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但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十分艰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并举,同步发展”的战略思路,这对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将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四化”中,信息化具有整合升级、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融合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服务效率,创新组织运营模式,促进资源集约优化配置,助推中国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当前我国推进创新发展战略之时,信息与通信技术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技术一道,将为中国的低碳绿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对此,国际社会也具有普遍共识,日本2008年颁布了绿色IT计划,韩国2009年推出绿色IT国家战略,印度2010年提出了数字能源解决方案应用计划,美国Intel公司等IT企业和相关机构建立了“数字能源”联盟等。我国也应该在全球绿色IT浪潮中迎头赶上,勇当先锋。
当前,全球信息化发展步入全面普及、融合创新、加速转型的新阶段,在世界经济持续调整和快速变革的关键时期,信息化在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重塑竞争格局的引领支撑作用和潜力日益凸显。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一直把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不断创新信息化推进机制,创新工作手段,加强协调合作,不断优化“两化”融合的政策和引导体系,努力开创“两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为进一步发挥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的作用,坚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重要支撑点,把信息化作为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抢占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应用支撑水平。信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两化”融合进程、深度和广度的关键因素。未来,要针对量大面广、带动性强的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要在机床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电力电子、航空电子、船舶电子等重点应用领域,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同时,继续实施高效节能的电子信息产品推广政策,完善电子信息产品能耗标准,加强能效标志认证,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利用政策支持加大节能产品推广力度。
二是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提高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设备的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的形成。大力实施“数字能源”计划,组织开发高耗能行业“数字能源解决方案”,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和能耗管理工作。
三是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和社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加大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各环节的应用,促进农业集成化信息管理,提高精准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结合国家改善民生相关工程的实施,加强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应用,带动电子信息产品及相关服务发展。
四是提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成为经济社会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内容加工处理技术并推动其产业化,大力发展生产经营领域的数字内容服务,推动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社会化服务,积极发展数据编辑、整理、分析、挖掘等数据加工处理服务。
在此背景下,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电子学会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联合开展了《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和低碳发展研究》的撰写和出版工作,深入分析了ICT技术促进经济低碳绿色发展的机制和途径,回顾并展望了“十一五”、“十二五”的相关成就与潜力;提出了在全社会、行业、企业不同维度,测算ICT节能减碳潜力的方法学;并在“两化融合”背景下,分析了ICT绿色应用的成功案例。这对我国科学制定绿色ICT发展战略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