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实训1 计算机的组装

实训目的:

(1)能较合理地拟订选购计算机部件的方案。

(2)能根据性能价格比高的原则选择各种计算机部件。

(3)掌握计算机安装的整个过程。

1.1 计算机部件的选购

1.1.1 拟订组装计算机的方案

在进行计算机(图1.1)部件的选购之前,必须先拟订选购方案,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图1.1 计算机

1.分析组装计算机的需求

在购买部件之前要仔细思考,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是用于简单的打字、上网、制作网页,还是制作动画、制作网站、玩游戏。找到了答案,就找到了购买方向。一般要先确定自己是属于哪一类的用户。

第一类:入门型用户

消费金额:2000~3000元。花最少的钱,买到功能足够用的计算机。

主要用途:一般文字处理、上网、制作简单的网页、储存容量不大的文件或数据、简单编程和游戏。

第二类:大众型用户

消费金额:3000~4000元。讲究的是性能价格比最佳的配置,花钱不多,但是性能接近主流配置的水平,基本上都是选用从前几个月的主流位置滑落下来的硬件产品,属于物超所值。

主要用途:办公、游戏、股票、做网页、编程、普通3D游戏效果。

第三类:主流型用户

消费金额:4000~5000元。选购的基本上是当前流行、高档的配置,即可享受到顶级的性能。

主要用途:一般3D动画、图形、影像处理,出色的3D游戏效果,制作网站。

第四类:发烧级用户

消费金额:5000元以上。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狂热地追逐所有新技术、高性能,是新产品的首批使用、试用者。

主要用途:小型入门级图形工作站、实时视频处理、大型建筑工业设计、顶级3D游戏效果。

2.分析主要部件特点进行合理的投资

(1)选购主板的构架。在选购之前,应该先计划好自己的预算,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来决定购买什么样的CPU和主板。在选购CPU时,需要选择一种构架,如Intel的LGA 775系列还是AMD的Socket AM2系列。如果用户的预算费用有限,选择够用就行;如果预算费用充足,则选择比较高档的。

(2)到底需要多快的CPU。不同的用户,对于CPU频率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在选购过程中,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CPU,而不要购买高档的CPU用来打字、看DVD等。以平面3D设计为主的用户经常会用到Adobe PhotoShop、Ulead PhotoImpact、CorelDraw、3DMAX等大型软件。因为在执行渲染、滤镜、图层通道、函数建模等操作中,一块高频率的CPU是极其重要的。对于这类用户,推荐使用双核心2000MHz以上主频的CPU,可以选择Pentium D系列或AMD Athlon 64 X2系列。如果经常利用计算机看电影、打高档的三维动画游戏的用户,最好选用Intel Core2系列或AMD Phenom X3系列主频2600 MHz以上的CPU。

(3)目前液晶显示器的价格较合理,许多产品的价格已经接近于CRT显示器,所以在家用计算机中,为了健康时尚、轻薄便携可以选择液晶显示器。

3.时刻关注市场行情

在购买部件之前,先拟订选择各种部件的方案,选择几家商场,将主要的部件,如主板、CPU、显示卡、显示器、硬盘的性能单价进行比较分析,使性能价格比最高。特别注意销售商的信誉及规模。

4.收集资料重点投资

为了选择性能价格比高的部件,需要查找相关的资料,掌握配件的行情,了解主要配件的性能指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资金集中投资在自己最期望的几个配件上,如想获得好的音响效果,则声卡、音箱一定要好;如想获得三维动画的效果,则CPU速度、内存条容量、硬盘、显卡、显示器等一定要好。

5.笔记本电脑的选购

选择购买台式机或是笔记本电脑,应该由单位或使用者的工作实际来决定。一般来说,台式机的性能和稳定性优于同档次的笔记本电脑,但是如果使用者经常需要移动办公,如报表会审、到外地查账、回家加班等,笔记本就是比较好的选择了。

随着价格的不断下调,笔记本电脑以其可脱离电源使用、随身携带等优点,被需要移动办公的用户所选用。笔记本电脑大致可以分为台式机替代型、主流轻薄型和超轻薄型。台式机替代型一般体积、重量及显示屏较大,接口齐全,可提供强大的数据、图形处理能力;主流轻薄型体积相对较小,一般采用光驱外置硬盘互换的机构;超轻薄型体积小巧,造型时尚,通常以外接的硬盘(或U盘)、光驱使用为主。笔记本电脑的选购要从外壳材质、散热系统、安全性能、售后服务等方面综合考虑。

根据不同的用户群,笔记本电脑的用途不外乎四大类:专业商用、商用、游戏和家用。相对来说,专业商用型强调商务设计能力及较强的安全性;商用型侧重普通的商务办公能力,同时也兼顾一定的娱乐休闲功能;游戏型侧重高性能游戏显卡,能够流畅运行大型3D游戏;家用型则要求对高清视频的播放有着良好的支持,而且操作简单易用。

1)选购笔记本电脑主要考虑的部件

① CPU。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目前主流的为酷睿2双核处理器,其性能好,在速度上占优势。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要根据用户的用途进行选择,如果只是用来运行常用的办公类软件,那么当前市场最普通的处理器就足够应付了。消费者过分地追求高频率,反而会带来高耗电、高发热等问题。对需要安装较复杂的3D应用软件的用户来说,应选择性能价格比较高的双核以上的CPU。在低端市场里较便宜的则是Celeron双核处理器。

② 显示屏幕。液晶显示器是笔记本电脑中最为昂贵的一个部件。屏幕的大小主流为14.1英寸,也有15英寸的,如果用户经常出差的话,建议选择一些超薄、超轻型笔记本,屏幕在12~13英寸;如果用户是坐办公室,不妨选择屏幕大一点的,这样看起来比较舒适。笔记本电脑的液晶显示器亮度和对比度要高、屏幕反应速度要快、可视角度要大、色彩要丰富。

③ 内存。虽然1024MB已是很够用了,但内存达到2048MB,运行Windows XP时就比较顺,目前内存均以DDR2为主流。

④ 硬盘容量。目前笔记本的容量基本都在160GB以上,而主流机型则搭配200GB或是320GB不等。如果要储存多媒体档案,就尽量选择大容量的硬盘。

⑤ 光盘驱动器。目前流行搭配DVD-RW,或者CD-RW(CD可读可刻录)。从使用和经济的角度来说,选择CD-RW就可以了。要注意光驱读盘的稳定性、读盘声音、读盘时的纠错能力、光驱速度等。

⑥ 电池和电源适配器。尽可能选购锂电池,锂电池拥有无记忆效应、重量轻、供电时间长等优点,已经成为笔记本电脑电池的标准配置。但笔记本电脑使用的锂电池由于厂商的不同,在供电时间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一般是3000 ~4500 mAh,其数值越高,在相同配置下使用的时间越长,所以在购买时也要注意电池充满负荷后使用的时间。而对于电源适配器AC Adapter,选购时要注意,在长时间工作以后,如果温度太高就表示不正常。

⑦ 网络功能。近来的笔记本电脑,网络功能都是标准配置,包括56 K调制解调器和无线网卡及10/100M的以太网网卡。网卡可以方便地连接局域网,或者是Internet。

⑧ 扩充性。应充分考虑产品的扩充性能和可升级性。使用最频繁的USB接口,应该有多个,可以很轻易地接上数码相机、扫描仪、鼠标、外置硬盘等各种外设;有较好的内置摄像头和内置音箱;是否有IEEE1394接口等。

⑨ 是否预装操作系统。没有预装操作系统的笔记本电脑,就是所说的“裸机”。这样对系统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⑩ 品牌。品牌形象好的公司,通常会在技术及维修服务上有较大的投资,产品的保修方便。购买笔记本电脑最好不要只求便宜或规格高,在询问价格的同时,还应关注保修服务的内容,有些公司提供一年,有些公司则是三年;有些公司设有快速维修中心,有些则没有;保修期间的维修、更换零件是否收费各品牌也不尽相同。

2)笔记本电脑验货时的注意事项

① 检查外观。验货时一定要看原包装,当面拆封、解包,注意包装箱的编号和机器上的编号是否相符,这样可以防止返修机器或展品当作新品出售。在验机时还需要注意外包装上的封条是不是被打开之后又被重新封上的,这需要观察笔记本电脑的顶盖、键盘及液晶屏上是否有指纹,接口是否有划痕,如果有上述瑕疵,则极有可能是重新包装的样机。

② 检查屏幕。当电脑打开时,除了直接看屏幕的显示品质之外,也要检查屏幕上有没有坏点,不良的显示器对眼睛有伤害。观察显示屏的亮度和对比度是否合适、响应时间是否正常,播放DVD时观察画面是否流畅、显示色彩是否丰富。

③ 检查散热。散热对一台笔记本电脑而言非常重要。如果散热的设计处理不好,轻则耗电、缩短电池寿命,重则系统不稳定、经常死机,甚至缩短笔记本电脑的使用寿命。现场检查散热好坏的要诀就是直接触摸,等到开机大概十分钟之后,用手掌摸键盘表面,以及笔记本电脑的底盘,可以感觉到一个最热的地方,如果觉得烫手,就表示这台笔记本电脑的散热不佳。

④ 其他问题。鼠标、触摸板不听使唤、指针拖不动,机器过热、程序运行慢,内部有不正常杂音,屏幕不正常地闪烁、响应时间太久,甚至死机等,都是系统不稳定的征兆。

⑤ 如果打算升级,如加大硬盘、内存等,要确定会不会影响保修的密封贴纸,不能影响到产品的原厂保修。此外,由于内存升级容易,要注意商家是否偷换了原厂保修的零件。

⑥ 对照所附的装箱清单,查看箱内的物品是否齐全,特别要注意电缆、用户手册、保修卡等较小的附件,如果附件短少,基本上可以认定被动过手脚,应该引起警惕。原装用户手册应该是简体中文的,如果出现其他文字的话很可能是水货。

1.1.2 选购部件

1.微处理器(CPU)

1)主要性能参数

CPU作为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往往是各种档次计算机的代名词,如Intel Core2系列、AMD Athlon 64 X2系列等。CPU的性能大致上也反映了所配置计算机的性能,因此它的性能指标十分重要。

① 时钟频率(主频)。时钟频率是CPU在单位时间(s)内发出的脉冲数,以兆赫(MHz)或吉赫(GHz)为单位。时钟频率越高,运算速度就越快。如今的Pentium D和AMD Athlon 64 X2处理器工作频率超过了3 GHz。

② 外部时钟频率(外频)和倍频。外部时钟频率表示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单位是MHz;而倍频则是指CPU的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三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主频=外频×倍频。在阅读说明书时,有时还有“锁频”和“超频”术语,锁频指将CPU的倍频锁定,使之不能被调整;超频指将外频或倍频人为地提高,使工作频率超过额定的主频,从而提高产品的性能。

③ 前端总线频率和HT总线。前端总线频率英文名称为Front Side Bus,一般简写为FSB,它指的是数据实际传输的频率,单位是MHz。前端总线的速度主要是用前端总线的频率来衡量,速度越快,CPU的数据传输就越迅速。现在高档处理器的FSB频率等于外频的4倍,Intel Core2系列的CPU FSB频率达到了1066 MHz。

AMD的CPU采用HyperTransport(简称HT)总线,HyperTransport总线是一种为主板上的集成电路互连而设计的端到端总线技术,它可以在内存控制器、磁盘控制器及PCI总线控制器之间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HyperTransport总线采用了类似DDR的工作方式,在400 MHz的工作频率下,相当于800 MHz的传输频率。AMD Athlon 64 X2系列的CPU HT总线频率达到了1000 MHz。2004年2月, HyperTransport技术联盟正式发布了HyperTransport 2.0规格,由于采用了Dual-data技术,使频率成功提升到了1.0 GHz、1.2 GHz和1.4 GHz,数据传输带宽由每通道1.6 GB/sec提升到了2.0 GB/sec、2.4 GB/sec和2.8 GB/sec,最大带宽由原来的12.8 GB/sec提升到了22.4 GB/sec。

④ 运算速度。CPU的运算速度通常用每秒执行基本指令的条数来表示,常用的单位是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即每秒百万条指令数,是CPU执行速度的一种表示方式。

⑤ Cache的容量和速率。Cache缓存的大小和速率也同CPU的性能息息相关。目前的CPU通常采用两级缓存L1和L2,高端的CPU有缓存L3。L1和L2缓存通常集成在CPU核心内部,与CPU同速运行,一般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64~256 KB。L2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现在主流CPU的L2高速缓存最大的是256 KB~4 MB。

⑥ 数据宽度(字长)。CPU的字长是指CPU一次所能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是表示运算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一般等于CPU数据总线的宽度,CPU的字长越长,运算精度越高,处理信息速度越快,性能也越高。常见的CPU字长是32位和64位。

⑦ 支持的扩展指令集。支持的扩展指令集也是造成性能差异的一个关键因素。1996年,Intel的MMX指令集(Multi Media eXlension,多媒体扩展指令集)应用到奔腾处理器当中。MMX包括57条多媒体指令,通过单指令多数据的方式(SIMD)加速整数运算,也可以加速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应用。

3Dnow!指令集是由AMD开发的(Intel没有采纳)多媒体扩展指令集,它出现在SSE指令集之前,并被广泛应用在AMD的处理器中。

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单指令多数据流扩展)指令集包括了70条指令,其中包含提高3D图形运算效率的50条SIMD(单指令多数据技术)浮点运算指令、12条MMX整数运算增强指令、8条优化内存中连续数据块传输指令。理论上这些指令对目前流行的图像处理、浮点运算、3D运算、视频处理、音频处理等诸多多媒体应用起到了全面强化的作用。

SSE2被称为SIMD流技术扩展2或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指令集2,SSE2使用了144个新增指令,扩展了MMX技术和SSE技术,这些指令提高了应用程序的运行性能。

SSE3被称为SIMD流技术扩展3或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指令集3,SSE3在SSE2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3个额外的SIMD指令。SSE3中13个新指令的主要目的是改进线程同步和特定应用程序领域,如多媒体和游戏。这些新增指令强化了处理器在浮点转换至整数、复杂算法、视频编码、SIMD浮点寄存器操作及线程同步五个方面的表现,最终达到提升多媒体和游戏性能的目的。SSSE3是在SSE3命令的基础上添加了32个新命令的产品,从名称就可以看出是小规模地强化了SSE3的产品。

SSE4指令集包含54条指令,主要分为两类,即矢量化编译器和媒体加速器,以及高效加速字符串和文本处理。矢量化编译器和媒体加速器可提供高性能的编译器函数库,如封包(同时使用多个操作数)整数运算和浮点运算,可生成性能优化型代码。高效加速字符串和文本处理包含多个压缩字符串比较指令,允许同时运行多项比较和搜索操作。与SSE4指令集兼容的AMD的SSE4A扩展指令集则是去掉其中对Intel 64优化的指令,保留图形、影音编码、3D运算、游戏等多媒体指令,并完全兼容。

⑧ 核心(又称为内核)的数量和类型。核心是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PU中心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是由单晶硅以一定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CPU所有的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由核心执行。各种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逻辑结构,一级缓存、二级缓存、执行单元、指令级单元、总线接口等逻辑单元都有科学的布局。

不同的CPU(不同系列或同一系列)都会有不同的核心类型,一般说来,新的核心类型往往比老的核心类型具有更好的性能。

目前CPU的核心有单核心、双核心、三核心和四核心类型,双核心处理器就是基于单个硅晶片的一个处理器上拥有两个功能一样的处理器核心,也就是将两个物理处理器核心整合入一个内核中。虽然双核心处理器的性能较单核心处理器有所提升,但考虑到目前大部分的应用程序,如Office办公软件、游戏、视频播放等应用都是单线程的,因此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选择单核心处理器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而对于进行专业视频、3D动画和3D图像处理的用户来说,就有必要考虑使用双核心或四核心处理器。

⑨ 内部设计。微处理器内部设计对性能的影响非常大,通过并行处理和乱序执行技术,处理器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多条指令。多任务技术指在一个操作系统中多个程序同时运行;虚拟化技术则可以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而且每一个操作系统中都有多个程序运行,每一个操作系统都运行在一个虚拟的CPU或者是虚拟主机上;而超线程技术只是用单CPU模拟双CPU来平衡程序运行性能,这两个模拟出来的CPU是不能分离的,只能协同工作,CPU内嵌的防病毒技术是一种硬件防病毒技术,与操作系统相配合,可以防范大部分针对缓冲区溢出(buffer overrun)漏洞的攻击(大部分是病毒);生产工艺技术指在硅材料上生产CPU时内部各元器件间的连线宽度,一般用纳米(nm)表示,数值越小,生产工艺越先进,CPU内部功耗和发热量就越小,目前的生产工艺已经在45 nm以下。

⑩ 供电电压。CPU的供电电压,Pentium级的芯片电压都是3.3 V或以下。CPU内核供电电压越低,则表示CPU的制造工艺越先进、运行耗电功率越小。

2)典型产品

① Intel系列的CPU。在2000年11月,Intel正式发布了Pentium 4处理器。Pentium 4有三种不同的接口,早期是Socket 423接口和Socket 478接口,目前Intel公司有Pentium D、Pentium EE、Core Duo 2、Intel Core i7等系列的CPU,主要接口是LGA 775。总线频率有800 MHz、1066 MHz和1333 MHz三种,二级高速缓存有512KB~4M。LGA 775接口的处理器外观如图1.2和图1.3所示。部分Intel CPU主要技术参数比较如表1.1所示。

图1.2 IntelCore2Duo和Core2QuadCPU的外观

图1.3 Intel Corei7ExtremeEditionCPU的外观

表1.1 部分Intel CPU主要技术参数比较

② AMD系列的CPU。2001年10月9日,AMD发布Athlon XP处理器后,出现多种型号和多种接口形式,Athlon XP处理器的接口为Socket 462。AMD在2006年5月23日推出全新架构的Socket AM2处理器,并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取代当时的Socket 754/939架构,成为AMD统一的接口平台。目前AMD公司的CPU有Athlon 64 X2系列(图1.4)和AMD Phenom X4系列(图1.5)。部分AMD CPU主要技术参数比较如表1.2所示。

图1.4 Athlon 64 X2 CPU的外观

图1.5 AMD Phenom X4 CPU的外观

表1.2 部分AMD CPU主要技术参数比较

3)小常识

CPU的插座主要有Socket插座和LGA 775插座。Socket插座有Socket 423(423个针孔)、Socket 478(478个针孔)、Socket 462(462个针孔)和Socket AM2(940个针孔)。Socket 478插座(图1.6)主要用于Pentium 4 CPU和Celeron D CPU;Socket 462插座也称Socket A(图1.7),专门为AMD Athlon 64 CPU而设计的接口标准,这些插座在旧式的计算机中能见到。新式计算机主要应用的插座是LGA 775插座(775个针孔,如图1.8所示)和Socket AM2或AM2+插座(940个针孔,如图1.9所示)。

图1.6 Socket 478插座

图1.7 Socket 462插座

图1.8 LGA 775插座

图1.9 Socket AM2或AM2+插座

4)选购要点

微处理器的等级是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微处理器的频率对整个计算机的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如果单靠提升微处理器频率,而不考虑其他相关零部件的情况而使整机系统有明显的性能提升,也是相当有限的。

选购CPU时,主要考虑CPU的内频、前端总线频率、数据宽度、Cache的容量、支持扩展指令集情况、采用的新技术等 ,同时还考虑CPU与其他的部件搭配,微处理器所采用的架构。由于不同的架构平台是不能彼此互换的,因此这就关系到未来计算机升级的兼容性问题。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各类CPU都有盒装和散装两种形式,从技术角度上讲,散装产品和盒装产品不存在本质区别,只是质保期有一定差异,一般盒装CPU的质保期通常为三年,而且附带质量较好的散热风扇;而散装CPU只能得到为期一年的常规保修。

2.主板

主板(图1.10)是构成计算机的骨架。所有计算机的部件都是通过主板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工作平台。

图1.10 主板的外观

1)主要性能参数

主板各部分的名称如图1.11所示。

图1.11 主板各部分的名称

① 芯片组。芯片组(图1.12)用来管理和控制主板上各个部件的运行,其性能决定了主板的性能,芯片组按用途可分为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等类型;按芯片数量可分为单芯片芯片组,标准的南、北桥芯片组和多芯片芯片组(主要用于高档服务器/工作站);按整合程度的高低还可分为整合型芯片组和非整合型芯片组等。

图1.12 芯片组

标准的南、北桥主板芯片组,其中CPU的类型,主板的系统总线频率,内存类型、容量和性能,显卡插槽的规格是由北桥芯片决定的,北桥芯片一般在CPU插槽和内存插槽附近,而且常常盖着散热片。北桥芯片主要负责管理CPU、内存、AGP这些高速的部分。扩展槽的种类与数量、扩展接口的类型和数量(如USB 2.0/1.1、IEEE 1394、串口、并口、笔记本的VGA输出接口)等,是由南桥芯片决定的,南桥芯片一般位于主板上距CPU插槽较远的下方,PCI插槽的附近,这种布局是考虑到它所连接的I/O总线较多,距处理器远一点有利于布线。还有些芯片组由于纳入了3D加速显示(集成显示芯片)、AC'97声音解码等功能,还决定着计算机系统的显示性能、音频播放性能等。

到目前为止,能够生产芯片组的厂家有Intel(美国)、VIA(中国台湾)、SiS(中国台湾)、ALi(中国台湾)、AMD(美国)、nVIDIA(美国)、ATI(加拿大)、Server Works (美国)等,其中以Intel和VIA的芯片组最为常见。

② 显示卡插槽。主板上显示卡的插槽是安装显示卡的,目前常见的显示卡插槽有AGP(Accelerated Graphic Ports,高速图形端口)和PCI-Express两种,前者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显示卡接口标准,AGP端口标准已由原来的AGP 1.0(1x、2x)发展到AGP 4x和AGP 8x,当前主要的规格为AGP 8x ,后者是主流显示卡插槽。主板各种扩展槽性能比较如表1.3所示。

表1.3 主板各种扩展槽性能比较

PCI-Express插槽如图1.13所示,PCI-Express技术于2002年年底被审核批准,而拥有PCI-Express技术的主板也正式面世。当前,PCI-Express共分为六种规格,分别为x1,x2,x4,x8,x12,x16。其中x4,x8和x12规格是专门针对服务器市场的,而x1, x2及x16规格则是为普通计算机设计的,PCI-Express x16是供显示卡插槽使用的。

图1.13 PCI-Express插槽

PCI-Express技术传输数据速率的性能指标含义是x1表示有1条数据通道,x2表示有2条数据通道,x4表示有4条数据通道,依此类推,其中每条数据通道均由4个针脚组成。PCI-Express可达到的带宽比较如表1.4所示。

表1.4 PCI-Express可达到的带宽比较

③ 硬盘数据线插座。传统的硬盘数据线插座使用EIDE排线(图1.14),这种排线两端仍维持40Pin的设计,但数据线增加到80条。这种设计可有效降低、抑制串音干扰。它包括Ultra DMA/100、Ultra DMA/133和Ultra DMA/150标准,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分别能达到100 MB/s 133 MB/s和150 MB/s。目前硬盘数据线插座使用Serial ATA插座(图1.15),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减少了插座的针脚数目,Serial ATA的接口连接线只需要4根线就可以实现数据传输(第1根发数据、第2根接收数据、第3根供电、第4根地线)。Serial ATA 2.0数据传输率最高可达到300 MB/s。

④ 内存条插槽类型和内存总线速度。内存条插槽的作用是安装内存条,提供给DDR内存条的插槽可以提供64位线宽的数据,工作电压为2.5 V,与内存条的触点为184个;提供给DDR2内存条的插槽可以提供64位线宽的数据,工作电压为1.8 V,与内存条的触点为240个。内存总线速度指CPU与二级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通信速度。内存总线速度对系统性能显得非常重要。

图1.14 EIDE排线

图1.15 Serial ATA插座

2)典型产品

支持Intel CPU的部分主板性能如表1.5所示,支持AMD CPU的部分主板性能如表1.6所示。

表1.5 支持Intel CPU的部分主板性能

表1.6 支持AMD CPU的部分主板性能

3)小常识

① PCI插槽。PCI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ion的缩写,可翻译为外部设备互连。PCI扩展插槽具有508MB/s的数据传输率及很强的负载能力,有3~6个插槽,能插各种PCI卡,如网卡、视频卡等。

② EIDE插座。扩展IDE插座,主板上有两个EIDE插座,该插座连接EIDE设备的接口。常见的EIDE设备有硬盘、光驱,EIDE1连接硬盘数据线,EIDE2连接光驱数据线。

③ PS/2接口。PS/2为小圆形结构的鼠标和键盘接口,如今Pentium以上的主板采用该接口,主要的好处是可以使鼠标得到更快的响应速度。

④ USB接口。USB是Universal Serial Bus的缩写,可翻译为通用串行总线。它是由IBM、Intel、Microsoft等几大著名厂商制定的一种串行端口。其特点有两个,一是带负载能力强;二是具有即插即用功能,设备插入后可自动识别,连接非常方便。主板一般有2~8个USB接口。

⑤ 并行接口。计算机与其他设备传送信息的一种标准接口,这种接口使8位数据位同时传送。并行接口数据传送速度较串行接口快,但传送距离较短,一般用于连接针式打印机。

⑥ 串行接口。计算机与其他设备传送信息的一种标准接口,现在的计算机一般有两个串行接口,即COM1和COM2,这种接口使8位数据位串行传送。主要外部接口如图1.16所示。

图1.16 计算机主要外部接口

⑦ 主板的类型。台式机的主板类型主要有ATX和Micro-ATX。标准ATX主板的尺寸通常“横长竖短”,俗称“大板”,主要特点是将串口、并口、鼠标和键盘接口都固定在主板上,用到内置声卡功能时还将声卡的接口也一并做在主板上。另外,ATX主板必须使用ATX结构的机箱、电源,这样才能保证ATX主板的定时开机、MODEM唤醒、键盘开机等特殊功能的实现。

Micro-ATX主板俗称“小板”,它在结构上与标准ATX主板相同,区别只是Micro-ATX主板减少了部分扩展插槽,这样尺寸也就减小了,降低了厂家的生产成本和用户组装计算机时的投资。

⑧ 电源插座。主机板、CPU和所有驱动器都由电源插座供电。 ATX电源插座是20芯或24芯双列插座,如图1.17所示,具有防插错结构。在软件的配合下,ATX电源插座可以实现软件关机和通过键盘、调制解调器唤醒开机等电源管理功能。

图1.17 主板上ATX电源插座和插头

4)选购要点

主板是计算机系统中除了CPU以外最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计算机的性能和兼容性,再好的CPU遇到速度慢的主板时,就会形成系统的瓶颈,使整个系统的性能下降。所以,选用主板一定要慎重。

目前,主板的品牌很多,每一种品牌又有许多不同的型号,这样使用户觉得无从选择。选择一个好的主板不仅可以提高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而且还可以有利于维护和升级,下面着重阐述如何选择好的主板。

选择主板主要考虑的因素:

① 品质。主板的品牌很多,各厂家生产的主板品质也有所不同。品质是指主板的质量及稳定可靠性指标。品质不仅和主板的设计结构、生产工艺有关,也和生产厂家选用的零部件有很大关系。一块品质好的主板可以保证在各种情况下,如温湿度变化、电场干扰等,获得稳定可靠的工作状态。用户在购买时,可以从产品外观、生产厂家背景及返修率等方面考虑。一般,知名大公司在设计及生产工艺和原材料选用等方面比较严格,品质都很好,但价格一般也略微贵一些。

② 兼容性。由于主板要和各种各样的周边设备配合并运行各种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所以兼容性是非常重要的。在硬件方面包括对不同主频和外频CPU的支持,支持内存的类型,支持各种常见品牌的显示卡、声卡、解压卡、网卡、SCSI卡、视频卡等,以及对即插即用的支持等;软件方面包括各种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能否运行,如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OS/2、Unix、Novell等。一般厂家都会有兼容性方面的测试报告供用户参考。

③ 速度指标。速度指标也是大家购买时普遍关心的一个性能指标。各个厂家生产的主板速度有差异,主要是因为采用的芯片组(Chipset)不同、前端总线频率的设计不同、线路设计与BIOS设计最佳化不同、原配件或材料选用品质不同。速度指标可以用测试方法得到,一般取相同配置(如芯片组相同)的主板,在相同配置(同样的CPU、内存、显示卡、硬盘等)下用专业的测试软件测得。

④ 升级扩展性。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要考虑主板的升级扩展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CPU升级余地,支持哪几种CPU频率的产品;内存升级能力,有多少个内存插槽,最大内存容量;有几个PCI插槽;有几个硬盘数据线的插座;BIOS可否升级等。

⑤ 售后服务。售后服务包括产品保修、技术支持情况、能否获得最新的BIOS升级等。用户应从信誉好的商家和正规渠道的分销商处购买,以免买到水货或假货,损害自己的利益。购买主板时,要检查质保卡、主板上的销售日期标记、主板说明书及主板配件提供的完整性。

选择主板除了考虑以上因素外,还要考虑芯片组的类型,显示卡插槽的类型,是否支持STAT的硬盘和主板集成网卡、声卡的功能。

选几种实用的3D大型软件进行实际工作测试,观察这些软件是否能正常工作,同时也能检查所购主板对各种软件的兼容性如何。这种检测方法虽不够全面,但很实用。用户还可以用一些典型的应用程序上机运行,观察运行情况。

3.内存条

1)技术指标

存储器的特性由它的技术参数来描述,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① 容量。计算机内存条的容量与同时运行的软件大小有关,DDR2内存条大多为256 M、512 MB、1 GB和2 GB的容量。这也是与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

② 速度。内存速度一般用存取一次数据的时间(单位一般用ns)来作为性能指标,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DDR2 SDRAM内存速度已达到3 ns以下。

③ 内存的总线频率和数据带宽。内存的总线频率指内存条与CPU传输数据的实际速度,如DDR2800中的800指的就是内存的总线频率,其与CPU的前端总线频率相匹配,计算机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数据带宽指内存条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④ CAS。CAS为等待时间,意思是CAS信号需要经过多少个时钟周期才能读/写数据。这是在一定频率下衡量支持不同规范内存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DDR内存条的CAS有2、2.5和3,若取2也就是说其读取数据的等待时间可以是两个时钟周期,标准应为2,但为了稳定,降为3也是可以接受的。在同频率下CAS为2的内存较CAS为3的内存快。

2)典型产品

内存条主要型号的性能参数如表1.7所示。

表1.7 内存条主要型号的性能参数

3)小常识

① ECC校验。为检验内存在存取过程中是否准确无误,每8位容量配备1位作为ECC校验位,配合主板的校验电路对存取的数据进行正确校验,这需要在内存条上额外加装一块芯片,ECC校验能纠正绝大多数的错误,一般在服务器上使用。而在实际使用中,台式机有无校验位对系统性能并没有什么影响,所以目前大多数台式机的内存条上已不再加装校验芯片。

② DIMM。DIMM(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双边接触内存模块,即这种类型接口内存的插板两边都有内存接口触片。这种接口模式的内存广泛应用于现在的计算机中,早期通常为84针,但由于是双边的,所以一共有168线触点,人们经常把这种内存称为168线内存。DDR内存条属于DIMM类型,有184个触点,使用2.5 V的电压;DDR2内存条也属于DIMM类型,有240个触点,使用1.8 V的电压。

③ DDR(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图1.18)就是双倍数据传输速率的SDRAM,因此DDR内存是更先进的SDRAM,习惯上简称为为DDR。

图1.18 DDR SDRAM内存条和插槽

传统的SDRAM只在时钟周期的上升沿传输指令、地址和数据,而DDR内存的数据线有特殊的电路,可以让它在时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传输数据。所以DDR在每个时钟周期可传输两个字,而SDRAM只能传输一个字。

DDR内存目前有三个版本,即PC2100(DDR266) 、PC2700(DDR333)和PC3200 (DDR400),它们的总线宽度工作频率分别为133 MHz、166 MHz和200 MHz,峰值带宽的最大带宽分别为133×2×64位=2100 MB/s、166×2×64位=2700 MB/s和200×2×64位=3200 MB/s。

内置上,SDRAM规格为168Pin,但DDR则为184Pin,电压上也由3.3 V调低至2.5 V。两者的外观非常相似,但DDR只有一个定位槽,而普通的SDRAM有两个定位槽,两者并不兼容。

④ DDR2SDRAM简称DDR2(图1.19),它与DDR内存相比虽然都是采用了在时钟的上升/下降沿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但DDR2内存却拥有两倍于DDR内存的预读取能力(即4bit数据预读取)。换句话说,DDR2内存每个时钟能够以4倍外部总线的速度读/写数据,并且能够以内部控制总线4倍的速度运行。

DDR2内存均采用FBGA封装形式。不同于目前广泛应用的TSOP封装形式,FBGA封装提供了更好的电气性能与散热性,为DDR2内存的稳定工作与未来频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图1.19 DDR2内存条和插槽

DDR2内存采用1.8 V电压,相对于DDR标准的2.5 V,降低了不少,从而提供了更小的功耗与更低的发热量。

目前,已有的标准DDR2内存分为DDR2400、DDR2533、DDR2667和DDR2800,其核心频率(工作频率)分别为100 MHz、133 MHz、166 MHz和200 MHz,等效的数据传输频率分别为400 MHz、533 MHz、667 MHz和800 MHz,其对应的内存传输带宽分别为3.2 GB/sec、4.3 GB/sec、5.3 GB/sec和6.4 GB/sec,按照其内存传输带宽分别标注为PC23200、PC24300、PC25300和PC26400。

⑤ DDR3 SDRAM简称DDR3(图1.20),DDR3内存拥有两倍于DDR2内存的预读取能力,每个时钟能够以8倍外部总线的速度读/写数据。DDR3主频频率为1333 MHz,传输标准为PC3-10664,内存传输带宽为10.6 GB/sec。

图1.20 DDR3内存条

4)选购要点

① 内存容量和速度。在实际应用中,内存容量的选择与同时运行软件的复杂程度有关,下面是一些典型应用程序对内存的要求:

● 安装不同操作系统要配置不同的内存容量,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推荐采用128 MB或更大的内存;安装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推荐至少512 MB的内存容量;

●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系统需要处理声音、动态图像等信息,因此,内存容量应不少于512 MB,前端总线频率为667 MHz以上,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 对于专门处理三维立体、图形、影像、动画等需要大存储量的工作站,需要配置1 GB以上的内存容量,前端总线频率为667 MHz以上。

② 内存与CPU、主板的搭配。不同类型的CPU和不同的主板要配备不同的速度和容量的内存条,如CPU的前端总线频率为800 MHz应配备DDR2800的内存条。如果主板有DDR2插槽,只能选择DDR2内存条。

4.硬盘

1)主要性能参数

① 主轴转速(spindle speed或rotational speed)。主轴的转速的计量单位为RPM (Round Per Minute,每分钟转数)。这种转速由生产厂决定,它直接影响硬盘的存取速度,内部传输主要依赖主轴转速,较高的转速可以缩短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及实际读/写时间,所以当今的硬盘追求高转速会使整机速度提高。

近期产品的主轴转速大多采用5400 RPM和7200 RPM,最新产品最高转速可达10000 RPM。

② 平均等待时间(Latency Period)。平均等待时间又称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是指磁头已处于要访问的磁道,等待要访问的扇区旋转至磁头下方的时间,用ms表示。

③ 外部数据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外部数据传输率(一般指外部最大数据传输率)是指计算机系统总线与硬盘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又称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它与硬盘的接口类型和硬盘缓冲区的容量密切相关。一般以MB/s为单位,如Ultra DMA 133的数据传输率为133 MB/s。

④ 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内部数据传输率又称持续数据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是指硬盘中的磁头到高速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是影响硬盘整体性能的关键。

⑤ 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又称寻址时间,是指磁头从开始启动直到移至指定磁道平均所需的时间。平均寻道时间用ms表示,它反映了硬盘定位移动的速度,直接影响硬盘的访问速度。

⑥ 硬盘数据线的接口类型。目前常见的硬盘数据线的接口有EIDE(也称IDE或ATA)、Serial ATA(简称STAT)和SCIS三种。其中,EIDE和SATA主要用于个人计算机,而SCIS则主要用于服务器。EIDE接口的硬盘传输速率可分为66 MB/s、100 MB/s和133MB/s,SATA 2.0接口的硬盘传输速率为300 MB/s。

⑦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硬盘的平均访问时间又称平均存取时间,是平均寻道时间与平均等待时间之和。

⑧ 硬盘的缓冲区。硬盘在其电路板上安排了适量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缓冲区容量的大小对硬盘的速度有一定影响,从理论讲缓冲区的容量越大越好,但缓冲区容量越大,硬盘的成本越高。目前常用的缓冲存储器多为2 MB,高的达32 MB。

⑨ 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是硬盘最重要参数之一,大容量的硬盘可存储大量的信息,这对于需要大容量存储空间的用户,会感到得心应手。硬盘是以容量为性能的主要标志,衡量是否为当前的主流产品往往以容量为主,如2009年以300 GB左右的容量为主流产品。

⑩ S.M.A.R.T。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我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技术可以对硬盘的磁头、盘片电机驱动系统、硬盘内部电路及盘片表面媒介材料等进行检测,当S.M.A.R.T检测并分析出硬盘可能出现问题时会及时向用户报警,以避免计算机数据受到损失。S.M.A.R.T技术必须在主板支持的前提下才能发生作用,而且也不能保证能预报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硬盘故障,它只能对渐发性的故障进行检测,对突发性的故障是无能为力的。

2)典型产品

硬盘主要有SATA接口的硬盘(图1.21)和IDE接口的硬盘(图1.22),硬盘是一代比一代好,技术越来越先进。目前硬盘的核心技术并没有彻底的革新,但硬盘产品的规格正在向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数据保护更安全方向发展。Serial ATA 2.0数据传输速度为300 MB/s,Serial ATA 3.0数据传输速度为600 MB/s。它采用的是串行数据传输方式,每一个时钟周期只传输一位二进制数据。在Serial ATA中将不存在主/从盘的区别,用户也不用再去设置硬盘的相关跳线。Serial ATA设备有SATA 1.0、SATA 2.0和SATA 3.0版本。主要硬盘的性能指标如表1.8所示。

图1.21 SATA接口的硬盘

图1.22 IDE接口的硬盘

表1.8 主要硬盘的性能指标

3)小常识

① 单碟容量。硬盘中的存储盘片一般有1~4片,每张盘片的储存密度越高,则达到相同容量所用的盘片就越少,其系统可靠性也就越好。同时,高密度盘片可使硬盘在读取相同数据量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运行速度。目前较出色的硬盘其单片容量在60~200 GB。

影响硬盘容量的因素主要是物理参数,若知道磁头数(H)、每面磁道数(C)又称磁柱面数和每个磁道的扇区数(S),即可以计算出该硬盘的容量。

② 磁头数(Heads)。硬盘的磁头数与硬盘体内的盘片数目有关,由于每一个盘片均有两个磁面,每面都应有一个磁头,因此,磁头数一般为盘片数的两倍。每面磁道数及每个磁道所含的扇区数与硬盘的种类及容量有关。

③ 柱面(Cylinders)。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如图1.23所示。从这张放大的磁盘结构图可以看出,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为硬磁盘的柱面,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

图1.23 硬盘结构图

属于同一柱面的全部磁道同时在各自的磁头下通过,这意味着只需指定磁头、柱面和扇区,就能写入或读出数据。

硬盘系统在记录信息时将自动优先使用同一个或者最靠近的柱面,因为这样磁头组件的移动最少,既利于提高读/写速度,也可减少运动机构的磨损。

④ 连续无故障时间(MTBF)。MTBF是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一般硬盘在30000小时以上。

4)选购要点

① 品牌。组装一台计算机,其硬盘是关键部件之一,选什么样的硬盘,直接影响到整机的性能和价格,所以要综合考虑。

目前市场上的硬盘很多,如常见的Quantum(昆腾)、Maxtor(迈拓)、Seagate(希捷)、Western Digital(西部数据)、SAMSUNG(三星)、日立、IBM等。除了品牌还要考虑质量、价格、容量、速度和其他的一些指标。

② 质量。质量是选购一个硬盘时的重要因素,因为硬盘的价格较高,且硬盘往往存储大量重要信息,一旦损坏则损失惨重。绝不希望新装的机器硬盘在一年半载就出问题。应该说目前国内市场的硬盘质量都还可以,一般均是较大公司或较大组装厂生产的,而且有三年更换的保证。

③ 容量。容量是选择硬盘的主要参数,一般容量与价格是呈正比的,也要根据时代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容量。目前160~500 GB的硬盘价格适当,从容量上看,也足够用。若有特殊需要(如需装大量的游戏或大量图像信息),则要考虑略大些容量的硬盘。

④ 接口。接口不同,其硬盘的速度等参数、价格也就不同,如果不是用作图形处理或网络服务器,目前主选SATA 2.0接口的硬盘。

⑤ 速度。不同的接口,速度等参数是不同的,一般使用则不必追求高速度,但所选的主板提供了高速的接口,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应考虑高速硬盘。目前的多种品牌均提供了Ultra DMA/133接口的硬盘和SATA 2.0接口的硬盘。

Ultra ATA/133标准,使接口速度带宽达到了133 MB/s。SATA 2.0接口的硬盘的数据传输率可以达到300 MB/s。

除了以上几项关键性能外,在选择时还要注意硬盘的Cache容量、硬盘的外形尺寸、硬盘转速等。

5.DVD-ROM驱动器

1)主要性能参数

① 数据传输率。数据传输率是指从DVD-ROM盘上读取的数据与所需要时间的比值。DVD-ROM用倍速来表示,DVD-ROM的1X为1358 KB/s,一般DVD-ROM的倍速为16X。CD-ROM的读取速度也是用倍速表示,但CD-ROM的1X为150 KB/s。

② 数据缓冲区。DVD-ROM驱动器的数据缓冲区(Buffer)和CPU与RAM之间的高速缓存的作用一样,都是为了提高运行速度。

DVD-ROM驱动器缓冲区的大小直接影响数据的读取速度,特别是影像数据的读取速度。DVD-ROM驱动器读出的信息首先存放在缓冲区中,然后再读到主机。目前的DVD-ROM驱动器中一般都设有198 KB以上的数据缓冲区。

③ 随机平均读取时间。随机平均读取时间是指从激光头定位到开始读写盘片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毫秒(ms)。平均寻道时间越短越好,一般DVD-ROM驱动器的随机平均读取时间在120 ms以下。

④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一般的光驱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应超过20000小时。

⑤ 容错能力。容错能力又称纠错能力,是光驱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光盘因质量或保存不当有轻微划伤或表面污损时,一般容错能力差的光驱可能无法读出,所以在购买时一定选用容错能力强的光驱。光驱的容错能力,除了与上述的读取方式有关外,还与光驱所采用的机芯有更大的关系。

2)典型产品

DVD-ROM驱动器的主要产品性能如表1.9所示。

表1.9 DVD-ROM驱动器的主要产品性能

3)小常识

① DVD-ROM驱动器的外观。光盘驱动器从外形上看,像一个长方形的金属盒子。

虽然各种厂家的DVD-ROM驱动器的功能基本一致,但其面板的结构、各插孔、各种按钮的位置及数量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只有控制托盘弹出/弹入按钮(EJECT)、耳机插孔(PHONES)及耳机的音量控制旋钮(VOLUME),几乎所有光驱都设有紧急弹出托盘孔,有的面板除了上述的孔和按钮外,还设有播放按钮(PLAY)、向前搜索按钮(PREVIOUS)和向后搜索(NEXT)按钮。

DVD-ROM驱动器背板主要提供与主机的E-IDE接口、电源、声卡相连接的插座,以及设置光驱模式的跳线等,如图1.24所示。

图1.24 DVD-ROM光驱的外观和接口

● 电源接口。与主机电源提供的一组四芯电源插头相接,为光驱提供所需要的+5 V和+12 V直流电源。插接时注意电源线的红线对着光驱电源插座的“+5 V”标记。

● 数据线接口。与主机的E-IDE2接口相接,一般采用40孔40线的数据电缆,一端插接在主板的E-IDE2接口,另一端插入光驱的数据线接口,用来与主机传输信号和数据。插接时注意数据电缆的红线对着光驱插座的“1”标记。

● 主从跳线。用来设置光驱为主盘、从盘、CSEL盘三种模式之一。如果一根数据线接两台光驱要进行跳线,则一台光驱设置为主盘,另一台光驱设置从盘,使两台光驱正常运行。

● 音频接口。可与声卡的音频输入插座相接,若是集成主板的声卡要连接主板的音频输入插座,连接时要注意其音频线的排列顺序。各种品牌声卡的音频线排列顺序不一定完全一致,如发现DVD-ROM驱动器与声卡插座的音频线的顺序不一致,则需调换其音频线的顺序,否则可能造成无声或单声道。

② 内置式与外置式。DVD-ROM驱动器按安装方式来划分,有内置式与外置式两种。内置DVD-ROM驱动器安装在计算机的机箱内,用主机电源供电,不需要额外的电源,但占用一个驱动器固定座;外置式DVD-ROM驱动器单独放在机器外面,需要单独供电,可节省一个驱动器固定座。外置式DVD-ROM驱动器比内置式DVD-ROM驱动器略贵一些(因为它多了一个外壳和电源转换器),除此之外,两者在性能上并无太大差别。

③ 数据传输技术。

● 恒定线速度CLV

恒定线速度是最早8倍速以下的产品所采用的读取方式,它是指激光头在读取数据时,传输速率保持恒定不变。如果强行加快转速,导致电机的震动加大,反而影响读盘的可靠性,所以,用此种方式制作的12倍速光驱的读盘可靠性比8倍速的差得多。

● 恒定角速度CAV

这种方式是让主轴电机恒定在最高速度,而线速度从内到外不断增大,这刚好与CLV方式相反,充分利用了主轴马达的效率,结果是其传输率不是恒定的,而保持光驱旋转速度是固定的。这种技术不能真正快速进行数据传输,但因其线速度不断提高,读取时激光头接收的信号微弱,导致其读盘率比8倍速以下的要低。

● 部分恒定角速度PCAV

CAV方式的弱点就是随着速度的提高,读盘率却在不断下降。为了让两者兼顾,设计者推出了一种新的读取方式,即部分恒定角速度方式,也就是在某一个级别上采用恒定角速度的方式,通常称为自动降速功能。目前多数光驱采用的数据传输技术为PCAV。

④ 区域代码。DVD-ROM光驱中加入了区位码识别技术,DVD光盘也含有区位码,只有两者的区位码相同时,才可以读取DVD光盘中的内容,加入区域代码技术主要为了防止盗版。

4)选购要点

DVD-ROM驱动器的选择是装机必须了解的一个问题,其实在介绍光驱性能指标时,就心里有数了,应选择现在流行的PCAV方式的光驱。

除了考虑速度外,还要考虑容错能力的好坏和稳定性。目前流行机芯分为塑料和全钢两种,全钢机芯比塑料机芯重,寿命较长,购买时注意用手试一试重量。

挑选时,可自备几张曾在某些光驱无法读出,而在较好的光驱才能勉强读出的光盘,如果能读出则表示其容错能力较强。

① 接口类型的选择依据。常见的DVD-ROM接口有E-IDE、SATA和SCSI三种, SCSI接口DVD-ROM的数据传输率比E-IDE接口高,多用在多媒体系统或服务器中。E-IDE接口DVD-ROM和SATA接口DVD-ROM的其他性能差别很小,因此,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应尽量选择E-IDE接口的DVD-ROM。

② 应选择何种速度的DVD-ROM。目前流行的DVD-ROM多为16倍速,因采用的是PCAV工作方式,其各方面性能还是不错的。当前CD-ROM光盘还较多,DVD-ROM光驱还要尝试读CD-ROM光盘的能力,看看兼容性如何。DVD-ROM数据缓冲区容量越大越好,一般选择数据缓冲区容量为512 KB或更高的DVD-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