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导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版前言

“信息比导弹更重要”,这是人们感叹信息重要性时所作的形象比较。然而,如何才能快而准地获得所需的信息?这正是“信息检索”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

当今社会,信息“爆炸”;信息内容,无所不包;信息载体,多种多样。印刷型信息载体与电子型信息载体各具特色,又相互转化、相互补充、相互交叠。各种检索工具、数据库、搜索引擎层出不穷。如何将海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有序地组织起来,在需要的时候迅速查找出来,如何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如何利用检索工具等,这些都是信息时代和知识时代面临的核心课题。有关这些课题的研究,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是一门关于信息资源存储、整序和查找理论、方法的学问,其研究内容包括检索理论、检索语言、数据库、信息著录法、标引法和排检法、检索系统、检索策略、检索服务等,它是在传统的文献检索基础上,融合了最新信息检索技术发展起来的。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教育部在国际上率先确立了“文献检索”课程,该课程如同外语、数学课程一样,是各学科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此举曾引起美国同行的羡慕和赞同。但是,随着以计算机为主的新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激增,传统的检索方法和检索内容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在专业教育方面,原有的五个信息专业合并为一个新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编写一本融古今中外、手检和机检于一体的,适合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学生的信息检索教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应运而生。

本书是一本介绍信息检索原理和方法及中外文各学科最常用、最重要的检索工具(包括数据库、搜索引擎等)的教科书。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检索的原理、方法及意义、检索语言、检索工具的编制与评价、各种印刷型、电子型检索工具,诸如目录、索引、文摘、百科全书、年鉴、传记、词典的特点、作用和使用方法,手工检索、光盘检索、联机检索和网络检索的异同,中外著名检索工具书、数据库的特点、使用范围和出版的最新情况等。着重介绍信息资料查找的基本知识和治学入门的必备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查找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所需信息,以提高信息素养。书后附有可供继续阅读的参考书目和实用性很强的各学科及主要特种文献的常用检索工具、数据库、网址一览表,以有限的篇幅起到“检索工具指南”的作用。

本书与同类教材相比具有如下特色。

1.全面性。近年来一些教材,论述面较为单一,或者仅述网络检索,或者侧重传统印刷型文献检索,或者主要讲科技文献检索,或者强调社科文献检索,或者注重机器统印刷型文献检索,或者主要讲科技文献检索,或者强调社科文献检索,或者注重机器检索、不讲手工检索,不够全面与系统。本书则整合各种载体、各种文种(以中英文为主)、各个学科、各种检索方式、各种检索方法、各种检索工具的知识,将人为分散的检索知识连成一体,满足“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的教育要求。

2.新颖性。本书注重介绍近几年新出现的较为可靠的检索方法、检索工具和最新动态,如波普尔世界三理论的新解、都柏林元数据、数据仓库、智能搜索引擎、Z39.50、Elsevier、Kluwer等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介绍等。同时在全书结构安排上,力求有所创新,即改变以往同类教材过多介绍检索工具,忽视或很少讲述信息存储方法的偏颇,适当增加了信息著录法、标引法等内容,使学生不仅会“用”,而且会“编”,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和掌握信息检索知识。

3.准确性。本书力求讲述准确,精选和考证有关资料。例如,在介绍检索工具或网址时,尽可能根据最新版的第一手资料,或者亲自上网检索后才下笔。

4.实用性。本书强调实际查找能力的培养,但不要求死记硬背各种检索工具的具体细节。希望读者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的共性和个性,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5.简明性。本书力求结构清晰、文字简练,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本书的大纲和全书的统稿及各章节的修改,均由叶继元负责。

各章节的编写具体分工如下。

第1章由叶继元编写,第2章由徐国利编写,第3章由李於洪编写,第4章由丁建琴和叶继元编写,第5章由杨卫华编写,第6章由安艳杰、王同江编写,第7章主要由沈艺编写(其中7.4.4 节为俞德风编写),第8 章8.1 节由沈艺编写、8.2 节由徐国利编写、8.3节由李於洪编写。

在本书编著过程中,张基温教授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任务多、时间紧,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叶继元

200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