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十届全运会男子篮球比赛进攻重点问题调研报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调研结果(3)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十运会集中了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优秀队员,就中锋来说进攻能力突出的队员少,进攻能力一般的队员多。

5.1.2投篮距离大多数集中在限制区附近,得分主要是2分球和罚球得分,这符合中锋的特点。

5.1.3投篮方式单一。十运会中锋运用单手肩上投篮和低手上篮较多,运用勾手投篮和扣篮较少。

5.1.4参与配合很积极,尤其是掩护配合的参与次数很多。但队员参与配合的能力有待提高。如掩护的时机、配合的应变能力、传球的时机都有待提高。

5.1.5中锋由于所处的位置靠近篮下,进攻时容易造成对方犯规。通过造犯规可以获得罚球,也可以减少对方主力队员的上场时间,甚至能使对方队员因犯规满6次而被罚下。造犯规已经成为各只球队常用的进攻手段。

5.1.6罚球得分占总得分比例较多,罚球命中率较高。罚球命中率高是我国篮球队员的特点和优点,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下去。虽然整体罚球命中率较高,但也有个别中锋队员罚球命中率较低。如北京队的孙长俊罚球命中率不过60%。

5.2建议

5.2.1篮球人才的储备一直是从事篮球教学训练工作者的主要工作,篮球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重中之重。中锋队员的特殊性在于必须有一定的身高和体重。从生理角度来看,2.1米以上的人已经很少,而且有运动能力的这样的人更少,篮球工作者还要在人才选拔和挖掘现有队员能力上多下功夫。我国男篮中锋有姚明这样的世界级优秀中锋,也有易建联、唐正东这样的国内优秀中锋,但是这个中锋群体人数太少,只有选拔和培养出一个高水平的中锋群体,才能使中锋的水平在竞争中不断提高。

5.2.2提高CBA联赛的水平。十运会上有很好表现的队员,大都是CBA联赛中表现突出的队员。CBA联赛是我国篮球比赛水平最高、竞争最激烈、场次最多的比赛,以易建联和唐正东为首的年轻队员在比赛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联赛中还引进了许多高水平的外援中锋,我国年轻中锋在和外援的对抗中也提高了自己。所以提高CBA联赛的水平是队员个人提高的源泉。

5.2.3加强以力量为主的身体素质训练。NBA中的著名中锋很多,如热火队的莫宁、公牛队的本·华莱士、太阳队的斯塔德迈尔等,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有很好的力量,因此在比赛中防守进攻并不显得吃亏,所以说力量素质在各个进攻环节都很重要。

专题2 对十运会男篮比赛后卫阵地进攻能力的分析和研究

1前言

阵地进攻是篮球进攻战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进攻队快攻未成功,人和球进入前场后,针对对方防守战术,按照本队既定配合,有步骤地组织进攻的一种方法。统计资料表明:在现代篮球运动重大的国际、国内赛事中,阵地进攻的次数占进攻总次数的80%以上,阵地进攻的得分占总得分的75%以上。这充分说明了阵地进攻在整个篮球运动进攻体系中具有极为特殊和重要的地位。

后卫是一支球队的灵魂,对球队整体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阵地进攻中,教练战术思想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后卫队员在场上的组织调动来进行的。可见,后卫在阵地进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观察比赛录像发现:控球后卫和攻击后卫的位置区分明显,但其进攻能力的指标存在统一性,为便于研究,将各队两名核心后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经专家访谈,将后卫阵地进攻能力的指标确定为得分、得分方式、组织调动、助攻、突破分球、篮板球和移动路线。后卫在阵地进攻中(二次进攻情况下)抢篮板球的次数较少,无统计学意义,而移动路线无法用数字进行量化。本文只从另外几个方面对后卫的阵地进攻能力进行研究,试图发现我国男篮后卫队员在阵地进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我国男子篮球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决策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十运会男篮前八名的后卫队员为研究对象,对这些队员在男篮决赛阶段(每支球队8场比赛)的表现进行分析。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现场及录像观察法

2.2.3数据统计法

2.2.4专家访谈法

2.2.5逻辑分析法

3结果与分析

3.1得分能力和得分方式分析

3.1.1得分能力分析

在篮球比赛中,队员得分能力的强弱对比赛胜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得分能力是衡量后卫在比赛中进攻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十运会男篮决赛分两个赛区、两个阶段共进行了46场比赛。第一阶段,各参赛队分别参加了5场比赛。第二阶段,前八名的球队各进行了3场比赛。所有比赛中,一些参赛队是2名后卫队员,有的是3名,甚至4名。为建立统一的分析标准,以各队后卫上场时间和得分能力为依据,从每支球队挑选2名核心后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研究。各队后卫在第一、第二阶段的场均得分。

可以看出:在第一阶段的比赛中,后卫得分较高的球队是解放军队、辽宁队和山东队,这些队后卫的得分都超过了110分,5场比赛平均每场得分在22分以上。解放军队达到了场均26分,显示了其后卫强大的得分能力,得分点主要集中在李楠和年轻队员王中光身上,这也使解放军队很轻松地进入了前八名的争夺。相比之下,广东、江苏和吉林的后卫得分较少。一方面是由于其后卫得分能力不强;另一方面与教练的战术思想有较大关系。如江苏队,由于其4号位易立、张成和5号位唐正东表现较好,教练在布置战术时优先选择内线进攻,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外线队员的得分;而吉林队后卫打法保守,一味求稳,没有较强的进攻意识,在对方的压迫性防守下只能进行过渡性传球,出手时信心不足,后卫得分在第一阶段排在最后。

进入第二阶段,比赛激烈程度增强,每场球的输赢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排名问题。各队在打法上有所改变。从整体看,后卫的得分有下降的趋势。解放军队和山东队后卫得分下降较为明显。广东队和江苏队有所上升。北京队在内线空虚的情况下,始终发挥着稳定的外线进攻。吉林队在第二阶段及时调整战术,后卫有了出色的发挥。在对河南队一战中,两后卫都有上佳表现;和解放军队的比赛,吉林队17号后卫王含得了17分;对阵北京队,是决赛阶段唯一的一场加时赛,两后卫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整体来讲,我国后卫队员的得分能力较差,只有个别队的场均得分达到了20分,但就这个得分,也是教练员根据本队内线虚弱的特点,以减少其他位置的进攻机会来换取的。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后卫的得分对比可以看出:国内优秀球队的后卫队员在关键比赛中的得分有所降低,这暴露出了我国后卫队员得分能力差、发挥不稳定的缺点。而这个缺点迫使教练员在关键比赛中更多地将进攻机会分配在前锋或中锋的位置上。后卫能力上的差异导致了整个战术思想的改变。这一点和篮球运动的主流战术思想——整体进攻是有些偏移的。

3.1.2得分方式分析

篮球运动的主要进攻技术是投篮,投篮是攻守矛盾的焦点。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投篮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它沿着从静到动、从慢到快、从低到高、从单一到多变的规律发展。现代篮球运动的全方位对抗特征将投篮难度推向了另一个高度:以高命中率为前提的多样化投篮。由此,将得分方式作为一个指标进行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来反映我国后卫的得分情况是客观的。后卫的得分方式还应包括跑投和由投篮(多为突破上篮)造成犯规所带来的罚球,但跑投的指标出现次数较少,没有统计学意义。投篮造犯规以获得罚球可以合并到前几项投篮方式中,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指标进行分析。各队后卫在决赛阶段各种得分方式的中次和投次。

可以看出:突破后急停跳投的命中率比较高,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得分方式,但整体数据较少(广东和河南两队没有用这种方式得分),说明我国后卫队员还没有掌握或还不擅长使用这项投篮技术,这种技术今后应成为我国后卫练习的一项内容。由表中数据可知,各队后卫普遍采用接球后急停跳投的得分方式,这一点和欧美后卫队员的主要得分方式相同。但我国后卫队员得分方式过于单一,运球后急停跳投的次数比较少,突破后急停跳投的次数更少。河南和广东两队后卫在8场比赛中没有运用这种投篮动作。各队突破上篮的次数也很少,而且成功率也很低。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后卫队员的投篮方式需向多样化发展,突破后跳投和跑投的技术动作有待练习和提高。

3.2组织调动能力分析

组织调动能力是后卫队员重要的进攻能力之一。整个球队的战术配合都是通过组织后卫的穿针引线来完成。这种能力在阵地进攻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进攻前所做的攻击信号;(2)对其他队员的呼应提醒;(3)佯攻的能力;(4)对进攻点合理的布局;(5)穿插跑动路线。其中(4)、(5)两点难以用数字量化,本文没有统计数据,只通过观看录像对其进行定性分析。

可以看出:在呼应提醒方面各队没有太大的区别。有些队的后卫呼应提醒次数虽多,但大部分是无效的,如山东队4号王刚拿到球后习惯性呼喊、指挥,广东队后卫6号张哲和7号曲绍斌也是如此,呼应提醒选择的时机不好,呼应的次数多,但没有效果。在攻击信号方面,我国后卫也存在着类似问题,发出的攻击信号过于随意,不够隐蔽,没有根据场上局势及时、准确地发出攻击信号。江苏队后卫的呼应提醒和攻击信号次数最少,录像显示,其后卫通过在弧顶左右运球摆动来调动对方的防守,然后因势就势展开进攻,后卫既没有在每轮阵地进攻前根据场上局势发出进攻信号,也没有对队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呼应提醒,关键比赛,特别是两队比分相持不下时,队员之间的进攻失去联络,出现失误,从而使进攻的稳定性难以保证。

佯攻是指为主攻队员创造得分机会而采取的种种诱骗防守的行动。它常是后卫队员通过转移球而进行的一种声东击西的进攻方式,佯攻策略的运用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该指标衡量后卫的组织调动能力全面而客观。我国后卫在这方面的能力是很差的。所有队后卫在8场比赛中的佯攻次数在2次以下,有的甚至一次没有。说明我国后卫队员调动能力差,缺少良好的传球意识和传球能力。

3.3助攻和突破分球能力分析

助攻和突破分球反映了后卫的进攻能力和进攻的灵活性。一个球队的核心后卫不仅应是一位强有力的得分手,而且还应是一位优秀的助攻手。欧洲球员利用突破,压迫防守后向外分球,给同伴造成良好的投篮时机,而我国后卫队员通常采用的方式是突破上篮或强行上篮造成对方犯规。纵观所有比赛,山东、河南、辽宁和广东队的后卫队员较多地使用了这项技术,吉林队和北京队很少用,有时一场比赛,后卫只突破分球一次。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后卫这方面的能力有待培养,当然,教练的战术指导思想也是影响这一技术发挥的关键因素。只有从教练员和运动员两个方面着手,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可以看出:两项指标场均次数都很低,我国队员这些方面的能力比较差,队与队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这反映出各省参赛队后卫的综合能力存在差异。如在助攻方面,广东队达到了场均6.4次,而吉林队只有2.3次。抢断次数较多的是解放军队和江苏代表队,辽宁队、河南队居中,最少的是吉林队。将助攻和突破分球两项指标的数据相对比,可发现数据本身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助攻次数多的后卫,其突破分球次数也很多,如广东、江苏、辽宁和河南。分析其原因:一方面,突破分球为同伴获得了很好的投篮机会,这也是突破队员助攻次数的一个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助攻与突破分球都能反映后卫的进攻能力和进攻意识,用这两项指标衡量后卫的进攻能力,它们在重要性上是相同的。比赛时发现,我国后卫队员有较强的助攻意识,多次试图进行助攻性传球,但助攻能力不强,主要问题是传球隐蔽性不够好,球速慢,传球时机把握不好。

将球队名次和两项指标的总次数作对比分析发现:排在前五名的球队,其后卫助攻和突破分球的总次数排在前三名,解放军队后卫这两项指标偏低,与其自身战术思想有关。由此可见,后卫队员这两项指标的能力和一支球队的实力关系是正相关的。

4结论与建议

4.1我国男篮后卫队员得分能力比较差,而且得分方式单一,应培养他们向多样化的得分方式发展。

4.2我国篮球后卫队员在比赛时的呼应提醒和攻击信号大多是无效的,具有随意性,佯攻能力很差。

4.3我国男篮后卫队员有很好的助攻意识,但助攻能力不强。

4.4我国篮球后卫队员突破时动作的机动性太差,应加强突破、突破分球和突破后跳投能力的培养。

4.5我国篮球后卫队员发挥不稳定,缺乏比赛经验,应多参加高水平比赛。

专题3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男篮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现状调查与研究

1前言

1.1选题依据

新世纪现代篮球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篮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发展、创新、提高迅速,在世界最高水平奥运会和世锦赛的篮球比赛中参赛队伍的实力接近,攻守转换快,对抗激烈,整体攻防打法受到各队的普遍重视,将作为集体项目的篮球运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攻守对抗这一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进攻,比赛中只有进攻才能得分,得分的多少决定比赛的胜负。随着进攻意识的增强,不断围绕强化进攻创新发展了许多进攻理论和战术配合方法【1】。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无论进攻的理论如何先进,战术配合方法设计的如何完美,都不能忽视进攻时两三人之间配合的重要性,进攻战术基础配合在整个篮球运动的进攻战术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

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是指进攻队员两三人之间为了创造攻击机会,合理运用技术而组成的配合方法。主要的配合方法有:传切配合、突分配合、策应配合、掩护配合【2】。由于两三人之间的配合机动,简便快速,便于应变,攻击的威胁性强,成功率高,所以在NBA赛场、欧洲联赛和世界高水平的赛事中进攻战术基础配合都更加受到各队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男子篮球运动的水平随着职业化进程的推进而有了很大的进步,在2004年的奥运会上第三次打进前八强,但在总体上和世界强队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是全方位的,包括体能、技术、心理、战术素养等因素。单从进攻方面来说,我们的队员面对对手的压迫式防守,不能有效地组织进攻,技术运用变形,传接球失误多,心理素质差,和欧美强队比赛时经常大比分输给对手。缩小和世界强队的差距,首先要解决我们的进攻问题,关键要提高我们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的质量。而高质量的配合需要运动员有充沛的体能、在强对抗下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保障。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运会)是中国4年一次最大规模的综合型运动会,深受各参赛队领导和运动员的重视,本研究将参加十运会男篮决赛阶段比赛的12支球队作为研究对象,对各队在比赛中运用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的现状进行调查,希望找出影响配合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对此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一定的措施,为中国篮球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十运会男篮决赛阶段12支球队的比赛于2005年10月14日~22日在江苏省举行,比赛分为两个阶段、四个赛区进行,第一阶段的小组循环赛分别在盐城和泰州举行,共进行了30场比赛,第二阶段的名次赛分别在南京和镇江举行,共进行了16场比赛,总计46场比赛。我们随国家篮球运动管理中心调研组对决赛阶段的全部46场比赛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现场观察、统计和对录像资料分析对各队在比赛中运用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比赛的休息时间对一些专家、官员、教练员、运动员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征询他们对各队运用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的看法。这次难得的调研机会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第一手较为详实的数据资料。

进攻战术基础配合不仅受到世界强队的重视,而且也被十运会参赛各队重视和运用,参赛的12支球队无论水平高低,都能结合本队的实际特点和对手情况,选择运用相应的进攻配合方法,完成了许多高质量的配合,比较典型的有:江苏队拥有唐正东这一高大中锋,当唐正东在场上处在内线拿球时,迫使防守队员收缩防守,甚至两三个防守队员对唐正东包夹,这时唐正东则以策应为主,传球给空切的队友或外线机会位置好的队友投篮;湖北队的前国手单涛在场上时也以策应为主;北京队的后卫张云松是个速度快外围投篮准的队员,当他在前场三分线附近拿球时,其他队员则主动上前给他做掩护,由他投篮或突破分球;广东队拥有多名国手,李群的突分,易建联的策应以及给其他队员的掩护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辽宁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以新人为主,在小组赛上后卫杨鸣、边强在场上大范围穿插跑动,通过一侧的多人连续掩护,制造中远投机会,给对手很大威胁;广东队和河南队在比赛中还经常使用双掩护进攻,当后卫在三分弧顶外两米左右持球时,会同时有两名队员上去给后卫做掩护,然后根据场上情况其中一名掩护者转身切入篮下接球攻击等等。总之,比赛各队在运用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方面都展示了不同的战术风格。

但是,他们在运用进攻基础配合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据场上观察和统计数据显示:在一些情况下配合质量不高,进攻成效不大。各队在战术运用上无球队员多人连续掩护制造接球机会多,但机会出现后球却不能及时传到位或者球即使传过来直接攻篮的不多。另外在进行掩护配合时,掩护队员有时规则意识差,掩护动作不规范,多次出现进攻队员掩护犯规,从而丧失球权。当高大队员在内线策应时,视野狭窄,球不能及时传给空切或外围机会好的队员。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技术、体能、心理、对方防守情况、运动员对规则的认识和教练员的执教水平、裁判的判罚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影响到进攻的效果。

总之,要获得比赛的主动就必须加强进攻,就必须认识到进攻战术基础配合在全队进攻战术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人对十运会参赛的12支球队运用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一些建议对策。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对我国男篮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1.2研究目的、意义

提升中国篮球的整体水平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研究进攻战术基础配合虽然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提高中国竞技篮球水平的需要,是推进各级联赛发展和使职业联赛尽快适应市场化的需要,是掌握先进篮球理念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和裁判素质的需要。十运会男篮的比赛是奥运会前国内的一次规模最大的盛会,代表着目前中国男篮国内队员的最高水平和真实水平,2008年国家队的队员大部分将在他们中产生。从根本上说中国男篮未来的发展,还要靠中国自己的球员在世界赛场上去证明。想赢得比赛,首先就要解决好进攻问题,就要结合我们的特点选择好运用好进攻战术基础配合,争取能在比赛中打出高质量的配合,这样中国男篮的水平才能尽快的得到提高。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1.3研究任务

1.3.1对比赛中运用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现状。

1.3.2探讨影响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的因素并分析。

1.3.3结合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对怎样提高我国男篮进攻配合的水平提出一些建议。

1.4文献综述

我们查阅了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体育信息网、体育期刊篇名目录数据库(1988~2005)内有关的文献资料116篇,并多次到北体大图书馆、首体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经分析发现:在我国研究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的成果不少,但多是关于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某一方面的研究,如:王海涛的“挡拆——古老而实用的战术配合”根据赛场上的配合战例对掩护配合进行了描述【3】;王立民的“篮球进攻基础配合”根据场上情况变化对如何选择合适的进攻基础配合方法进行了分析【4】;于少勇的“篮球传切基础配合训练的要求”从训练角度对传切配合提出了要求【5】;张玉生的“篮球策应配合的攻击性”对赛场上如何运用策应配合进行了分析【6】;褚翔的“中锋高位掩护在篮球比赛中的应用分析”对高位中锋掩护的要求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薛云飞的硕士论文“中国男篮第二十六届奥运会阵地进攻基础配合与个人进攻运用的研究”根据进攻配合与个人攻击能力结合比赛进行了分析【7】;武国政译的《美国篮球移动进攻战术精解》一书对各种战术的方法做了介绍。马跃南在“关于篮球进攻体系中完整战术进攻过程的创新思考”中提出:采取“动态截取”的手段,截取一个“完整的战术进攻过程”,进行静态分析。王梅珍、白艳、张振东在《篮球基本战术》中提出:“配合是战术的基础,配合掌握的熟练了,质量高了,那么战术才能有质量。”“配合的质量取决于配合时间的及时性,配合位置的准确性,人球移动的一致性。”【8】总之,将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的几种方法放在一起进行研究的不多,并且大都是定性的研究,没有具体的数字说明,和大型赛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研究更少。

篮球技术的研究现状。于振峰、刘玉林、唐煜章等在《十运会男篮调研报告》中指出:后卫在紧逼防守下,后卫队员动作运用脱节,不能有效地摆脱防守,使手中的球传不出去,即使是传出去,也是很仓促勉强,同伴接球后也不能很好地衔接下一个技术动作。而造成十运会男篮比赛后卫传球助攻次数不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助攻意识不强;传球技术不够熟练;传球方式少。另外,把握不住传球进攻的时机、动作慢、视野窄也是弊病之一。要加强对本队运动员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训练。如果本队的运动员的实际能力只是能投不能过、能左不能右、能里不能外和能外不能里,又如何能够适应现代篮球位置趋向模糊、人球不停穿插移动、连续掩护多点进攻战术的需要呢?

匡鲁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男子篮球决赛调研报告》中指出“运动员技术比较单调且片面(如会投的不会过,会左手的不会右手等),基本技术掌握的不够全面,特别是脚步动作差,具体表现为:重心高,移动慢,匀速动作多,突然变速的动作少;持球技术和移动技术之间缺乏衔接,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之间也不熟练,如投、突、分、接、运、传、抢等技术之间的衔接不熟练,站着打的较多;失误较多,主要是传球失误和走步违例多,反映了综合运用技术的能力差。专家普遍认为,现在会传球的队员不太多,许多外线队员传出的球总让人感觉不到位、别扭。传球的时机、落点、角度、手法掌握不好,往往内线队员抢占了位置,外线运动员却无法将球准确舒服的交到内线去”。【9】

龚小红、李可可在“中国男篮技术水平现状及对策研究”中说,“队员站位死板,进攻路线缺少变化,前锋与中锋、中锋与后卫、前锋与后卫之间缺少掩护、策应等基本配合,在限制区附近不能创造投篮机会”。“传接球技术与投篮技术相结合使传接球具有攻击性将是世界篮球在进攻技战术上发展的主要趋势”【10】。郭永波在“现代篮球训练理念”说:“美国NBA,他们是非常重视技术的,像乔丹命中率可以高达60%。像布莱恩特、艾佛森等个人技术都是一流的,这些技术要达到非常熟练和掌握的非常准确,就需要运动员教练员加强基本技术训练。”【11】

2000年二十七届奥运会结束后,中国篮球管理中心副主任刘风岩在全国篮球训练研讨会上指出:从欧美强队比赛中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篮球运动正朝着高速度、高强度、大空间、强对抗的方向发展。他要求运动员的技术更全面,体能更为出众。他还指出我国的篮球训练中的问题:基本功不扎实,基本技术动作不规范,技术粗糙,在激烈对抗中失误多。

对男篮体能的研究现状。体能是体育运动的基础,也是篮球运动员适应高速度、高强度、强对抗比赛的前提条件。体能的训练对篮球运动员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要符合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这样才能快速提高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王保成、王川在《球类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中指出:“正确认识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是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前提。”同时他们将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概括为:“篮球运动是一项以投篮得分为目的,攻防快速多变的速度力量型、高强度直接对抗性的技能——体能类项目。”这表明篮球运动不单单是技能项目,也是对体能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体能可以弥补运动技能的欠缺,促进运动技术在篮球比赛中充分发挥。”【12】

于振峰、刘玉林、唐煜章在《十运会男篮调研报告》中指出:多人打球和在比赛中频繁换人既是篮球新的理念之一,又是篮球竞技体育中一条成功的经验,因为它是运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队每个队员的积极性,在使队伍充满朝气和活力之外,还能促使比赛始终在高强度、高速度和强对抗中进行。

谭朕斌等在“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指出“体能训练是为技战术的运用与发挥服务的。体能训练是手段,提高进攻和防守的技战术能力是目的。通过个人技术和整体战术,捕捉和创造战机,达到攻击得分是最终目的。所以,体能训练应具有鲜明的专项特点。体能训练只有与专项技术战术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体能训练的目的,加快训练进程,实现在体能训练中完善和检验技术、战术,在技战术训练中发展和巩固体能”。【13】

王保成等在“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中指出“体能训练要以量为基础,以强度为核心,力量是手段,速度是目标”。【14】

《第17届亚洲青年男篮锦标赛总结》中指出:赛前每天坚持半天体能训练,尽管影响了较多技战术训练的质量,但是半决赛和决赛是中国队发挥最好的两场比赛,而且主力队员均感到体力充沛,关键时刻拼得上去。

胡加时在全国篮球训练工作座谈会上讲到:我国运动员的身高已接近或超过世界强队,但我国运动员的体能与世界强队的差距较大。特别是在力量和对抗能力方面差距更大,因此,我们必须强化体能训练,在跑、跳、力量、灵敏、柔韧等方面全面训练和提高。

对运动员心智因素的研究现状。章罗庚、黄琳在《篮球》中说:“篮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其对场上攻守的客观情况经过分析、判断,从而做出行动决策的心理过程,也是运动员智力活动的过程。因此,篮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强弱取决于对场上情况的观察、判断、理解、应答的综合能力,并与其思维活动有着密切关系。一个运动员思维活动的灵活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决定了他的战术意识水平。因此,要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意识,首先要发展运动员的智力。”【15】

陈胜在《NBA比赛魅力及解析》中提出:知识是智能的源泉,NBA球员从小到大都是从学校走出来的,他们始终在知识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大学毕业后进入NBA,邓肯、奥尼尔等一些著名球星还都具有硕士学位,其高水平的文化知识,为他们在比赛中发挥聪明的智能提供了源泉。让运动员在文化知识环境中成长,培养智能型球员,从而提高中国篮球的整体水平。促使智能型优秀球员成为智能型的教练员,再培养智能型的球员,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将会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刘玉林教授2006年6月在首都体育学院举办的全国高级教练员培训班讲课时说:篮球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训练必须融入心理训练,心理训练应和技战术训练、比赛紧密结合,否则,心理训练的意义不大。

郭永波在“现代篮球训练理念”中指出:心理训练不是独立的过程,它可以体现在训练的每个环节中。脱离体能、技术、战术训练的心理训练也不会有理想的效果。

对篮球裁判员的研究现状。郭玉佩在《篮球竞赛裁判手册》中指出:篮球裁判在我国人数相对较多,且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在促进我国篮球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裁判水平不高,能力不强,会成为限制运动员技术发挥、阻碍运动发展的因素。裁判员是受托在规则的框架和裁判法的指导原则下对比赛进行监察的,为提高裁判水平,裁判员必须把规则和裁判法这两门基本课程学深学透。事实证明,裁判员的错判、漏判及反判,究其原因,多是由于对规则理解不深、对裁判法的运用不当造成的。裁判员为了正确地鉴别技术、战术动作的是非,必须拥有篮球技术战术方面的知识。夏春在“影响篮球裁判员正确罚值的主要因素”中指出:裁判员在临场时的每一个判断都要依据队员技术的合理性以及规则的要求做出处理,不懂篮球技战术的裁判员在比赛中必然要影响到对各种违例和犯规动作判罚的准确性。裁判员对篮球技战术认识越深刻,他的预见能力越强,反应与判断越准确。

吕爱东在“努力提高篮球裁判员素质尽快与国际篮球执法尺度接轨”中指出:“尽快与国际篮球执法尺度接轨,不但为运动员赛出风格、赛出水平打下基础,而且关系到良好的道德作风的形成,关系到篮球技战术的提高和篮球运动的发展。与国际接轨,转变观念,就是要求转变一见接触就判。”在对第28届奥运会篮球队进行总结时,我国著名国际级裁判马立军对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说:我国裁判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中国篮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于振峰在《篮球》中指出,裁判员队伍的水平高低影响着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就我国篮球裁判员队伍整体发展而言,数量和质量都有待继续提高。主要反映在裁判员外语水平较差,在难得的国际交流机会中,由于语言障碍难以相互沟通和掌握国际大赛的一流资料,影响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对裁判员国内执裁时时监督不够,有个别裁判员思想素质较差,导致出现“黑哨”现象,直接影响了比赛的质量,制约了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因此,裁判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和提高思想素质,加强外语学习或者采用前往国外强化学习等办法,抓好裁判员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对篮球教练员的研究现状。李晨峰在“中国优秀青年女篮运动员体能和基本技术现状及对策研究”中指出,我国篮球教练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尚需提高。由于不正规和不系统的学习,我国篮球教练员的理论水平不容乐观;我国教练员科学化训练水平有待提高。

于振峰在《篮球》中指出,抓好教练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教练员队伍的水平高低,决定着所带队伍的训练质量和比赛成绩,所以要抓好教练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现有的一批教练员是一支难得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发展中国篮球事业的中坚力量。计划百分之百的教练员是专业退役运动员,他们有着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就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而言,也显示出一定的不足之处。专业理论和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容易导致他们在执教中出现问题。因此,要让教练员通过参加教练员岗位培训班、继续教育培训班和送到国外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度的加强教练员的培养和建设工作,使教练员的主导作用在篮球训练、竞赛中得到充分发挥,由此提高篮球运动水平。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指出:无论是运动技术的学习、训练、掌握及运用,还是运动技术的创新,都必须深入研究规则精神,合理利用规则,并准确预测规则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对运动技术发展的影响。

匡鲁彬、白喜林、胡士林、于振峰、叶庆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女子篮球决赛调研报告》中谈到教练员的时候指出:“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和知识层次都比较突出的中青年教练员很少,这无疑会对中国篮球立足世界篮球强队之林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新时期对教练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其训练理念需要改变,训练思路更应赶上世界潮流,当前,各级层面教练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且水平参差不齐,教练员钻研业务的精神不足,各队训练水平不高,运动员自觉性不高。因此,运动员的基本功不扎实,基本技术不全面、不准确、不熟练,战术呆板,缺乏创新。战斗在第一线的、基层的中青年教练员不但要提高业务水平、临场指挥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及事业心、进取心、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提高教练员的素质已迫在眉睫。”“从长远发展来看,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长期训练水平低、训练质量差的问题,必须提高教练员的素质,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培养教练员的相应机制。这是培养优秀篮球后备人才的前提,是我们篮球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16】

温克明在“试论篮球规则与裁判员和运动员之间的关系”中指出,应该提倡和培养教练员、运动员学习规则、钻研规则、善用规则、注重规则的精神和原则去指导训练和比赛。懂得了这些基本原则提倡什么,限制什么,避其锋芒,用其之长,就可以充分的利用规则,在竞赛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反过来,不懂规则,又不愿学习规则,平时训练中练的动作就是违例或犯规动作,养成了习惯,在比赛中必然要受到裁判员的判罚,就会输掉比赛。现在在CBA甲A联赛之前,篮管中心都组织甲A的队伍学习规则,并对教练员、运动员进行规则理论的考试,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不甚理想,说明平时运动队对规则学习得很不够,但是临阵磨枪,也提高了运动队对规则的了解。

唐煜章在“现代篮球训练方法新探”中认为:“作为优秀的教练员,要十分明确运动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篮坛竞争日趋激烈,要求篮球事业的发展必须切实转移到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队伍的素质的轨道上来。但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篮球运动员的受教育程度偏低,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这不仅直接影响了运动技术的提高,而且给运动员退役后的升学和再就业造成许多困难。因此,作为教练员,在执教期间一定要抽出时间安排运动员学习并坚持开设文化课程,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加强悟性,这是我国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加强优秀运动队建设的重要措施。”【17】

本文对参加十运会决赛阶段的队伍运用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情况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以期得出定量定性的结果,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为中国男篮以后的科学化、系统化训练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