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发言1
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积极倡导增强人民体质的人文体育发展观
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 牟达维
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留下了不可复制的北京奥运成果。当奥运圣火缓缓熄灭之时,留给了人们太多的记忆与思考。奥运会给中国留下了什么?应该怎样合理利用北京奥运成果?这也许将成为奥运会后一个时期,摆在中国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奥运会后产生的“低谷效应”,科学发展和奥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国际上历届奥运会举办国和城市尚未破解的难题。历史对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的结论不仅仅停留在举办奥运会期间,更注重奥运成果的持续影响力,这就需要有较长时间的实践检验。
北京奥运会为我们国家和城市发展留下了丰富的奥运成果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奥运成果的作用,使奥运成果真正普遍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体育应该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坚持科学发展,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协调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关系,大力弘扬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坚持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宗旨,保持和发展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使中国体育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在中国体育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坚持科学发展,遵循“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人文体育宗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这是一项巩固奥运成果,推动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思考。
一、科学认识奥林匹克精神内涵,合理利用北京奥运成果
我们知道,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一开始就被发起者作为一项集精神、文化、生活的现代运动加以推动。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先生1882年在巴黎的索邦大学做过一次工作总结性的演讲。100年后,这份演讲的手稿被发现并且被萨马兰奇先生亲自命名为《奥林匹克宣言》。在演讲中,顾拜旦先生深刻的阐述了他对现代奥运会的追求,他说:我会坚持不懈地追求,实现一个以现代生活为基础的,伟大而有益的事业,复兴奥林匹克运动。同时,他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观点,他说:从此以后的体育运动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大众的,一个是国际化的。作为一项事业,奥林匹克运动所主张的价值体系,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关于奥林匹克精神,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做出了深刻表述,其中有两段著名的话:其一,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其二,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就是将体育融入文化和教育,促进人类身体、意志和心灵的综合完善。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体验到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基本伦理的共同尊重为基础的。这两段话无疑表明,奥林匹克精神将体育运动的简单规则升华为体质、意志和精神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使体育运动与文化、与教育相融合,以拼搏奋斗为乐趣,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带动作用,并以公平竞争和尊重对手、尊重基本公德为基础的一种生活方式。应该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这种生活哲学和生活方式,比较综合而完美的诠释出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奥林匹克运动东方化和中国化,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口号聚集下,实现了中国文明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一次交融、互动和共生。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社会实践,“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和谐之旅奥运火炬的全球传递,“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微笑北京志愿者行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社区文明建设和“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大众体育动员和普及活动,都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增加了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体现出中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心。所以我们说最重要的北京奥运会成果是什么?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在8月24日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所表达的一句话,“中国人民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大幅度提高,中国政府承诺,奥运之后更多地在群众体育上进行投资,会动员数亿的中国人参与体育运动,这是重要的奥运无形资产。”使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运动所焕发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素养转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生活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距离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距离小康社会就不会太远了。从体育工作的角度讲,实现中国体育运动的大众化,国际化是“高水平、有特色”北京奥运会留给我们的宝贵成果。
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使体育事业真正成为民生事业
中国体育筹办奥运会的7年历程,使我们看到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得到了广泛深入的普及,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得到了大幅度增加。仅以北京市为例,据2007年国民体质监测统计,市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在筹办奥运会过程中,群众体育工作大力倡导“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全面动员市民积极参与到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和“我运动、我参与、我快乐”活动中,使得“人文奥运”理念具体化、生活化,丰富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推动了体育文化的发展。三届体育节全市共有1376.6万人次参加了近20000项次的体育文化活动。2007年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市迎奥运和谐社区杯乒乓球赛和金秋全民健身篮球赛。全市314个街道、乡镇,2523个社区和3857个行政村全部参与,280万人参加了乒乓球比赛,162万人参加了篮球比赛,创造了国际上单届乒乓球比赛和篮球比赛参与人数的最高纪录。如此规模和范围的体育动员和普及,在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尚属首次。
截止2007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市人口的60 %以上,达到了发达国家的体育人口水平。按照国际标准,这标志着北京的社会发展正在进入人文时代,发达国家也称之为休闲娱乐时代。目前北京市实现了两个百分百,即100 %的街道、乡镇和有条件的社区,100 %的行政村配建了全民健身设施。有200万户家庭免费发放《全民健身科普知识手册》,使体育科普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些数字折射出奥林匹克运动在北京市民中间更为具体,更为普及,更为生活化。人民群众通过体育运动,生活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提高。同时,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民健身运动得到了新的展示和提升,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参与与认可。这也证明北京奥运会获得的巨大成功,其最为重要的在于全民的参与。衡量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与否,不应该仅仅看运动员获取多少奖牌,把眼光局限在奖牌数量的比拼上。其成功的真正意义在于形成了一种全民的运动,这种全民运动和全民参与比竞技场上的较量更为重要。可以相信,人民群众对奥运会这种国际范围内的大型体育活动的亲历、亲为所形成的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所拥有的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和所建立起来的人文体育理念,在奥运后的一个时期,必将会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产生十分特殊的作用。所以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奥运会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来说都远非只是组织体育比赛那么简单,我们所要巩固的奥运成果,所要发挥的北京奥运会持续和深远的影响力,是比运动员获取金牌更为重要的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普及与蓬勃发展,是人民体质的提高与增强,是中华民族的健康与文明。
三、几点结论
圣火逐渐熄灭,我们却从中看到永恒。这一永恒应该定格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上。此次奥运会是中国人民集体经历了反思和自省的过程,学会了向世界展示自己,更学会了宽容和理解。在奥运会结束后,中国人应该变得更加成熟、通透与自信,发挥大国优势,增强凝聚力。我们要科学地评价和巩固奥运成果,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核---体育运动而言,就应该把奥运成果转化为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动力,把坚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提高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增强人民群众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充分发挥体育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综合功能和作用。
结论一:正确处理发展大众体育与发展竞技体育的关系,深化体育改革,形成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举国体制。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51枚金牌令世界瞩目,成为第一竞技体育大国。我们知道,这一成绩得益于我国长期以来发展竞技体育实行的举国体制。但是51枚金牌的成绩是否足够证明,我国实现了奥林匹克运动“大众的、国际化的”理想,成为一个大众体育的强国呢?实际上中国体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个世纪末期,国际上一些传统竞技体育强国,纷纷将国家举办的竞技体育运动会改变为国民体育大会,实现了发展体育的重点转移。这种转移对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巩固奥运成果,积极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也需要正确处理发展大众体育与发展竞技体育的关系,使大众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之中。中国体育应该进一步推动体育体制改革,形成发展大众体育的举国体制,促使政府体育资源包括奥运资源,全方位转移到发展大众体育上面,使广大群众更好地享受奥运成果,获得更多的体育权益。
结论二:正确处理体育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发展体育服务业,推动公共体育的产业化经营。长期以来,我们采取的是将大众体育和公共体育领域的许多事情由政府包下来的做法。同时在大众体育资源的使用上,过多地强调其公益性,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和产业化经营。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发展大众体育中将公益性和经营性较好地结合起来,使体育服务业得到了充分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体育服务业创造的GDP超过了航空和机器制造业的总合,成为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中不可忽视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个经济学观点,产业也有其公益属性。我们要巩固奥运成果,就需要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体育资源。国家已经对公共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设施进行了大量投资,体育场馆要获得持续发展力,就不可能单纯依靠国家投资,需要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推动体育资源的产业化经营。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推动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国家应该给予体育服务业以更多的优惠政策扶持,体现其公益性。继续推进体育健身俱乐部、公共体育场馆,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的产业化经营,探索学校体育设施的对外经营,实现资源共享。社会资本承建的体育场馆,要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实行市场运作。
结论三:正确处理体育资源、体育功能与商业功能的关系,深度开发体育产品,使体育资源为大众健身和休闲娱乐服务。北京奥运会形成了一批重要的体育资源和体育设施。充分发挥体育资源尤其是体育场馆设施的作用,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全社会十分关注奥运资源尤其是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各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譬如,鸟巢、水立方是“十一”黄金周开发的旅游项目。但是,要想使体育资源的赛后利用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则应该注意体育功能的拓展,用体育功能的深度开发形成对其他商业功能的辐射和拉动,组合成综合产业链。因为存在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设计建造体育建筑和场馆的依据是体育比赛和活动,体育资源的特点是要使体育功能最大化。如果不在“体”字上做足文章,体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便不会充分,相反会形成巨大的浪费。在推动体育资源、奥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我们应该集中各行业部门的智慧,以培育高水准的品牌体育产品为主导,形成集体育、文化、旅游、商业、传媒为一体的综合消费服务链条。大力培育大众健身、休闲娱乐、竞赛表演,体育活动的品牌产品,培育现代场馆服务业。
结论四:正确处理体育运动与体育文化的关系,创新体育文化精品,繁荣大众体育文化生活。体育属大文化范畴,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命力在于融合了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人们对精神与文化的追求,体育文化是奥林匹克运动不可或缺的另一面。北京奥运会的体育文化展示,包括开闭幕式活动将体育文化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亿万观众领略到了体育文化的无穷魅力,也随之引发了群众的体育热和健身热。体育活动应该更多地增加文化元素。群众体育活动的生命力在于它丰富的人文和文化内涵。我们需要研发更多、更为精彩的体育文化产品,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内通过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普及,使人民群众享受体育文化生活,参与全民健身运动,要通过开发和创新新一代的高端的大众体育产品,普及高科技含量的大众体育用品,使群众形成科学健身理念,培养科学健身习惯,提高体育素养,形成科学健身观和健康生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