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界各中职教育发达国家对提升中职教育办学水平做法的比较和研究
国外发展中职教育较好的国家的普遍经验是,以办学质量求生存,即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尽管各国政治背景、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各不同,尽管各国的中职教育都各具特色,但国际中职教育在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中所揭示出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特征却值得借鉴。
(一)从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高度来发展中职教育
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职教发展的“黄金时代”,也就从这一时期开始,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国际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世界各国纷纷努力谋求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奇迹使人们感受到中职教育的威力。中职教育和培养体系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其经济发展状况,这一观点已成为国际经济界和教育界的共识。为此,各国政府通过立法、拨款和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等来加强对中职教育的干涉。
以美国为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发达国家的贸易争夺愈演愈烈,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从根基上产生了动摇。美国通过一系列法案的实施将中职教育改革引向高潮,如《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学校与就业机会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周期与幅度超过了过去的“德国奇迹”和“日本奇迹”,这与美国政府重视中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二)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质量是保持学校声望、地位和学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职教师要有更加宽广的知识底蕴、精深的专业功底和较高的研究能力,要有比较综合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要有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要具有熟练的教育教学能力。“双师型”素质教师是中职师资队伍的特色,其资格标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历标准;二是实践经验;三是“师范”资格。国外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双师型”中职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培养培训的正规化,任职资格的高标准及优厚的待遇上。
发达国家对职教师资的培训主要有四个渠道:一是开办专门培养中职教育师资的高等技术师范学院;二是在工程技术学院进行培训;三是在文理学院和综合大学内另设教育学院、教育系来培养;四是通过专门的职教师资进修、培训机构来培养。通过这些渠道形成了健全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职教师资来源。
世界各国对中职教师的任职资格都有严格标准。澳大利亚职业学校的专职教师,必须获得学士以上学位,且要经过师资培训,并至少要有3年实践经验。此外,国外中职学校教师普遍有着较为优越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待遇。在日本,教师的报酬比一般的公务员高15%,工资原则上1年提升一次;德国职业学校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其工资为中级教师最高级,每两年增加一次。正因为有着较优厚的待遇,才吸引、稳定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从而办出了高水平、高效率的中职教育。
(三)建立适应终身教育的开放式的办学机制
中职教育实行职前和职后教育相结合,实现职业教育体系和普通教育体系双向沟通,以及职业教育体系中各层次的相互衔接,这是国外中职教育的一大特点。将中职教育体系职前与职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终身教育的完整统一体已成为世界性趋势。
德国政府为了适应知识社会和信息社会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为接受过中职教育的青年人提供进入高等学校深造的机会,承认职业学校文凭与专科大学文凭等值。澳大利亚通过全国统一的资格认证框架(AQF)使各类教育得以有机衔接,在资格证书制度体系中,以往的学习、培训,甚至在工作经历中所取得的技能和知识都可以得到承认,鼓励人们继续学习,也避免了重复学习造成的浪费。
(四)加大对中职学校的投入
从经济角度讲,职业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性质。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除了受教育者个人和接受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外,社会则是最大的受益者。从“投入”角度看,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因此,政府应当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投资方。
世界各国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政府都在千方百计加大投入,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日本在19世纪末为了大力振兴职业教育,在文部大臣井上毅的主持下,于1894年制定了《实业教育国库补助法》,有力地推动了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美国在发展职业教育时同样也采取政府大力投入的办法。1862年的《莫雷尔法案》,就是通过赠地实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支持。1917年国会通过的《史密斯—休斯法案》,就是由“国家援助职业教育委员会”提出,经国会批准颁布的,规定联邦政府必须拨款,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投入约占职业教育总经费的50%。而新西兰政府的投入则高达70%。
(五)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德国的中职教育一直备受世界各国所推崇,执行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其中职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德国是一个非常重视职业证书的国家,其培训、教育和就业等各方面都强调职业证书的重要性,资格证书得到了社会的尊重,被看作是进入职业的绿色通道。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体制中,学徒在培训结束时,要通过和培训无关的、由行业协会组织的结业考试,其目的是检查应试者是否掌握了规定的技能和必要的实践知识及职业学校里所学的理论知识,确认应试者是否已经具备了一个技术工人应具备的资格。结业考试是一种“三证合一”的考试,三证是指考试证书、培训合格证书和毕业证书。这三种证书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但三证的同时存在,使人们可以注意到学徒从业能力的不同方面,从而形成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
(六)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估体系
国外的中职教育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为了保证其办学质量,以及其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都建立了完善的督导、评估体系。从学校的管理体制、教学质量保障到考试考核等都有着成熟的督导、评估体系。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各州政府培训部门担负着专业及课程设计、教学研究及教学质量评估的职能,与职业学校负责的教学职能相对分离,具体做法是:在州政府的领导下,成立职业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由教育专家和企业家组成。教育专家不仅要具有教学经验和很高的学术水准,而且要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咨询,熟悉企业的实际情况;而企业家则在具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还要有参与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