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引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7 系统再造工程

4.7.1 企业的再造工程

企业的再造工程是美国在9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管理变革思想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企业的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乃是企业为了在产品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成本、员工工作效率等绩效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对业务过程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并进行彻底改造的工程。

回顾经营管理的变革过程,对于我们理解企业再造工程的产生及其重要意义是有帮助的。

18世纪的劳动分工思想的产生与应用,对提高工人劳动生产效率和降低商品成本起了很大作用。按照这一思想,工作流程细分为许多细小而可重复的步骤,每步都由专人完成,要求工人按既定规程操作,同时也要求管理层进行严格和周密的控制,以提高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时至今日,大部分生产还具有这种特点。

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劳动细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组织结构也越来越庞大而形成金字塔形结构,层次多而臃肿。为了解决上述困难,提高生产与管理效率,一方面出现了流水线的组织形式,使工作本身更加简单化,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把分工原则运用于管理本身,将大公司分成更小的分公司,各分公司只管某种类型产品的生产、市场、营销,并使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在职责上进行分工,把庞大而松散的组织切割成一个个职能模块(运营模块)。这种串行的经营过程模式对于20世纪60—70年代之前,需求不断增长、市场供不应求、产品类型较为稳定的生产来说,是很有效的。

20世纪80年代,这种格局面临严峻的挑战,这是因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动,这类变动是由于顾客、竞争和变化三个方面引发的。

首先是顾客需求发生了变化。过去是厂商提供标准化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现在由于供过于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与个性化,顾客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使企业由生产型、经营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而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经营理念,成为战略的核心思想。

其次是竞争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总是存在着竞争,但今天的竞争比起以往还有许多新的特点: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竞争内涵从价格扩大到质量、交货速度、售前售后服务。

在谈到顾客与竞争时,我们已经看出顾客在变,市场在变,竞争在变。更引人注意的则是变化本身的性质也在变。这体现在:

(1)变化的内容在变,不仅是产品数量在增长,而且品种、质量、服务以及产品提供方式也在变。

(2)变化的周期也在越变越短,信息技术的发展便是突出的例子。企业要想在这种变化中生存,就需要有灵活和快速的反应与适应能力,如果还按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方式经营,则是难以存活的。

(3)变化的出现常常是出人意料和难以预测的。由于社会经济系统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其中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非线性联系,某一个因素的细小改变,都有可能引起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无法预料到的。若再按陈规旧习工作,则无法应付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

企业再造工程的思想是在企业面临上述重大变化、威胁到企业生存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它使人们放弃了修修补补、苟延残喘的做法,转而采取根本性的再造。

企业再造工程采取的措施是重新检查每一项作业或者活动,把企业的核心活动和不增值的作业活动区别开来,把不增值部分加以简化或合并,去除重复的部分以减少浪费,把核心部分重新组合,达到优化整体的目的。

4.7.2 系统再造工程

在一本系统工程手册Sage A P,Rouse W B.Handbook of Systems Engineering,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1999.中,把企业再造工程提到系统再造工程(Systems reengineering)的高度来加以研究,为再造工程增加了一些新的思路。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包括企业在内的任何人造的系统,都需要不断地改进、提高它的效能。这种改变有时是连续、渐进的,但这多半是在外界环境比较稳定、不发生巨大变化情况之下进行的。但是,当前经济、科技、社会都处在迅速变化之中,为了应付这种迅速、重大的环境变化,系统有时就不得不进行不连续的、巨大的根本变化。企业再造工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提出来的。

对已经存在的系统进行重大的改造而不是修修补补,乃是系统再造工程的含义。我们可以从系统的目标、结构、功能诸方面对这种变化来进行考察。

系统再造工程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研究Sage A P,Rouse W B.Handbook of Systems Engineering,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1999.

(1)产品(广义)层次。

(2)过程(或生产线)层次。

(3)系统管理层次。

所谓产品(广义)的再造工程,是指对已有产品的内部机理或功能进行研究、检查、掌握和改进,改造成一种新的形式,使其具有新的功能(或非功能)特点,而这常常是通过采用新技术而达到的。至于产品原来的目的与用途,并无大的变化。

从上面的定义来看,产品再造工程只是对结构进行再造,而产品的目的与用途,以及功能的改变却很小。现在所说的产品更新、产品现代化、产品刷新等都属于这一层次。

产品再造常常是通过反向工程方法来进行的。例如某一软件,原来是用COBOL语言写的,现在要改成C语言。可以通过反向工程确定它的定义、算法,再用正向工程方法改写成新的软件。

所谓过程的再造工程,是指对已有的过程或系统工程生命周期的内部机理或功能进行研究、检查、掌握并改进,改造成一种新的形式,使其具有新的功能性(或非功能性)特点,而这常常是得益于所需的新的组织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至于再造过程本身的目的与用途,并无变化。

再造的过程,可以是研究开发过程、生产过程,也可以是销售过程。之所以要再造,是因为该过程功能不良,或者因技术变化或顾客需求变化而企业希望进行改造。

从系统工程角度来看,再造的过程也可以是某项系统工程的生命周期,它包括系统规划、研究开发、测试评价、系统实现等一系列工作。

所谓系统管理的再造工程,是指对一个组织中已有的系统管理过程与实际情况的内部机理或功能进行研究、检查、掌握并改进,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形式,具备新的特点,这常常来自企业的竞争力需要。至于企业组织本身的目标,并无变化。

这里所说的系统管理层次的再造工程,与企业再造工程比较接近,而过程再造工程,则和企业再造工程首先着眼的业务流程再造相近。

上面说的三个层次的再造工程,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论哪一个层次,再造的目的都是使企业能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包括实物产品与精神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能使成本比原来低,因而提高了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竞争力。由于再造工程的范围、深度并没有一个众所公认的界定,所以大致按上面所说的划分来考虑问题还是可行的。

从系统工程角度看再造工程,人们还得遵循系统工程的原则,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再造工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1)整体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功能与结构相匹配的原则。

(4)适应性原则。

例如某企业仅仅预备进行产品再造工程,但实际上它在过程层次或系统管理层次也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需要进行再造,而这正是实现产品再造的保证。如果不进行上两个层次的再造,这种产品再造也是不能成功的。有时候,企业只看到产品层次,把大量精力与资源投进去,忽视上两个层次,最后是会事倍功半或者半途而废的。另外一种情况则正好相反,只是产品需要再造,而过程与系统管理还是适应的,这时就不必劳师动众地去进行上两个层次的再造。

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研究再造,启发我们看问题可以再把眼界放宽一些,从系统的层次性与动态性的角度来考察企业变革的不同广度和深度。

有人对美国的一些公司进行再造的范围做了一次统计,结果是:在一个部门内进行的占22%,在多个部门进行的占41%,而在全企业范围进行的占37%。他们针对再造的范围宽窄与规模大小提出了再造的不同形式:

(1)范围窄而规模小的应采用功能改进形式。

(2)范围窄而规模大的应采用功能集成形式。

(3)范围宽而规模小的应采用过程再设计形式。

(4)范围宽而规模大的应采用经营再定义形式。

上面提到的这些变革模式,每一种都是一种理念,甚至于是一个口号。我们在进行管理变革时,应该从实际出发,经过系统分析,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切合实际的一种变革模式,而不是从哪一种模式的概念出发。应该是从解决问题出发去找适合的变革模式,而不是用某种模式去硬套现实。

对于前面提到再造工程中的“根本”与“彻底”,也应该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最初提出这两个词语时,主要是针对过去存在的因循守旧、想用修修补补的办法去解决问题的习惯。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不见得都需要或者都可能使用激进的方式。有人就反对“为变而变”以及花费巨大而收效甚微的“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另外,从系统层次的观点来看,低层次的彻底变革未必一定就是高层次的彻底变革。我们还得分清局部与整体。

企业在有些情况下需要而且可能实行再造,而在有些情况下不需要或者不可能实现再造,而需要渐进式的改进。二者除了在是否“根本”与“彻底”变革上有区别外,还应该注意到:再造是自上而下的,改进是自下而上的。

从长远来看,企业在某一阶段需要采取革命性的再造,然后需要一段时期的渐进式的改进。接着可能又出现需要再造的阶段,之后又是渐进式的改进,按波浪方式前进。总而言之,我们需要动态地、辩证地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