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宇观学科和生命学科的当采现象
以上我们在微观方面讨论了非生命学科的当采现象,而这种现象在多大程度上适应于宇观方面的学科(如天文学),多大程度上适应于有关生命物质的科学(如生物学、人类学和医学、心理学等),详见以下探讨。
1.天文学的当采现象
赵红州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将有关宇观方面天文学的579项重大成果分为地球、太阳系、恒星和星系四大类,然后按时间轴展开,我们发现:
1601—1730年,是地球和行星研究的鼎盛时期。
1750—1840年,是太阳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丰收年代。
1801—1950年,是恒星天文学的全盛时期。
1920年至今,有关星系的天文学和宇宙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
由此我们发现人类在采掘宇观方面的规律刚好与微观方面的相反,是从宏观向着宇观方向掘进的。具体地讲,就是在层次方面和能量方面都是由小向大推进的。例如,在能量方面的研究顺序依次是: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α 射线天文学、天体演化中的核反应堆理论等研究,它们的能量级别逐步升高。
结合前面的规律,最后我们得出:有关非生命物质的科学具有两个当采方向的结论,即一个是向宇观方向掘进;另一个是向微观方向掘进。
2.关于生命物质学科的当采现象
生命物质学科包括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医学、心理学等,这些学科成熟得较晚,它们在方法论、科学理念、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上都深受非生命物质学科的影响,尤其是物理学的影响,因此,它们的当采规律或多或少地受到微观和宇观规律的影响。在空间层次上,它们也是由宏观向微观方向掘进的;在能量级别上,与非生命物质学科的发展规律相一致,即由低能向高能方向发展。生命物质学科在空间层次和能量级别上掘进的顺序和时间见表1.5和表1.6。
表1.5 生命物质学科在空间层次上的掘进顺序
表1.6 生命物质学科在能量级别上的掘进顺序
由表1.5的学科发展顺序及其所处的空间层次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物质学科的发展是沿着“宏观→微观→分子→”的空间层次掘进的。
由表1.6的学科发展顺序及其所处的能量级别可以看出,虽然生命物质学科的研究是复杂的,能量级别的分类不像非生命物质学科那样清楚,但总体上是按照“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电磁能→核能→”的方向掘进的。
总之,科学发现的总体模式是:以非生命物质学科发展的微观方向为主导,向多种方向推进的科学工程,虽然生命的和非生命的物质学科发展在宇观方向都有各自的掘进方向和速度,但它们都受到非生命物质学科微观方向发展的制约,具体体现在物理学的进展对各个学科的影响上。目前,只要核子层次的换能效应还不能被完全发现,核层次的“当采”受阻的现状未被改变,人类强大的科学研究能力就会向上一层次的非生命物质学科“回采”,并同时向其他生命物质学科伸延,如生物学、心理学、生命科学等,甚至在社会科学的平面上也会出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大量交叉的科学群落。当今,全世界蓬勃兴起的科学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领导科学等就是这一现象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