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推进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中共中央、国务院2012年印发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进一步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建设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农业提供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支撑手段,是实现农业集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撑,同时也为农业农村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智慧”支撑。
回顾我国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路线,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最早开始实施的“村通工程”,通过“村通工程”实现了覆盖农业生产和农村地区的大规模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二个阶段是搭建各种涉农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例如,中国电信的“信息田园”平台、中国移动的“农信通”服务,等等,可以提供大量的涉农信息以及电子商务服务等;第三个阶段是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实现智慧生产和运营的发展模式,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了一张张功能各异的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捕捉发生问题的位置。这样一来,农业逐渐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手工、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可以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目前,我国一些农业信息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陆续建立了一些小型化的利用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生产和管理监测实验示范网络,这些实验性的物联网网络正用于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养殖、农业机械的智能管理调度、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产品安全溯源等各类智慧农业信息化应用中,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决策的智能性,还有一些应用与基础地理信息、农业历史资料数据等信息与知识集成系统,以实现智能化处理和特征数据的提取,为农业生产提供更高层次的智能决策支持。
对比国内外智慧农业的发展情况,不难发现我国在智慧农业的发展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更多的是示范工程和项目,还比较缺少能够形成产业的应用项目。另外,在技术和标准方面,缺少统一的协议和标准,因此,大量的应用都是小规模的孤岛式应用。但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中国小城镇化建设战略以及人们对广域化、移动化工作的需求增加,原有的多种局域化、孤岛式以及小规模的智慧农业应用逐步向公共的共性服务平台迁移,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以及相对规范的业务和应用。
本书较全面和系统地梳理了智慧农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同时对一些智慧农业的典型应用和案例进行了重点介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期待读者能对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和业务形态有所了解,为智慧农业应用的开发和项目实施提供一定的指引。
本书部分内容和案例来自作者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本书的写作也得到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中国电信黑龙江分公司、中国电信湖南分公司、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等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另外,还参考了大量来自业界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技术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靳东滨、冯明统稿,由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智慧农业项目组编写,其中江志峰负责全书的策划及第6章的编写,高歆雅负责第1、4、5章的编写,孙向辉负责第2、3、9章的编写,封顺天负责第7、8、11章的编写,周开宇负责第10章的编写,陈晓益和刘波编写了第2章的部分应用案例。另外,在编写过程中,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的李志刚、赵慧玲、王晓平、张成良、王建秀、陈运清、解冲锋,以及中国电信集团和省公司的孙健、孙军涛、李成波、刘谦、龚剑、管继刚、赵佳强、杨慧、王达、渠德军、宋革联、王茂华等多位领导和专家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使本书的内容得以不断完善。
智慧农业作为一种领域和学科交叉融合性应用,涵盖的知识范围较广,同时各种技术仍在快速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中。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谬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