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搏击功力训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绪论

第一节 争论截拳道

在截拳道的发展历史中, “原始截拳道”与“截拳道概念”是直接出自李小龙原传功夫体系的两大主流派系。这两大主流派系多年来给人们的印象一直是不够和睦——他们都认为各自的截拳道理念与主张较对方更为贴近李小龙原本的截拳道思想,各自在截拳道未来发展当中所起到的作用都是对方不能替代的。换言之,只有自己才是李小龙功夫体系的正宗嫡传,只有自己才能代表李小龙的功夫体系。

在中国大陆尽管存在一些所谓的截拳道民间组织,而且截拳道自由人士也不在少数,但是出于自身各种各样的原因或目的,其在李小龙功夫体系的传承问题的表态则都是相当的暧昧。孰是孰非,籍此引发了众多截拳道爱好者的质疑。

截拳道概念

截拳道概念的倡导者是在国际武坛极具导师资格的丹·依鲁山度师傅(图0-1)。依鲁山度师傅是李小龙宗师生前挚友、弟子兼助教,李小龙截拳道第一代主要传人,曾经被李小龙夫人琳琳女士誉为“截拳道火种”。在《黑带》杂志1997年1月刊载依鲁山度师傅访谈录《Dan I nosanto Puts His Fist Dwon! Q&A》一文中,依鲁山度师傅是这样阐述他自己的截拳道观点的: “截拳道不能标准化”, “原始截拳道就是振藩国术”, “截拳道只存在概念”。

依鲁山度李小龙

图0-1

截拳道概念派系认为截拳道区别于其他武道体系的关键因素主要在于它的实用性与开放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具体的方面:其一是截拳道对传统功夫体系之流弊(如套路)的剔除,而专注于实践格斗的效用上;其二是截拳道本身作为一种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动态”武道体系,其“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武道哲思是其他任何武道体系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截拳道不能标准化”。这在截拳道概念派系来看,截拳道的格斗技法与训练方法绝非是一成不变的,截拳道的训练与实践应该是一种“剔除无用的,吸收有用的,创造适合自己的”技艺的实践过程。如此才不会违背李小龙开门立派的初衷。换言之,李小龙宗师生前并未对截拳道要“剔除什么”、 “吸收什么”的具体技理内容加以明确规划,只是在实用主义的前提下做了概括说明。所以在其直系门徒的个人的截拳道表达上由于他们各自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了相应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李小龙的功夫体系绝对不趋同于当今任何非截拳道体系——存在固有的特定技法并以此来表达自己!

“原始截拳道就是振藩国术”。振藩国术又称振藩拳道,是李小龙功夫体系从春拳发展到截拳道的过渡阶段内容。这是不论截拳道概念还是原始截拳道及其他截拳道流派都认同的不争事实。截拳道概念之所以把振藩国术说成原始截拳道,其根本出发点在于阐明截拳道是振藩国术的进一步全面与发展,没有振藩国术就没有截拳道!

“截拳道只存在概念”。截拳道的博大之处莫过于其思想。以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动作进程,必将产生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结果。在截拳道概念门徒看来,李小龙原传的截拳道技理只是李小龙功夫体系在他那个时代的一种个人表达。如果李小龙没有英年早逝的话,现在的李小龙截拳道就不可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个样子,即李小龙功夫体系体现技法内容不可能是固定永存不变的。真正的截拳道实践者不会囿于李小龙当年的技法而在原地踏步不前。更为重要的是,真正的截拳道实践者会在客观现实环境中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唯此才不失李小龙当年截拳道开门立派的根本出发点。

原始截拳道

原始截拳道的代表人物乃是李小龙宗师后期亲传弟子兼个人陪练黄锦铭师傅(图0-2)。黄锦铭师傅从感情上讲很不情愿把其所传授的截拳道定名为原始截拳道,但这种称谓已经约定成俗了。

黄锦铭师傅认为: “李小龙虽然并不喜欢用 ‘招’ 字去描述截拳道,但是其独特的格斗方式和训练方法的确与众不同,截拳道有成为某种标准化和系统化的意义,除非用某种形式加强于它,否则原本的形式就不会存在。”原始截拳道门徒认为,虽然李小龙截拳道起源于春、西洋击剑与拳击三种不同类别的武术体系,但是截拳道已经完全脱离了这些体系的局限与束缚,自成一体。黄锦铭师傅所传授的截拳道正是极具李小龙宗师当年风格的截拳道。

图0-2

争论

虽然依鲁山度师傅与黄锦铭师傅都师从李小龙宗师,但是由于李小龙宗师当年的教学因人而异,另外学习者理解又各有不同等诸多原因,所以李小龙去逝后他们各持己见,最初只是两位师傅的观点陈述,后来发展到其门徒之间言行的相互指责。

截拳道概念派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李小龙技理,认为当年的李小龙截拳道存在不足之处,最主要有两点。

其一是在缠斗技法上特别是地面打斗内容上,原传功夫体系存在着缺陷。也许有人会问,李小龙曾经在其武学笔记、动作影片中对缠斗技法有过提及,而且在“2000年龙的聚会”活动中,李小龙当年首位助教木村武之与其子也做过近身打斗的演示,岂能说李小龙宗师原传截拳道缺少缠斗技?说截拳道技法缺乏缠斗内容并非等同于说李小龙就不精通于缠斗,否则他在《死亡游戏》中与NBA巨星“天勾”贾巴尔地面对搏也就不会那样精彩绝伦了。然而这其中却存在一个不容易忽视的问题,即在李小龙截拳道直系二代主要传人中擅长此技者人数有限。尽管截拳道概念对于此的提法并不是完备确切,但是这个问题确实是截拳道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不足之处。进一步说,李小龙对缠斗在未来的打斗格局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有着相当的预见性的,但由于各种未知原因,他在这方面留下来的内容不算多,或者说接受他完整缠斗教学的人数很少。

其二,截拳道少有械斗技法内容。虽然李小龙在其动作影片中有一些令人叫绝的二节棍的表演,而且在国、内外也曾经出版《李小龙二节棍》一书,但是真正实战意义上的二节棍教学却实在是少得可怜。在截拳道这个大家庭里仅有依鲁山度师傅特别擅长棍技,素有“棍王”之称。故截拳道概念门徒认为一门完备的功夫体系应该备有器械武技范畴的内容来支持,截拳道亦然。

基于上述原因,截拳道概念派系在其截拳道的实践过程中增添了诸如巴西柔术、菲律宾刀棍、泰式拳击、印尼与马来西亚的希拉等功夫体系的研修。

针对截拳道概念派系的提法,原始截拳道派系认为其违背了李小龙原传截拳道三要素的精简原则。原始截拳道派系把截拳道的最高境界定性为“返璞朴归真”的一拳一脚上,所以他们认为要称得上截拳道,内容精简原则相当必要。原始截拳道派系认为截拳道应该如同雕刻艺术一样,日渐减其余杂,而非是增添什么内容。同时,原始截拳道派系把李小龙截拳道定义为集春拳、击剑与拳击之大成的徒手格斗术。然而截拳道概念派系却不这样认为,其称截拳道起源于多种武道体系。比如,依鲁山度的弟子保罗·弗奈克在他的著作《截拳道:概念与哲学》一书中就曾经把截拳道归结成多元素功夫体系。故现在的截拳道概念派系师傅除了对李小龙原传武技掌握外,大都还精研世界武术的其他主流派系。与此相对应,原始截拳道派系则把李小龙截拳道本身的原传体系奉为经典,认为唯此才是世界武道精华凝聚之所在,要理会截拳道,就必须从李小龙原传武技内容上着手加以深入研修,这样才能保证个人的研修不会偏离截拳道的“中线”,为其他武道体系所束缚。

解析“原始截拳道”

众所周知,李小龙的武术生涯历经三个阶段,即春功夫(1954~1964)、振藩拳道(1964~1967)、截拳道(1967~1973)。这是截拳道界不争的事实,据此可以探究这两大主流截拳道派系不同的理解究竟在何处。

截拳道概念派系认为,振藩国术即是原始截拳道。作者的观点是,把振藩国术归结为在此前的春拳阶段,定义为1967年李小龙截拳道的前身基础。也就是说,没有截拳道以前的内容也就没有产生截拳道可能性。截拳道概念派系认为的“原始”即基础的意思。李小龙早期的弟子詹姆斯·W·德迈尔曾经传授一种名为“春道”的功夫,其也认为这是原始的截拳道。可见德迈尔与依鲁山度概念派对“原始截拳道”的理解是不谋而合的。

原始截拳道派系注重李小龙当年的原传技法,这其中的主体内容应是1967年以后李小龙原传的截拳道,当然对1967年以前李小龙所教授的功夫原始截拳道也不否定。原始截拳道派系区别于截拳道概念派系教学的明显特征在于“原汁原味地传授”。 “原始”两个字在原始截拳道看来其为“原本”的意思。

综合上述,读者不难看出,在学术上截拳道概念派系与原始截拳道派系的主张并非完全对立,双方都承认其源均是李小龙生前原传的功夫体系。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当年的李小龙截拳道,就不会存在现在的“截拳道概念”与“原始截拳道”的称谓了。

第二节 继承截拳道

对于李小龙功夫体系的研习,若没有对原始内容的掌握就轻言什么提高、发展、超越,则无异于空中造阁。继承是截拳道发展的首要前提。尽管截拳道在李小龙去逝后最终落叶归根,在中国大陆已经传播与推广了许多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截拳道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截拳道的继承原则

截拳道的继承首先应该注重其客观性

即在李小龙原传技法的学习过程中,实践者要具备客观识别能力。长久以来,在截拳道圈子内有一些人总存在着一种“李小龙功夫完美无缺”、 “截拳道世界第一”的高调。实际上即使是李小龙生前虽有事事完美之想法,但是由于其生命短暂使得这一夙愿无法实现,最好的证明就是留在其武学笔记中那些尚待填充的空白。切记:截拳道的完美之处绝非仅仅停留在格斗技理的实用上面,更为重要的是,截拳道动态开放性能再现了其完美,那就是在除旧纳新的过程不断地认识自己,完善自我。

其次,对截拳道的继承应该注重其整体性

对截拳道的继承不仅仅是对李小龙原传的学习与掌握,更要清楚截拳道自身的发展进程,如此才能更好地理会李小龙的功夫体系的含意与概念。也就是说,对于截拳道的继承至少应该分为格斗技理与李小龙史(或称李小龙原传截拳道史)及二者相互关系研究三个方面。还需说明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还要做到客观对待。李小龙师出春功夫,春拳对截拳道的产生与发展影响至深至远,那么在李小龙功夫体系的学习实践过程有没有必要对春拳重新做一下“全面”呢?李小龙当年在香港学练春功夫的时候,由于一些原因并没有把春拳的所有内容修习完整,但李小龙就是凭借这没有修习完整的春功夫,在初到美国之时站稳了脚根,这说明春拳确有独到之处。从这角度出发,如果截拳道实践者有时间、精力等条件的话,这种做法应该说值得提倡。但客观地说,大多数现代人生活节奏较快,来自各方面的生存压力较多,很少有人能够拿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研习武术,普通的截拳道实践者即使是自己有“全面”春拳想法也是很难实现的。基于此,截拳道实践者可以沿着李小龙宗师的春轨迹重温一下截拳道即李小龙功夫体系本源即“不全面”的春内容。

第三,继承不是完全的模仿

在学习之初模仿相当必要,其以感观形式来激发初学者的理性头脑,但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一味的模仿,而无自已思想介入的话,则这种学习实践无异于原地踏步。继承的本质在于对以往知识的理会与积累,而不是机械地照搬照做, “启发学生思考,胜于要求学生刻板地去做,因为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不可能模板一样的复制个个都一样。”这是李小龙宗师当年的武术教学观。

截拳道继承中的名份

在国外,截拳道的传播者多是李小龙的亲传弟子或二代、三代传人,与之不同的是中国大陆“原始”截拳道是中国政府实施改革开放后以泊来品登陆中国武林的。最初的中国大陆截拳道是以书籍文章编译、影视引进等形式在内陆流传,故从根本上讲中国的截拳道是无“正宗”可言。虽然其后出现了一些民间截拳道组织所谓的“正本清源”活动,成就了其在国内截拳道正宗非其莫属之说,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并非真正把原传截拳道在国内推广与普及,而且其“正宗说”负面影响也不小,由此引发的争论也有目共睹。此间某武术杂志主编认为中国大陆根本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截拳道,故其在掌门该武术杂志时期,几乎把所有国人所撰写的相关截拳道的文稿统统拒之门外,取而代之的是用来自国外的外文译作来迎合广大截拳道爱好者“正宗”的需求,以彰显其杂志的权威形象。当然该武术杂志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因为当时一些中国所谓“正宗截拳道”是一直挂着“截拳道”的牌子,进行“散打”类的教学。通过这些现象折射出了截拳道在中国发展中出现的不和谐音符。

从客观上说,李小龙原传截拳道技理的继承通过正宗的形式获得固然不错,但是以正宗为理由的垄断行为绝对不可取。因为李小龙授武多因人而异,即便是亲传弟子学到的截拳道内容也有所不同,所以说,单纯执著于某种形式、某个人的传授,而且又存在抱残守缺的思想,则无益于截拳道的全面继承。

第三节 发展截拳道

事物的存在是以发展为前提的,否则绝无前途可言,为世淘汰只是一个时间迟早的问题。李小龙截拳道亦然。李小龙功夫体系自创始至今天并没有多长时间的历史,然而其却超越种族、国家、宗教诸多的局限而位列于世界极具影响的武道体系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究其根本就在于截拳道本身是一种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动态功夫体系,其除旧纳新的开放性是其发展与存在的根本属性。这体现在截拳道实践者身上,不仅仅是自身武技的发展与完善,更是其武道思想的一种嬗变与升华。

不论是截拳道的哪一个分支流派,一旦把李小龙的功夫体系归为已有,那么其肯定会丧失掉截拳道原有的流动属性。尽管这样看起来截拳道似乎是“中线聚集”,但实际上这样的截拳道已经走向了极端,它在武术爱好者心目中的地位必将日渐渺茫。切记,截拳道不单纯是一种武术搏击之道,更是一种以武入哲的心灵之剂。

截拳道的发展方向

从武术技理角度而言,截拳道的发展应该是以李小龙武道哲思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不同角度探究、揭示格斗运动的内在作用机理。这应该不仅仅是截拳道发展的方向,而且也是所有武道技理发展的最终归宿。作为一个真正的截拳道研修实践者,是有责任借鉴别人的优点长处来不断完善自我的截拳道体系。请牢记,他山之石也可攻玉!

从广义角度理解截拳道的发展,其含义应该是指截拳道的传播与推广。虽然截拳道自创立之初就能跻身于世界最强搏击术之列,不能不说其魅力无穷。但是如果截拳道与有着久远历史的拳击、柔道、泰拳、跆拳道相比较,其在推广程度、群体基础等方面则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在国际上,专业的截拳道学校或俱乐部远数目远不如非截拳道专业武术搏击学校或俱乐部那么多,在这些非截拳道学校或俱乐部中存在截拳道教学内容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究其原因,最为根本的一点就是少有民族精神的注入,更多的是经济利益的驱使。众所周知,李小龙是我们华夏炎黄子孙,而且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可是其亲传的弟子中华人并不占多数,若要求他们讲什么中国的民族精神,那只能是事与愿违。所以说把民族精神融于截拳道的推广当中,再创李小龙辉煌,这当是我们中国截拳道的实践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纵观国内一些截拳道所谓传人与组织,其无一不是对外宣称将为截拳道的发扬光大不惜余力,可实际行动却多是无休止的对截拳道发展根本没有半点意义的争论与相互指责。这背后的功利主义把李小龙功夫体系内在的民族精神抹杀得一干二净。正是因这样,李小龙功夫体系在国内的推广与发展才尽显支离破碎。

第四节 归总截拳道

1967年10月,李小龙在接受《黑带》杂志采访时正式对外公布了其功夫体系的名称——截拳道。这是大多数截拳道史学家所认可的截拳道创立时间。实际上此前“截拳道”这个称谓已经在振藩国术馆内部流行了,这可以从陈列在依鲁山度武功学院写有截拳道箴言的牌子上得到证明,因为其标明时间多为1966年。然而这次采访后不久,李小龙又声称“截拳道”这一称呼并非重要,只不过是用于区别其他功夫体系的一个名字罢了。

从字面理解,截拳道即阻截对手拳脚的方法。毋庸置疑,截击是李小龙功夫体系的一大技术特色。但是,单凭这一两句话就想把截拳道解释透彻是万万不可能的。实际上,李小龙功夫体系的精深并非仅仅局限于武术技理方面,截拳道的哲思也同样属于其璀璨之列。李小龙是这样对自己功夫修为进行总结的: “在我学习功夫之初,只认为一拳就是一拳,一脚就是一脚;当我深入其中之时,却感觉到此时一拳一脚不再是原来的一拳一脚;而当我悟透其中的道理之后,仍然觉得一拳就是一拳,一脚就是一脚罢了。”

李小龙的过早离世使得现在的截拳道的继承与发展很难达到完美和谐统一,当然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每个截拳道研修者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相互间存在着不尽相同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但是他们却都希望寻求到符合与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截拳道。在不同个体的截拳道研修当中寻以相通之处,则正是截拳道继承与发展关键所在。如果每个截拳道研修者都本着“求同存异、团结务实、共同进步”的理念来学习和实践李小龙的功夫体系,那必将有利于截拳道的整体推广、传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