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国汽车空调业的崛起
1969年长春一汽为中央首长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汽车空调装置,并安装在红旗保险车(CA772)上,这不仅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保险车的历史,同时也开创了中国自行设计、独立制造汽车空调装置的先河。从1971年开始,一汽生产的各种型号的红旗牌高级轿车上全部安装了空调装置,为此,当时的第一机械工业部专门拨款在一汽轿车厂建立了生产和装配压缩机的车间,在一汽散热器厂内建立了蒸发器和冷凝器生产车间,开始批量生产汽车空调装置。
1980年,一汽为红旗牌高级旅游车设计制造了客车空调装置,并完成了批量生产工作。
1981年,上海内燃机油泵厂为上海牌轿车也研制了轿车空调装置,压缩机与红旗牌高级轿车一样,是六缸双向斜盘式结构,这种结构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1962年推向市场的新产品,直到今天,双向斜盘式压缩机仍然是汽车空调压缩机的主流产品。
改革开放后,国内掀起了汽车空调热,几百个企业纷纷争向汽车空调。国内一时间造成了大量重复引进,出现超规模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散、乱、差的局面。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经历十来年的风雨波折走上了改组改造、联合发展的道路。上海内燃机油泵厂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立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引进生产五缸摇盘SD系列压缩机产品,率先为上海桑塔纳乘用车配套。另外,湖南华达空调机厂与日本杰克赛尔公司合资(1992年),上海汽车空调机厂与美国德尔福汽车空调公司合资,沙市汽车空调器厂与法国法雷奥合资,烟台首钢汽车空调器厂与日本电装公司合资(1995年),岳阳恒立冷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被北京华诚集团控股,还有些企业因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而转产其他产品。
到1993年,汽车空调散、乱、差的局面有所改善,并逐步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牡丹江空调机厂被一汽集团兼并,先后引进生产V5系列无级可变排量压缩机和十缸斜盘SP系列压缩机(1994年引进韩国德尔公司)。重庆建设集团1995年引进日本精工精机公司旋转叶片式JSS-96和JSS-120压缩机产品。烟台首钢空调器厂于1995年与日本电装公司合资组建烟台首钢电装有限公司,生产日本电装公司十缸斜盘10PA系列压缩机产品和贯穿叶片式TV系列压缩机产品。无锡市双鸟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从1999年开始,生产五缸和七缸摇盘式压缩机、十缸斜盘式压缩机,该厂的压缩机年产量可达8万台。
进入21世纪,国际汽车空调压缩机跨国生产企业更是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2004年,上汽股份公司、上海龙华工业公司、日本三电、德国贝洱四方合资成立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2004年8月,美国伟世通携韩国汉拿在大连成立汉拿空调(大连)有限公司,并于2005年7月开始投产。2005年5月,丰田与电装在昆山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二家汽车空调压缩机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变排量压缩机。2005年7月,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和法雷奥热系统(日本)公司在长春成立富奥—法雷奥压缩机(长春)有限公司,该公司也是法雷奥在中国的第二家汽车空调压缩机生产工厂。2000年,上海奉天空调压缩机有限公司在合肥工业大学的技术支持下,自行研制开发了涡旋式AP系列压缩机,产量可达10万台,南京奥特佳冷机有限公司在美国普渡大学技术支持下,于2001年研制开发了WXH系列涡旋式压缩机,其排量可从60 cm3/n(厘米3/转)到250 cm3/n(厘米3/转),适用于微型车和大客车空调装置。我国已能够生产空调的各种部件和各种汽车空调。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国形成了。
中国汽车空调业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门类齐全,大、中、小配套的汽车空调生产体系,目前,生产企业有200多家,每年可生产乘用车空调250万套,中型车空调10万套,大客车空调10万套。在技术上,中国汽车空调博览了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空调压缩机型和部件,已跻身世界第四位,仅次于日本、美国和韩国。我国汽车空调技术工艺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不相上下,并且部分企业已具备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
汽车空调提高了汽车乘坐舒适性,象征着汽车的档次水平。现代汽车空调的发展,向小型、高效、节能化、全自动型和智能环保型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