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年鉴(201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况

——財政部在第十一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

《關於201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况與

201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第一部分

2011年,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强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斗,各地區、各部門全面貫徹中央的决策部署,認真落實第十一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的有關决議,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綫,加强和改善宏觀調控,國民經濟朝着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改革開放繼續深化,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在此基礎上,財政發展和改革深入推進,預算完成情况較好。

(一)公共財政預算執行情况

全國財政收入103740.01億元,比2010年(下同)增長24.8%。加上預算安排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1500億元,使用的收入總量爲105240.01億元。全國財政支出108929.67億元,增長21.2%。加上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892億元和地方財政結轉下年支出1918.34億元,支出總量爲113740.01億元。全國財政收支總量相抵,差額8500億元。

其中:中央財政收入51306.15億元,完成預算的111.9%,增長20.8%。加上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1500億元,使用的收入總量爲52806.15億元。中央財政支出56414.15億元,完成預算的103.8%,增長16.7%。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6514.19億元,增長3.3%;中央對地方税收返還和轉移支付39899.96億元,增長23.4%。加上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892億元,支出總量爲59306.15億元。收支總量相抵,赤字6500億元,比預算减少500億元。2011年末中央財政國債余額72044.51億元,控制在年度預算限額77708.35億元以内。

地方本級收入52433.86億元,加上中央對地方税收返還和轉移支付39899.9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總量92333.82億元,增長26.2%。地方財政支出92415.48億元,增長25.1%,加上結轉下年支出1918. 34 億元,支出總量爲94333.82億元。收支總量相抵,差額2000億元。

1.中央預算主要收支項目執行情况

(1)主要收入項目執行及超收使用情况

財政收入總體情况較好,是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企業效益較好、物價上漲、税收徵管水平提高以及將原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等因素的綜合反映。中央財政收入超過預算5446億元,主要是年初收入預算安排是根據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關預期指標測算的,執行中大部分經濟指標超過預期,相應帶動税收收入超過預算。具體看:外貿進口增長24.9%,超過年初預期較多,進口環節税收比預算超收272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9%,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3.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1%,居民消費價格上漲5. 4%,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上漲6%,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上漲9.1%,均高於年初預期,國内增值税和消費税比預算超收1143億元;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25.4%,好於年初預期,企業所得税比預算超收1642億元。(出口退税比預算增加1200億元,相應衝减財政收入。)

圖1 2011年中央財政平衡關係

圖2 2011年地方財政平衡關係

主要收入項目。國内增值税18277.39 億元,完成預算的104%;國内消費税6935.93億元,完成預算的106.7%;進口貨物增值税、消費税13560.36 億元,完成預算的120.9%;關税2559.1億元,完成預算的117.9%;企業所得税10021.81 億元,完成預算的119.6%;個人所得税3633. 06 億元,完成預算的116.4%;出口貨物退增值税、消費税9204.74億元,完成預算的115%;非税收入2676.95億元,完成預算的128.7%。

超收收入使用。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第十一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有關决議要求,在中央財政超收的5446億元中,用於增加對地方税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944億元,增加教育支出300億元,增加科學技術支出76億元,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160億元,增加公路建設、對部分困難群衆和公益性行業油價補貼支出621億元,增加困難群衆一次性生活補貼支出207億元;用於削减中央財政赤字500億元;用於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638億元,留待下年度經預算安排使用。2011年中央財政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國務院已向十一届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報告。

(2)主要支出項目執行情况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經全國人大審議批準,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各項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

教育支出3248. 6 億元,完成預算的109.8%,增長27.5%。其中,中央本級支出999.05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2249.55 億元。支持中西部地區和民族地區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支出101.3 億元。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支出859.1 億元,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年生均基準定額提高100元,全國所有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全部享受免除學雜費和免費教科書政策,1228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獲得資助,2600萬名學生得到營養膳食補助。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支出16.81億元。免除2900萬名城市義務教育學生學雜費,支持1167 萬名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支出77億元。加强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免除395萬名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學費,支出133.98億元。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係,支出311.19億元,約1867萬名學生受益。支持高等教育發展,支出1090.54億元。

科學技術支出2034.06億元,完成預算的104.6%,增長17.7%。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942.14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91.92億元。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出435億元。支持“973計劃”等基礎研究,支出294.8億元。加强應用技術研究,支出997.7億元。全面啓動重大科研裝備自主研制工作,提高我國科研裝備研發水平。加强地方科技基礎條件建設,改善科研工作環境。

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415.88億元,完成預算的111.1%,增長31.6%。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88.72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227.16億元。支持44751家博物館、紀念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推進廣播電視無綫覆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强化重點文物、大遺址、紅色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提高重點媒體國際傳播能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産業發展。

醫療衛生支出1747.78億元,完成預算的101.2%,增長17.7%。其中,中央本級支出71.32 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1676.46億元。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120 元提高到200元,補助766.55億元。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清理化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債務,將城鄉居民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由15 元提高到25元,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352.2億元。推進公立醫院體制機制改革,加强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支出149.99 億元。加大城鄉醫療救助力度,支出114.83億元。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715.77億元,完成預算的106.8%,增長23.9%。其中,中央本級支出502.48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4213.29億元。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擴大到60%以上地區,對60周歲及以上居民發放養老金,補助196億元。對全國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等8600多萬名困難群衆發放生活補貼,補助311億元。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水平達到1500多元,健全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妥善解决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問題,補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1846.9億元。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的聯動機制,將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别由月人均251元和117元提高到278元和135元,提高孤兒基本生活補助標準,增加救助流浪乞討人員的補助,支持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係建設,補助797.4億元。落實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待遇,適時調整撫恤補助標準,支出236.88億元。保障受災群衆基本生活,支出86.4億元。支持做好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産相關工作,妥善安置職工。擴大鼓勵創業的財税政策扶持範圍,落實各項就業扶持政策,增加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支出413.84億元。

住房保障支出1720.63億元,完成預算的133.1%,增長52.8%。其中,中央本級支出328.82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1391.81億元。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支出1432.57億元,加上通過以前年度結轉資金安排的280億元,共支出1712.57億元。

農林水事務支出4785.26億元,完成預算的104.3%,增長23.3%。其中,中央本級支出416.57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4368.69億元。加强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出1398.78億元,推進1250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支持1100個縣開展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提前完成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治理1239條中小河流。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和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穩定農作物良種補貼政策,進一步擴大農機購置補貼範圍,支出1351.3億元。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推動現代農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支出163億元。改造中低産田、建設高標準農田2428.7萬畝,支出230.12億元。在主要牧區省份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奬勵機制,支出136億元。構建財政綜合扶貧政策體係,支持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攻堅,補助314.1億元。建成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奬補項目34萬個,有序推進公益性鄉村債務化解試點,支出183億元。

節能環保支出1623.03億元,完成預算的102%,增長12. 5%。其中,中央本級支出74.19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1548.84 億元。强化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可形成2200 多萬噸標準煤的年節能能力;加大節能産品惠民工程實施力度,推廣節能電機500 多萬千瓦、高效節能空調1600多萬臺、節能燈1.6億只,淘汰1.5億噸水泥、3122萬噸煉鐵、1925萬噸焦炭的落后産能;實施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等重大减排工程,建設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2萬公里,在17個省份約1萬個村莊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支出節能减排資金944 億元。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鞏固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成果,支出474.56億元。推進新型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工程,强化生物質能源綜合利用,開展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鼓勵發展循環經濟,支出139.43億元。

交通運輸支出3298.59億元,完成預算的115.1%,增長26.99%。其中,中央本級支出331.11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2967.48億元。强化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改擴建國省道完成2萬公里,改善内河航道里程1091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19萬公里,支出2199.21億元。對城市公交等公益性行業給予油價補貼,支出641.48億元。支持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補助地方260億元。

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826.98億元,完成預算的111%。其中,中央本級支出464.12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362.84億元。加强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支出429.75億元。支持戰略性新興産業技術研發和産業化示範,實施重大産業創新發展等工程,對高端裝備研發給予補貼,支出35億元。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支出102.96億元。

糧油物資儲備事務支出890.62億元,完成預算的78.8%,下降2.4%,與預算有差异主要是據實結算的儲備糧食利息費用少於預計。其中,中央本級支出540.08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350.54億元。全額取消糧食主産區糧食風險基金地方配套并解决糧食風險基金缺口,落實糧食直補政策,支出320.33億元。穩步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實施油菜籽、大豆等臨時收儲政策,增加石油、有色金屬等重要物資儲備,支出450.23億元。

國防支出5835. 97 億元,完成預算的100%,增長12. 6%。其中,中央本級支出5829.62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6.35億元。支持改善官兵生活待遇,加强軍隊信息化建設,更新裝備及配套設施,提高軍隊搶險救災應急能力。

公共安全支出1695.47億元,完成預算的104.8%,增長14.9%。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037.01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658.46億元。推進政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增强基層政法部門的服務能力。

需要説明的是,因據實結算的糧油物資儲備事務等支出减少,2011年中央財政支出結余254億元,轉入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3)中央對地方税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執行情况

中央對地方税收返還和轉移支付39899.96億元,完成預算的106.9%,增長23.4%。其中:税收返還5078.38億元,增長1.7%;一般性轉移支付18299.93億元,增長38.3%;專項轉移支付16521.65億元,增長17.1%。在一般性轉移支付中,均衡性轉移支付7486.81億元,義務教育轉移支付1065.01億元,基本養老金和低保等轉移支付2750.98億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轉移支付779.81億元,村級公益事業奬補等轉移支付184.71億元,資源枯竭城市轉移支付135億元,成品油税費改革轉移支付581億元。

2.地方預算主要收支項目執行情况

主要收入項目。國内增值税5989.25 億元,增長15.3%;營業税13504.05億元,增長22. 7%;企業所得税6738. 54 億元,增長33.5%;個人所得税2421. 03 億元,增長25.2%;城市維護建設税2608.09 億元,增長50.2%;契税2763.61億元,增長12.1%;非税收入11342.75億元,增長43.6%。

主要支出項目。教育支出15117.06億元,增長27.8%;科學技術支出1864.23億元,增長17.3%;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701.58億元,增長22.2%;醫療衛生支出6296.177億元,增長33.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641.41億元,增長22.6%;住房保障支出3493.67億元,增長75.5%;農林水事務支出9473.49億元,增長22.4%;城鄉社區事務支出7641.01億元,增長27.8%;交通運輸支出7141.26億元,增長78.6%。以上各項支出,包括地方用中央税收返還和轉移支付資金安排的支出。

匯總各項支出,2011年全國財政用在與人民群衆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計38108億元,增長30.3%;用在農業水利、公共交通運輸、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等方面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支出合計35629億元。全國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合計29342億元,增長21.2%。其中:支持農業生産支出10393億元,對農民的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支出1439億元,促進農村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支出16240億元,農産品儲備費用和利息等支出1270億元。需要説明的是,民生和“三農”支出不是單獨的預算科目,爲了便於審議,將與民生和“三農”相關的支出項目綜合反映出來,因而存在一些交叉重複。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况

2011年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41359.63億元,增長12.4%;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39642.43億元,增長16.8%。

1.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况

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3125.93億元,完成預算的110.6%,下降1.6%。其中:鐵路建設基金收入648億元,港口建設費收入136.02億元,彩票公益金收入317.45億元,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收入217.41億元,中央農網還貸資金收入100億元等。加上2010年結轉收入794.87億元,2011年使用的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量爲3920.8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3103.49億元,完成預算的85.8%,增長2.9%。其中:中央本級支出2156.87億元,下降5.6%,包括鐵路建設支出682.92億元,港口建設支出73.35億元,彩票公益金用於社會福利、體育、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支出191.25億元,中央農網還貸資金支出105.26億元等;對地方轉移支付946.62億元,增長29.2%。中央政府性基金結轉下年支出817.31億元。

2.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况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入38233.7億元,增長13.8%。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3166.244億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857.26億元,彩票公益金收入311.6億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688.13億元。加上中央政府性基金對地方轉移支付946.62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爲39180.32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37485.56億元,增長18.4%。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的支出32931.99億元,包括徵地拆遷補償等成本性支出23629.97億元、農業土地開發整理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補助農民等支出2351.06億元、用於教育支出197.46億元、用於農田水利建設支出120.35億元、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668.58億元、按城市房地産管理法規定用於城市建設支出5964.57億元;彩票公益金用於社會福利、體育、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支出301.4億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支出741.04億元;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的教育支出386.51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大於支出部分結轉下年使用。

(三)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况

2011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收入765.02 億元,完成預算的90.6%,增長36.9%,與預算有差异主要是國有股减持數量少於預期。加上2010年結轉收入35.59億元,使用的收入總量爲800. 61 億元。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支出769.54億元,完成預算的89.6%,增長42%,與預算有差异主要是國有股减持收入减少,支出相應减少。其中:國有經濟和産業結構調整支出491.66億元,中央企業改革脱困補助支出23.12億元,重大科技創新支出35 億元,重大節能减排支出35億元,境外投資支出23.18億元,安全生産保障能力建設支出9.55億元,兼并重組支出80 億元,新興産業等發展支出26.09億元,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用於社會保障等支出40億元。

以上有關預算執行的具體情况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2011年全國預算執行情况2012年全國預算(草案)》。

(四)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情况

扎實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充分發揮財税政策的作用,促進物價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大力支持增加農産品供給,穩定成品油、化肥等供應,加大對生猪生産的扶持力度,加强儲備物資市場調控,實施政策性糧油定向銷售,擴大生活必需商品、原材料進口,促進市場供求平衡。對鮮活農産品運輸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開展收費公路專項清理,降低流通成本。落實對城鄉低收入群體的各項補助政策,對部分困難群衆和公益性行業給予油價補貼,降低物價上漲對困難群體的影響。

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關係,擴大財政補助規模,增加對農民的補貼,加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財政扶貧開發,促進農民增收;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增加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擴大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範圍,落實義務教育學校、公共衛生和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等政策,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完善家電下鄉和家電以舊换新政策。支持商貿流通發展,改善消費環境。

優化投資結構,加强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中央基建投資主要用於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水利爲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教育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節能减排和生態環保,新疆、西藏及青海等四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自主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等方面,優先保證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的資金需求,有序啓動“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建設。

完善結構性减税政策,引導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將個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費用標準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并調整税率結構,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負。對部分小型微利企業繼續實行所得税優惠政策,出臺提高增值税、營業税起徵點等一係列税收减免政策,减輕中小企業負擔。對600多種資源性産品、基礎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實施較低的年度進口關税暫定税率。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等税收優惠政策。取消和减免77項收費和基金,减輕企業和居民負擔。

(五)財税改革進展情况

繼續優化轉移支付結構,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提高基層政府公共服務保障水平。在27個省份的1080個縣實行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健全公共財政預算,細化政府性基金預算,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試編範圍。全面取消預算外資金,將所有政府性收入納入預算管理。完善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等預算管理制度,積極推進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出臺營業税改徵增值税的試點方案,促進服務業發展。改革個人所得税制度。開展對個人住房徵收房産税改革試點,調整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税政策。在全國範圍内實施原油、天然氣資源税從價計徵改革,統一内外資企業的油氣資源税制度。提高中央財政補助標準,在全國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支持國有金融機構改革,完善金融企業績效評價制度。

(六)落實全國人大預算决議有關情况

按照第十一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有關决議,以及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審查意見,實施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財税政策,着力保障重點支出,嚴格預算執行,健全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深入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加强財税立法工作,積極做好出臺車船税法和修訂個人所得税法、資源税暫行條例的相關工作,穩步推進修改預算法、注册會計師法以及資産評估立法等工作。細化公共財政預算編制,預算年初到位率繼續提高。狠抓預算支出執行管理,預算執行進度進一步加快。開展重大財税政策實施情况的專項檢查,强化對“三農”、醫改等重點民生資金的監督,覆蓋所有政府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不斷健全。深入推進“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防治“小金庫”長效機制初步建立。深化中央財政預决算公開,向社會公開的財政决算細化到項級科目。92個中央部門向社會公開了部門預算表和財政撥款表,并公開了部門决算。省級公共財政預算全部公開,地方部門預算、基層財政專項支出等公開工作明顯加快。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公開了“三公經費”支出情况。規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債務管理,清理核實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債務金額。接受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詢問,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預算執行情况,并根據審議意見落實改進措施。國務院已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有關情况。

總的看,2011年預算完成情况較好,各項財政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科學决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國人大、政協監督指導、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各地區、各部門密切配合、扎實工作的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艱苦奮斗的結果。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財政運行和財政工作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税制結構不盡合理,財税政策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調節收入分配等方面作用發揮不够充分;轉移支付制度尚不完善,轉移支付結構需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調整難度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務艱巨;地方政府性債務舉借和償還機制不够健全,風險不容忽視;損失浪費現象時有發生,財政管理仍需加强,資金使用效益需進一步提高等。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繼續採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