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与首都普通高校体育发展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北京奥运给北京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自1894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以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走过109年的历程。一个多世纪以来,虽历经坎坷和磨难,奥林匹克运动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迅速发展壮大,并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如今,奥林匹克运动的经典之作——现代奥运会,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庞大,影响最广泛、最深刻,受到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注的世界性文化盛典。2001年7月13日,中国在其大踏步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不懈的努力下,从国际奥委会接过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火炬,从此开始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开始了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华大地的大规模传播工作。承办奥运会对中国而言是史无前例的,作为举办城市的北京无疑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诸多严峻的挑战,其中,北京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则更为引人瞩目。

1.3.1 北京奥运给北京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

近20年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践证明,举办奥运会将给举办城市或国家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体育等方面,可以说影响是全方位的。同样,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将给首都带来诸多发展机遇,北京的教育和体育事业也将迎来难得的发展良机。具体来讲面临以下发展机遇:(1)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促进素质教育改革;(2)有助于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国民的整体素养;(3)有助于传播和普及体育知识和奥林匹克精神,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4)有助于推动全民体育的开展。

然而机遇并不等于现实,机遇仅仅为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能否转变为现实,则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及时地把握并充分利用机遇。同时,机遇也意味着挑战。只有勇敢而审慎地面对挑战,认清现实中影响把握机遇的各类问题,并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从容面对“挑战”,才能化各种不利因素为积极力量,真正推进北京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3.2 北京教育面临的挑战

1.3.2.1 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面临着严峻挑战

当前,北京市和全国一样都在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学校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个性和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这些理念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思想高度一致。然而,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却很难转变为教育行为。一方面,政府教育部门一再强调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仍然用升学率和各种所谓的教育成就来衡量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学校进行等级评定,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于是基层学校一方面进行教改,另一方面,依然紧抓应试教育,应付上级的“考核”。学生的课本虽然薄了,作业少了,但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有所加重。孩子们的业余时间被各种文化补习班填充得严严实实。如今,书店里卖得最火的是各种升学考试的补习资料和书籍。许多家长的时间也都用来陪孩子对付各级升学考试。一些家长的话道出了个中原因:“课程改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前途则更重要,上不了大学,谁负责,说什么也没用。”家长们关注的是孩子的前途,是智育,是升学考试。体育依然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可以想象,在这种社会心态下的素质教育改革必然是步履艰难。

另一方面,学校不重视体育,忽视体育的现象仍很严重。每逢考试体育课就会被停掉,时间被用于其他主课的复习考试,这似乎已经成为惯例;体育教学经费挪作它用、体育场地被占用、体育设施陈旧年久失修、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不能够同工同酬等等都是久已存在的问题。以此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我们怎能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的体育?怎能去迎接奥林匹克教育理念的挑战!

1.3.2.2 对国民社会规范和公德意识与行为的挑战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北京又是千年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热情好客、礼貌待人、遵守社会规范等素质理应是每一位北京公民的基本行为准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行为与“礼仪之邦”的称谓大相径庭。不顾红绿灯警示,横穿马路者大有人在;随地吐痰者比比皆是;到处丢垃圾者随处可见;说脏话者有之;打架斗殴张口骂人者有之;公共场合抽烟和随处丢烟头者也有之。这些都是没有公德的表现。另外,在我们经济、文化生活等多个领域,不讲信誉、坑蒙拐骗、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的违法案件也屡见不鲜。这些都表明,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丧失了“法制”观念、缺乏诚信意识和基本的公德准则。

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和实践活动是“法”和“社会规范”的集中体现,奥运会是世界上最宏大的体育盛会和文化盛典,是呈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因此,我们应当充分把握机会,把奥林匹克的精神与社会“公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每一位公民的法制意识,重塑社会诚信,使每个公民都能成为遵纪守法的良民。

1.3.2.3 对国民体育素养的挑战

据2006年公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中,对3岁到69岁的中国公民,分为幼儿、儿童青少年(学生)、成年和老年四个年龄段进行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健康四个方面的24项指标监测。调查显示,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中,60.4 %的对象认为造成自己体质下降的原因是从小没有养成锻炼习惯。过半数的对象认为体育锻炼太累,还有24 %是怕受伤。同时,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学校在场地和体育器材投入上也明显不足,由此也导致41.7 %的学生因为没有适合的运动而不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体育教育落后,体育参与行为亟待加强。

在现实生活中,对体育不了解甚至误解的人大有人在。一般社会成员在谈及体育时,大多把体育理解成竞技、比赛和游戏,认为体育就是蹦蹦跳跳的事情,从事体育的人则被称做“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重文轻武”的传统观念依然深深印刻在国人的灵魂深处。以此种“认知”去迎接以体育竞技为主要形式的奥林匹克运动,其挑战的严峻性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国民的教育观念,尤其是体育观念迫切需要一次根本的启蒙教育。

1.3.2.4 学校体育面临挑战

以我国目前的体育教育状况而论,不可避免会出现上述民众对体育的“认知”。因为我们并没有科学的体育教育。体育课上传授的核心内容均是运动技术,至于学生为什么学习这些技术,根本不去做学理的解释和价值的说明,更谈不上教育学生如何将所学内容应用于现实生活。体育从本质上讲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一方面,增进身心健康是体育的本质功能,同时,她还是典型的规范文化,这一特征是学校教育中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体育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验社会规范和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和行为,从而使其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体育还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勇于进取,顽强拼搏的品格。这些都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人经过十多年的体育教育,结果只是把体育理解为“活动身体,出出汗”之类的事情,对于各类比赛也只停留在看看热闹,品头论足趣闻和明星而已。至于体育与个人身心健康有何关系,对人生有什么意义,对社会又有什么价值等等问题深入考虑的很少。对于这些方面学校体育很少关注。学生“无知”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有调查指出,大中学生普遍喜欢体育,但很少有人喜欢体育课。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学校体育的悲哀。学校体育如果不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根本的改革,必将在2008北京奥运的挑战面前,错失发展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