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使我国信息界的广大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家都深受鼓舞。“五化”中,工业化是我国尚待完成的历史任务,信息化是我国面向未来的目标,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大挑战,市场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基本机制,国际化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结果。“五化”并举,深刻地描述了今后一段历史时期我国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认识和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五化”的提出,是对过去几年中关于“重化工化”与“信息化”争论的一个结论,进一步确立了信息化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这其中提出的“两化”融合问题深刻地阐明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也说明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目标所在。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当代信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通用技术(GPT,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已经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无论就哪一个产业门类而言,信息技术都已经成为一种最重要、最有效、最常见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手段,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有效性,有着当代任何其他科学技术无可比拟的影响。各个产业门类的信息化已经并将继续把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推向一个更高的形态和更新的发展阶段。离开信息化去谈论先进、新型的工业化已经与“无稽之谈”相距不远。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力图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加快信息技术在产业部门中的推广和应用,以信息化促进本国工业化向深入和高端的方向发展。各国的经验表明,以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化,在工业化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上产生;而工业化的新发展和新阶段也仰赖和得益于信息化的力量。两者的融合正在创造着人类新的文明。
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我们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时候,信息革命的浪潮却已经席卷全球,信息化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从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争论我国的工业化与信息化应该孰先孰后,是没有意义的,是对于工业化的实质和发展进程缺乏了解的表现。事实上,面对信息化带来的难得机遇与严峻挑战,我国政府一直在不断探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做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战略。中央一而再、再而三的英明论断,深刻地阐明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辩证关系,不仅说明了今后一个历史时期我国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之所在,而且也标志着我国的信息化推进开始向着信息化的核心领域进军。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一项巨大工程,也是加快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进程的一项长期任务,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奠定了信息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促使工业化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然而,作为一个基础薄弱、发展仍不均衡的发展中大国,我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道路的探索也将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因此,研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理论和内在规律,总结各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道路,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
这种研究和探索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创新,没有现成的理论和实践可资借鉴,因此,需要我国广大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开拓者,以科学严谨的精神、无私无畏的胆识和创新求实的气魄,勇敢地、不屈不挠地去探索和实践。本书就是这种研究和探索的一种尝试。书中比较系统地回顾了国际上关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研究的一些理论成果;比较深入地探讨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概念、内涵、机理和发展机制;也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全球,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内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践和经验;认真地讨论了我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背景、意义和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前期实践进行了研究和评估,并对未来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道路进行了探索。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范围比较宽泛、内容比较深入的研究是很不容易的。书中创新的立论和大量的资料,对我们理解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和特征,对推动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道路研究和探索,是大有裨益的。我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会促进广大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为各个部门和地方制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规划、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周宏仁
2008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