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要对接企业需求
银川科技职业学院在10年的办学实践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始终把研究市场、主动适应市场放在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首位,真正把办学的“四个根据”(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根据企业要求调整课程,根据岗位标准训练技能,根据社会评价检验质量,即“上学就是上班,上课就是上岗”)贯穿办学过程始终,增强了教育教学的职业性、应用性和针对性。
一、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没有市场的专业一定没有生命力。为主动适应宁夏周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我们坚持根据市场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和学校自身条件,设置新专业,调整专业,使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和职业技术领域更具有针对性,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更加贴近市场。
学校在办学初期对学校的定位、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严格的市场调查和分析。
从宁夏及周边储量方面看。以首府银川市为中心,周边约500公里,辐射40万平方公里的宁、陕、甘、内蒙古等区域,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50%;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达7000亿立方米,石油储量2700万吨,是风力发电的重点区域,也是西电东输的输出源区之一,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为宁夏及周边地区的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电力电气、机械制造维修、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相关行业和产业来看,进入21世纪,宁夏的能源化工工业,特别是宁夏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吴忠太阳山工业园区的建设项目迅猛崛起;成为国家规划确定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7大煤化工产业基地之一、西部地区6大优势产业基地之一。根据宁夏及周边经济结构发展需要,学校开设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机电一体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供用电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既服务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又支持了宁夏经济快速发展。
从历史、人文来看,自古至今,由于历史的渊源和现实的吸引,对西北地区的群众有一种传统的创业向心力与民族亲和力。银川市实施“工业强市、特色建市、人才兴市、依法治市、生态优先”五大方略,具有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导,生物制药、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机械电器制造、新材料、羊绒6大优势产业,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见成效。“十五”以来,随着建设“大银川”、把银川建设成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区域中心城市目标的逐步实现,银川市经济实力急剧增强,生态环境更为优越,陕北、陇东、陇西和内蒙古西部乃至东南沿海地区的人纷纷到银川投资、置业、安家落户。据有关数据显示,近3年,已有600多家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宁夏投资发展,其中大部分在银川购房置业。认准市场后,学校又开设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建筑设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物流管理等专业,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来为银川经济的发展服务。
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大了对各级各类人才,尤其是工科类人才的需求。据调查,宁夏及周边地区工业化建设需要40万各类高技能人才,对能源化工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然而宁夏地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属西部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人才总量不足,能源化工方面的人才尤为短缺。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宁夏各类专业人才,多集中于行政、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人才仅占人才总数的15.7%。专业技术人才因宁夏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流失严重、补充不及。在外省区高校就读的宁夏籍学生毕业后返宁工作的不到10%。这种状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缓解,严重制约了宁夏工业化发展进程。
为解决宁夏及周边地区人才供需矛盾的实际问题,银川科技职业学院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任。经过几年艰苦发展和不断探索,学校现设工、管、文、法4个学科的高职专业24个,其中工学专业19个。在工学专业中,石油化工专业6个,电力电气专业6个,制造专业2个,建筑专业3个,电子信息专业2个,突出了能源化工专业,总体结构科学合理,适应地区经济建设对化工类、电力类等能源人才的需求。专业设置的主线仍然是以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目标,重视市场对设置专业的导向作用,从而使覆盖的职业岗位群或职业技术领域进一步扩大,确保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二、根据企业要求调整课程
如何科学设置课程是高职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前提。学校在构建课程体系与确定教学内容时,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这两个重点,把行业、企业对人才所需的能力要求作为课程设置的出发点,确定课程体系,明确核心课程、核心能力以及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使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具适应性与针对性。为此,各专业均建有由企业一线、行业协会技术人员和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制(修)定人才培养计划、完善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参与课程建设与开发、指导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大纲实施。为了增加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专业对口率,学校形成了“企业见习(宝塔石化集团)+校内实验、实训+校外顶岗实习+就业”的体系。
在培养过程中,按照企业发展需求,学校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适时设置企业要求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以满足企业岗位的用人要求。如2007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与内蒙古庆华集团合作实施订单培养,根据企业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原有教学计划,按照企业提出的岗位能力要求由校企双方共同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与银川西夏热电厂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按照热电厂培训与实习内容的要求,对两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进行调整。
西北作为我国的能源基地,一般能源类企业都很上规模,产品也呈现多样。在每次来校招聘时,企业都希望能招聘到一线操作的技术性员工,以降低其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所以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渴望特别强烈。学校了解到这些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课程调整。比如对2007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又增加了几门企业所需要的课程和培训内容。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增加了甲醇生产工艺、煤焦化等相关课程,让毕业生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加了专业覆盖面,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和途径,也得到了企业的青睐。
根据企业要求课程,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大纲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培养的技能人才适应市场需求,使毕业生真正成为一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让用人企业满意,毕业生也满意。
三、根据岗位标准训练技能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使人才培养更具职业性和实践性,学校改革了教学模式,大力推行“2+1”教学模式,即专业课、实验实训在前两个学年完成,剩下一学年主要是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培训和到校外顶岗实习。学校还坚持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把毕业实践环节融入企业岗位实践,通过强化符合岗位要求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技能水平与企业岗位标准要求顺利对接。学校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把“双证书”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校内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以及5个培训机构,可开展多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与培训。通过调整课程体系、修订课程大纳、整合教学内容,实现各专业教学内容与相关职业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结合职业岗位标准进行技能训练,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为把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学校设立了化学、化工、电子、电工、物理实验室和热能动力装置、数控等仿真实验室40个;金工、电子电工实训厂房2000平方米;自主拥有石化、电力等实训基地8个。完全能满足学生校内实验、实训的要求。
四、根据社会评价检验质量
办学质量的高低决定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与普通高校相比较,高职教育的质量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基础上。更体现在实际应用能力上,体现在人才的质量是否经得起社会的检验上。从学生进校到经过锤炼、打磨,直至被社会吸纳,我们始终把社会评价作为检验教学质量高低的最终尺度。为此,学校近几年特别重视“三率”的调研。2004~2008年学院近4年录取新生的报到率平均达96%,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的称职率均值为93%。“三率”反映出学校从招生到就业呈现良性循环,学校的发展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学校为了及时收集毕业生到岗位后的工作情况,给以后的工作提供数字参考,评价学校教学、就业工作质量,学校招就处每年都要对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调查涉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及知识结构、技能水平、适应能力等项目的评价。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银川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上岗快、留得住、能力强、素质高”,毕业生的称职率达93%,用人单位总体评价连年上升,反映了学校良好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
(作者单位:银川大学 招生就业处)