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当众讲话训练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当众讲话的总体要求(1)

当众讲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没有哪个人是天生的演说家,想要面对公众从容地发表自己的演讲就必须建立自信,培养勇气,克服恐惧,从基础来了解当众讲话的艺术,使自己有能力在各个场合发表谈话并博得赞誉。所以从现在开始努力提高你当众讲话的能力吧!

§§§第一节当众讲话的素质要求

要具备优秀的口才首先要提高和丰富素质修养,一个人的素质、能力如何,不仅会影响他在别人心中的形象,而且还直接影响讲话的效果,甚至影响到工作的成败。

一个人的素质、能力如何,不仅会影响他在别人心中的形象,而且还直接影响讲话的效果,甚至影响到工作的成败。因此,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素质修养,也就成为每一个有志于学好讲话、提高语言水平的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德国诗人海涅曾经说过:“言语之力,大到可以把坟墓中的死人唤醒,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人,把巨人彻底打垮。”哲学家尼采也说过:“引起风暴的是最沉静的语言”,语言真的会有如此之大的威力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因为语言的掌握者拥有真理、拥有才能和智慧。语言的影响力、感召力和鼓动力来源于讲话者的思想、学识、智慧、才华和口才技巧。一个知识浅薄、孤陋寡闻、不善言辞的人,是不可能使自己的语言产生如此大的作用的。所以,要想具备优秀的口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文化素质

(一)文化素质的含义

文化素质的含义有几种,我们这里所提的当众讲话者的文化素质,是指讲话者既要有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素质,又要有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就当众讲话者来说,拥有良好的文学、艺术素质可以使讲话更具感染力,更具艺术性。因为文学艺术是特定文化在艺术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他们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文学艺术它能使讲话者的文化素质呈现为一种艺术的形态。在古希腊把“艺术的最高形式称之为演讲”,显而易见,一个优秀的讲演者是不能没有艺术修养的。教育素质是指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对教育知识和教育理论的掌握与应用的熟练程度。而教育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讲话者最好是受过高等教育、受过系统训练的有知识、有文化修养的人。

讲话者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也是他文化素质的体现,他的讲稿是否精彩,讲话是否生动,大都是取决于讲话者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驾驭和灵活运用能力。

(二)如何培养文化素质

当众讲话需要良好的文化素质。阿拉伯演讲家伊斯巴哈尼在《人生就是奋斗》中说:“缺乏智慧的灵魂是僵死的灵魂,若以文化和学问来加以充实,它就能恢复生气,犹如雨水浇灌荒芜的土地一样。”我国汉代的学者王充在他的《论衡》一书中也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可见文化对于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如何,既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又影响到他的整个主体素质的优劣。因此,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讲话者就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文化素质。但文化素质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出来的。

首先,向书本学习。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而赫尔岑是这样说的:“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所以,我们应通过对书本的学习,让凝聚着人类文明精华的书籍走进我们的生活,充实我们的头脑,提高我们的素质。读书的范围应当广泛,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管理、法律、美学、社会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等,当然也包括有目的、有重点的阅读一些口才学、论辩学、语言学等书籍。

其次,从实践生活中学习。人都说社会是个大炼钢炉,想要锻造成为好钢就要融入炼钢炉中,因而要想提高文化素质不仅要从书本中学习,更要及早把自己融入到生活中,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融入到整个社会之中,在现实生活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文化素质。譬如,你要去农村企业讲话,你得了解农村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方面的知识;在部队讲话,你得熟悉军人和军营生活;面向大学生讲话,你得了解高校生活、大学生的喜怒哀乐以及大学校园文化的有关背景等。

总之,没有文化素质或是文化素质太低,对于当众讲话的效果就会有一定的制约,其影响将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是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对待的人生课题。

二、心理素质

如果说文化素质是讲话者应备素质修养中的基础,那么心理素质就是讲话者素质修养中的重要方面。

或许你曾经有这样的经历:本来事先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在正式讲话时由于心理素质不稳定,造成了紧张、怯场等情况,结果讲话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是与预期效果大相径庭,这就是由于你心理素质不过关造成的。所以说,培养和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众讲话者必备的素质修养。

(一)当众讲话者的心理因素

1.要有足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己认识活动的后果抱有成功把握的一种预测反应,是一种推断性的心理过程。自信心的强弱可以在某一具体认识或实践过程中反映出来,并表现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一种习惯性心理,成为某种性格特点。如果一个人在很多事情上都保持自信,就会强化自信心理,成为一个自信心较强的人;反之,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自信,老是优柔寡断,或者其自信心经常受到打击,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为人处事缺乏自信,成为一个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举棋不定的人。

自信心在当众讲话活动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并且会对讲话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自信心强的讲话者通常表现为对自己的讲话后果持肯定性的判断,面对讲话场合表现为热情果敢、镇定自若,使自己的口才得到正常发挥或超水平发挥;缺乏自信心的讲话者则表现为对自己的讲话后果持否定性判断,这时如果硬着头皮去讲,就会显得自卑胆怯、顾虑重重,甚至惊惶失措、语无伦次,影响讲话效果乃至导致讲话的失败。因此,当众讲话一定要树立自信心,具备自信素质,充满自信地对人讲话,把培养和建立坚强的自信心看成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无论在什么样的讲话场合,当需要自己讲话时,都能充满信心地表现出自己的最佳状态。

2.要有成功的愿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说:“每个人都有五种需要,它们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从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会表现为强烈的成功欲望。”在当众讲话时,讲话者无论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形,无不是为了赢得掌声、赢得赞同、赢得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样的希望和期待就是当众讲话者希望讲话的成功愿望。因为当众讲话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他既要实现某次具体的讲话目的,又要通过讲话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求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而这些正是促使一个人积极参与演讲活动的内在动力。

人生的欲望很多,而成功的欲望是人生的各种欲望中较高的一种欲望,它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满足感,它能变成人们思想行为的强大的内驱力,对人的创造性活动产生积极影响。在讲话时,成功欲是促使讲话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也是讲话者重要的心理素质,讲话者缺少这样的动机和欲望,是很难使自己取得好的讲话效果的。

(二)当众讲话心理素质训练

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锻炼和培养的。美国久负盛名的戴尔·卡耐基说过:“演讲绝不是上帝给予少数人的特殊才能。”只要坚持不懈地实践,掌握演讲规律,由登台新手变为“沙场老将”以后,就一定能提高自己的自控力,从而在各种错综复杂的讲话场合应付自如。

1.克服紧张练习

练习者可以轮流上场,也可以让自己熟悉的人做自己的听众。练习者站在高于听众的地方,目视听众但不必开口。此时练习者要进入讲话的状态中去,感受现场状态,进行心理体验。

这种练习是练“心”不练“口”,每次站立5~10分钟,由于可以不开口讲话,练习者的心理负担不会那么重,因此有利于练习者的心理素质。这步练习持续到练习者不觉得十分紧张为止。

2.语言表达练习

练习者克服紧张情绪之后,在人前站立心理上已经基本适应,因此,可进入说话练习阶段。讲话的内容和形式,不要给予任何规定和限制。练习者要随心所欲,讲自己最熟悉的话。这时的练习者虽然心理上初步适应,但开口讲话还缺乏适应性,此时大脑或紧张或混沌一片,所以这一步练习只要求练习者能开口讲话就可以了,至于内容则可非常随意。

这种练习是在练“心”的基础上练“口”,讲话时间以3~5分钟为宜。练习者和听众可现场交流对话,轮流演练,直到练习者能在人前自如流利的讲话为止。

3.固定场景练习

练习者事先准备好演讲稿,做好充分准备后即可开始练习。练习者和听众之间要反复交流,推敲练习者的有声语言、态势语言的力度、速度、表情等。

固定场景练习,目的是要让听众听不出练习者是在背讲稿,要求练习者能够达到真实自如、从容不迫地讲自己的心里话。

4.随机演讲练习

练习者的临场心理和讲话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后,便可进行较高层次的随机演讲练习。练习者以抽签来决定演讲的题目和内容,抽签后给予练习者10分钟打腹稿的时间。此时练习者的思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这对于提高练习者的快速谋篇、遣词、炼句是很必要的。由于此时练习者的心理处于排练的气氛中,所以对失败并不十分惧怕,也就有利于发挥在正式讲话时难以全面发挥的内在潜力。

§§§第二节当众讲话的思维要求

口才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口才的基础,思维要求是当众讲话者必备的要求之一,要提高说话能力,就必须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经常进行思维训练。

一、当众讲话的应变思维

应变思维是当众讲话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应变即随机应变,主要是指能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适当的应对行为。应变性在当众讲话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一切讲话的进行,不一定完全按照事先预定的步骤发展,有时会隐藏着一些不可预知的东西,讲话者如果冷静机智,应对得当,便会使讲话过程更加生动,从而优化传播效果。

不可预料的场面的出现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对讲话者语言的组织和运用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具备较高的讲话水平不仅需要“被迫应变”,利用敏捷的反应和机智的处理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更应该“伺机求变”,面对偶遇的外界刺激,积极回应,提高思维效率,沟通潜在知识信息和潜意识,生产出常规思维所不能创造的高质量的精神产品。

讲话者拥有良好的应变思维能力可以将交往应酬处理的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在社交场合中,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应急技巧,面对一些出其不意的事情时,可能就会陷入一种很尴尬的地步。例如,三国时期,有一次,曹操与刘备一起饮酒。曹操以手指刘备,后又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立时一惊,手中所持箸,不觉落于地上。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何畏雷乎?”刘备曰:“圣人迅雷风烈之变,安得不畏?”

刘备就是运用了应变技巧,在惊慌落箸之后,机敏地把话题岔开,将闻言失箸之故,轻轻掩饰过了,转移了曹操的注意力,才化险为夷。

二、当众讲话的抽象思维

(一)抽象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抽象思维又叫逻辑思维,一种基于抽象概念的思维形式,通过符号信息处理进行思维,即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进行活动的思维方式。只有语言的出现,抽象思维才成为可能,语言和思维互相促进,互相推动。他的主要特征就是:

1.抽象性。

抽象性指的是它们对概念、判断、推理进行加工并形成新的概念、判断和推理。

2.逻辑性。

所谓逻辑性,指的是思维必须按照一定的形式和方法,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进行。这表现在讲话中,即是要有严格的逻辑规则:讲话时,进行抽象思维要有逻辑依据;讲话中提出的问题,亮出的观点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思维要循序渐进,讲话的内容要有条理性;讲话的材料与结论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

3.规则性。

抽象思维具有逻辑性的特征,这使它必然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这样的讲话,才能产生巨大的逻辑力量。

(二)抽象思维在讲话中的逻辑方法

在讲话时,抽象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思维显得严谨、条理,使结论令人信服。当众讲话中运用的逻辑方法很多,这里简单介绍几种。

(1)演绎法。演绎法是从一般走向个别的思维方法,他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法。

(2)归纳法。归纳法就是从个别的单称陈述推导出一般的全称陈述的方法。其基本内容是,如果在大量观察的事实中发现某类事物具有一种特定的性质,那么就可断定所有这一类事物均具有这一种特定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