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构图知识简述
构图是绘画艺术主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及成熟的过程。在绘画实践中,对感觉的重视往往多于理性的推断。
远古时代还没有产生系统的构图理论,人们凭感觉去描绘和记录,我们可尝试用原始视角去感受史前的洞窟绘画和岩画,同样可感受艺术之美。(图1-10)
图1-10
一、构图的来源
构图在真正意义上的诞生,是在公元前几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图1-11)。
图1-11
在透视发明之前,古代艺术家们都是用自己的直觉和对艺术独特的理解寻找最完美的构图。
在古代西方的绘画观念中,认为形态是重于色彩的;东方则认为构成宇宙的重要因素是色彩。
古典传统的作品建立在一种单纯而稳定的构图之上。对称是平衡画面的总则。古典主义构图中最大的特征就是三角形构图(图1-12)。
图1-12
二、构图原理
1. 构图的含义
构图是指画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整体的方法。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
2. 构图的基本规律
构图的原则是变化中求统一,形象思维是其决定性依据也是绘画构图的基础。构图是绘画创作的最初环节,又是构思、营造人与物位置的具体体现。从构思、构图到作品完成,是创作的全过程(图1-13)。
图1-13
三、构图形式
从形式上看,构图的变化是丰富多彩的,其中蕴藏着无尽的玄机和艺术魅力。在创作过程中,构图形式的确定将受到绘画主题、作者修养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一)对称式构图
主形置于画面中心,非主形置于主形两边,起平衡作用,底形被均匀分割。对称式构图一般表达静态内容(图1-14)。
图1-14
一幅绘图作品总是构建于一个简单的构图形式之上,所有主题的各要素在其中形成次序。
S形也属于较为对称的一种,其形有流动感觉。S形的构图形式有较顺畅的欣赏视线,表现出浓郁的抒情品格。
(二)均衡式构图
主形置于一边,非主形置于另一边,起平衡作用,底形分割不均匀。均衡式构图一般表达动态内容。其构图的样式有:S形构图、L形构图等。
(三)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是最完美的构图形式之一,在这种构图中,所有画面因素都非常平衡。
1. 正三角形构图(包括空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是受金字塔型建筑结构的影响,坚固、持久,具有纪念性和象征性。三角形构图结构稳定,既有左右对称的物理平衡,又有上下平衡。具有明确的向上指向性和生命力(图1-15)。
图1-15
2. 倒三角形构图(包括V形、W形、菱形构图)
倒三角形构图是由正三角形构图演变而来的,既容易平衡又具有动感,是一种很活泼的构图形式。相近的V形,如同旋转的陀螺,会给人以微微晃动不定的感觉,是一种活泼有动感的形式。
(四)对角线构图
十字形构图
十字构图起源于西方基督教图案,使人联想到神秘、庄重、肃穆,形式感很强烈。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容易使画面单调。因此,很多画家采取多层十字结合使用。
米勒在《牧羊女》中除了地平线和牧羊女身体十字交叉构图的主要形式外,还加入了光线、羊群形成的隐隐约约的放射形式,成为了画面的次要形式。另外,地平线的点点远景和牧羊女低着头手拿的棍子,都减弱了十字构图的生硬感。同时,孤零零的牧羊女和牧羊犬形成有趣的呼应,点明了主题。(图1-16)
图1-16
构图分析
(五)复合型构图
直曲线构图
直线与曲线有着不同的性质,将其在一幅作品中完美统一,就能互相补充,形成较好的构图效果。
在图1-17中,主体人物与卧榻均有着优美的曲线,画家便在背景中隐淡处加入了水平线和竖直线,使画面不致流于轻浮。并在画面左侧设置了垂直的灯杆,使画面的节奏关系更为明确,富有表现力。
图1-17
构图分析
四、构图方法
构图方法有三个要点:
1. 画面主题图形的位置。
2. 非主题图形的位置以及与主题图形的关系。
3. 画面底形的位置以及与图形的关系。
在三个要点中,第一要点是构图的决定因素,它在画面中的位置决定了画面的样式。构图的样式分为两大类:对称式构图和均衡式构图。
要注意“画面中心”并不是画面的等分中心,它是以人的视觉方式确定的。这一中心,是以黄金分割定律原理确定的位置,即以1 ∶ 0.618的比例分割画面,得出画面中的四个相应位置,这四个位置即是接近画面中心的“构图中心点”。我们可以将所画对象的主要部分,置于其中任何一点,即可得到优美的构图形式图1-18。
图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