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学简明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分波前法干涉的其他实验装置

分波前干涉装置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将点光源(实际上是很小的光源)发出的光波的波前分割出两个部分,并使之通过不同的光程产生干涉。上节所述的杨氏装置是这样,下面叙述的其他干涉装置也是这样。由干涉装置分割出的两个光波,可以看做是由两个相干点光源发出的,所以只要确定了这两个相干点光源的位置及干涉场的位置,便可以应用上节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干涉条纹。

1. 菲涅耳双面镜

菲涅耳双面镜由两块夹角很小的反射镜M1M2 组成,如图2.7所示。由点光源S发出的光波受不透明屏K阻挡,不能直接到达屏幕E上。S发出的光波经双面镜M1M2 反射被分为两束相干光波,投射向屏幕E并产生干涉。从双面镜反射的两束相干光,可以看做是从S在双面镜中形成的两个虚像S1S2 发出的,因而S1S2 相当于一对相干光源。S1S2 的位置可按反射定律确定。设双面镜交线在图面上的投影是O点,SO=l,则S1 O=S2 O=l,所以S1 S2 的垂直平分线也通过O点。因此,S1S2 之间的距离为

图2.7 菲涅耳双面镜装置

式中,α是双面镜M1M2 的夹角。在确定了相干光源S1S2 的位置之后,即可利用上节的公式计算屏幕上的干涉条纹。由于α很小(通常小于1°),所以d也很小,这样在屏幕上可得到间距较大的条纹。

2. 菲涅耳双棱镜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装置如图2.8所示。它由两个相同的棱镜组成,两个棱镜的折射角α很小,一般约为30′。从点光源S来的一束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分为两束,相互交迭产生干涉。

图2.8 菲涅耳双棱镜装置

两折射光束如同S在棱镜中形成的两个虚像S1S2 发出的一样,因而S1S2 可视为相干光源。设棱镜的折射率为n,则棱镜对入射光束产生的角偏转近似为(n-1)α,因此S1S2 之间的距离为

式中,l是光源S到双棱镜的距离。由于棱镜的折射角α很小,所以d也很小。在典型情况下,n=1.5,α=30′≈8.7 × 10 -3 rad,l=2 cm,得到d=0.017 cm。若D=50 cm,λ=6 × 10 -5 cm,按式(2.2-11),屏幕上条纹的间距为

e=Dλ/d=50 × 6 × 10 -5/0.017 cm≈0.18 cm

3. 洛埃(Lloyd)镜

洛埃镜装置比菲涅耳双面镜装置更加简单,仅用一块平面镜的反射来获得干涉条纹。实验装置如图2.9所示,点光源S1 放在离平面镜M相当远但接近镜平面的地方。S1 发出的光波,一部分直接射到屏幕E上,一部分以很大的入射角(接近90°)掠入射到平面镜M上,再经平面镜反射到屏幕E。这两部分光波是由同一光波分出来的,是相干光波,相应的相干光源是S1 及其在平面镜中的虚像S2S1S2 之间的距离d显然等于S1 到镜平面垂直距离的两倍。

图2.9 洛埃镜装置

在计算屏幕上的干涉效应时,应注意洛埃镜装置与上述两个装置的区别:在洛埃镜装置中,两相干光波之一经平面镜反射时有了π的位相跃变。在1.4节里已经指出,π的位相跃变称为“半波损失”,因此在计算屏幕上某点P对应的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时,应把反射光束半波损失引起的附加程差λ/2加进去。设S1 S2 =dPP0 =xP0 点为镜平面与屏幕的交线在图面上的投影),S1 S2 到屏幕距离为D,则根据式(2.27),考虑了附加程差后P点的光程差为

如果把屏幕移到与平面镜接触的位置,P0 点对应的光程差等于λ/2,因此P0 是一暗点。实验证实了这一点,这个事实也是光在光疏-光密介质分界面上反射时产生π位相跃变这一结论的最早的实验证据。

4. 比累(Billet)对切透镜

比累对切透镜是把一块凸透镜沿直径方向剖开成两半做成的,两半透镜在垂直于光轴方向拉开一些距离,其间的空隙以光屏K挡住,如图2.10所示。点光源S由对切透镜形成两个实像S1S2,通过S1S2 射出的两光束在屏幕E上产生干涉条纹。在本实验中,S1S2 就是一对相干光源。S1S2 到对切透镜的距离l′可按几何光学中的成像公式

图2.10 比累对切透镜装置

求出。式中,l 是光源S 到透镜的距离,f ′是透镜的焦距。S1S2 之间的距离则可由下式求出:

式中,a是两半透镜分开的距离。

在以上几个实验装置中,干涉条纹的走向都垂直于图面,因此点光源沿着垂直于图面方向扩展,或者说用一个垂直于图面的线光源代替点光源(实际上是用一个足够窄的狭缝光源代替点光源),并不影响条纹在平行于S1 S2 连线方向上的强度分布,式(2.1⁃10)仍然适用。但是,如果点光源或狭缝光源在S1 S2 的连线方向扩展,条纹的强度分布将发生变化。随着光源的扩展,条纹将变得越来越不清晰,当光源扩展到一定程度时,条纹可能完全看不见了。下一节将讨论条纹的清晰度与光源大小的关系,以及影响条纹清晰度的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