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竞技运动体能训练研究: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国家队教练员能训练专项培训班赴美国学习考察报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对训练负荷设计与控制的认识

国家女子柔道队 刘家岭

参加本次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体能训练专项赴美国培训班,我感受最深的是美国教练员在训练负荷设计与控制方面的独到见解。首先,美国教练在训练负荷设计与控制方面的认识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其认识基础是:训练负荷施加过程是一种身心应激过程,该过程的主要生物学效应是对组织结构和机能进行消耗破坏,竞技能力的提高是在训练后的恢复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也就是说训练过程本身并不能增长能力,它只是能力增长的刺激因素,而科学的恢复过程才是实现竞技能力增长的关键。因此,训练负荷的合理设计,特别是负荷节奏的合理把握是实现竞技能力增长的根本性前提。相比而言,美国教练在狠抓训练质量的同时,更重视恢复的训练学意义。首先,美国各运动队并不过多关注训练量的大小,其周平均训练时间约为15~20小时。美国各运动队基本不出早操,每天训练1~2次课,负荷强度设计也比较平稳。所以,美国运动员过度训练性疲劳发生率很低,每堂训练课后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恢复,这样的设计即保证了每堂课的训练质量又实现了超量补偿性能力增长;其次,在训练设计过程中,美国教练特别重视伤病的预防,从大小肌群平衡性力量、柔韧、协调、灵敏性的均衡设计到负荷节奏的把握,都立足于对伤病的预防,而不是出现伤病后再去亡羊补牢。因而总体来看,美国各运动队的训练性伤病发生率较低;再次,美国教练对运动员的心理负荷及心理疲劳也比较重视,其基本理念是要让运动员目标明确、头脑清晰、心态平和而又愉快的从事运动训练,自觉而主动地严格执行训练计划,以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训练主体作用,实现训练质量效果的最大化。从宽松而自主的训练气氛的营造,到训练课结构的多元化设计,再到缓解运动员心理压力的措施继而到激励性且宽松的自主管理措施的应用,最后到训练负荷节奏的合理设计等都渗透了如此理念,从训练课气氛看,运动员心态稳定、精神饱满、气氛活跃,且训练计划执行严格、规范,因而很少发生心理疲劳。

通过本次学习,反思我们过去多年形成的认识和训练习惯,我个人认为我们在训练负荷设计与控制方面存在一定认识上的误区。如我们很多教练员一直认为能力的增长来自训练过程本身,而对训练后的恢复对于能力增长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在这种认识前提下,我们有些教练员在负荷设计方面习惯的做法是“敢上不敢下,敢高不敢低”,过分追求负荷量的积累和强度的刺激,而对负荷执行过程的质量、效果相对忽视,对负荷量与负荷质量的相互关系认识不到位。由于我们过分关注训练负荷的大小而忽视训练节奏的合理把握和训练后的主动恢复,我们的训练在很多时候存在过度训练问题,而过度训练的直接后果就是训练质量下降、训练疲劳积累、心理疲劳发生、运动伤病发生、运动能力增长缓慢或停滞,这样就很难实现训练质量和效果的最大化。

因此,合理把握训练节奏,重视训练后的充分恢复是实现竞技能力增长的基本前提之一。为此,在今后的备战训练过程中,我们有必要调整完善我们的训练思路,科学设计与控制训练负荷,追求训练质量效果最大化应成为我们的主要训练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