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多元文化的融合与激荡加剧,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呈现在人类面前的是这样两幅图景:一方面,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另一方面,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出现种种异化现象以及社会危机。文明与丑恶、进步与异化、欢乐与痛苦等等社会二律背反的矛盾,时刻困扰着我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标准与态度呈现出新的特点:审美观逐渐成型,但还不够稳定;审美趣味多样,但发展还不平衡;审美评判自主,但带有一定盲目性;喜欢追求新奇,但鉴别力尚差;反传统意识较强,但仍带有民族审美特征。应该说,当代大学生的主流审美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产生了一些偏差和新的误区。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审美价值取向。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克服时代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这是当前研究的理论课题,更是思想素质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趋显现。
当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他们的审美态度、审美标准、审美理想反映并影响着民族、时代、青年的审美趣味、风尚和趋向。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与正确引导,因为审美教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将其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精神品格的人才。审美教育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这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美学属于人文学科,她以人文精神为中心,探讨人类的感性直觉活动——审美活动的规律。人文学科总要设立一种理想人格的目标和典范,人文学科引导人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的完美化。人文学科最主要的功用就是教化。黑格尔说过:“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够脱离直接性和本能性。因此人需要教化,教化的本质就是个体的人提升为一个为普遍性的精神存在。”所以他说哲学就是在教化中获得了它存在的前途和条件。美学不同于一般人文学科的是,美学作为一种“人学”,要揭示美学与人类自身建设的关系,要关注它对人生的意义的发现,促使人生的审美化或艺术化,从而实现人类“诗意地栖居”。美学的价值在于:第一,它是让我们深刻认识和体悟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的关系,以及人的自由本身,并以此改善我们的生活本身。即便是身处困顿之中,也能御风而行,吟唱出身心的自由。比如诗人杜甫,虽茅屋为秋风所破,却依然吟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思想之歌,超拔豪迈,砺人心志。第二,研究美学,是要让人们了解自身作为人的整体的和谐存在,并照这样的整体性来创造自己,从而明晰人自身的价值,使人的生活以自身为目的。第三,美学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每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塑造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使人们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建造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是人文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美学研究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共同的相通的一面,又有特殊的差异的一面。所以研究美学要注意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差异。一方面要注意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共同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我们应该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但是我们的立足点是中国文化。
《美学与审美》——体育(艺术)美学素质教育教材契合了这一精神,本教材选择性地吸收了前沿知识和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教材经历了雷国梁主编的《当代体育美学》、《体育美学教程》、《美学与审美》的试用到今天的正式出版,她是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写成的,不乏新意和独到之处。她凝聚了作者多年来在美学园地辛勤耕耘的智慧和实践的结晶。本教材较系统地论述了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全书结构分为美、审美和美的创造三大部分,重点论述了体育美和艺术美的审美与创造问题,体现了一定的特色。当然,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美学本身是一个开放发展的学科,教材难免有许多不足,敬请广大读者和同仁不吝赐教。本教材的出版得到了武汉体育学院教务处教材科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美学与审美》撰写分工如下:雷国樑担任主编。周韵:绪论之二、第三章第四节;徐学会:第八章;黄聪:第一章第一节;武会莉:第六章第二节;其余均有主编编写。全书由主编确定编写宗旨、写作提纲、统稿。
作者
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