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现阶段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毛振明: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全国的体育教师都要明确、都要知道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中国现阶段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哪里?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体育教改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的问题。我们有过多次的改革,这次改革和以前是一样的吗?如果说不一样,那么哪里不一样?这对于当前的新课标实验和后一阶段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也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因此请各位专家首先就此进行讨论与发表意见。
赖天德:现阶段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我认为重点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正确理解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提出的新理念。2004年12月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在广东肇庆召开了学术年会暨第五届理事换届会议,接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又联合举办了“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从这两次活动中我们可以听到和看到,在对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些新理念,在认识上并不一致,或者说在认识上有很多困惑,甚至有些观点是完全相佐的。比如说,体育和健康的关系;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需要的关系;教和学的关系;多元目标、多种功能、多种价值、多种内容及多元评价等的内部结构,“多元”和“多种”有没有重点?谁是重点?又如,五个学习领域有没有重点?再如,运动兴趣的问题、技能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问题、情感体验和意志培养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我觉得在认识上不是很清楚的,特别是广大基层体育教师对这些问题有很多困惑。如果这些基本认识和基本理念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就有可能干扰我们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和重点。所以,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学术综述,就取了一个题目叫《牢牢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所以,我认为使广大体育教师正确认识和理解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出现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观点,是好事情,我主张让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观点都说出来,最好能开展必要的学术争鸣,即使暂时难以完全取得共识也不要紧,让课程改革的决策者、设计者和实施者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有利于他们全面思考一些问题,把我们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搞得更好。
第二,要充分做好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准备工作。前一阶段的实验,搞得轰轰烈烈,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的来说比较仓促,准备不够充分。2005年秋季就要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了,这个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原来说要先培训后实施,要进行全员培训,但据了解差距还很大。各地各校如何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很多人都心中无数。学生的教科书和教师指导用书,虽然是经过审批的,但,教师反映有些质量并不高,有些出版部门比较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这也是一个值得有关领导部门关注的问题。总之,全面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配套工作还没有充分做好。这个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势必影响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三,特别要做好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师资培训工作。2005年秋季就要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了,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很多,都要认真做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师资培训工作。我认为教师专业化的问题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如果体育教师驾御不了新课程标准,那么课程标准即使设计得再好,也无法实施而成为一纸空文。我觉得我们教师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能力储备还不足,必须加强比较系统的、富有实效的而不是走过场的培训。
李晋裕:现阶段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正确处理现在体育课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首先一个问题就是理论的准备,理论的指导,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究竟是什么?我们教学课程改革目标就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课程体系,使课程能更好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各个方面更好的主动的发展,培养出我们国家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这就是我们的目标。课程改革理论上的准备还有个问题,就是怎样对待传统?怎么样对待引进国外的东西?这个理论的准备是不充分的。对于传统有一种比较模糊的观念,一讲传统似乎就是落后的,就应该否定它,我看应该是有区分的:传统是指具有突出特点的世代相传的社会因素,往往指优良的传统。而对那些世俗的、默守陈规的落后习俗则不应称为传统。对优良的传统应该是弘扬,我们应在优良的传统的基础上去继承改革、发展创新。落后的我们就应该淘汰,不要让它继续影响我们的观念。我们在一些大的活动中,在一些讲话当中或文章中往往一讲传统就把传统置于对立面,我认为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关键就是要区分哪些是优良的传统哪些是落后的习俗。优良的传统是很重要的,我国现在有很多商界老字号,那些老字号都是有很多优良传统的,是行之有效的,是能够使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东西,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我们现在这方面往往重视的不够。但是,反过来我们说一下传统,决不是说降低我们改革创新的分量。因为我们国家现在要发展,就必须要创新,要是没有创新,我们就不可能走上新的发展阶段,就不可能在国际上处于更先进的地位,就不可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我们的课程体系。国外的一些理念怎样能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的更准确一点,不要有片面的提法,这是我们要研究的。我所讲的理论准备是非常关键的,是值得在今后的改革中反复研究的理论问题。教育部推出的课程改革,这几年是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尽管这里面存在好多问题。课程改革启动以后实际上就引起了我们学校体育方方面面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好的方面,当然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那么,我认为今后的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把现有的课程标准和围绕课程标准出版的一些教材和教参,要在改革中不断地进行检验和完善,形成一套适合我们国家的更加能够反映我们中国特色的课程标准,我们的课程标准不是说现在就制订好了,而是在今后的日子里要不断地去改进和完善。围绕课程标准制订的教材有多少套?这些教材都要进一步的完善。实际上课程标准并没有固定,比如说:初中的课程标准,过去的健康教育并没有放进去,最近才放进去的。联系到我们的教材,我们的教参怎么样和这个变化相对应,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重点。再一个重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教师要与我们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相适应。
滕子敬: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进行体育课程标准试验以来,到现在已经3年多的时间了。在这3年多的时间里我参加过一些培训,也看过一些课。今年2005要在全国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都要实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现在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是什么呢?
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要巩固成绩;第二、反思不足;第三、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不断取得新成绩。
首先讲成绩。经过三年多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绩:
1.较好地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政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中已深入人心,在我所看到的绝大多数体育课中都能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注重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能,并力求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改革联系起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课程学习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不够,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但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仍然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中,广大体育教师,十分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积极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做到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条件,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和评价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学有所得,从而提高了广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加强学习方式的改革。“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深受广大教师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机会,使他们自我展示学习成果,对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等心理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4.关注学生运动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安排上都很重视学生的运动情感体验和运动兴趣,加深了学生学习体育的情感和锻炼的效果。
5.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很多教师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在体育教学中,改变了只是教师评学生的单一状况,开始形成了学生自我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相互评价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在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所以反思不足是第二方面的工作,要反思的这些问题主要是: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所削弱。现在有些教师不敢要求学生了,学生的动作做的不对,也不去指导,不敢管,学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有的甚至认为,以教师为中心应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了,教师可以“放羊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削弱,这是不可取的。
2.运动技能的教学有所忽视。运动技能的学习既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又是实现体育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也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一项重要目标。但是,有些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的教学目标中,只提发展体能的目标,不提学习运动技术技能的目标,把学习运动技能与培养体育锻炼能力分割开来和对立起来。另外,有些课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教学内容的技术含量较低,用于运动技能学习的时间偏少,教师缺乏指导和明确具体的要求,运动技能学习的质量有的还不够理想。
3.对锻炼价值很大但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不敢要求学生去学习。甚至把兴趣看成是选择教材的唯一标准。学生有兴趣就教,学生没有兴趣就不教。如耐久跑运动锻炼价值大,但有些学生怕苦、怕累不愿意学,有的教师就不教,甚至提出篮球运动也可以发展耐力,能不能用打篮球代替耐久跑,打篮球虽然也具有发展耐久力的作用,但主要不是发展耐力,而耐久跑除了发展耐力素质外,对培养学生刻苦、顽强、坚持到底的精神具有很好的教育作用,这是其它的运动项目不可替代的。
4.在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新学习方式时,比较关注外在形式,而对各种新的学习方式的特点研究不够,学习效果不够理想。有的甚至认为运用新的学习方式就不要讲解示范、纠正错误了,把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对立起来。
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在改革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我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思想方法上不能正确地、全面地看待我们过去的许多优良传统,因此我们要做好的第三件事就是继承优良传统。我们决不能把一切传统的东西都认为是落后的、不对的,在反对旧传统的时候,把一些长期以来创造的优良传统也反掉了,结果使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失去已有的基础,这是不可取的。我们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改革创新,不断取得新成绩。
王占春:翻开我们中国的课程史,体育课程在我国开设整整100年了。在这100年里,经过了清朝末年、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时期,如按各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变革,这种改革的变化就更多了。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而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就经历过多次的改革,例如1958年的教育大革命。而最近的一次课程改革,不亚于1958年,以体育课程而论是最彻底的改革,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改革与建树,全盘否定,是推倒了重新构建。
今天我们在这里研讨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太重要又不太复杂,手头没有把材料带来,因此只能把复杂的问题简略化,就只好按提出的问题答卷了。
最近看到两个材料,感到很有启发,一是恢复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要为语文教学正本清源;二是一家出版社编辑选编了我国100年来,他们认为优秀的语文课本,供大家研究,这项工作做得很有意义。
我们现在研究的是体育课程改革,也就不得不联系现在编制的体育课程标准了。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国家十分重视,投了大批人力,过去编制相应的课程文献,从来也没有投入这么多的资金。但是,在我看来,制定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有的编者缺乏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的思想指导。第一,是没有历史地分析研究我国体育课程的历史及其发展;二是不能用辩证的思想分析问题;三是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四是不能实事求是。比较脱离我国实际,讲虚的多,实的少,不能只图讲究形式,只追求新花样,完全另搞一套。我说这些话,是有一定根据的:
1.为了很好地学习新课标,我又重新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套体育教学大纲,对照新课标所批判的、否定的内容与过去的大纲和相关的教材、文献并不相符,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说明了有的课标的制定者没有认真看过这些历史文献,特别是2000年以后教育部颁布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2.有的标准的制定者,忽视了课程、教材所具有的时代性和有些是超时代性的。因为不同时代的政府(特别是阶级)他们都想用当代最好的内容和方法,对他们有利的东西,培养和教育他们的子弟。但是,因为受阶级立场、世界观和人生观、哲学思想的文化背景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在他们制定的课程和教材中,不可能是绝对的真理,有的甚至是荒谬的,用以维护其阶级的利益。但是,其中有些内容是超时代性的,如某些自然科学、教学内容等。例如,生命在于运动,我们能否定这条箴言吗?但我们可以补充,运动也是双刃刀,只有科学地运动,才有益于身体的健康。
3.制定课程标准的一些人,要批判过去,否定过去,首先要了解过去。而现在对过去的批判,都过于主观和武断,有些问题只要坐下来同有关的知情人稍加询问,就可以弄清楚的,而没有这样做。结果就发生了他们进行严厉批评的、斥责的,根本就是不存在的莫须有罪名,或者原来的相应文献早已批判过的。这样就把一些人空想出来的一切坏事、丑陋的东西、违背科学的东西都安在“旧的……”身上,甚至说“旧的……”是让学生“戴上镣铐跳舞”。如果把新中国成立以后所有的课程、教材全部否定了,那么我们办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也就全否定了,我们培养人才的机制也都全部否定了,还何谈我们的伟大成就!
4.解放后,我们自己培养了大批的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和优秀体育教师,一代又一代的特级体育教师,他们的论著颇多,创造了许多教学经验,发明了切实可用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学者和优秀教师只北京市就可以排列出几十位,他们的高中、初中、小学教学经验,田径、体操、各种球类、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教学法,具有极丰富的内涵,有的教学经验带有经典性的,至今仍是我们应当认真学习的,新的课程标准并没有很好地反映这些经验,甚至有的人说“过去就是优秀的教师,也是保守的”,这样的结论正确吗?
5.新课标的制定,是否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逐步实验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有人说是这样做的,有人则认为调查者并未很好听取不同的意见。例如,新课标虚的多,实的少,教师难以操作,有人把这些缺点,都归结为“教师不适应”,但许多老师则认为可能有教师不适应问题,但主要的是脱离了广大教师的实际,让教师如何适应?
6.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要改什么?这不是简单几句话就可以概括的。但是,有几点我认为是很重要的:
(1)要正本清源,把我们国家的体育课程的历史发展脉络好好梳理一下,肯定那些应当肯定的,否定那些应当否定的,历史地、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做出正确的论断。(2)还体育教学的本来面目,使体育课程真的反映体育的本质属性,现在的体育课标过分强调心理学的依据,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不应当都以心理学为依据。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这一目标是累进的,不可能在一个阶段更不是一堂课就能完成的);淡化技术的提法是错误的,已在学校体育界造成极大的混乱,学习动作技术既是目标之一又是达成增强体质的手段,是不能忽视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成功经验,绝对不能忽视。(3)树立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既能愉快地参加体育锻炼,使他们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同时也要体验体育锻炼过程中应当是培养刻苦、顽强品质过程。(4)注重体育课程内容的科学性、文化性和民族性,是我国课程建设的重要问题,现在完全被否定了。学校各阶段体育教材筛选过的内容,实践与经验已经证明是好的教材内容,现在也被完全否定了,这样就造成了一定的混乱。有的人甚至主张学生喜欢什么就“玩”什么,甚至有的提出“快乐第一,兴趣至上”的选材原则。完全否定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的教材内容的一定层次性和衔接性。(5)体育课程改革是不能脱离所涉及的教学因素而改变,首先应当改变的是应改为小班化教学,如果把每班学生从50人、60人,甚至70人改为30人,我们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会提高多少倍!相反如果六七十人一班上体育课,又没有什么场地设备,还提出什么教材内容(由学生)的选择,如何做到?改小班上课涉及的问题很多,不容短时期做到,但是做不到的事情,新课标提出的教材个体的选择性如何落实?(6)历史的经验应当吸取,必须克服体育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把一些虚假的口号当成现实,提倡和鼓励那些一时还做不到的事情,教学中只能是鼓励了摆花架子,而又丢掉了体育课的本质功能。
毛振明:刚才我说了,现阶段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哪里的问题,对于现在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也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但是,现在体育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很少,新《课标》对此也缺乏比较明确的阐述,整个学校体育理论界对此也缺乏讨论,第一线的体育教师肯定就更加迷糊了,因此我们才把它列为第一个问题来讨论。
虽然新《课标》对现阶段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没有明确的阐述,但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认为是实际上的课改重点呢?如果可以的话,那么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就有以下几个方面:激发运动兴趣,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等等。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不是改革的任务,更不是改革的重点,它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去努力实现的教育总目标,这个理念的核心内容在过去已经提出来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任务也在过去提出过,而且无论是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过去也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其次,“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也不能成为改革的任务,因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早在十几年前就基本上已经形成大家的共识了,所以它是个继续加深认识的问题,而不是改革重点和任务。那么,其余的“激发运动兴趣”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和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等也是改革开放后一直努力的方向,作为继续努力、完善、改善的目标都可以,但作为改革的目标和重点,似乎都缺乏实际的意义和明确的方向,更显不出作为改革重点的必要性,因此也就不足以指明当前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此次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并不十分明确。
我认为我们这次体育教学改革是在整个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框架内进行的,是跟着别人走的改革,当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基础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和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并不一样,因此各自改革的目标和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高分低能。这主要是对一部分学习很好的学生而言的,这属于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问题。
第二,学而无用。这是对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来说的,就是学生学的很多东西并无用处,这属于教学内容的问题。
第三,片面发展。就是德育、体育和智育的发展相比较而言比较差,能力、道德与教养和知识比较而言也比较差,这是发展片面的问题。
第四,效率低下。教学靠着课海、题海的堆积来拼命地“压”学生,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这是质量的问题。
第五,非民主化。由于要进行应试教育,因此就要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的权威为中心,所以教学的非民主化也就自然产生了,这是教学民主意识和教学方法的问题。
第六,厌学问题。上述的教育弊病最后都会导致学生的厌学,现在大多数学生,包括许多学习好的学生都不愿意学习,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是学习兴趣,也是内容和方法的问题。
如果以上六点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的话,那么我们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有些目标是与基础教育改革相吻合的,但有些是不吻合的。比如说,高分低能的问题,体育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学而无用的问题我们有一些;片面发展的在体育中不太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我们似乎有一点;教学非民主化的问题也似乎有一点;厌学的问题在体育比较明显。因此我认为,体育和基础教育相吻合的那些问题是此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但是不是重点还要看是不是体育教学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症结。
那么什么是此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呢?我认为这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更明确地把体育课程和教学的终极目标转到为终身体育、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健康的生活服务的基点上来,让学生更好地学懂、学会、学乐;让体育在学生们的心中更美好,让体育在学生未来的生活中更有用。
我认为我们这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目标应该放在上述基点,而其他的目标都是为它服务的。比如说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等,都是方法的问题,都是为实现学生终身体育这样一个终极目标来服务的。那么在学懂、学会、学乐三个内容里面,我觉得重中之重是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程的合理的设计更好地教会学生有用的、他们赖以进行锻炼身体和愉悦身心的运动技能。我认为我们的教学改革重点和落脚点都应该在这里,单从这一点来讲,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和其他的学科教学的改革方向有些相左,如果说数学、语文、外语等学科在教会别人东西的这一点上,不是教的不够,也不是教得不多,恰恰是教得过难、过繁和过偏,它们的问题是教得缺乏效率和缺乏实用性;而体育在过去则是教得不对路、过多、过浅和过于稀松,体育在过去的问题主要是教不会有用的技能,因此在新的体育课程与教学中,我们必须从这一点上重新设计体育课程、重新认识体育教学、重新考虑体育的评价、重新优化体育的教学方法。
所以,我认为现阶段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点不是笼统地说什么“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习方式”等等,更不是像有些学者说的那样,是要把“过去重视运动技术的教学转向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类似这样的说法第一不明确,第二也不能阐明我们此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目标和指向,是一些过于原则性的东西或过于枝节性的问题,甚至是错问题和假问题。
耿培新:这次课程标准的制订,总的大背景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个领域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不断开放,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变化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通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来进一步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课程改革是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课程发展永恒的规律。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课程发展要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如果以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课程来证明它多么好,以前的多么不好,再过若干年,这一历史时期的课程又成了多么的不好,成了被批评的对象,这种思想方法不是一种全面的、历史的、辨正的、发展的看问题的方法。不同时期的课程,总是反映不同时期社会、科学和人的发展水平,与当时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着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这个规律是不会变的。课程改革要与时俱进,中国课程改革的与时俱进就是要脚踏实地地站在我们自己国家实际的基础上,就是在批判地继承基础上,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文明的基础上,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继承、改革、创新,促进国家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发展。
我们实事求是的进行分析,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学校体育经历的3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1978年拨乱反正,第二次是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第三次就是2001年这次的课程改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这三次大的学校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一直是在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代在同步前进,这是举世公认,有目共睹的。比如说,在制定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上,过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纯强调身体改善,从人体发展的角度制订课程的问题,以后发展到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制订体育课程,后来发展到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三维观作为制订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这中间是有联系的,是割不断的。
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不长,看看建国以后教育部颁布的八套教学大纲不难理清我国学校体育的思想脉络。如果看一下1950年的小学体育课程暂行标准,那时候的体育教学目标就提出培养儿童健康知能、健美体格,培养儿童兴趣和习惯,以发展身心,培养儿童国民公德和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到1997年,提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终生体育的思想,2000年教学大纲的说明部分明确提出:“体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是课程计划必修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健康是每个人生存、文明生活、高效率学习与工作的前提。体育与健康课的功能是综合性的,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它对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提高生活质量,调剂学习和生活节奏,增添生活乐趣有重要意义,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国家的兴衰和他们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学校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必须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这段二百多字的说明,是总结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历史经验和促进课程发展的纲,他是从学校整体教育的角度阐明体育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意义,制订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进一步确认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为了更好地体现上述思想,教学大纲把教学目的与任务分别表述,教学目标是:“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任务的第一条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体魄,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第二条,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目的任务;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青春期自我保护知识;学会锻炼身体的技能与方法,掌握部分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初步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能够初步运用获得的知识技能锻炼身体,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第三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树立现代体育意识,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提高体育的兴趣和体育比赛的欣赏能力,养成积极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积极向上、勇于探求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在体育活动中树立顽强拼搏和团结合作的意识,能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的成功与失败,具有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胜不骄、败不馁,弃而不舍的意志和作风。应该说,2000年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制订的比较好的一部大纲,为21世纪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在课程思想、目标、性质、内容、结构、评价以及课程管理、实施等诸多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新世纪的课程标准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四条基本理念和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四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等等,课程发展的脉络是清晰的,是有继承、有发展的。再比如,课程结构的改革也是如此,从单一的必修课到必修+选修,然后又发展到必修+必选+任选,到必修+选修+活动课程,现在发展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如果我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看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不难看出,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只要有教育,课程发展的这一规律是永恒的。
从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看,我们的学校体育工作者已经从激情投入的阶段,向认真实践、理性思考的层面深入发展。这也是规律。历次大纲的颁布都有这个规律。开始是振奋人心、春风拂面,接着是认真学习、比较,理清大纲的新发展和新要求,一大批教研员和优秀教师带头学习、改革、实践,体育处的干部也认真抓大纲的学习和教学的改革;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时代的发展,使人们思考新的问题,于是提出对大纲的意见和建议,有几轮大纲还有较激烈的学术争论,针对学术问题深入讨论,争论不能说不激烈,讨论不能说不深入,但学术风气总的说是正的。实践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术研究的不断明确,新一轮大纲又开始研究。课程引领着教学实践,适应社会的发展。课程的研制人员以一种对国家、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始终扎根在国情这个基本出发点上,叫做立足国情,面向未来,心态是宽广的,对待实践中的问题和学术研究是理性的。新一轮课程同样要走这条路。我认为现在老师们对课程的理念基本上是认同的,而且新课程确实在引领着当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实践,这是应该肯定的。实验将近三年,我认为老师们对于课程标准目标统领内容的理解,还不能够在理解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准确地把握内容标准,实验几年来这是大家感到困惑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还要在实验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我个人有一个认识,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问题,如果说一个标准没有科学的内容体系,这个标准就很难托起来那些目标。从历史的发展看,单纯的把运动项目+运动文化作为课程的内容就说是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系也是不完善的。课程的目标与课程内容如何紧密联系我们研究了几十年,现在课程中的内容标准是否构建的很好,仍然需要论证。所以,课程内容的问题,是我们在课程改革过程当中值得下大功夫研究的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知道了为什么教,那么,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为什么要在某个年级一定要教这个内容,这个内容到底对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或者是对学生的大脑发育、思维发展、对身体的各个系统的机能、对心理的发展产生多少有利影响,应该说,这是多少年来一直没有解决好的大问题,也是体育学科是否被承认是一门学科、一门专门的学问的基本问题。因此,课程标准采用的目标统领内容,和过去比有些思想是发展了,在研制课标的过程中也是尽力想把内容的多种功能和目标尽可能地联系起来,但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内容本身的问题,课程内容的构建仍然是学校体育工作者特别是课程研究人员需要下功夫研究的问题。
当前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评价问题。1978年的教学大纲只是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水平的评价,1987年发展到结构评价,到现在发展到多元评价。当教学的大纲发展到四个结构评价的时候,当2000年教学大纲发展到既要看学生的态度,也要看学生的进步程度,既要看运动技能的掌握,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体现评价的激励机制等,实际上体现了许多新的评价思想。课程标准发展了这些评价思想,在评价目的、评价的重点、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但是,评价的操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心结。以前进行结构评价的时候,许多老师认为操作性太差,又要记考勤,又要考知识、技术,以及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还要按照比例计算分数。现在,老师们反映,课程标准要评价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不仅注意结果性评价,而且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注意定量评价,而且重视定性评价,不仅重视绝对评价,而且重视相对评价。评价的方式要有教师的外部评价,要有学生自己内省性的评价,还要进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老师们反映,不少学校一个班级有六七十位学生,个别省的重点学校一个班有一百多位学生,怎样落实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对这样的学校体育教师来说是很困难的。但是,当我们了解课程标准要求评价的这些内容是否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时候,老师们认为方向是对的,问题在于如何操作。对于评价的可操作性问题,我们不能因为评价的方向对路而放松对它的可操作性的研究。我知道,实验地区有一些教研员和老师开始探索它,也知道有的专家在研究它,我们在编写教师用书的时候,也试图对各个水平或年级的学生,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研究可操作的评价建议。美国有一位体育专家研究了一套评价软件,通过对一线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使用的效果是比较好的。我们广东的老师也研究了一种评价软件。现在,我们有了实践的初步经验,一定要研究怎样较全面系统和可操作的科学的评价方法。可操作是更好地发挥评价功能的基础,否则,再好的评价理念也难以落实。当然,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不仅仅是如何操作的问题,绝不能忽略对评价思想、目标、内容、方式的研究。如果在这些方面没有新的成果,课程标准的评价真正落实就会遇到问题。
对待课程改革,要看到五十多年来的发展确实是这么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的,有些改革理念是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当中一直在不断探索和争论的问题,有一些则是多年来一贯坚持的,比如:体育的教育功能、健体育人思想等,在本次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发展。在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上,我们必须坚持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认为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化,否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背景下,学校体育就可能乱套。有人可能认为西方的教育、西方的学校体育思想是多元的,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一下西方首脑对本国教育的承诺,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一下西方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如果我们知道美国在攻打伊拉克的同时派驻了四百多位教科书编辑在紧张地编写伊拉克学生的教科书,我们就会强烈地感受到教育在改变未成年学生的意识形态和维护本国利益中的巨大作用。我们不会天真地认为西方学校体育课程只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当我们在电视中看到日本小学生进行的“30人31条腿”的全国性比赛,小学生们为了集体的利益表现出的那种团队精神、拚搏精神,不仅是日本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更是日本国家的需要。因此,体育课程、体育的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无小事。
我们国家的体育课程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还必须把他落实到课程的各个环节中去,不能突出了某些方面而减弱了其他方面。课程改革对过去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探索的好经验、好思想,本次课程改革中有许多都更明确地进行了肯定,所以,新课程应该是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优秀经验的继承、改革、创新和发展,没有这种认识,也就不可能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