”,精彩的片断会在观众的脑海里留下十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这样,相对枯燥的晚会也会被后面的“新鲜感”冲淡了,最终留下的是最后那一点令人回味无穷的感觉。
美国某职业棒球队的一位名投手,因为某一个后进球员的失误,气得他当场把棒球手套狠狠地摔在地上,然而在比赛之后,他还是上前拍拍那个后进球员的肩膀说:“不要难过,我知道你也尽了力,好好加油吧。”这种打他一巴掌之后赶紧再给揉揉的做法,能使他忘记前面的一掌之痛。在忍不住打了别人一巴掌后再给一颗糖,虽不至于完全冰释前嫌,但至少可以化解一下愤懑。
与他人交往应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也应有一个良好的结尾,要做到善始善终。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脑海中保留很长时间。多年不见的朋友或老同学,在自己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让你生气,谈起生气的原因,无非就是最后一次见面时不愉快的场面。
开诚布公是处理负面效果近因效应的原则。近因效应强烈而持久,能够淡化以至抹去先前的印象,当它出现负面效果时,由于近因效应一般发生在熟人和朋友之间,对方对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毫不隐瞒、开诚布公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同时听取对方的见解,在尊重以及友好的气氛下可以扭转局面。
智慧点拨
近因效应既然是一门结尾的艺术,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就应该特别注意“结尾”。比如与朋友的分别,应该是在融洽、热情的气氛中进行,坚决避免不欢而散。不仅如此,还应该给予对方良好的祝福,表达自己在分别后会时常挂念对方,这样,你的形象会在朋友的心中美化起来,并长久地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