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讲英国史(第一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古英格兰和罗马人(2)

尽管如此,布立吞人却不愿屈服。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发动起义,数以千计的人牺牲了,死时手上还拿着武器。他们一有机会就反抗。这不,又有个名叫苏维托尼乌斯[30]的罗马将军来了,他向被视为圣地的安格尔西岛(后来叫做莫纳岛)[31]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还把德鲁伊教的成员关进他们自己的柳条笼子里烧死,用的燃料也是教徒们自己的。可是,即便有他在不列颠,还带领着战无不胜的军队,布立吞人也照样起义。定居在英格兰的罗马人在掠夺布立吞王后博阿迪西亚[32]的财产时遭到了她的抵抗,这位王后是诺福克郡[33]和萨福克郡[34]统治者的遗孀。罗马军官卡图斯[35]一声令下,王后受到了鞭笞,她的两个女儿则在母亲的面前惨遭凌辱,丈夫的亲戚们也沦为了奴隶。为了报复这一次的侮辱,怒气填胸的布立吞人不遗余力进行了反抗。他们将卡图斯赶到了高卢,毁掉了罗马人的财物,还把他们逐出了伦敦不过那时伦敦还是一座贫困的小镇,只是个做买卖的地方罢了。几天之内就有七万罗马人丢掉性命,有的被吊死,有的被烧死,有的被剑刺死,还有的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于是苏维托尼乌斯加强了自己的军队力量,前来攻打布立吞人。后者也壮大了自己的部队,在已被对方强势占据的土地上向苏维托尼乌斯的兵马发起了疯狂的进攻。在布立吞人发起第一波进攻之前,博阿迪西亚一面驾驶战车在军队间穿行,一面发出呼喊,要他们向压迫者无法无天的罗马人复仇。她的秀发随风飘扬,脚下躺着两个受伤的女儿。尽管布立吞人进行了殊死搏斗,可还是在大屠杀中败下阵来,伤心的王后服下了毒药。

可是,布立吞人的精神却没有遭到摧毁。苏维托尼乌斯离开之后,布立吞人就朝他的军队发起进攻,收复了安格尔西岛。过了将近二十年之后,阿格里科拉[36]来了,他再次夺走了这个地方,并花了七年时间来征服这个国家,尤其是现在被称作苏格兰的地方。可是反抗活动依旧无处不在。那里的人民,也就是古代的苏格兰人,同他展开了最为血腥的搏斗。人们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只为不让他们被阿格里科拉囚禁。参战的人那么多,直到现在苏格兰的某些小山还被说成是战士们坟头的石块堆起来的呢。三十年之后,哈德良[37]又来了,人们照样反抗他。一百年左右之后,塞维鲁[38]来了,布立吞人像猛虎般把他那雄师铁骑打得溃不成军,在看到数以千计的敌人在沼泽和湿地里丧生之后欢声雀跃。卡拉卡拉[39]是塞维鲁的儿子兼继承人,有那么一段日子,他是征服苏格兰人的最大“功臣”。可这个人依靠的不是武力,因为他知道暴力的作用是多么微乎其微。他把一部分土地归还给苏格兰人,还让布立吞人享有和罗马人一样的特权。从那以后,和平的日子持续了七十年。

然后,新的敌人又出现了。那就是撒克逊人[40],他们是一个生性暴烈、以航海为业的民族,出身自莱茵河[41]北岸的国家。莱茵河是一条流经德国的伟大河流,岸上种着最好的葡萄德国葡萄酒就是用它们酿成的。撒克逊人坐着海盗船,开始登陆高卢和不列颠海岸,掠夺那里的东西。一个叫卡劳修斯[42]的人赶跑了他们。这个卡劳修斯也不知是比利时人还是布立吞人,反正他是被罗马人任命到这个地方来,布立吞人第一次在海上作战也是由他带领的。可是这次失败以后,撒克逊人卷土重来。又过了几年,苏格兰人(当时的“苏格兰人”指爱尔兰民族)和北方民族皮克特人[43]开始频繁入侵不列颠南部。接下来的二百年中,这些袭击活动隔三差五地不断重演。与此同时,罗马皇帝和首领换了一个又一个,布立吞人民也对罗马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抗击。最后,罗马皇帝霍诺留[44]统治期间,罗马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力迅速减弱,她需要所有士兵都留在国内,于是罗马人只好彻底放弃征服不列颠的希望,纷纷离开了。而布立吞人还是一如既往地用自己英勇无畏的态度抗击敌人,自始至终不曾改变。因为就在不久前,他们才刚刚撵走了罗马地方官,宣布自己是一支独立的民族。

从尤利乌斯·凯撒第一次入侵岛屿,到罗马人一去不复还,五百年的时间过去了。在那段日子里,罗马人虽然引发了激烈的战争跟可怕的流血,但也为改善布立吞人的生活条件做出了不少贡献。他们铺设了宽阔的军用道路,修建了堡垒,还教会了布立吞人怎样穿衣服,怎样武装自己,效果比他们原先强多啦。布立吞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为了抵挡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入侵,阿格里科拉用泥土砌了一道长城[45],从纽卡斯尔[46]延伸到过了卡莱尔[47],全长70多英里呢。哈德良曾对它进行加固;而塞维鲁发现这道墙亟需修缮之后,又用石块修补了它。

最重要的是,在罗马统治期间,基督教通过罗马人的船只首次传入了不列颠,让那儿的人们学到了伟大的一课:要成为上帝眼中的好人,他们就必须像爱自己一样去爱自己的邻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鲁伊教的成员们宣称,信仰这一套实属罪大恶极,并且大肆诅咒所有的基督教徒。可是,德鲁伊教的祈福没有给人们带来半点好处,那些人的诅咒也没有产生任何恶果,而且即使没有他们,太阳也会升起,雨水照样降临,当人们发现这些的时候,便开始觉得德鲁伊教的成员不过是凡夫俗子罢了,他们的诅咒和祈福都没有什么意义。从那以后,德鲁伊教的弟子数量锐减,教士们也纷纷改行。

讲到这里,英格兰在罗马统治下的历史就接近尾声啦。人们对于这500年间发生的事情了解得并不多,可还是发现了某些遗迹。工人们在挖开地面、为住房或教堂建造房基的时候,经常会找到一些锈迹斑斑的钱币,它们曾经属于罗马人;农民用犁翻动土地,或者园丁用铁锹铲泥土的时候,也会发现罗马人吃饭时用过的盘子、宴饮时用过的酒樽、还有他们曾走过的路面等等,都已经破碎不堪了。可罗马人挖出的水井,至今都没有干涸;罗马人铺好的道路,也变成了我们公路的一部分。在一些古战场上,还能发现布立吞人的矛头和罗马人的盔甲,它们在战斗中猛烈的撞击力下脱落,如今都已腐烂,混在了一起。罗马人驻扎过的地方现在长满了草,在这个国家的土地上,累累土丘几乎随处可见,那里埋葬着大批的布立吞人尸骨。在诺森伯兰郡[48]的荒山野岭中,塞维鲁的那堵墙上,尽管青苔和野草已是泛滥成灾,可那遗迹却仍旧顽强地延伸着。夏日里,牧羊人会带了自己的狗儿躺在上面打瞌睡。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也依然挺立,缅怀着那个不列颠尚不知罗马人为何物的古老年代;而当时的德鲁伊教徒们,就算用最神奇的魔杖,也无法在荒凉的海岸沙滩上留下这样的碑文。

[1]指耶稣基督(Jesus Christ),根据《圣经》记载,大希律王(一说是古罗马凯撒奥古斯都大帝)要求百姓们全部办理户口登记手续,所有人都必须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去。约瑟属于大卫家族,于是他带上已怀身孕的妻子玛利亚从拿撒勒去伯利恒。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晚,所有的客栈都住满了,他们只得在一个马棚里栖身。这天夜里,玛利亚生下一个男孩,由于马棚里找不到干净的地方,约瑟和玛利亚只得把孩子包好,放在马槽里,这孩子就是耶稣。(译注)

[2]腓尼基人(the Phoenicians)是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以航海和经商著称;他们生活在今天地中海东岸相当于今天的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曾经建立过一个高度文明的古代国家;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腓尼基城邦的繁荣时期。(译注)

[3]康沃尔郡(Cornwall)位于英国英格兰西南端,是世界上最具历史的产锡区;北面和西面濒临大西洋,南面是英吉利海峡,首府为特鲁罗(Truro)。(译注)

[4]肯特郡(Kent)位于英国英格兰东南部,北临泰晤士河河口湾,东濒多佛尔海峡,西北与大伦敦毗邻,首府梅德斯通(Maidstone)。(译注)

[5]布立吞人(Briton)6世纪以前居住在不列颠岛南部的的凯尔特民族。(译注)

[6]这件事情在爱尔兰神话中被称为第六次入侵,由米尔(Míl)的儿子们率领;他们战胜了爱尔兰神话中的神族Tuatha déDanann并逼迫他们退居地下。现在的爱尔兰人被认为是米尔的后代。(译注)

[7]英文中的马(horse)的词源为h·rsa,相传霍萨(Horsa)与亨吉斯特(Hengist)是第一批迁到不列颠的朱特人领袖,两人于499年来到肯特时,头顶的旗帜上有一匹奔腾的白马,因此白马就成为了肯特的象征。(译注)

[8]德鲁伊教(Druidism)是西方世界最古老信仰之一,信徒崇拜大自然,并将橡树视作至高神祇的象征,他们把寄生在橡树上的槲寄生看作一种万灵丹,认为它具有神圣的疗效。相传德鲁伊教的仪式和教义都是非常神秘的,而且只依照惯例口头传授。所以很多历史学家经过历代研究和探索,对德鲁伊教依然所知甚少,绝大多数有关德鲁伊教的资料还是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献。罗马时代以后,由于基督教的控制,人们逐渐淡忘了德鲁伊教。但是到了公元1717年,一名自称德鲁伊大祭司的威廉·史度克里和约翰·托兰又重建了德鲁伊教,而后的亨利·荷力恢复了其古代教条,使其成为类似于共济会的慈善团。近代的新德鲁伊教组织则大多以德鲁伊教为载体,传达一些更现代的观念,例如信仰自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译注)

[9]高卢(Gaul),指现今西欧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北部、荷兰南部、瑞士西部和德国莱茵河西岸的一带。(译注)

[10]任何文化中具有宗教意义的丛林都可以称为“圣林”,其特点由于文化差异而各不相同。(译注)

[11]索尔兹伯里平原(Salisbury Plain)是英格兰中南部的白垩高原,占地300平方英里(780平方公里)。大体位于威尔特郡内,小部分位于汉普郡内。(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