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维修技能实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液晶基础知识

1.1.1 液晶的发现

众所周知,物质有三种存在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通常,固体加热至熔点就转变成液体,然而,某些有机材料不是直接从固体转变为液体的,而是先经过中间状态,然后才转变为液体,如图1-1-1所示,这种中间状态一般被称为第四态,其外观是流动性的混浊液体,也就是下面所要介绍的液晶。

图1-1-1 液晶性物质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状态

液晶的组成物质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液晶是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兹在1888年发现的一种特殊的混合物,它在浑浊状态下处于固态和液态之间,即具有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的双重特性,因此称为Liquid Crystal(液态的晶体)。液晶的组成物质是一种以碳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化合物。1963年,美国RC公司的威廉发现液晶受到电场的影响会产生偏转的现象,同时也发现光线射入到液晶中会产生折射现象。1968年,也就是威廉发现光会因液晶产生折射现象后的5年, RCA的Heil震荡器开发部门开发出了全球首台利用液晶特性形成画面的显示屏。在莱尼兹发现液晶物质整整80年后,“液晶”和“显示器”两个专有名词才连接在一起,“液晶显示器(LCD)”才成为行业的专业名词。1968年,液晶显示器首次亮相,此时的显示器工作不稳定,与日常生活的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直到1973年,英国大学教授葛雷先生发现了可以利用联苯来制作液晶显示器,这才使液晶显示器的产品正式批量生产,并为日本SHARP公司的EL-8025电子计算机提供了屏幕。自此以后,液晶多方面的应用正式开启,LCD产业也逐渐兴起。目前,无论是液晶显示技术,还是液晶产业化程度,日本均处于垄断地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与之抗衡。

早期的LCD,由于其对比度较差、亮度低及视角窄等原因,仅用于一些显示内容少且要求不高的场合,如计数器、电子表、寻呼机等。同时,它们必须在明亮处才能显示,这是因为液晶本身并不发光,属于被动显示器件的缘故。

液晶显示技术真正得到长足发展并大量应用于计算机系统中,得益于以笔记本式计算机为代表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研制成功。1985年,日本东芝公司首家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式计算机,就是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与LCD相结合的产物。从此LCD迅速成为各种便携式显示设备的主流,并迅速完成了从单色到彩色、从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从无源点阵型到有源点阵型的转换。目前,LCD品种繁多,技术已日趋成熟,性能直追CRT显示器,而且,大屏幕彩色LCD也已经出现。可以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LCD最终将取代CRT在显示器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我国对LCD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液晶显示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并迅速完成了产业化过程。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日本的LCD生产大国。

液晶(Liquid Crystal),简称“LC”,是液晶显示器件的核心。不同的器件使用不同的液晶,而不同的液晶有各自的温度上的结晶点和清亮点。因此各种液晶显示器件都必须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使用。否则,若温度低于结晶点,液晶将会变为固体状态;若温度超过清亮点,液晶将变成各向同性的液体。所以,液晶显示器件必须存储和工作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若超出这一范围,将导致液晶显示器件失去液晶态,轻则使器件暂时不能工作,重则使器件完全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